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舞蹈的呼吸

2011-08-15高玉娟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节律气息人体

高玉娟

(贵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气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运动变化而产生的。《周易》中有云:“物之生灭,即气之聚散。聚则生,散则死。”在东方人体文化中,“气”被誉为充盈一切领域的“生态液”,气是人体内活力最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而呼吸便是生命维持、延续的传承载体,它帮助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的新陈代谢不断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人体必须不断地从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人体与外界的这种气体交换过程便称为呼吸。

一、从医学上讲,呼吸有着不同的解释

1.西医解剖学角度

随着生命的进化演变,生命结构趋于复杂,哺乳类动物具备了一套有效的呼吸系统,并在其他系统的参与下,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协调完成呼吸。人体的呼吸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此外还有发音、生化代谢以及防御功能。呼吸涵盖了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呼吸在人体中受非随意与随意两个不同的中抠系统控制。前者主节律性呼吸,起源于低位脑干,后者为功能呼吸,由大脑皮层运动区发动。

2.中医角度

人体呼吸被系统为气的生成。人体的气由先天的精气经脾化生之精微和肺吸入的自然清气,通过肺主气、脾胃主运化、受纳和肾纳气等脏器的生理功能综合协调作用而产生。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但从理论上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就整个机体的生理活动来看,升和降,出和入之间必须协调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称为“气机调畅”。

二、舞蹈呼吸与自然呼吸的异同

舞蹈是一种流动的人体造型艺术,它对于呼吸的要求不同于人体的正常呼吸。它是通过人体对呼吸的处理、把握、运用所达到的内心节拍,依据风格韵律高度统一协调来表达情感,产生的舞蹈节律做主导来进行艺术活动的。人体是舞蹈表现的载体,而呼吸则是生命存在的根本。舞蹈中对于“呼吸”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舞蹈的呼吸也就是舞蹈的灵魂,舞蹈表达情感的形式是情在气息中产生,在节律中发展。

人体的呼吸、吐纳使人体运动赋有节律感。自然界有它自身的运动规律,如昼夜复始的轮回等等。生命运动的规律则是通过自然呼吸促使心脏跳动、血液流通,因此人的自然呼吸制约着生命的运动状态。然而人体是舞蹈的根本载体,所以舞蹈的呼吸自然建立于自然呼吸的基础上。但是,舞蹈的呼吸从感性的维持生命的生理要求上升为理性的运用,使情感触及到每个动作中相关的关节,甚至到手指尖及末梢神经。

舞蹈运用的人体动作来源于生命的冲动,这种生命的冲动存在于生物的每一次对条件反射作出的反应。在那些收缩、伸展、游移和退避中,原生质和细胞在生命的每一次呼吸和脉动中形成着生命运动,生命的重力、时间的快慢,空间的样式都千差万别地呈现着。

人体的呼吸是自然的表现,舞蹈中的呼吸是需要带动动作表现情绪,舞者要主观地进行调配,跟随舞蹈的需求而变化。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出发点的不同,表现和目的不同。

三、民族民间舞中因不同的呼吸产生的不同舞蹈动律及舞蹈风格

中国这个拥有着五十六个民族,沉淀着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少数民族舞蹈尤为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作为东方人体文化的主流,中国民族民间舞对于“呼吸”的运用更是各具特色。在众多的少数民族中,源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各民族产生了各自不同、千差万别的舞蹈节律,对于呼吸的处理各有不同,在呼吸方式的运用上也各有特点。

1.蒙古舞蹈

它肩部、手部、臂部的训练以及步伐气质训练必须启用舞蹈呼吸,它的动律气息随着步态的力量变化展开,它的节律流动多以呼吸带动拖步、踏步的起伏,并控制膝关节的平衡性,使气力相互协调,才使蒙古族民间舞产生特殊的艺术魅力。蒙族舞呼吸的节奏都是依托地域、气候等提炼而成,有夸张和修饰的成分。如手臂上的动作要求呼吸是慢而长的,形象化地模仿海雁在空中翱翔的感觉。所以蒙古舞的呼吸是根据其民族舞蹈动作特性而变化的。

2.藏族舞蹈

它受高原气候和劳动生产习惯的影响,呼吸具有压抑感和负重感,在藏族舞蹈中要把气息尽力吐纳,动作幅度变化也更大,如踢踏——膝关节富有弹性,要求呼吸小而短,跟随舞蹈动作的节奏而变化;弦子——膝关节柔韧连贯,要求呼吸连绵不断,在呼吸时重“线”略“点”;锅庄——膝关节和腿部肌肉铿锵有力,并有鲜明的节律特征和艺术感染力。锅庄的呼吸比较自由,随心而走没有太多的艺术要求,锅庄是围圈形式的舞蹈,要求人数多、整齐,气势的展现就得依靠众人的呼吸配合。

3.朝鲜舞蹈

在民间舞蹈中,朝鲜族舞蹈的呼吸和节律最为典型。气息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中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并贯穿于身体各部位,甚至细微到手指尖、脚腕及脚尖。而呼吸的长短,轻重缓急等,又是朝鲜舞蹈风格特点的重要体现方式。连续不断的起伏过程和柔韧性较强的动作特点,要求舞者的体态、收腹、提臀、含胸、垂肩等动作都要受节律气息的控制。没有相当程度的气息呼吸控制能力就不可能很好地表现出朝鲜舞所要达到的效果。朝鲜舞就呼吸而言是各民族舞里最难的,因为它的呼吸变化是最多的。动作幅度再大的情况下呼吸都必须是内敛的,常规的自然呼吸习于往胸上走,但朝鲜舞最难的是呼吸从后背走,不能提到胸上呼吸,而且所有的呼吸必须流动,这就是鲜族舞的难点和特色。

4.苗族舞蹈

苗族作为云贵高原上的一个特殊民族,其舞蹈也因其生活环境、劳动特征有其特殊的节律呼吸特点。苗族舞气息的运用是从整个身体重量的下沉开始,脚腕、膝盖松驰有力地上下颤动,这是一种垂直动律,重心的移动使身体从胸部、肩部、胯部进行垂直、横状、矢状各方同时摆动。节奏由缓到急,由弱到强,使舞蹈形成多节奏、多曲线的具有土风气息的动律和舞姿。苗族舞蹈最具特色的动作是胸部的颤动,呼吸中就产生点的段节,此动作是为了展示苗族的银饰项圈,不同于其他的民族舞呼吸。

5.汉族民间舞蹈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族,汉族中也有着很多的舞蹈形式,其中不可避免地都有其特有的节律,如云南的花灯,这种舞蹈的特点体现在“崴”的动律上,它是以胯的左右摆动,腰和上身向相反方向左右摆动为主,主要强调气息从腰向上伸,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出云南花灯的特点。而同属于汉族民间舞的胶州秧歌,通过呼吸要求动作快发力、慢延伸,呼吸的力是决定其风格特点的关键。汉族民间舞蹈来自民间大众的生活场景,不同的地域要求不一样的呼吸,在民间舞蹈作品中由于角色性格不一样,情绪不一样因而呼吸也不同,害羞的、欢快的、悲伤的,根据不同的情节而调节动作基本元素,产生呼吸的不同。

四、不同舞种中的呼吸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在世界范围内,因各种文化、历史背景的差异,舞蹈也形成不同的形式和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东方的古典舞,西方的芭蕾舞和现代舞,同时还包括风格各异的民间舞。

1.不同舞种中的不同呼吸

(1)芭蕾舞

由于受到西方哲学思想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芭蕾舞在其审美情趣的熏陶下产生了“开”、“绷”、“直”、“立”的舞蹈特征和审美特点,芭蕾更加注重造型姿态的把握,对气息的运用不是很繁杂,它的呼吸状态相对平稳,没有太多的起浮。舞蹈时要求保持“提气”,但是在舞蹈的过程中要求舞者具备相当高的呼吸控制力,以求更完美地体现芭蕾舞的轻盈、稳健。

(2)现代舞

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从欧洲近代文化衍生出的一种现代现象。它实际上是一种“艺术与生命同在”的信念,以跨时空的方式与舞蹈的原初形态返回,在生命的意义上寻找身体动作的文化支撑点。重新返回身体的意义在于返回生命自身,在本能的律动中发现身体的原发意义。因此,现代舞将呼吸、气息、节律视为现代舞的重要环节,它的呼吸状态大都处于强调式,自然/强调使现代舞有了很强的拓展应变能力。

(3)中国古典舞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受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被儒道两家学派视为经典的《周易》贯穿于历史几千年,它对中国以及东方文化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它讲究气和韵的协调以及圆润,中国古典舞的呼吸也受此影响,其气息运动几乎是控制在腰部汇于丹田,它的呼吸以腰部运动为核心,向外无限地延伸。

2.课堂教学中的呼吸

由于气息对舞蹈有着核心性的影响,所以在舞蹈教学中对于呼吸的控制和掌握的训练至关重要。

(1)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在教学训练中讲究的是“形、神、劲、律”,即舞蹈的律动及呼吸的节律,一般来说古典舞的训练最基本的就是提沉,即气息在身体内的吐纳过程。教学中可通过对气息的吐纳带动身体的提沉等运动来训练学生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古典舞的精奥之处。从人体的整体运动分折出“形、神、劲、律”各自的特点,然后达到其统一,这也正是古典舞的出发点和归宿。

(2)民间舞

在各民族民间舞中,我们都体会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呼吸的作用。朝鲜族舞蹈的训练,一开始就练习呼吸,其目的并不单是在以后跳朝鲜族舞蹈时呈现这种呼吸状态,而是通过呼吸的练习让学生具备跳朝鲜族的心态,让自己的身体进入具有朝鲜族特色的“气场”中。同样在维族舞蹈的训练中也很注意节奏、律动与呼吸,维族舞蹈的呼吸讲究短而粗,也就是说气息运行是突发急聚式的,因此气感粗壮而有力,宏大而坚强,这种呼吸特点使其运动形态呈上下行走的螺旋型。呼吸的运用对于掌握舞蹈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其内在感情以及神与形的统一都具有特殊的训练价值和意义。

(3)现代舞

随着现代舞的发展,其训练方式越来越注重解放身体的各器官,不再重视技巧而重视身心的解放与松弛。特别是新近的“放松技术”,放松的呼吸调节与动作动律,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心灵上的愉快,从而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开发。呼吸可以惯穿每一个动作,直至把呼吸感延伸到手指、脚指,就好像每一个小关节都在呼吸、舞蹈,如“玛莎·格雷姆技术”强调身体运动的最基本规律便是脊柱在呼吸推动下的松弛与紧张的交替,她的特点是着重呼吸的训练,并且强化它,运用到动作中,可以明显感觉到演员动作时强烈的一吸一吐。

五、呼吸在舞台表演中的运用

舞蹈作为一门舞台艺术,无论是教学还是训练,终究是为舞蹈最后的舞台演出服务。呼吸可以轻、重、缓、急、深、浅、提、沉、闭气、伸延等交替出现,这些呼吸都会带给舞蹈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力以及使舞蹈的动作赋有特殊的含意,表达不同的情感。

在独舞《残春》中,变得急促的呼吸,导致腹背起伏不定,它暗示着某种强烈的情感意识即将爆发,而躯干的起伏意味着人的兴奋、愤怒等高涨的情绪。藏族舞《卓玛》中女主人翁躯干由弯曲蜷缩而进入起伏,强烈的呼吸感带出了女性热烈、渴望的舞蹈高潮。在舞台上,在舞蹈中,呼吸一直都牵动着演员的一伸一屈,也使观众领略到舞蹈精妙的细微之处。

舞蹈是运动型艺术,需要体力的支撑。在运动中呼吸不调试、不接受专业训练是无法很好地完成和展示舞蹈作品的。如:舞蹈作品中角色情绪的变化必须依靠呼吸的转变;动作是舞蹈的一部分,但要带来灵魂和神韵还需要依靠呼吸的抑扬顿挫变化。舞蹈课上常提到“空”“、松”、“通”,空是指气在身体中自如流动;松不代表“泄”,是指张弛有度的呼吸运动;通是指呼吸似有似无地在身体中自如的变化,呼吸的气是流通的,无特殊情况忌出现静止和断点的呼吸形式。有只做到以上这些呼吸的要求才能完整地展示舞蹈作品,才能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神形皆备的艺术形态。

气是人存在的根本,呼吸是生命律动的根本。舞蹈是一门以人体自身为媒介,以生命律动为载体的艺术,呼吸是舞蹈变幻的源动力。没有了呼吸便没有了生命,没有了呼吸的舞蹈便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呼吸是舞蹈走向完美的根本,甚至极至,不同的舞蹈有着不同的呼吸方式,不同的呼吸带给舞蹈不同层次的冲激以及情感的渲染,没有呼吸便没有舞蹈。

[1]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4]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5] 纪兰潍,丘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6] 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7] 桂迎,赵丹丹.舞蹈欣赏和创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8]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9] 路易丝·戈登.艺用人体运动解剖学[M].王毅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10] 陈聿强.艺用人体结构运动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11] 于平.高教舞蹈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12] 汪以平.舞蹈艺术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3] 刘青戈.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14] 徐家充.舞蹈知识手册[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15] 刘建.无声的言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节律气息人体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空间里的时间:微重力等环境下的生物节律研究
自然的气息
人体可笑堂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春的气息”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