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的新闻价值观
2011-08-15马国红
马国红
(枣庄日报社,山东 枣庄 277100)
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文化战线上的勇猛将士,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工作者。邵飘萍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价值观和理想,也成为影响后辈新闻人追求真理的重要力量。
一、坚持民主自由
在被《申报》聘为驻京特派记者的时候,邵飘萍愤慨于外国通讯社任意左右中国舆论,于1916年7月,首创了“北京新闻编译社”,自编本国新闻,翻译重要外电,每天19时左右准时发稿。对此,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我国人自办通讯社,起源于北京,即民国5年7月,邵振清所创立之新闻编译社是也。”
在北京的两年中,邵飘萍看到,当时北京的报纸几乎都被各个政治集团操纵,很少有背后无政治关系的。报纸不尊重事实,而是以一党一派的私利和津贴为向背,朝秦慕楚、捕风捉影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样的状况让邵飘萍深感要有自己独立的报纸,不依附于任何权势集团,独立地发言、独立地报道,把真实情况告诉民众的重要性,于是决定自己出资办一份报纸。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辞去《申报》的职务,创办了《京报》。《京报》创刊时,邵飘萍特意写了四个大字“铁肩辣手”挂在编辑室正面的墙上,以自勉和激励同事。“铁肩辣手”取自明朝杨椒山的著名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邵飘萍将“妙手”改为“辣手”,一字之改,反映了邵飘萍胸怀真理、不畏强暴的倔强性格和办报宗旨。《京报》是邵飘萍自己投资创办的,无党无派,不受军阀操纵,主张言论自由,成为民众发表意见的媒介,很快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京报》以新闻为主,以“探求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凡事必力求实际真相。邵飘萍既是社长,又要搞经营管理,同时继续他的记者生涯,坚持采访。1919年因发动和宣传“五四”运动,《京报》被查封,邵飘萍再次流亡日本。时隔一年,段祺瑞政府垮台,邵飘萍返回北京复活《京报》。复刊后的《京报》一仍其旧,不改初衷,尤其是对北洋政府丧权辱国,大小官员贪残横暴的揭露更是不遗余力。1925年底,邵飘萍利用《京报》的一个特刊,历数了张作霖的恶迹,张作霖随即拿出30万元贿赂邵飘萍,希望《京报》能够替他说话。没想到邵飘萍立即将款退回,并一如既往地揭露“大帅”。据邵飘萍的夫人汤修慧女士回忆,收到钱后,他曾对家人说:“张作霖出三十万元买我,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这种软硬不吃、义无反顾的勇气让张作霖十分恼火,他发誓,打进北京城要活捉邵飘萍。1926年4月18日,张作霖悬赏捕杀邵飘萍的密令到了北京。邵飘萍在家人的劝说下,不得已躲到了东交民巷六国饭店。4月22日,他在《京报》上发表了最后一篇文章《飘萍启事》,这篇文章简短明了(422字),笑逐言开,可以看作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最后告白。
二、坚持真理
从1912年去《汉民日报》供职,到1926年4月26日被执行枪决,邵飘萍从事记者工作共15年。初到《汉民日报》不久,邵飘萍就开始大力宣传孙中山的主张,揭露贪官污吏的丑行,抨击封建军阀的暴政,与杭州的权贵结下了深仇大恨。为了扼杀舆论,他们多次企图加害于邵飘萍,但是邵飘萍却以“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主笔可杀,舆论之力不可杀”的无所畏惧的精神,仗义执言,写下了“呜呼!内务部。呜呼!内腐部!”这样的言论以及大量的新闻和评论。在从事新闻工作的14年当中,他曾经四被追捕,数入牢狱,而民主革命之志终不屈挠。只要是合乎真理,合乎正义的事情,他认准了,就一定坚持到底,鼎镬不辞。在袁世凯和直系奉系军阀炙手可热的时候,他公然直斥前者为“袁贼”,称后者为“国民公敌”、“鲁民公敌”、“一世之枭”,攻击军阀之间的内讧为“以暴易暴,毙一虎而仍生一狼”,指出军阀政府的统治,“比强盗更可怕”。“三·一”八事件爆发,他名列段祺瑞政府颁发的黑名单的第十六名,《京报》被列为准备“扑灭”的四种报纸当中的第一种,他仍然把予头对准残民以逞的皖系军阀,鸣鼓而攻之。奉系军阀进京前,冯玉祥曾经派鹿钟麟三次去他家,劝他暂时放弃《京报》,离开北京,他自己也知道“私仇公敌,早伺于傍”,形势险恶,对他十分不利,但仍坚持不去,遂及于难。这种在真理面前敢于坚持,敢于斗争,不惜为之献身的执着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三、业务精益求精
邵飘萍作为记者15年,最著名的就是他的采访功夫;他之所以多次被捕入狱,是由于他常常能够挖到独家新闻,爆出常人不知但又想知道的政界秘闻,这也来源于他过人的采访功夫。正如他在自己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邵飘萍认为,“在报纸的所有业务中,以采访为重要……因为一张报纸的最重要原料厥为新闻,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所以,他也把毕生的精力都放在新闻采访上,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总结了许多采访技巧,这些技巧成为后人模仿学习的范本,而且,不仅仅是采访当中使用的技巧,有些甚至成为我们为人处事的原则。因此,对于从事新闻工作或者是将要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这些技巧非常实用。
在新闻学理论的研究上,邵飘萍是一个开拓者。他所写的《新闻学总论》和徐宝璜的那部《新闻学纲要》,同属中国最早的一批新闻学著作。他强调新闻的真实性,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新闻报道的第一信条;他强调报纸的指导性,反对所谓的“有闻必录”和趣味至上。他认为在资本家垄断一切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新闻事业只能随人俯仰,并是“理想的事业”等等,这些观点都很有见地,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在新闻教育事业上,邵飘萍也是一个开拓式的人物。他十分关心新闻人才的培养。不论在新闻学研究会,在还是在平民大学报学系和法政大学,他的课都很受欢迎。他讲课时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他所编写的两部教材,是中国新闻教育史上最早一批教材。在他指导下出版的新闻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新闻周刊》,是当时“中国唯一传播新闻学知识之报纸”(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在他指导下出版的平民大学报学系的《新闻学级刊》,被认为是“报界罕有之出版物”。
回首那动荡纷争的年代,一位坚持民主自由、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的先驱;一位坚持真理和理想,并为之献身的革命者,一位精益求精,锐意改革进取的教育家和实践者;这,就是邵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