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德育工作水平提升研究
2011-08-15湖南王君毅
湖南 王君毅
【编者按】
2011年11月9日至10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重庆隆重召开。年会主题为“创新职教体制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和中高职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根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安排,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生工作委员会与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德育委员会合作完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德育工作”分论坛的组织策划工作。作为中国职教学会学生工作委员会的会刊,我们在所征集的优秀论文中精选了3篇,希望这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方法能带给大家更多的启发。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德育工作水平提升研究
湖南 王君毅
工学结合作为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过程中必须强化和推进的中心工作。实行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必然引起高职德育主体、德育对象、德育体系和德育渠道的新变化,高职院校应当冷静面对这些新变化做出理性思考,做到德育工作不断线、德育工作不断层、德育工作不断裂、德育工作不断气,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策略,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机制、队伍、内容、载体、方法和考评体系。
工学结合;高职德育;工作水平;提升策略
引言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起源于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Sundert and Technical College)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它的提出与运行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紧随其后的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于 1906年开始实施与英国基本相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1983年,成员单位涵盖40多个国家的世界合作教育协会 (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在美国成立,2000年该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进一步从名称上凸显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当前,为达到教育国际化的目的,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重点是跨国安排学生的工作实践。工学结合作为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以受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在企业工作中以职业人的身份出现,与普通职业人一样有报酬地工作。工学结合模式主要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二是办学主体的多元性,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三是办学资源的整合性: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四是教学过程的融通性:人才培养过程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概而言之,学习是为工作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工作是为学习中获得的理论和技术提供实践平台,终极目标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也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正因为如此,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通过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使得高职学生的工作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高职院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硬、毕业就能上岗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德育工作环境的新变化
高职德育属于学校德育范畴,是指高职德育工作者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高职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高职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良好品德的教育活动。高职德育工作水平是指高职德育这一专业性工作所达到的高度。这个高度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1】。”所以,高职德育工作水平的高度主要体现在德育目标定位的准确度及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组织及考评体系的创新度。高职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就要不断研究德育工作环境的变化情况。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运行,给高职德育工作环境带来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育主体多元化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德育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除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外,企业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等都自发或自觉地成为了以职业人身份出现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及法纪道德的教育者。意即高职学生同时接受高职德育工作者和企业专家的指导和熏陶。德育主体的多元化是客观的,如果认识不到位或处理不当,在变换的教育环境下,固守高职德育单一主体的教育阵地,就会落入一叶障目的窝臼而不能自拔。
(二)德育对象分散化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德育对象由集中走向分散。高职学生在学校、企业交替学习和实践,空间变换频繁。与此同时,高职学生在企业工作环节不像在学校学习环节一样便于组织集中,而是按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比较分散地在不同企业的不同工作岗位参与工作实践。德育对象的分散化,也将引起德育组织形式和德育途径等的新变化,如果仍然按既定的德育组织形式开展德育工作,就会陷入墨守陈规的境地而固步自封。
(三)德育体系开放化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德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主要表现为高职德育目标体系、内容体系、途径体系、方法体系、主体体系、组织体系与评估体系与行业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管理制度、物质环境等的接轨和融合。一方面,德育体系打上时代的烙印且进一步社会化;另一方面,行业企业的各要素渗入高职德育过程且对高职德育模式产生影响。
(四)德育渠道隐性化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德育渠道由显性走向隐性。主要表现为在工作环节显性德育课程淡化,隐性德育课程强化,隐性德育的功能及德育的实践性特征日益凸显。由此,高职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无不直接置于隐性德育的氛围中。高职学生在对企业物质环境感同身受的同时,获得企业制度约束与激励的自我教育、企业精神鼓舞与内化的软环境熏陶、人际交流的思想碰撞与行为示范。从而,高职学生通过隐性德育的潜移默化与学校显性德育的启迪教化殊途同归地得到思想和品行的修炼。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德育工作的理性思考
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模式的实施,给高职德育工作带来了如此大的新变化,使我们不得不围绕如何在这一模式下继续做好高职德育工作、不断提高高职德育工作水平进行理性思考,并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研究应对策略。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德育工作不能断线
要对高职德育工作体系进行整体架构和资源整合,用德育的红线将学校学习过程和企业工作过程紧密相连,使学校学习过程的德育和企业工作过程的德育携手相牵,以实现高职德育工作的连续性。德育工作的连续性,是提高高职德育工作水平的前提条件。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德育工作不能断层
要对高职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进行理性思考,分别提出学校学习过程和企业工作过程的德育分目标及其德育工作内容的侧重点。学校学习过程主要实现理论认识层次的德育目标,企业学习过程主要实现行为实践层次的德育目标,理论认识层面和行为实践层面要有机粘连,以实现德育工作的贯通性。德育工作的贯通性,是提高高职德育工作水平的关键环节。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德育工作不能断裂
要对德育组织形式和德育队伍建设进行整体策划,一方面,建立内外兼容、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专兼职结合的德育工作队伍,营造学校教授、讲师与企业专家、管理干部共同关心、共同参与高职德育的和谐氛围;另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将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学校德育和企业德育的融合性。德育工作的融合性,是提高高职德育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
(四)工学结合模式下,德育工作不能断气
要确立新的德育价值追求目标,对德育工作进行长远规划,瞄准高职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开展学校学习过程的德育和企业工作过程的德育,从尊重生命本真、挖掘生命潜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出发,做到德育的他育和德育的自我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高职学生自我冶炼的学习力和践行德育理论的控制力,为将来高职学生的求职创业和职业成长做准备,助长高职学生的生命之气,以实现高职德育的前瞻性。高职德育的前瞻性,是提高高职德育工作水平的不竭动力。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策略
(一)创新德育工作机制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要建立科学的高职德育工作机制。成立由校党委书记任主任、主要合作企业负责人任副主任,学校德育工作人员及合作企业专家组成的学校德育工作委员会。建立工学结合的德育工作章程、德育工作实施办法、德育工作发展规划和德育工作年度计划。由专人负责,从政策、制度、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校企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运行体系,为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二)创新德育工作队伍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要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德育工作队伍。一方面,将高职德育工作人员纳入社会服务工作团队的范畴,选拔优秀的青年德育教师到合作企业的相应岗位挂职锻炼,直接服务合作企业,不断丰富高职德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聘请合作企业从事党务工作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人员进课堂、上讲台。同时,建立稳定德育工作队伍的激励机制——包括用人机制和留人机制。在用人上,选聘专业对口且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德育工作;在留人上,实行德育工作岗位人员的薪级制以延长德育工作人员的职业生命。一是对德育工作者,尤其是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实行津贴标准与工作年限挂钩;二是为德育工作者提供在职培训、学历教育的便利及资助政策;三是对照行政级别解决德育工作者的待遇问题;四是为德育工作者立项资助科研课题,牵头组织学校和企业德育工作者进行横向课题研究,对德育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联合攻关,并高效实现德育研究成果的转化。此外,要打通高职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经脉”,让他们分担部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职德育工作的有益补充,并由此发挥他们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德育工作的桥梁作用和辐射作用【2】。
(三)创新德育工作内容
一是对高职显性德育课程进行改革,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修订和德育综合化课程改革。二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企业的用工要求及职业岗位的新需要,对德育内容进行拓宽和创新。至少可以开发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即生命教育、成功教育和低碳生活教育。(1)高职学生生命教育之目的在于促进高职学生生理、心理、社会和灵性全面均衡发展。概而言之,就是使高职学生增长五个方面的认识。一是认识生命是珍贵的: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活着是无比宝贵的,要好好活着,好好享受人生。二是认识生命是有尊严的:生命的存在是合理的,要敬畏生命,尊重每一个存在的生命,尊严地活着,活得有尊严。三是认识生命是有潜能的:存在的生命都有巨大的潜能,挖掘潜能是求得生存、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塑造健康人格,不断激发生命的潜能。四是认识生命是发展的:生命无时无刻都在发展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要正确把握发展的方向,欣赏生命行程带来的精彩。五是认识生命是有价值的:生命本身就是价值,生命能产生新的价值,要创造价值人生,实现自身生命与他人生命、社会生命与自然生命、生命与非生命的共生共存【3】。(2)高职学生成功教育是培养和谐的人的必然要求,要力求将成功学拓展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课程,突出高职学生成功教育的引导和启发功能,塑造高职学生的健康人格,积极开展高职学生成功体验的实践活动,为高职学生正视成功、走向成功而彰显教育的力量【4】。(3)低碳生活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实现“身心和谐”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高职学生是低碳生活的重要实践者和引领者,要实现低碳环境伦理在高职学生科技活动中的导入,将低碳道德责任内化形成稳定的低碳消费文化,实现低碳生活良好氛围,在高职学生中倡导简约、纯真、绿色生活方式。同时要将行业企业职业道德和岗位要求直接注入学校显性德育课程,同时在企业工作环节通过隐性德育的方式体现职业道德的内容。
(四)创新德育工作载体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为适应高职学生学习与工作空间的变换性和提高高职学生对思想理论学习的自主性,要重点建立和创新高职网络德育载体。与传统的说教方式相比较,虚拟的网络具有增强德育工作亲和力、渗透力和有效性等优点。高职院校可以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和刷新德育工作网站,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主旋律的同时,强化德育教育的互动性。在德育网站开辟BBS网上论坛、聊天室等专栏,设置高职学生兴趣集中的聊天主题,使高职学生在匿名的状态下畅所欲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讨论,从而最终提高其对思想理论学习的自主性和实效性。同时,为适应高职学生的分散化、德育体系的开放化和德育渠道的隐性化的新变化,要着力开发高职德育隐性课程。一是对专业课程教学层面隐性德育进行开发,每门课程教师都要利用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塑造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二是对学校和企业物质层面隐性德育课程进行整体构建,使学校与合作企业物质环境成为经过教育者自觉精心设计的教育性环境。三是对学校和合作企业组织和制度层面的隐性德育课程即软环境进行深层研究和科学设计,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观念,通过这些组织和制度中的价值观念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四是对学校和企业精神和文化层面的隐性德育课程进行营造,使高职学生无论是置身于校园环境还是处于企业环境,都能无形地接受这种精神文化熏陶,最终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5】。
(五)创新德育工作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进行德育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可以进行以下德育工作方法创新。
1.榜样示范法:在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结合点上树立道德标杆,通过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和优秀道德行为示范,明确高职学生道德修养的目的性,提高高职学生道德行为修养的可行作性和实效性。
2.言传身教法:通过实践经验丰富的德育教师、专业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德育专家等的引领作用及工作现场一线工作人员传帮带的牵引作用,提高高职学生道德操守和职业素养。
3.自我陶冶法:重点利用高职学生在企业工作实践的平台,加强高职学生对德育理论自主性学习的指导,优化学生思想品德理论自主性学习的条件,创新学生对思想品德自我实践的路径,达到提高自觉的道德学习力和道德行为实践能力的目的。
4.实践锻炼法:制定、实施学生德育工作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方案,在学生以职业人身份出现的工作环节,通过学校德育工作者和企业德育工作者的悉心指导,在共同营造的隐性德育平台教化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公共关系道德行为规范。
5.科研推动法:校企合作建立德育科研专项基金,立项基于工学结合的各类横向德育研究课题,加速德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德育工作注入新鲜活力,从而提高德育实践工作质量。
6.多元互动法:整合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等多元德育主体资源,举办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德育论坛,开通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德育博客,发布与时俱进的德育新成果和进行正确舆论导向,开展特色鲜明的评选德育标兵活动,在多元互动中推进德育工作。
(六)创新德育工作考评体系
在工作结合教育模式下,高职德育工作的考评,不再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教学行为,而是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双方面共同的教育教学行为,即高职德育工作考核的主体、考核的标准、考核的方法方式、考核的结构比重、考核的认可等都属于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双方面的教育教学行为。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德育工作考评运作模式,建立完善的高职德育考评体系,对德育工作进行综合的考核评价,分析德育现状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及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不断提高高职德育工作水平。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6).
【2】张乐群.加强高校德育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德育工作水平[EB/OL].http://www2.lzjtu.edu.cn/szw/Item/Show.asp?m=1&d=36.
【3】王君毅.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性思考 [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4】王君毅.论当代大学生的成功教育[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5】周向军,刘俊杰.略论高校大德育的体系结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
王君毅,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记、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