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德育课程建设基本原则研究

2011-08-15黑龙江李爱波宁文晶吴林柏

职业技术 2011年7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道德德育

黑龙江 李爱波 宁文晶 吴林柏

中职德育课程建设基本原则研究

黑龙江 李爱波 宁文晶 吴林柏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人才发展的重要平台。中职德育课程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本文重点研究了中职德育课程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时代性、本土化、实践性,以促进德育课程建设的发展。

中职德育课程建设;基本原则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中将德育课的主要任务定位于: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

一、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衰,重在人才。道德素养是人才规格的命脉。关于道德的认识,总是存在诸多不同的看法。苏格拉底和孔子都致力于道德教育。苏格拉底认为道德就是美德,是节制与正义的结合。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仁人君子”的道德教化目标,“仁者爱人”的道德范畴体系和“为仁由已”的道德修养方法。对于道德的含义,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可以作如下界定: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价值体系,是通过社会舆论、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以及适当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解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同时,道德也是个人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目标,是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道德是人才发展的根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受制于多种因素,如社会各种需求关系,社会总的经济发展状况,劳动者自身的素质等。在劳动者的素质中,会做人比会做事更重要,道德素养的高低决定人才发展的高度。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规范,培养学生解决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及集体关系的问题,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学生时期的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其步入社会后的道德表现。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评价往往不太乐观:文明礼仪欠缺,言行不得体,不虚心好学。劳动观念差,时间观念不强,迟到早退,无故旷工现象普遍存在。不够敬业,责任意识不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校教育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劳动者,德育教育占据学校教育的半壁江山。

二、德育课程建设是课改的主线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德育课程建设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劳动者的有利途径,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中心位置。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时代特色,强化本土化,重视实践性等基本原则。

三、德育课程建设突出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意愿与特长,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性,认可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大多数中职生是以学习失败者的身份步入中职学校大门的,心理上的失败感较强,很少得到教师尊重。缺少学习动力,自信心不足,生活和学习目标不明确。面对中职学生特殊群体,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建设要充分尊重、关心学生。首先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幸福,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其次,中职德育课程建设要重视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疏通不良心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业爱业、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职业人品质。

四、德育课程建设要突出时代性特色

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加强中职学生道德建设,就要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高度概括和凝聚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集中阐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特点,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它不仅是新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南和行为准则,也为中等职业学校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中职学生的道德建设,培育中职学生高尚精神境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

五、德育课程建设要强化本土化特色

德育课程建设本土化是指中职德育课程建设要根据我国国情、各地区、各行业、各学校发展的实际状况,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社会实际、产业需求、学校实际、师生需求出发,提出符合学校发展的理论设想、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德育课程内容选择上应突出学校特色,通过校规、校训等蕴含的育人哲理,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利用学校、产业、企业、社区等不同的德育教育载体,变德育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切身体会,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教育。德育课程评价需摆脱知识测验的单一方式,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与变化,强调过程性评价。

六、德育课程建设要体现实践性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道德知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统一发展的过程,是内化的道德观念外显的过程。因此,德育在本质上就是实践的。在中职培养模式的改变过程中,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的联系更加紧密,德育课程建设必须以服务产业、服务企业、服务职业为核心。实践表明,职业道德规范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把握和理解,而敬业精神、诚信精神、合作精神、吃苦精神、纪律精神等也一定要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才能很好地认识、理解、养成和内化。实习实训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课程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实践载体。

[1]冯晓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道德问题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10.

[2]郑金洲.教育现代化与教育本土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3.

[3]刘春雁.新形势下中职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黑河学刊,2010.9.

[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

[5]李秉德.教学论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FFB090557,子课题项目“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作者单位:李爱波,哈尔滨工业美术设计学校;宁文晶,黑河学院;吴林柏,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编辑 刘丽娜)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