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题材——杜甫草堂诗中心态之体现

2011-08-15许秀莲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草堂杜甫饮食

许秀莲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饮本义指喝,甲骨文字形,右边是人形,左上边是人伸着舌头,左下边是酒坛(酉),像人伸舌头向酒坛饮酒。中国人素重饮食。《管子》云“民以食为天”,“衣食足则知荣辱,仓廪实则知礼节”。[1]《尚书》提出“食”为治国“八政”之首,圣人孔子也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见饮食文化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当历史发展到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唐代,随着诗歌高潮到来,诗人观察生活的视野日趋广阔,提升日常生活的审美意味的能力日趋高强,饮食题材也较多地受到诗人的关注。杜甫就是其中一个擅长写饮食题材的大诗人。杜诗共有1400多首,其中超过400首涉及饮食描写。试抽取与饮食相关的字作比较:含有“筵”字的杜诗有34首,“餐”字27首,“饭”字30首,“米”字22首,“鱼”字99首,“肉”字41首,“菜”字9首,“蔬”字19首,“瓜”字14首,“羹”字6首,“煮”字10首,“脍”字7首。

乾元2年(公元759年)12月1日,杜甫自同谷出发,携妻儿经过“一岁四行役”(《发同谷县》)[2]长途跋涉,终于在是年年底抵达“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成都府》)这样一个在战乱后却保持相对繁华的成都府。从此,直至永泰元年(公元765年)5月离去,中间除因时局动荡流寓梓州、阆州一年多外,饱受流离之苦的杜甫在远离战事纷扰、生活安定的成都草堂生活了将近4年。在这段生活里,杜甫虽然经历了草堂幽居、间或出游、梓阆流寓、重返成都、入幕任职、辞归草堂和离蜀东下等曲折过程,但对于一生飘零,长期颠沛流离的杜甫而言是少有的安定时期。在成都草堂时期的杜诗270多首,其中有大量饮食描写的诗。笔者梳理如下,草堂诗中写道“酒”字40次,“鱼”字18次,“桃”字7次,“栗”字5次,“渔”字5次,“梅”字4次,“米”字4次,“稻”字3次,“餐”字3次,“蔗浆”字3次,“饭”字2次,“菜”字2次,“蔬”字2次,“麦”字2次,“鳖”字2次,“芋”字2次,“藕”字2次,“荔”字2次,“梨”字2次,“粱”字2次,“筵”字2次,还有一些“膳”、“羹”、“黍”、“桔”、“蜜”等与饮食有关的字。草堂时期的诗作占其流传至今诗作的百分之二十,涉及饮食描写的诗作在草堂诗中屡见不鲜。虽然非所有提到这些关键字的诗句均为描写饮食,但大部分是。可以说数量相当可观。

杜甫是一个敏感而又多愁的性情诗人,其诗歌创作极易受到周遭环境和自身境遇的影响,因此,杜诗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的情感特征。生活境遇的改变使他在生活态度、思想感情与诗歌风格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将从饮食题材的描写看杜甫在草堂诗中呈现出的一种恬静幽雅、萧淡婉丽、充满着生活情趣和感受自然田园风光的闲适和自足的生活心态,以及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忧虑,漂泊在外的浓重乡愁。

一、草堂生活的闲适自赏

在美丽的浣花溪畔,杜甫筑成一个幽雅、恬静的小院。从此终于不用再疲于奔命,可以安定下来过“卜居”、“为农”的闲适生活,内心的焦虑得以释放。《旧唐书》如是描述杜甫在草堂的生活:“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3]缘于这样的生活境遇,草堂诗中表现出了难得的闲适和自足,其中写有很多与饮食题材有关的诗,如《绝句漫兴九首》其八云:“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写出草堂屋西的柔桑已经吐出了新的桑叶,江畔的麦地也长出了纤纤麦苗。《为农》:“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表现诗人的闲适心情。又如《田舍》:“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采菱寒刺上,踏藕野泥中”;《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野望因过常少仙》:“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等等。杜甫用平实流畅的言语,叙述出自然亲切的草堂生活场景,这背后隐藏的是诗人一颗平静的心态。观万物之形,内心却没有繁杂,如此才可以写出贴近自然的诗句,这不正说明杜甫在草堂期间的生活闲适吗?

中国是茶的国度,茶是我国主要的特产之一。《尔雅·释木》:“槚,苦茶。”茶荼本是同一个字,但是上古没有关于饮茶的记载。王褒《僮约》里说到“烹茶”、“买茶”,可见茶在汉代某些地区不但是一种饮料,而且是一种商品。《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载,孙皓密赐韦曜茶荈以当酒;《续博物志》说南人好饮茶,大概饮茶的风气是从江南传开的。南北朝时饮茶风气渐盛。唐宋以后,茶更成为一般文人的饮料了。饮茶说明一个人的生活有着高雅追求和难得的闲情逸致。闲暇的时候坐下来慢慢品味一番,也是惬意之事。杜甫在草堂诗中写到与饮茶或其它饮料相关的诗句。如《进艇》:“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此时的土瓷器皿并不逊于玉缸,因为土瓷器皿中盛放的是茶水和蔗浆。看来茶水和蔗浆是杜甫喜欢的饮料。杜甫远离战事纷扰,在草堂品茶是经历风风雨雨之后难得清闲下来的表现,杜甫生活闲适由此可见。

中国亦是饮酒的国度。草堂诗中多处借描写酒意象来表现诗人的情感。《遣意二首》其二:“邻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赊”。邻居家中酿有美酒,晚上叫稚子也能赊来痛饮,可见诗人杜甫同邻居的关系非常融洽。《漫成二首》其二:“读书难字过,对酒满壶频。”读书的时候老眼昏花艰难地从字里行间看过,对着满壶酒倾杯而饮。仇兆鳌云:“读书难于字过,老年眼钝也。对酒不觉频倾,借酒怡情也”(《杜诗详注》卷十一)。又如《早起》云:“童仆来城市,瓶中得酒还”。童仆去到城中,买酒而回,更可遂我的幽兴。《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三:“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其四:“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草堂诗中很多写酒的诗句,描写诗人在草堂时期的闲适生活。

生活有了保障,而浣花溪及草堂优美的环境与自然风物,足以疗救心灵的创伤,诗人完全可以远离尘世的纷扰,在浣花溪过着自己疏懒闲适的幽栖生活。生活境遇变化了,于是乎草堂诗也便呈现出了迥然不同的风格,不再汲汲于功名,摆脱了功利的羁绊,草堂诗中充满着的是对琐碎生活的细细体味,表现出的是怡然自得的自足心态。“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独酌》),心境的变化带来的是生活的自适。

二、寓居草堂的暂时满足

在成都草堂生活比较安定的时候,杜甫在草堂诗中表现出与其他时期不同的风格,不再描绘壮美之物,不再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而是从对生活琐事的描绘来展现安定闲适的草堂生活情趣,展现生活的内涵,表现对当下生活的自足。于是在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中出现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动人诗句。

草堂诗中,像此种充满生活情趣,表现出一种自足心态的诗作甚众,如《江村》诗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能过上如此闲适的生活,除了需要亲友供给禄米给予帮助之外,别的还有什么可以需求的呢?这是杜甫因生活安定暂时闪现的一种自足的情绪,表现出杜甫在生活方面的要求不高和在成都草堂生活的自足之感。又如《宾至》:“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如果不嫌弃野外没有佳肴美酒相招待,还可以乘着兴致再来观看花草园圃,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水槛遣心二首》其二:“不堪只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诗人“老病忘名”、“谢交忘名,有澹然世外之思”[4],不再汲汲于名利,别无其它奢望,只凭涓涓之酒送此余生。王嗣奭云:“‘浅把’,则酒亦不能如意,可怜!”然而在杜甫看来这样有酒的日子已经很不错了,表现出对草堂生活的自足。《绝句漫兴九首》其四:“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言春不暂留,有及时行乐之意”。及时行乐本与老杜之为人甚不合,但此时的杜甫已身心疲惫,对于当下的安定生活表现出极大地自足。又如《有客》云:“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深”;《田舍》:“鸬鷀西日照,晒翅满鱼梁”;《绝句漫兴九首》其八:“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等等都流露着对生活的自足。《诣徐卿觅果栽》:“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草堂花果少,现在想栽,杜甫亲自前往索取花果苗,不管绿李还是黄梅都可以,只要有就会满足,可见诗人是多么容易满足啊!《落日》云:“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愁”。是谁酿造了如此好的美酒?只要一饮就能消散心中的千万愁绪。到底是酒好还是杜甫对酒的满足感好呢?二者有之。再如《朝雨》云:“草堂樽酒在,幸得过清朝。”施鸣保云:“清朝,犹言清晨、清晓,与公贺阳城郡王太夫人诗‘清朝燕贺人’同。”此类诗句在草堂诗中比比皆是,从中我们可见此时此地的杜甫对生活的自足心态。

草堂时期杜甫自足的心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和睦的邻里关系,与当地百姓关系融洽。《南邻》写与草堂南邻的交往之事:“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村居之闲情,宾主之融洽,尽在这恬淡而有逸致的诗情画意之中。《野人送朱樱》:“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杜甫因农民送给他一篓樱桃而作了这首诗。《春日江村五首》其四:“邻家送鱼鳖,问我数能来”,邻居送给杜甫鱼鳖,还经常来看望他。杜甫在邻居中颇受欢迎,大家关心着杜甫。当然杜甫也关心大家,如《大雨》:“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当时久旱而雨,这首诗就是描写老百姓“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不怕茅屋漏雨,十分欣喜地眼看着黍豆在长高。可以说杜甫因百姓收成好而更加欣慰。百姓关心杜甫,杜甫同样也时刻想念着百姓,有这样和睦的关系,难道杜甫还不能自足吗?

三、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杜甫的草堂诗中流溢着对闲适生活的自足之态,而且此类诗作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这并非说此时的杜甫不再关心政治时局,事实上,对时局的关心,从未退出诗人的内心。杜甫于自足之外,展现政治抱负的理想仍然存留心中。杜甫时刻都在关心着家国人民,他是和人民站在一起的伟大诗人。

首先,他的草堂饮食题材诗中表现出对老百姓的同情。如《病桔》:“群桔少生意,虽多亦溪为。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皇帝为满足口腹之欲,强迫百姓进贡土特产。桔林枯萎,缺少生意,桔子又小,味酸涩的像野梨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向皇宫进贡实乃劳民伤民。杨仑说:“此首伤贡献之劳民也,时或尚食颇贵远物,以口腹之故病民,故因病桔而讽朝朝廷罢贡也。”(《杜诗镜铨》卷八)。又如《黄河二首》其二:“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百姓已经没有粮食供给军需了,杜甫深切地关心着百姓的生活。《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国步犹艰难,兵戈未衰息,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国运艰难,江河日下,战乱始终没有停息。全国的老百姓已经到了嗷嗷待哺的困境,十年繁重的军粮供应,已经让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其次,对国家军队的建设颇为关心。《扬旗》:“吾徒且加餐,休适蛮与荆。”唐代宗广德二年六月,严武为整顿军队,训练士卒,故试新旗以力图收复为吐蕃所陷的松、维、保三州。杜甫以节度参谋的身份陪同严武检阅军队而做了此诗,写出了扬旗的场面。最后一句说大家多吃点饭菜吧,我们已经不需要逃到荆蛮去避难了。用多吃饭菜这样小的细节告诉大家,检阅很顺利。

再次,对自我前途的忧虑。虽然杜甫在成都草堂过着疏懒闲适的幽栖生活,但是暂时的闲适也不能永远抹去诗人心中的忧思。在草堂的暂时安定也不能免去对自我前途的担忧。也有部分草堂诗中暗含着诗人对自我前途的心忧,如《归来》云:“洗杓开新酝,低头拭小盘。凭谁给麹蘖,细酌老江干”。写到以后靠谁来给自己酿酒喝,让自己能慢慢喝着小酒终老于浣花溪呢?生活就是这样无法掌控啊!杜甫虽然在浣花溪过着比他一生中其他时候都要惬意的生活,但是在其骨子里还是留着忧虑。

四、漂泊在外的浓重乡愁

草堂生活安定闲适,但是杜甫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不曾因暂时的惬意生活而减弱。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亦是草堂诗的重要题材之一,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也体现在饮食题材的诗句中。

饮酒是诗人的爱好之一,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情感注入酒中。如《寄贺兰銛》:“岁晚仍分袂,江边更转蓬。勿云俱异域,饮啄几回同?”说自己垂暮之年仍然要分别,不用哀叹大家流落异乡之苦,我们在一起饮啄还能有几次啊!与友人之间的相互告慰除了能饮上几杯酒还能再说些什么呢。草堂生活再安逸,再自足,对故乡,对亲友的思念是杜甫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怀,或许这个时候饮上几杯才能慰藉心中的不舍。

秋天是游子思乡的季节,如《出郭》云:“霜露凄凄,高天逐望低。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这是目睹秋景而引发的离乱之感:看着远方一缕青烟从盐井上袅袅升起,斜阳照在西山的雪峰之上;看着远处的青烟,是不是家乡人正在做饭呢?诗人想起诸多的往事,和家人一起吃饭时多么温馨的事情啊,看到此景难免不产生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唐代宗宝应元年夏秋之间,杜甫因受阻于猛涨之溪水,不得返回草堂,有感而作《溪涨》:“秋夏忽泛滥,岂惟入吾庐。蛟龙亦狼狈,况是鳖与鱼。”夏秋之际,溪水忽然泛滥,岂但流入我的草堂,连蛟龙都仓惶失据,更何况鱼鳖呢?浦起龙说:“暂行犹忆家,况远客而不思乡乎?虽闲情,亦本怀也。”(《读杜心解》卷一之三)杜甫对暂时居住的草堂有如此深的情感,更何况是自己长期居住的家乡呢?

总之,杜甫在草堂诗中表现出与其他时期不同的风格,不再描绘壮美,不再充满豪情,而是喜欢从对生活琐事的描绘来展现安定闲适的草堂生活情趣,展现生活的内涵,表现对当下生活的自足;虽然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忧虑以及漂泊在外的浓重乡愁,但是这都不能影响杜甫在草堂时期的主要生活心态,毕竟草堂时期的生活是杜甫一生中最安定的。虽然杜甫在草堂的生活也没有完全摆脱“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百忧集行》)的窘境,他用来款待贵客的也不过是“盘飧市远无兼味,尊酒家贫只旧醅”(《客至》),但草堂诗中表现出来的恬适幽志使其迥立于悲剧人生、巅峰艺术的坐标之上,包容的诗学胸襟则又是他诗歌创作的圣者品格在理论上的体现和延伸。这些,共同构成了草堂诗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杜甫人生的另一面。

[1] 周瀚光.管子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2.

[2] 仇兆鳌注.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以下所引杜诗,均见该集,不再详注)

[3] 刘昫等.文苑传·杜甫传[A].旧唐书卷190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5.5054-5055.

[4] 王嗣奭.杜臆[M].北京:中华书局,1963.189.

猜你喜欢

草堂杜甫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草堂旧事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没想到在天府之国的成都,在杜甫草堂汇聚了一群出色的文化人......
杜甫改诗
何为清淡饮食
薪草堂由来
杜甫与五柳鱼
绝句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