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情感价值创设情感课堂
2011-08-15黑龙江赵宇彤
黑龙江 赵宇彤
挖掘情感价值创设情感课堂
黑龙江 赵宇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先目标,如何落实这一目标,使之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一样具有同样的操作性,由虚变实,由隐性目标变为显性目标,直接关系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关系到思想政治课学科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文试图综合自己的教研实践,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出发,谈谈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精心选择,激发课堂情感
情感是事物所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各种感情的性质。学生往往依靠自己得到的信息,感性化的认知,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在认知过程中,学生将材料所传递的精神、态度,通过自己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场景中,形成独特的情感。
教材中的材料是各种题材的典范,它们所蕴含的情感基调不尽相同,有作为教材理论知识的说明和补充,更多的是情境导入。尤其是创设的情景,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老师要善于创造一种与教材所表达的特定情感相吻合的课堂情调。将文中的彼情彼景,巧妙地转化为眼前的此情此景,引发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学生想要深入了解的兴趣。
二、要把握好两个相结合
首先,坚持教学设计的时代性和科学性相结合。
教学设计非常关键。它关系到整堂政治课能否真正让学生喜欢,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倡导把政治课堂当成一个舞台,老师尽量轻松自由的发挥,有步骤,但是更要有美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以期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堂的美好,体现政治课本身的无穷魅力。
在政治课堂的设计上有效地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我一直以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实践证明,这样的政治课学生较喜欢,并且能有所收获的。比如,我在设计“弘扬民族精神”这个课例的时候,就充分把握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的时候,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2008年,让你感动流泪的瞬间?”这个问题,把大家的记忆拉到2008年来。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有让人兴奋的,有让人悲愤的,有让人感动的,从年初的大雪灾到奥运圣火的传递,再到震惊中外的5.12汶川大地震。大家充分感受到在悲壮中成长的中华民族。在大家各抒己见之后,用汶川大地震的视频重现了当时的情况。从悲惨的地震废墟中的人物,到国家领导人、解放军战士、医护人员、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团结协作,众志成城,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从内心深处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当学生还沉浸在大地震那种民族凝聚力的震撼中的时候,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又是如何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最后在感受“神七升天”的视频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课后,很多同学都表示效果很好,真正感悟到了民族精神,并且对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充满了动力。
在这个课例的设计中,我充分运用了当年当时的例子。这些例子离学生很近,学生能够感受到政治课的时代性,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政治课要生动起来,具有时代感的实例是最能打动学生的宝贵财富。而这些时代感强烈的例子也最能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不是在说大话,讲大道理,而是真实的,亲切的,从而达到了时代性和科学性的有效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收集和筛选这些例子,分门别类,及时更新,为我所用,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情感,切实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愿意主动去接受和探究,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坚持教学课件的艺术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政治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和理科的教学不同,需要在黑板上演算的东西很少。在现代教学中,视频材料是高端的教学手段。不仅对传递知识具有特殊的作用,还能起到强烈的感染效果。教师在课堂中应十分注意视频材料的选择,根据教材内容尽量选择情感价值比较高的视频资料,创设课堂情境,优化情感。政治老师在做课件的时候,多花些心思,就可以让政治课生动可爱起来,就更容易让学生乐于接受和吸收。比如:在讲“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从情感上得到共鸣,在课堂的结尾我巧妙地设置了一个短片欣赏:生命的列车。该短片对于引导学生感悟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去看待和珍惜人生,如何让自己把握住相对的静止。在绝对的生命运动中让自己的人生少一些遗憾,多一些价值等问题的思考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学生在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运动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科学运动观的现实意义,并升华到对人生的选择和体会。引导学生运用该课的知识积极深入地思考如何珍惜人生,把握人生,使哲学除了知识以外更能突出对人的指导意义,深入学生的心灵,达到知识与情感的真正结合,学生在愉悦中获得发展,在发展中收获愉悦,真正体会到了学的快乐和用处。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件拉近了课堂与现实的距离,也更有助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三、倾注热情,播撒情感的种子
教学是师生相互配合的双边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的认可、消化,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在人们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时,“好感回报法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总是“喜欢爱自己的人,而讨厌恨自己的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真正表现出对教材内容的认可和热情,对资料的信任和兴趣,通过目光激励和鼓舞学生,借以增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决心。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目光接触,问答中的言语交流,积极主动地进行感情交流,这种交流的效果是其他力量难以达到的。
四、在社会综合实践中,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对于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意义。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向课外延伸的一条重要渠道。
例如,我在教完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政党制度后,围绕建国60周年这一重要的纪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在设计调查方案时,除了明确调查的注意事项外,我还要告诉同学们开展这一活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求同学们扣住这一主旋律深入到工厂、农村、街道等地方,了解建国60周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自己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自己家庭发生的可喜变化。在调查活动结束后,要求同学们要以图片展览、报告会、诗歌朗诵会、文艺表演等形式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以调查的结果赞美我们的党,赞美我们的国家。这样,从活动的设计到实施,再到活动的结束,处处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不能因为新课改而忽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能只注意课堂形式的活跃而忽视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最新的教学理念,也是随着课改应运而生。今天我们研究探究性学习中的材料情感价值就是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明天我们将怀着这一理念在课改的通路上进行更深更远的探索。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幼儿师范学校)
(编辑 李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