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分析
2011-08-15杨福民
◆杨福民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分析
◆杨福民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随着计算机网络由互联网向物联网过渡的时代到来,大学生随时随地都将身处于网络环境中。这虽然给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提供了极其丰富的途径,但是相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已经显得日益明显,且不容忽视。本文就针对这一影响做出浅显的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网络时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影响 对策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高速发达的信息网络时代,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物联网覆盖于互联网之上,互联网的广泛连通和普及作为物联网发展的基础,已经完成了使命。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以往单纯依靠互联网做不到的事情,现在都成了可能,人们随时随地地处于网络环境中,甚至于身处办公室就能轻松自如的控制家中的任何家用电器。网络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
一、网络时代冲击大学生思想,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力
网络普及和运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来的机遇,这主要得益于网络的信息负载量大,信息交流直接快速和信息共享等特点,能够大大地加快思想政治教育速度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1.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影响力显著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往往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采用一对一的教育模式,短暂的促膝交谈虽然可以解决个体的思政问题,但是在宣传力度上远远不够。再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采取印发纸质资料,开展报告和座谈会等形式,虽然宣传个体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仍然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覆盖人群也是有所限制的。很显然,这些传统的宣传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而信息网络的使用和发展在内容上是对传统的一种延续,在表现形式上却是一种新的突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了既有的优势,还增加了新型的特点。
2.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是既费时又费力,为了一件事情会将其他后续的工作搁置不前。现如今,针对工作流程上的程序内容完全可以通过信息手段解决,例如通过电子邮件和及时通信软件等进行交流。网络的普及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效率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利用网络作为通信途径,还能减少通信费用的支出,同时更为高速和便捷。
3.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易于接受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借助于网络的力量变得互相性更强,易于学生接受。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既可以食用真实姓名进行沟通,也可以使用匿名进行交流,极大地保护了学生的个人隐私权利,往往还能将学生面对面不能说出或者不愿意说出的真实感受和体会进行沟通同,有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不能达到的优势。
4.采取了多种多样的交流形式,符合主流诉求
大学生尚处于一种追求新鲜感和刺激感的诉求阶段。运用网络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交流形式,这符合了大学生的主流诉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于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情感等问题时,可以全面融入网络的多种表现形式中,学生可以选择用电子邮件、聊天室、留言板和微博等多种多样的交流渠道和学校进行沟通。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多方及时沟通变为了可能。
二、网络时代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1.参杂的良莠信息,挑战甄别能力
以往,获取知识的传统媒体是新闻媒体、报纸杂志等纸面媒体。这些媒体都建立有适用于自身的工作规章和规范,报道的内容也以强调党性极其影响下的社会效应为主,相比较之下,网络媒体并不严格受党性原则的控制,改变了原有的媒体宣传的格局,出现了一些危害国家和政治安全的不利言论,并凭借网络传递信息快速和匿名等特点到处宣扬,一旦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形的学生阅览到,极易造成消极的、反动的有害影响。另外,网络上还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暴力信息和淫秽信息,这些信息不但对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同时还对高校校园安全环境的保卫和治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2.匮乏的网络约束,打破传统观念
网络之所以如此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相对于现实生活来说的虚拟环境。由于脱离了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关系和道德约束,网络使得一些人在这种虚拟世界上处于道德沦丧的非理性状态中。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评论、转播信息和接收意见的时候,通常都是随心所欲没有经过实际生活中那样严格的思考和过滤,导致了传统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观念越来越淡化,形成了部分大学生不负责任的评论态度和生活态度。
3.管理的难度增大,冲击控制力度
在网络上,不同的个体以自己独特的特性存在,强调自己的个性张扬,让每一个个体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而却丧失了对于集体的管理力度。传统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为了最大化地维持社会伦理道德局面,缺失了这种集体性,对于集体性的约束力量就远远落后于个体个性化张扬的力度,其传播手段的社会控制力量也越来越差,其造成的直接社会危害不容忽视。另外,由于网络上的匿名性,不少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四处传播谣言,干扰社会的正常维护秩序,而这种信息散播的源头往往很难查清,隐蔽性极大。对于这些不利的因素,大学生往往随波逐流,变得很难管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添加了诸多的阻力。
4.过度的沉迷网络,削弱交际能力
在大学阶段,除了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道德品行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这对于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苦难和不幸的时候,往往选择沉迷于网路世界,且觉得在网络中与人的交往欲望更容易满足。因此,个别大学生整日与电脑为伴,对学习不关心,对同学和老师很冷漠,不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而且极大地削弱了其社会交往能力,严重者甚至患上“电脑综合症”。这一弊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极大的工作挑战。
三、结束语
在科技如此日新月异地发展时,人文思想成为了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处于人生中特殊时期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最快,不但是国家未来全部的希望,而且也是网民群体的中坚力量。因此,关注大学生群体处于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贺新.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应对机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02).
[2]柏文涌.试论网络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0,(04).
[3]杜亮.3G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0,(01).
[4]王三环,史宗恺,周勇.积极把握网络媒体新特征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J].北京教育(德育),2010,(04).
[5]唐祥云.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分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