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黄河大合唱》欣赏课的思考

2011-08-15黑龙江闫丽

职业技术 2011年12期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大合唱乐章

黑龙江 闫丽

对《黄河大合唱》欣赏课的思考

黑龙江 闫丽

《黄河大合唱》是高中音乐欣赏课的重要内容,如何能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引领学生认识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感受、体验作品的丰富多彩,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通过参加教学研讨活动中的“同乳制品教学中方法上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对此次活动中两个课例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找出差距,提升自己。

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情感体验;音乐本质

随着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从中感到一丝困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应用,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和知识的储备,在新课程实施中所持有的态度等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反思,在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时,如何适时调整心态,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在音乐教学中把握好角色转变等问题都或多或少存在于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

市教育研究院举办了一次“同上一节课”教学教研活动,课题是鉴赏《黄河大合唱》。来自各市县的教师参加教学,共同讲授了《黄河大合唱》这一课,我也参加了此次教学研讨,通过此次研讨活动,对《黄河大合唱》一课的鉴赏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以此次教学中的几个课例提出我的见解与想法。

《黄河大合唱》共分为八个乐章,教学大纲要求欣赏、聆听全曲。但学生在中小学的音乐课中可能欣赏过《黄河大合唱》的某一乐章,对于比较经典的乐章如《保卫黄河》、《黄水谣》等,学生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有所了解,教师如何选择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处理好详与略的关系,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有一节课教学内容选择的是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任课教师只是先播放课件,介绍黄河两岸的风光,地理地貌,找学生说出所在省份,主要特产等等,这不仅是音乐欣赏课,把音乐课变成地理课,成了一节地理风光片的欣赏,音乐课脱离了音乐教学,离开了音乐特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音乐是最能感染人的,启发人的心灵,在教学中利用音乐的这个特性,通过聆听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到音乐中,以音乐表达情感,有了情感以后才能更好的表现音乐、理解音乐,这才是音乐教学的实质。接着教师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保卫黄河》的演奏片段,教师又主动当起了讲解员,讲解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游击健儿奋勇杀敌,千军万马势不可挡的气势;教师讲解的非常有感情,可学生并没有感到音乐的存在,音乐课成了语文分析课,课堂的氛围显得有些沉重。此乐段学生是较为熟悉的乐段,这一部分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讲解,如果是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解教学效果也许会更不一样。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唱一唱音乐的主旋律,打一下音乐的节奏,围绕音乐的主题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这样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这种现象是教师对音乐课程理念理解的不够,教师对三维目标确立不准,反应出教师在备课中没有把学生放到教学第一位,没有看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作用,只是把知识与技能等联系起来,偏离了音乐教学,音乐教学要以音乐为本。在音乐教学中撑握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没有错,但音乐教学失去其本质就不是音乐课了,要把音乐课标准理解好,因为音乐课程标准是我们上好音乐课的依据和保证。

还有一个课例,教师讲的是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教师让两名学生穿上旧衣服,包上头巾,表演两个流亡老乡,再由几名学生进行伴奏。这个教学场景,好象是根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没有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只是流于形式的让学生进行表面的表演,而且参与的学生人数不多,只能说明教师有了想要让学生参与的思想,但面还是不够广,也还不够深。在教学中我们要吸取教训,做到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音乐教学中,而不只是流于表面。

我在授课前根据音乐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领会教材对《黄河大合唱》的教学要求,《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虽要求聆听全曲,但在上课时可能会有些矛盾,因此,如何合理的处理教学内容是我再三思考的问题。要做到有详有略,抓住重点进行聆听又要注意到面,让学生聆听整首乐曲,最后我以欣赏三至四首音乐曲目为主,加以分析、讨论,其他一带而过。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设计的,在讲解本课内容前教师给学生留任务:课下自听全曲,把欣赏《黄河大合唱》的感受与同学分享。“你最喜欢哪一个乐段,为什么?把自己感兴趣的乐段与同学交流,在课上以教师引导,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在音乐教学聆听是最主要的方法,在聆听时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不要边听边讲,在聆听前可以采用设置一些问题,如:《黄河大合唱》中你最喜欢哪个乐章,为什么?找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河边对口曲》中两个流亡的老乡在河边相遇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引导学生如何听?怎样听?听什么?等等。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适当的听一段,唱几句,再让学生议一议,把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参与其中,教师只是在每个环节适当的引领。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参与、交流、合作探究。教师要学会利用其它相关学科的辅助作用,在音乐教学中采用与其它学科交融的方法,但要分清楚主次,找出学生感兴趣的点进行切入,利用其它学科为音乐服务。运用好视频短片、课件、VCR等教学媒体资源。资源利用的越丰富,对学生感官的刺激会促使学生对音乐更加有兴趣,学生、教师参与度也就会更大,课堂气氛也会越活跃,教学效果相对也就会更好。但要注意“以听为主,以看为辅”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音乐欣赏可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没有不喜爱音乐的学生。为什么有不喜欢音乐课的学生呢?这个问题值得做为音乐教师的我们深思,借着音乐新课程的实施,我们要结合自己的教学,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新课程标准,学习音乐课标中的四种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理解多元文化,彻底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提高有效音乐教学,真正做到让学生“爱上”音乐课。

[注]:课题名称:旅游学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编号:MS0308。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旅游职业学校)

(编辑 王旸)

猜你喜欢

黄河大合唱大合唱乐章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一二·九大合唱
春天的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在新时期的审美价值及重要意义
《黄河大合唱》与桂林文化抗战
形成老区宣传“大合唱”
大合唱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