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教学体系改革探索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011-08-15江苏黄仁胜

职业技术 2011年7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职业

江苏 黄仁胜

围绕教学体系改革探索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江苏 黄仁胜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它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设置专业,改革课程内容,合作开发教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教学体系。这是职教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教学体系

国以民为本,民以业为生。职业教育就是为就业而进行的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也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我校自2001年开始探索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改革,并逐步强化顶岗实习的规范和管理,并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改革创新,探索出中职教育必须优化课程结构,重构课程体系,依托企业办学,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中职学校生存与发展之本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学校和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职校是鱼,企业如水。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办学新的思路,为中职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科学地把握市场人才需求,提高学校的市场适应能力。结合德国教学模式和我国课程体系之所长,进行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而让学生“有业”或“乐业”,学校就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企业,就必须紧紧地依托企业,“着眼企业谈培养,立足企业谋发展”,全面实施校企合作办学。

(二)校企合作办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顾教学的任务完成,就业部门只负责推荐学生就业。学生在就业时对自己的职业能力缺乏正确的评估,因此造成了学生就业的盲目性、无序性和不稳定性,从而导致学生的就业率偏低、就业质量偏差。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必须通过校企合作,根据市场、企业需求及用人标准订单培养,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及课程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实现社会需求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统一,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有机统一。

二、建立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有效地推动了教学改革创新,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融入企业速度快,从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更新实践教学理念,紧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调整专业和开发课程

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按照培养目标进行重组与优化,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及课程实施方案。架起学生、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进行“零距离”互通的桥梁。充分利用校企资源,进行产教有机结合。一方面学校派专业教师到比企业进行见习和短期工作实践,掌握企业前沿生产技术和管理文化,零距离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工人担任兼职教师,到学校教学或做专题讲座,传授新知识,真正实现校企互补。学校的办学适应了企业的最新需求,使学生真正掌握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意志品质、独立解决经济问题的思维能力、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企业和学校均从中获益,社会职业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实现多赢的效果。

(二)建立完善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校外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功能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高职经管类专业应依托区域经济的结构和特点,充分采取多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模式,如定期定岗实习、订单式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外包等方式,努力拓展校企全程合作、互动互利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研究校企合作模式,针对各种培养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形成实践教学全面发展的局面。

(三)围绕专业定位,整体开发特色教材

为了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学校和企业共同调整专业结构,编写专业教材,组织教学活动等。一是结合比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企业的指导下,学校砍掉没有需求的传统专业,改造升级仍有一定需求的专业,新增企业需求的紧缺专业。把学校原有10多个专业调整为计算机、汽修、电子、电气等5大类专业,根据企业需求和学校资源优势,新设了数控专业。二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共同编写实用性教材。目前,我校有30%的专业类教材属校企合编教材,同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预先接受企业文化,感受企业管理氛围。

编写校本教材思路: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要求将课程分解为相应的课程模块,首先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再围绕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相应的支持课程,然后根据发展需求设置拓展课程,合理搭建起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横向综合的模块化课程结构。通过设置综合化课程,大大减少了课程内容的重复率,既节约课时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四)设立办事处,完善育人环节

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顶岗实习仍然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这一过程的管理,学校在昆山设立了办事处,安排3名专业教师常驻昆山办事处。一方面是掌握和处理学生异动情况,另一方面是加强与企业联系,了解市场变化,定期向学校反馈各类信息,为学校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我校通过这些年来的不断探索,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逐步走上了规范的道路。在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模式中我们体会到,这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中攀上校企合作的制高点,就能实现职教业教育的厚积勃发,展翅腾飞。因此,只有进一步拓展工学结合与校企共同发展的空间,才能够使职业教育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1]李定.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2]戴娟萍.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有效途径初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8).

[3]李汉斌.职业院校“工学交替”办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4]季连海.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中国培训,20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主编.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机电高级技工学校)

(编辑 李艳华)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职业
盐工学人
——宋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