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师培训实验室”的建设
2011-08-15汪潮
汪 潮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试论“教师培训实验室”的建设
汪 潮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教师培训实验室”是一种教师培训的新方式,它是在特定实验环境下以培训教师课堂教学执行力为中心,以探讨教学客观规律为职责,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化实验室。它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教师培训的水平。
教师培训;实验室研究;特定实验环境;课堂执行力;教学规律;信息化平台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培训教师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已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化,“教师培训实验室”的建设就是其中一种新的尝试。
一、“教师培训实验室”的基本涵义
由于实验室在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执行力、提升学校科研实力和竞争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部以及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近年来,教育部审批、命名了一批高校实验室,并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促使实验室在高校建设中发挥应有的功能。2003年11月11—12日,由教育部师范司主持的“全国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研讨会”上,对“在财力资源上优先保证师范教育的教学科研专项经费,优先投入资金建设心理教育、教育技术、微格教学、电化教学、学科教学法等实验室、图书资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因此,各高校都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我校于2006年成立了心理实验室,并于2008年成功申报了浙江省财政厅的省重点实验室——教师培训实验室,首次资助60万元。2009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我校为“浙江省教师培训重点实验基地”,给予经费、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教师培训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将开创教师培训的新局面。
“教师培训实验室”指的是在特定实验环境下以培训教师课堂教学执行力为中心,以探讨教学客观规律为职责,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化实验室。对此,做几点说明:
(1)“特定实验环境”。它类似于自然学科的实验室,但又不同于物理、化学等实验室。它类似于中小学课堂,但也不完全等同于中小学课堂。这种实验室有些环境条件是现实的,有些则是虚拟或模拟的。这种特定的实验环境、条件、因素的设计,为的是有效地探讨教学的客观规律和特点。“特定实验环境”是从实验角度出发进行的一种环境设计,是生态自然、信息媒体、人为预设等多因素的有机整合体。
(2)“培训教师”。实验室的服务对象包括师范院校的在读大学生和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包括中小学校长、幼儿园老师)。实验室探讨的是教师职前、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培训新模式。
(3)“课堂教学执行力”。实验室关注“课堂”,主要涉及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课堂教学评价的使用。其关键是教师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临场动态形成的应对能力。
(4)“教学规律”。教师培训实验室建设的主要职责是探讨教学客观规律。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观察、记录、测算教学中主要元素,揭示教学各元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特点。
(5)“信息化”。实验室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配置较高水平的各种教学、培训、研究的信息化系统。把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合作进行整合,建构一个面向全国、面向未来,服务浙江基础教育的教师培训实验系统。把教师培训纳入信息化体系,构建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平台。
据此,可以把教师培训实验室的总体目标初步定位为:
第一,新设置我省一个规范性、综合性、示范性的“教师培训实验室”,为各市、县的教师培训基地提供实验室样式和信息化平台。
第二,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各项功能性(教学诊断、微格教学、双向互动、网络学习等)的设备、技术支撑。
第三,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品质,逐步推进教师培训的现代化进程。通过对实验室建设的完善和深入,逐步做到向校内外开放,最终形成全省教师培训的网络。增强为学校教学、科研的服务能力,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并为全省教师培训提供基础性的技术保障和设备支持。
二、“教师培训实验室”的建设体系
教师培训实验室是一个规范性、综合性、示范性的实验室,由4个小实验室组成:
(一)教师培训微格实验室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于1963年首创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可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等。它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细分为若干个可观察、可操作、可描述的单一技能,并利用现代科技设备为手段进行真实反馈,实施有效调控,对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微格教学与传统的经验性的教师培训活动相比,具有教学过程微型化、教学技能规范化、过程记录声像化、观摩评价科学化的特点[1]。
实验室的微格系统由2间微格模拟训练室、1间微格观摩室和1间总控室组成,总面积约2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100多名学生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实验室配有微格教学系统、电视摄像和录像系统等视听设备。各微格教室分别是一个完整的直播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调节,以达到合适的模拟教学效果。所有的上课信息都能实时存储,供教师课后点评以及学生自己观看。然后,通过回放、暂停、慢放、重放等操作,细致地观察教学情况,对试教者作出客观评价,进行自我分析、他人评价,师生间的相互讨论。
实验室采用国内领先的华文微格实验室系统。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备主控室控制台、电视墙、学生实验室控制台等设备。本系统还预留了端口以便实验室的规模的扩大。系统采用国内较领先的数模结合控制集成技术,本着系统的可控性、实验的自助性、资源的共享性等设计理念,多次实现管理优化,不断完善各学科对实验的要求。其中,主控室安装有主控制台、控制主机、服务器、监视器、视音频信号处理器、电视监视墙等设备,强化对实验系统的调试、授权,用于微格教学系统的集中控制、教学实习过程的组织及监控、视频存储和回放及后期处理等工作。微格教室可以让学生教学实训时对音、视频信号的自助控制、切换、采样和回放,主要用于教学技能的实习训练、录像观摩及评价。微格大教室装备完善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条件,供师生集中评课和教授示范课程使用。本实验室可以承担师范类的学生老师职业技能训练工作:实习前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实习后课堂教学反思评价;多媒体教室教学媒体综合应用实践等需要视频技术辅助的各项技能训练。本实验室还可承担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训练及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可以完成优秀教师观摩课、精品课的录制工作。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互动室
Sparks和Hirsh就教师发展范式转移曾提出两个关键点:一是从通过培训去转变教师转移到让教师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让教师通过反思性参与到专业发展专案和教学实践来规划个人专业成长。二是从关注提供单一化补足式教师发展活动,转移到为教师创设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发展的条件和资源,培育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土壤。正是在这样的教师发展范式转移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关注教师的主动学习和教师共同体的支持与专业土壤的概念才逐渐被认同。
原有的教师发展和培养模式,更多地面向模糊概念上的“全体教师”,忽视了教师作为学习主体的个体内部发展机制,局限了教师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互动范围和方式,不利于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形成理性的认知。并未真正建立教师之间在专业发展上的互动机制,教师群体的研究和学习并未落实到作为个体的教师的成长之中。
1.“共同体”的理解
教师专业共同体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以及对所属团队的归属感,以学校为基地,以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共同学习、研讨为形式,在团队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整体成长的提高性学习团体。教师专业成长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学习者,而学习共同体恰好为教师的学习、发展、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富有归属感、互惠感。特别是面对新课程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我们的教师更加迫切需要有这样一个平台使大家能够共同研究、深度沟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经验,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成员之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每个个体在获得归属感的同时又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潜能,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学习共同体绝不是简单地把许多教师组合起来为一个任务或者目标而工作或者学习,而是共享和协作的组织。“自主”“互动”“有效”是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和探索的关键词。“自主”体现教师在发展中的主体精神,“互动”是对共同体中教师关系的动态描述,而“有效”是非常重要的判断和评价教师发展成果的标准。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特征是共识、异质、脱域、角色互嵌[2]。
2.“共同体”的组织
所谓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组织与团体,而是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教师自发或学校组织起来的形式多样而又灵活的教师学习群体。多样性和创造性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活力所在。它有两种组织形式:(1)在场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可以是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组,也可以是研究项目组。可以由同学科的教师组成,也可以由跨学科的教师组成;可以由同年级组的教师组成,还可以由跨年级的教师组成;可以是跨校际的片域合作组成,还可以是跨区域的教师组成。教师围绕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心得、困惑进行坦诚的交流,在贡献自己经验、思考与智慧的同时,不断引发思维的碰撞,分享彼此用新经验的实践、思考与智慧,从而实现用新经验的实践、思考与智慧的重组。(2)在线学习共同体。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博客为平台)恰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仅扩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而且弥补了在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不足,使教师尽可能地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观点和丰富的资源。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更加尊重和发展教师的个别差异,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安排学习,同时加强与同伴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线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分5步:建立教师自我成长博客、实现网络环境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教研、启动集体协同平行反思、实现即时有品质的教学沟通、建造共享共建的资源库。
3.共同体中的“学习”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是“团队——自愿式”的学习,即是一种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其本质特征是共同学习。其主要含义有四点:一是强调“终身学习”,即各成员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其成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二是强调“全员学习”,即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之中。四是强调“团队学习”,即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潜力的开发,更强调学校教师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潜力的开发。
(三)教师培训远程实验室
当前,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首要关注的大事。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只有教师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保障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农村教师的培训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2003年,国家“三部委”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国已投资超过100亿元。
浙江省近5年的远程教育目标是在建设全省范围“校校通”工程基础上,将远程教育在全省铺开,建立教师队伍的再教育、优秀教师资源的“共享”等教育体系,为丰富教育手段、形成新型教育作出贡献。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提出的远程教育目标和规划,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提出了以地面网络作为双向交互、资源获取的基础;以卫星和互联网作为壮大教育范围技术的指导设计思路,通过远程教育提高浙江省各个学校的教育水平、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同时充分利用全球的教育资源为浙江省教育系统服务。浙江省远程教育系统采用VTEL美国视讯公司会议电视设备,包括VTEL银河系列的GLY5500、GLY755、GLY Minitower会议电视终端和2套Tuobrcast流媒体点播软件。该系统以浙江师范大学和我校为主控汇接点,对上连接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对下连接全省11个地市。该网络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常用码速率为768kbit/s(IP网络)。
远程培训系统的逐步建立,将使教学过程全方位开放,使“4A”教学(Anyone、Anytime、Anywhere、Anything)成为现实,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形下都可进行教学活动。这在客观上要求对入学、选课、辅导、管理等全过程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
在远程培训实验系统中,主要学习类型有:(1)网络课程。(2)专家远程讲学、评课。(3)远程视频互动学习。(4)远程见习、实习指导。(5)网络在线教学指导。本系统还提供学员管理、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指导教师管理、考核测评、信息发布、专题讨论、学分认证等管理功能。远程教师培训的特点是:(1)受训范围广泛:可满足区域内所有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2)学习方式灵活:教师可以灵活选择学习方式及学习课程。(3)学习时间自由: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4)学习成本低廉:通过网络进行培训有效节省了成本。(5)管理方式简便:可以有效地管理受训教师的学习课程、学习时间及学习效果。
(四)培训网络资源开发室
主要承担两个任务:
一是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它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综合各种手段来完成教学资源建设的平台。在这里师生可以了解多媒体CAI课件各种媒体素材(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的获取方法和编辑技巧,掌握多种常见课件开发工具的操作方法、使用技巧和开发,了解具体实例的基本操作过程等。安装的软件有 Flash、Authorware、Photoshop、Maya、Dreamweaver、Frontpage、3Dmax 等。
二是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利用计算机先进设备,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把有关的信息网络连接起来,推动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信息交流和实现资源共享。在网络实验室内,学生可以进行局域网、广域网的组网,网络通信编程实现,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环境,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加强其对网络工程项目实施的理解。本室的主要目标是:整合资源,合作开发优质的开放共享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提高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应用能力。应用方式是: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精品课程开发与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培训等。主要配备:多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本室主要工作之一是“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其思路是:
(1)建立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将学校光纤网络通入每一个实验楼,每个实验室均有网络端口,为实验中心运行和网络化管理提供充分的条件,使实验教学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2)在网络平台上公布实验教学设备种类、功能等硬件信息,以及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师资队伍、服务方式、实验预约等信息,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
(3)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主要实验课程的网络课件和电子教案,并在网站上提供仪器使用手册、设备操作方法视频、教学案例录像、相关网站链接等内容,及时公布各门实验课程的教学计划、实验要求和考核方法。
(4)学生可以在网上提交与修改实验报告、开展专题讨论、发布课程疑难问题以及对实验教学的意见。
三、“教师培训实验室”的初步认识
教师培训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下面主要谈谈对教师培训实验室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教师培训实验室的作用
以“教师培训实验室”为平台,以满足基本教学和科研需要为宗旨,使实验室设备满足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相关基础实验要求,能对全校乃至全省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起到教学示范和典型实验操作的作用。
实验室建成后将成为全省教师培训教学技能的知识平台,成为教师培训微格教学研究的场所,成为全省开展教师培训的前沿视窗,并为他们提供加强实践训练、培养创新能力的信息化平台。形成一个“以课堂诊断为基础、以课堂执行力为中心、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的建设特色,逐步建成基于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实验教学情景化,教育教学行为可视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档案数字化的规范性、综合性、示范性的教师培训实验室。
(二)关于教师培训实验室的特点
一般说来,教师培训实验室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形态的开放性、内容的综合性和设备的先进性等方面。
1.形态的开放性
在教师培训实验室里,传统的封闭教学的实验室形态不复存在。它已不再是听任教师安排、学生按照课表循规蹈矩进行实验的地方。高度开放的现代教师培训实验室,凭借先进的硬件与功能强大的软件配置可以对所有受训者提供全天候服务。学生在这里根据实验室的功能索引及服务导向,自主地进行实验。他们关心的不再是完成一份实验报告以获得好的成绩,而是自己的创意是否能够通过实验得到验证,获得进一步改进设计的启迪。对学生来说,实验室体验留下的印象可能远比课堂听讲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实验室是培养受训者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要的平台。
2.内容的综合性
在教师培训实验室里,学生接触的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可能更强。由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点的中小学课堂,逐渐让位于能够训练受训者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实验室里的许多设备不再是仅仅演示基本理论的“道具”,而是具有实用价值的装备。与硬件相匹配的,则是课堂教学技术、信息技术和测试技术等内容的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这种基于“能力本位”和课堂应用的实验室,将成为发展学生多元实验智能,使学生尽快成为“优秀教师”的重要培训基地。
3.设备的先进性
在教师培训实验室里,人们看到的不再是技术落后的设备,而是具有智能化的设计实验设备,使实验室成为现代教学研究的一个窗口。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发展的大势,而且能够亲自使用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去进行实验,探索未知。教师培训实验室的环境,将对学生教师素养与科研能力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关于教师培训实验室的类型
1.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
随着现代设计方法,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的出现与应用,虚拟实验开始受到实验教学的重视。虚拟实验,就是利用CAD、CAE的功能,将虚拟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运动仿真和理论分析,类似于教师培训的“说课”环节。在设计过程中随时对3D模型进行虚拟实验,及时找出设计方案中的不足,优化设计结果。为了适应现代教学思想,教师培训也应当引入虚拟实验的理念与技术,设计虚拟实验。
尽管虚拟实验具有可视性好、重复性高、柔性高、经济性好等优点,但虚拟实验毕竟不是真实的教学情境,实验结果所反映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特别是当影响因素复杂时,由于模型建立中的不完善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虚拟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因此,在教师培训中,仅仅考虑虚拟实验是不够的,必须要将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协同安排。对同一课题,可以先安排虚拟实验,再进行真实实验,这样有利于提高培训者的实验兴趣,树立自主实验信心,培养应用现代教学设计方法的能力。
2.被动实验与主动实验
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与发展,期望能够通过培训让受训者成为自主学习者。要实现这种愿望,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重被动实验轻主动实验的定势。
所谓被动实验,是指以教师为主体,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进行“教”实验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实验安排与实验结果。主动实验是相对被动实验而言的,是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实验全过程的一种实验教学思想。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实验设备,安排实验步骤,体验实验过程,获得实验结论。
倡导主动实验,并非要取消被动实验,两种实验都是培养实验能力所需要的认识活动。被动实验是一种“学中干”,而主动实验则是一种“干中学”,二者的协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都是有利的。
(四)关于教师培训实验室的管理体制
从管理体制看,教师培训实验室应为校级建制,挂靠教育学院,实施校、学院两级共同管理。学校成立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主管部门为教育学院和设备与物资保障中心。实验室主任应由学校任命。
校级管理职责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大纲设置和教学评价、实验教师聘任和培养、实验设备购置和实验环境建设、财务审核以及安全保卫等工作。
实验室管理职责主要包括:管理实验室常规事务、制定详细的实验室使用制度、维护和保养实验仪器、协助实验教师组织实验教学、实验室安全检查等。
这种校级建制使实验室实现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打破了以往各学科重复购置实验教学设备、管理分散、利用率低的局面,在全校范围内,统一调配与师范生实验教学相关的各学科资源,使各个学科之间全面互动,相互渗透融合,能有效地提高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和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
(五)关于教师培训实验室的效益
经济效益。实验室应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在教学和科研上的作用。为此,在借鉴国内外优秀实验室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内容,合理选购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以满足教师培训对于实验设备的要求。在引进仪器和设备后,将面向全校师生开设各类培训班,规范各方面的管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社会效益。实验室将满足教师专业培训的要求,对全省的教师培训工作也将发挥其持久性的建设效益。实验室不仅为在职教师培训所用,而且为职前的师范生进行教师专业训练提供保证,使职前、职后的教师教育一体化、科学化、网络化。同时通过远程教育系统,使全省中小学教师通过网络,得到省级专家指导,减少城乡教师培训资源的不均衡现象,以求和谐发展,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值。
研究效益。从研究的思维方式看,教师培训实验室的建设和研究有两个创新点:一是角度新。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培训教师,更能揭示课堂教学的因果关系、主要特点,而且把实验室基础建设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这是一种超前的视野。二是方法新。用对比、控制、量化、微格、重复等方法,更能揭示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使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理论的思考者与建构者”[3]。这是一种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
从研究的效果看,教师培训实验室的建设和研究能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和科研条件,促进并带动教师培训、相关学科的发展。通过实验室的建设,可以编写出高水平实验教材和精品课程,并获得一大批与学科相关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这将对教师培训、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1]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98-100.
[2]黄伟.教师网络学习[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0-111.
[3]杨明全.反思型教师:教师形象演变的新取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9):50-53.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ers’Training Workshop
WANG Chao
(Education School,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2,China)
Teachers’Training Workshop is a new model for teachers’training which focuses on enhancing teachers’classroom executive capability under specifi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It is a modern workshop whose duty is to explore the objective law of teaching and whose main method of training is information platform.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workshop will help to upgrade teachers’training.
teachers’training;workshop study;specifi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classroom executive capability;laws of teaching;information platform
G434
A
2095-2074(2011)04-0063-07
2011-06-01
汪潮(1961-),男,浙江淳安人,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教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