转变语文教学思想,切实打造高效课堂
2011-08-15朱清
◆朱清
(河南省范县新区小学)
转变语文教学思想,切实打造高效课堂
◆朱清
(河南省范县新区小学)
一、体现“三不教”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一节课40分钟,许多大家倡议教师讲授不能超过15分钟,更有人说讲课不超过5分钟。试想,一篇课文如果老师什么都讲一遍,势必会累得口干舌燥。再看看学生的收获呢,少得可怜。这样,我们老师受累,学生无奈,家长埋怨。我们干了出力不讨好的事,何苦呢?于永正老师提倡“三不教”原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是学生早就学会的不教,二是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不教,三是教师讲了学生还不会的不教。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备课理念,备课不仅要备好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好学生。这样以来,教学就有了针对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迎合学生的喜好
我们要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如同食客对厨师的要求一样。一方面,厨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手艺来加工菜肴,另一方面,千万要注意食客的口味。同样的道理,老师上课也要考虑学生的口味、学生的兴趣。学生爱听什么?爱怎么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如上《匆匆》一课时,我想避免机械的说教,看到教室后的钟表后,我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游戏测试。谁戴手表了?请戴手表的同学取下来,把手表贴在耳朵上,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感受生命的律动,时间5分钟。”开始时,有的学生还嬉皮笑脸。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室里静极了,学生好像屏住了呼吸,脸色变得严肃而凝重,5分钟显得如此的漫长。但我宣布“时间到”的时候,许多同学发出沉重的叹息。让学生谈感受时,有的说“时间的流逝,稍纵即逝”;有的说“时间就是生命”;有的说“人生是短暂的”;有的说“我们要珍惜时间”……那节课上得出乎我的预料,没想到学生理解的如此深刻而轻松,课堂非常成功。如果遇到“珍惜时间”一类的文章,建议大家不妨一试。
三、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无论你听了多少专家的讲座,无论你读了多少“语文到底该怎么教”的文章,无论是新课标还是旧教学大纲,它们都在谈论课堂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有人偏激的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有人则过分的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试想:如果厚此薄彼,二者不能和谐的统一起来的话,语文教学这座天平又怎么不失去平衡呢?因此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关注语文的工具性,因为它是打开人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对一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真正的、不加水分地解决生字,积累词语,感知内容,了解结构思路,搞好“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一节课学有所获,积淀自己的语文财富。教师除了教书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要牢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让学生从书中汲取做人的道理。这首先要求我们教师除了有丰厚的语文功底,敏锐的人文嗅觉外,上课要充满激情,用教师自己的感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做到全情投入,这样做语文的人文性才会深入到孩子的心灵。
四、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阅读能力的培养
每一节课,老师们都要明确这样一个问题:课文无非是例文,我要利用这篇课文教会我的学生去阅读其他相关文章,我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写了什么”侧重于内容和中心,“怎样写的”侧重于顺序和方法。如,说明文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去感知写作的对象、写作对象的特征、写作的顺序、运用的说明方法等。即说明文学习四点法。
2.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为语文老师,我感到,每节课,我们心中都应该装着这样三个问题:学生阅读了没有?学生积累了没有?学生动手写作了没有?要知道,“字词句段篇”的积累,阅读技能的训练非常重要,写作能力的培养则是和它们一样,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关系着孩子们的终身幸福。我的做法是:使写作与阅读联姻,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篇经典文章写作方法的可取之处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时,要重点关注文章的结构、顺序和语言。如《清明上河图》这篇文章的“总——分——总”结构;《将相和》这篇文章的“小故事串联法”;说明文中说明的“对象——特征——顺序——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习后写作时都可以效仿学习,我们教师有什么理由不把这种文本中蕴含的好的方法,在课堂上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呢?
另外,我感觉到,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在写作方法的积累上,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用自己总结的作文方法去指导学生写作和解读教材中一些经典文章。2007年起,我总结了自己的作文教学,又从订阅的刊物中学习了“简妙作文法”,并让自己的学生在写作时学习简妙作文的构思和行文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开头,扣题、定位、引下文;中间,承头、顺写、详重点;结尾,照应开头,写所感。具体地说就是:开头,要扣题写作,把题眼或题目中关键性的词语写进第一段中,做好内容定位和感情定位,并能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中间,要承接开头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并详写重点内容,也就是说,要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内容。结尾,要照应开头,将第一段中提到的题眼或重点词语再次点出,并写出自己的感想或认识。为了与该作文法相匹配,在学生自行批改作文时,我还拟定了自以为“全国独家”的“简妙作文九看批改方法”。它们是:一看,开头是否扣题、定位、引下文;二看,中间是否承头、顺写、详重点;三看,结尾是否照应开头、写所感;四看,是否围绕一个中心去选材;五看,语言是否简洁、准确和生动;六看,病句有几处,并在病句处下划横线,在旁批处写明几处病句;七看,错别字有几个,将错别字用圆圈圈上,并将正确的字写在相应的旁批处;八看,标点符号有没有明显错误,并将其改正;九看,书写是否整洁,字体是否规范。
同时,我还将“简妙作文”写作方法反过来指导自己的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十分省时、高效。如解读《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我让学生按照简妙作文的方法去学习,他们很快就读懂了这篇文章。开头扣题,点出“索溪峪是野的”。中间按照顺序依次写了“山是野的”、“水是野的”、“物是野的”、“人也是野的”。结尾照应开头,再次点“野”,写出了作者的感受:“索溪峪的野荡涤了我的胸怀。”这使阅读和写作联姻,写作带动了阅读,阅读又促进了写作。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对阅读就形成了自己的宝贵而又独特的经验和能力。学课文,写文章就自然而然成了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课堂是我们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自己的课堂教学,厘清语文教学基本思想,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冷静思考勤于实践,灵活调整教学思路,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