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中的导与堵

2011-08-15

中学语文 2011年11期
关键词:作文学生

陈 宏

古代神话《大禹治水》中说:尧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理特大洪水,鲧因治水心切,窃取了天帝的宝物息壤,用来堵塞洪水,结果失败,被处死在禹山。大禹接任其父之职后,吸取了父亲失败的教训,向天帝要了息壤,采取导的办法:高处增高为山,低处开凿河道,根治了洪水,为民除害,千古传颂。

这里一堵一导,结果迥异,导比堵省时省力多了。可谓因风吹大,用力不多,故有“顺天者逸,逆天者劳”之说。《史记·孙膑传》中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导之”。

孔夫子教人,总是从容不迫,因势利导。“各因其材,有以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宋·程颐语)在他手下似乎少有不可雕的朽木。笔者从事多年的作文教学,也有这么一种感觉:导,顺势而导,因势利导,师逸生亦逸;堵,强力堵截,逆流而上;师劳生更劳也。笔者从以下几方面作过尝试,颇见成效。

一、顺环境的变化而导

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它的变化往往也使人产生相应的变化。达·芬奇说过:“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奇迹……,不向大自然请教的自然科学家不过是平庸的小儿,大自然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人是大自然之子。“天人合一”,季节的交替,冷热阴晴酌变化,地点的转移……往往在人内心引起不同反应、不同变化,人非木石岂无感?作文教学宜不失时机抓住这个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感”字大作文章。

1.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导。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雪冰雹,朝暮晨昏,雾霭烟云,虹出雨霁,草木荣枯,花开花谢……自然界气象万千,变幻无穷,只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抒写,往往能写出真情实感,大自然的真容真貌,真知灼见,且有所发现。如春天开学,春天刚到人间,草木游鱼飞鸟往往比人先知先觉。自然倩影尚在学生脑海中浮现之际,作为作文指导老师莫失良机,引而导之,启而发之,启发写《寻找春天》、《春天的田野》、《鞭炮又响了》、《今年春节不一般》、《早晨的________》、《_______的早晨》、《大自然的色彩》……

我的高二学生林婷在《三月》中写道:

当三月的风轻轻拂过,杂着熟悉的令人陶醉的桅子花香,紧裹着身体的寒意顿然消失,是被它们赶跑了吧!这轻轻柔柔饱含着清香的风,竟有如此力量,轻轻掠过,不经意间被人们感知,便给他们带来了喜悦、希望与幻想。

三月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时节,一切的蓬勃生机从这儿开始。瞧!稻田抖落枯黄的稻杆与杂草,换上了绿茸茸的春装;枝头嫩芽也绽破了坚实的外壳伸展出晶莹的绿枝;天空像刚洗过脸一般透出清新的原色。所有的一切都在兴奋地挣扎着,要摆脱冬天带来的笨重、灰暗的枷锁,它们高唱生命的赞歌,宣誓远离沉闷的犹豫。人们也沉浸在卸落寒冷的愉快中,田野里便有了尽情奔跑的小孩儿,天空中便飘飞起彩色的风筝,悠悠扬扬和着春风滑行……

我抬头仰望明亮的天际,仿佛感觉到燕回归欢悦的脚步,眺目远山幻想着那一束束争出绿丛的山茶花。它们是“三月”藏在大布袋里的甜点,虽见不着但又透着诱人的香味。

优美的旋律响彻天边,一切新生都沉醉在激昂、跳跃的生命进行曲中,它们神采奕奕高兴得几乎要大喊大叫。可谁又注意到阴暗的墙角那掉了队的寒冷,它们寻不着冬天飘逝的足迹,畏畏缩缩躲在黑暗里;深怕温暖的春天将它们吹散,耀眼的阳光将它们溶化;干硬、孤独的枯木面对眼前鲜活的绿不禁心寒——多余的角色该躲到哪儿去啊?只得断落了桀骜一冬的枯枝,它们曾多么孤傲地面对冷风与萧然的苍茫,虽然艰辛,可这是属于它们的季节,正体现了它们存在的意义;还有道旁稀疏的落叶,它们是冬风狂肆后的幸存者,却也伤痕累累奄奄一息;它们紧缩着身体在春风下颤抖,一不小心就要摔几个跟斗。

这即将消亡的一切受着新生的排斥痛苦不堪,可三月是博爱的,她收容它们,用这些装点自己,因为她知道美不是不可缺陷的,正是它们显出了她独有的美丽。

(《中国校园文学》刊发)

这篇散文描绘出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天,字里行间燃烧着作者青春的火焰。

2.随空间、场面的变化而导。现在的中小学生空间变换较频繁,生活的起落较大。尤其是我们台州地区,近年来旅游、过生日、上馆子等风尚方兴未艾,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些资源。“五一”、“国庆”、“春节”之后,引导其写出旅游、过节之后的收获和感受。《那边风景真好》、《玩得好________(开心或无聊)》、《第一次_______》、《餐桌上》、《面对蛋糕》、《在_______的怀抱里》、《暑假(或寒假),我去_______》等切中学生心灵的题目,抓住时机,趁热打铁,不然,“清景一过后难摹”。

一个学生在秋游钱塘江观潮后写道:

也许是因为今天来观潮的人太多,也许是因为羞涩,月亮悄悄地躲进了一片轻云里,但那云彩却遮不住它的光耀,淡淡的月色温柔地铺在海水上,海面仿佛是一幅巨大的银白色的绸缎,四周景色朦胧缥缈,充满诗意,犹如置身于童话世界里。

低头看看海水,已涨高了一些。我们焦急地等待着海潮涌起,等待那壮观的一刻。约摸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或许月亮是被我们的诚心所感动,或许是被海水的容颜所惊叹,它恋恋不舍地从云海中分离出来,仿佛一块闪亮圆润的白玉,高挂长空。此刻,月光朗朗,波光粼粼,伫立长堤,心清气爽。

有人告诉我大潮很快就要来了,于是我便抛开一切杂念,将心思投入到海的怀抱中,最初只见远方的海水相互推挤着前进,后来它终究无法摆脱后方的推力,冲破一切阻碍,飞跃式地涌来,直冲向坝堤。潮水受到海堤的阻挡,倾刻间翻卷起无数的浪花,长堤仿佛镶上了一道美妙的花边。那一瞬,只觉得时间停止,接着这种奇观便占领了我的视线,当我意识到它的短暂时,它已发出叹息声落下了,不知过了多久,海水又慢慢恢复了先前的平静。

(《美文》刊发)

这是我班李超婷《赏月观潮》中的几段,文章笔调细腻、生动清晰,抒写了“月色”与“潮水”的静态与动态之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随情绪的变化而导

青少年的情绪不稳,波动很大。往往是“得即高歌失即休”,喜形于色、于行。如受老师、家长、亲友表扬,得高分、获奖,春(秋)游前后等等便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反之,受批评,考试失败,落榜、失物、受欺侮、委屈……通常垂头丧气,哭哭啼啼。这也是作文的好材料,得充分利用。如《我被批评(或表扬)》、《我被感动了》、《榜上有名(或无名)》等,只有随时捕捉学生心灵的涟漪,才能使其写出真情实感。

三、随心理变化而导

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各异。这里着重谈谈儿童、青少年想象力的开发与发展。这是人生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要好好抓住这一良机,开发、发展其想象力,为日后的创新打下基础。实践证明没有想象力的人一生必定平庸无为。想象作文(写虚)要占作文量的一半。根据其模仿欲、表现欲、宜泄欲、崇拜英雄以及好奇、求新、求异等等心理特征,要有计划地指导其读写。多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西游记》、《格里佛游记》等等,同时进行续写、扩写、仿写,写寓言、童话等训练。如据 《清兵卫与葫芦》、《项链》、《阿Q正传》等,写出《清兵卫与绘画》、《项链失而复得》、《假如阿Q参加革命了》等,再如 《当一回_______》、《假如我_______》、《理想的_______》、《_______年以后的我》之类题目也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写出合理、集中、丰富、新颖、自然的佳作。

此外,值得“导”的还有很多,如学生的特长爱好、知己交往等。总之亲情、友情、初恋之情、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怀等均为写作的不竭之源。我们在引导学生颂扬真善美的同时,别忘了抨击假丑恶。

至于堵的现象,现在比过去好些了,但尚不容乐观。凡过分强调歌颂正面人物突出“正确”、“积极”主题,美化现实……,往往堵住了学生取“材”之道。其表现在:一是写好人好事,现实中好坏几乎各占一半,教师只让学生写好的一面,势必编造,如推车子、救孩子、捡包子、让位子、引路子……写成“五子文”,当然现实中这些事不是不存在,但如果人人都写这些内容,那便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真假混淆,真亦成假,因此命题要开放。如《我最喜欢的地方》必附《我最讨厌的地方》,这样使学生有选择余地;二是题目老套,倒学生胃口。喜新厌旧是人的共性。如每年春天开学写《春节见闻》,每升上一个级段都要《说说我自己》,秋天开学少不了《暑假中一件难忘的事》,升初、高中老是《记一件难忘的事》、《开学第一天》、《我的课余生活》等,这样的陈年旧题激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可以把冷饭炒一下给老师吃;三是指导学生套用、抄袭《好词好句》,名篇之类,也会堵塞学生自己用心观察,发现客观世界的要道,写起文章来便寻章摘句或默背课文句段,只求书上怎么写,东拼西凑,不顾真情如何,结果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似曾相识,如一件“百家衣”;四是批改、讲评吹毛求疵,赞扬不足,指责有余。无庸讳言,有的老师自己文章一窍不通,但对学生的习作却说得一无是处,好像不指责批评一顿不能显示水平。这样的冷水一泼再泼,学生的心一次比一次冷,最后干脆不动笔了,凡此种种都是堵住学生写作之源的石头。

生活无处不文章。导,要恰到好处,随机应变,抓住机遇,点石成金。它是一把打开学生作文大门的钥匙。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导的过程中,也要适可而堵,如今学生受武侠魔幻志怪小说的影响,一写想象作文便胡编乱造,且下笔千言,不着边际,不知所云。也有的热衷于恋爱言情的描述,写的比成人还成人,令人不堪入目,对此宜堵不宜导,不然将泛滥成灾了。

总之,我们要像大禹王一样把洪水导人大海,把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的门打开,让想象的翅膀遨游宇宙,充分利用其已备的资源写出佳作,而那些思想中的垃圾,要毫不留情给堵住而使学生习作葆有青春的活力与清新的气息。

猜你喜欢

作文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