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法”尝试
2011-08-15山西冀宇
山西 冀宇
职业中专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法”尝试
山西 冀宇
政治课概念繁多,逻辑性强,内容抽象,且理论深奥,不易理解,这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职业中专大部学生理解能力差,知识基础薄弱,直接影响了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所以,搞好概念教学,成了政治课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地尝试着、实践着各种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概念;融会贯通;内涵;外延;变式;比较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形成标志着人的认识已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想性阶段,科学的理性认识只有借助于概念才能进行。任何一门科学的建立都是以概念为基础的,都是从一系列概念作为其各种命题及其原理、规律的组成因素,都以一系列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依据。要学习和理解“政治”这门课程,就必须先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的基本概念,否则就不可能揭示这门课程的内涵,也就不可能运用马克星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职业中专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生活经验少,社会阅历浅,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甚至会产生一些偏差。如:抓不住概念的本质,对相近的概念容易混淆,对较抽象复杂的概念不能准确理解,更谈不上融会贯通概念去分析问题。这必然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所以让学生学好政治概念,掌握其精髓,对于教好思想政治这门课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概念、掌握原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准确剖析定义,揭示概念本质
常见的给概念下定义的方式是:种概念=种差+属概念。根据这种下定义的方法,教学此类概念,可分三部进行:一是分解,二是归类,三是区别。如:讲“商品”这一概念时,首先把“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分解为两部分:“用来交换”和“劳动产品”,便于掌握种差和属概念。其次把商品归类于“劳动产品”,指出它是经过劳动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自然界现存的物品。然后再把商品和劳动产品区别开来,指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这样层层剖析,就能准确地揭示概念的本质。
二、用变式抓关键,准确理解概念
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运用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或不同情况,向学生提供“关键特征不变”而“无关特征有变化”的正例,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关键特征”的认识。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一概念,它的定义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举出许多正例,如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老人与孩子、男人与女人、汉族与藏族人等,使学生知道这一概念的关键特征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而“年龄、性别、民族”等是无关特征。只有“关键特征”才决定事物的分类,而“无关特征”不决定事物的分类,这样使学生准确地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真正含义。
三、用比较找异同,防止概念混淆
比较是利用思维方法和组织来突出关键特征,摒弃无关特征,正确理解和区分“相近特征”,防止易混、易错概念的缠绕、混杂。如学习“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两个概念时,找出他们“相近特征”的异同:第一点:前提条件不同,前者是“许多矛盾中的一种”,后者是“一个矛盾中的一方”。第二点:地位不同,前者是“规定或影响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后者是“规定事物的性质”。第三点:作用不同,前者起“决定作用”,后者起“主导作用”。第四点:应用不同,前者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先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后者是“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只要把这两个概念的异同点区分清楚了,就能准确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并正确运用。
四、巧用依赖关系,融会贯通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和周围事物没有联系的事物是不存生的。作为反映对象的本质与特征的思维形式的概念,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的。有些政治概念往往是从相互关系中下定义的。因此,只要掌握概念的相互关系,就会比较完整准确地理解它。如:“物质”和“意识”这两个概念就是从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中,把握它们的含义。物质即“客观实在”,这一“客观实在”是从物质的对立面去找答案,并借助于人们的意识证明。因为万事万物有许多共同性,如可知性、运动性、矛盾性等等,在这许多共同性中根本的唯一特性是什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得出结论只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这是在研究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中得出的物质的含义。而意识本质上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一高度发达和完善的物质的特有机能,是物质的反映”。当然,我们还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把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这样既把握了关系,又从关系中把握了概念。真正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概念。
五、认准内涵外延,透彻理解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应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概念的本质,即概念的内涵,同时也要明确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即概念的外延。例如“商品”这一概念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概念。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的本质属性——“用于交换”、“劳动产品”。这个概念简短,也很好记。但它比较抽象。外延很大。学生记住了商品的概念,不等于就理解了它。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商品的本质属性理清理透,否则会扩大与缩小其处延。“用于交换”中的“用于”一词表明了动作的一种时态,即准备拿来交换,说明商品已进入入领域并且交换是一种过程,是指商品之间的交换。“劳动产品”不管交换是否成功,必须在流通环节中判断,若退出了流通领域就不能称之为商品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如果使用价值不存在或消失,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如果没有凝结人类劳动也不是商品。如:阳光、雨水、妈妈给你织的毛衣、废品、用于交换的工业品、用于交换的物品等。经由学生对这些正反事例的分析讨论可知:前四个不是商品,后两个是商品。学生对商品的处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才会准确地认识商品的内涵。所以我们只有准确地认识了概念的内涵,又掌握了它的外延,才能透彻地理解概念。
六、采用“提问”、“作业”,巩固强化概念
学生记住了概念的定义未必完全理解了概念的意义,教师还应采用“提问”、“作业”等手段加以强化,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了概念的意义,是否是根据概念的“关键特征”掌握了概念。为了有效地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书本上的语句,以免学生只记住概念的语词符号;相反,应尽量使用教材中未用过的例子,充分体现概念的关键特征,使学生根据此回答问题;同时,还应使新例子的无关特征不断变化,防止学生根据此回答问题。当然巩固概念可以有多种方式,目的旨在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从而强化概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学生一旦理解了某个概念,就会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迁移能力,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山西省介休市职业中学)
(编辑 李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