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佐式军师,帝师级谋略家——再论刘基历史地位和作用

2011-08-15陈守文胡允革洪才虎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刘基谋略朱元璋

陈守文,胡允革,洪才虎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3;旅荷兰华侨总会;旅法国华侨文成联谊会)

刘基运用谋略来定全局、平天下、治国安邦,久负盛名,素有中国历史上“三大军师”和“十大谋略家”之称。[1]朱元璋诏书称基“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四库全书总目》云:“基遭逢兴运,参与帷幄,秘计深谋,多所裨赞”。“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计画立定,人莫能测(明史《刘基传》)”。刘基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谋略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但我们认为,最能反映他本质、代表他基本特征的是他的“善谋”,即是为“人主”打天下、坐天下出谋划策,建立了旷世奇功的王佐式军师,帝师级谋略家。

一、识进退之机,谋略致远致大

(一)著《郁离子》以待王者兴

当刘基一心为民的抱负无法得到施展时,退而著书立说,“著书言志”,把自己救时之智慧凝聚在《郁离子》中,《明史》记载“基遂弃官还青田著郁离子以见志”。刘基深刻感受到了元末社会动荡现实,用其广博睿智的眼光探讨元末的病根以及寻求救时良策,《郁离子》是阐述作者政治主张和治国之道的经世治国方略,“刘文成著《郁离子》,无一语不是盱衡当世,然所见颇近谓救时之才,则可以云王佐(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三十一)”。在《郁离子》最后《九难》篇里刘基表明了自己的执着追求,刘基借“随阳公子”之口对自己诘难,问自己到底想追求什么,结果是雕梁画栋、美酒音色齐备的富豪、拥有奇珍异宝的商人、不以其道得来的既富且贵的高官、拥有十万兵马的将帅、或者是逍遥自在、不生不灭的仙道等等,都不是刘基所愿意追求的,那么刘基到底想追求什么,在文章最后说“愿与公子讲尧禹之道,论汤武之事,宪伊吕,师周召,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时之政,明法度、肄礼乐,以待王者之兴。”[2]可见功名利禄、寻仙访道都不是刘基所追求的,《郁离子》里明确表达了刘基的追求——“谋求救时之政,以待王者之兴。”

(二)拥兵不称王,只做帝师,不称人主

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八年(1358年)间,刘基为了安境保民,建立起了一支地方义兵武装。这是受到官方认可的。张时彻撰《明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赠太师谥文成护军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下称《碑铭》)提到行省让刘基“招安山寇,使自募义兵。贼拒命不服者,辄禽诛之,略定其地。”这支队伍很快就显示了威力,平定了“山寇吴成七等”。据《碑铭》“时义从者俱畏方氏残虐,从公居青田山中”。《明史·刘基传》也提到“时避方氏者争依基,基稍为部署,寇不敢犯。”而且《碑铭》还曾提及一个说客的劝说:

客或说曰:“今天下扰扰,以公才略,据括苍,并金华,明越可折简而定,方氏将浮海避公矣。因画江守之,此勾践之业也。”公笑曰:“吾平生忿方国珍、张士诚辈徒狗鼠耳,而奈何效之?且天命有归,子姑待焉”客遂亡去。公决计趋金陵,悉以众付其弟陞,并家人参掌之。曰:“善守境土,毋为方氏得也。”适总制孙炎以上命来聘公,遂由间道诣焉。[3]

《诚意伯刘公行状》(下称《行状》)也有相似文字。刘基等人在赴南京之前,将自己手下的义兵武装做了部署。因为他们的目的更多的是保一方平安而非用于割据。正如毛佩琦所说:“士大夫要使自己的主张付诸实施,并不是自己要坐天下,而是要辅佐明主坐天下,或者把自己辅佐的人培养成明主。只做帝师,不称人主。”[4]

(三)良禽择技而栖,顺天辅明主

“谁能奉明主,顺天行号令(刘基《得字令》)。”《行状》载:(伯温)尝游西湖,有异云起西北,光映湖水中,时鲁道原,宇文公谅诸同游者,皆以为庆云,将分韵赋诗。公独纵饮不顾,乃大言曰:“此天子气也,应在金陵,十年后,有王者起其下,我当辅之。”[5]伯温游西湖,见异云起而预卜朱元璋兴于金陵及朱氏下金华、定括苍,伯温置酒指乾象谓天命有所攸归。《续通鉴》载:朱元璋率领起义军下金华,定括苍,为夺天下,搜罗人才,察访名士。胡大海向朱元璋推荐了金华的宋濂,龙泉的章溢,丽水的叶琛,南田的刘基,时称四人为浙东四先生。朱元璋听后,即遣使以书币征之。刘基经三请,弃隐出山。时朱元璋帐下,虎将如林,文士济济,朱元璋既以刘邦自翊,称李善长为萧何,而徐达可抵韩信,所缺者正是张良式人物,刘基应运而来,正是天赐“吾之子房也。”[6]朱元璋三请,刘基看准了朱元璋是帮助他实现社会理想的“王者”,是“治国安邦真命主”。良禽择技而栖,弃元辅明。选择辅佐朱元璋,则是刘基深谋远虑善于选择的表现。[7]

二、文有辅佐王权之谋,武有兵家用兵之韬略

(一)政治谋略

1、力促朱元璋独树一帜,及时正位

在政治上力劝朱元璋废小明王而自立。朱元璋早有效法沛公刘邦的志愿,但一直未立自己的旗号,而尊奉刘福通控制下的小明王韩林儿为主,受他的封爵,有龙凤年号。为了改变政治上受制于人的局面,刘伯温劝说他上应天命、王气承担起统一天下、建立帝业的使命。龙凤九年朱元璋要救安丰,刘基提醒说倘把刘福通、韩林儿救出来“当发放何处(刘辰《国初事迹》)”。1361年正月,中书省设御座奉小明王,行庆贺礼。刘基不拜,且怒骂道:“彼牧竖耳,奉之何为!”“太祖召基问之,基遂陈天命所在。太祖大感悟,乃定征伐之计。”[8]刘基“陈天命”,在政治上独具慧眼,要朱元璋彻底与小明王割断关系,自己另立山头,力促朱元璋独树旗帜,及时正位,称帝建国,为朱元璋“奉天承运”君临天下奠定思想基础。

2、将朱元璋塑造为“真命天子”

这是刘基受聘以后的一项战略任务,明.叶式(《题诚意伯刘公集》)就说刘基给予朱元璋为君治国的诸多启迪。这一战略任务之所以重要,在于它直接影响到朱元璋能否赢得“天命所在”的声誉,从而在逐鹿天下的较量中获得主动。在现实中朱元璋曾是一位“叛乱”领袖,他是从红巾军中的一个小军事头目发展成为以长江中下游为根据地的北方红巾军实力人物的。如何成功地在朱元璋与红巾军之间做一个切割,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刘基发挥了巨大作用,刘伯温不仅有“择主之哲”,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引君当道”[9],既严正地表达了一个儒生的信念,更显示出一个谋略家的远见卓识。

审题分析 如果是分别取n=1,2,3,那么很容易得出方程组并且解出答案a=3,b=11,c=10.但是如果运用上述方法就不符合题目的相关要求,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勾画出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审题就不难发现,对以上的用特殊方法得出的结论还需要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这样才是正确的解答,才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解答.

3、附和阴阳风角之说

传说伯温得神人传授,因而通晓天文术数。在削平群雄、平定天下、开国立政的过程中,伯温多附和阴阳风角之说。《明史.刘基传》说:“顾帷幄语秘莫能详,而世所传为神奇,多阴阳风角之说”。伯温因为好尚天文风角,在辅助太祖与群雄争霸之际,常以理智的决策,托诸星宿象纬的启示,便于实现自己的军事和政治主张。懂谋略、识天象,刘基确实以天文历数神其计策。在中国古代社会,把天象和人事结合起来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刘基的学识能力在当时能够适应朱元璋的这一要求,比如在讨伐陈友谅的时机问题上,刘基曾对朱元璋说:“昨观天象,金星在前,火星在后,此师胜之兆,愿主公顺天应人,早行吊伐。”朱元璋也说:“吾亦夜观天象,正如尔言。”以相互理解的天象为媒介,往往能使刘基与朱元璋更好地沟通思想,相互默契。[10]《明史》说“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实际上刘基是长于一种特殊谋略,或者说是擅长一种心理战术、是心智谋略家。

(二)军事谋略

1、读《孙子》知制敌之术

刘基曾说:“吾尝读《孙子》十三篇,而知古人制敌之术(《诚意伯文集》卷十一《赠奕棋相子先序》)”。被世人称为兵书宝典的《百战奇略》,收集了先秦到五代一千六百多年间散见于史籍中的重要军事资料,按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分别加以论述,蕴涵了丰富而又精辟的谋略思想。刘基的谋略思想不仅高屋建瓴地从战略原则上揭示了战争取胜的奥秘,且鞭辟入里地从战术方法上展示了为将之道的精要。刘基参悟了战争的禅机,以运筹帷幄的智谋料敌,凭诡变无定的才略制敌,并十分强调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使各种条件为己所用,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启沃运筹,定计遣将,所言皆验,所向无前,则未有出基之右者也”,“发纵决策,有古萧何之功;帷幄运筹,有吾子房之比”,“当时佐命者,莫若刘基,振古所未有之臣也(附礼部会议嘉靖十年三月二十九日)”。

2、上兵伐谋

3、排兵布阵上运筹帷幄

首战龙江,这是刘基刚出山时的第一次战事谋划,在战略战术,排兵布阵上运筹帷幄,决胜于外。鄱阳火攻。用火计歼陈友谅主力。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七月,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发起了一场生死存亡的大决战。起初,朱元璋匆促应战,连连失利,正当危险之际,他急忙遣人把留守在金陵的刘基请来坐阵。在这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刘基倾夜不眠,始终和朱元璋在同一船上谋划和指挥作战。及时提出“移军壶口”的策略,调动己方的优势因素,压制、削弱敌方的有利条件,刘基利用陈友谅巨舰首尾相连运转不灵的弱点,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火攻。“火攻鄱阳”和“移军湖口”的战略,直接关系到战局的胜负。作为贴身军师,刘基不离左右,参与指挥鄱阳湖大战全过程。这场大决战,朱元璋以20万人马智歼陈友谅60万之众,成为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周群教授在分析鄱阳之战指出:刘基无疑是西吴军中最为谙熟古代兵法的,因此,鄱阳湖战役中成功运用火攻与刘基的正确谋划有关。[12]

三、王佐式军师,帝师级谋略家

(一)运用谋略定全局、平天下

“唯独刘基留中枢,参与机密谋议”,屡用奇谋,“阵情百无不当”。朱元璋“敬而信之,用其宏谋”,刘基“运筹帷握,决胜千里”。刘基至正二十年(1360),被朱元璋聘至应天(今南京),充任谋臣,向朱元璋陈述《时务十八策》,全面论述天下大势和朱元璋宜采取的战略、策略。他对时局精辟的分析,使朱元璋看清了战略方向,从此刘基就成为朱元璋的左膀右手。刘基针对当时形势,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策略。提出了先灭陈友谅,后取张士诚的正确战略,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尔后参与朱元璋制定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进兵大都(今北京)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刘基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以筹策佐命(《艺苑卮言》卷6)”,为王者佐,为帝者师,朱元璋赞其有定策之功,称赞他“妙策良才建朕都”[13]。项笃寿(《今献备遗》卷二《刘基》,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说刘基“既佐真主,谋谟帷幄,言行计从,欢若鱼水。”“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14]刘基设策定谋,左右整个战局,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可称为“军师”。“西平江汉(指陈友谅)、东定吴会(指张士诚)、席卷中原(指元朝),群雄归命,混一四海。”朱元璋称这是“大抵先生之策也。”“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明史纪事本末》卷三)”,“时无青田沮散厥谋,即江左非吾有也(《明史纪事本末》卷二)”。举凡朱元璋摆脱韩林儿、谋灭陈友谅、计俘张士诚、策划南征北伐等重大战略决策,刘基都起了关键性作用。所谓“赞画帷幄之奇谋,恢复中原之大计,往往属之刘基,故在军有子房之称,剖符乱孔明之喻。推其登基之功,基实为多。”[15]“当时佐命者,莫若刘基,振古所未有之臣也(《附礼部会议嘉靖十年三月二十九日》)”。历史证明:朱元璋正是采纳了刘基谋略,才一步步由小到大,“遂成帝业”。朱元璋曾就刘基等人的才能询问饱学之士陶安,陶安答道:“臣谋略不及刘基。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五》卷九引《西园杂记》论明朝两浙人物,以刘基为“谋臣之首”[16]。刘基是“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他精於韜略兵法,屡屡參与战事,精于谋略,出奇制胜,為明朝的開国大业作出重要的贡献。王景《翊运录序》还经常称刘基是“每遇急难,勇气奋发,计画立就,俦辈莫能测也。”“至于启沃运筹定计遣将,所言皆验,所向无前,则未有出基之右者也。”“谋无不用,用无不效,卒成天下大业,厥功伟哉。”

(二)运用谋略开国立政、治国安邦

“以武定国,以文守国”,定国打天下主要形态是用兵,兵不厌诈,“诈”是谋略。而“守国以文(立纲陈纪文化制度等)”开国立政、治国安邦谋略主要表现在“以文”“以忠”,“文”同样要具有非凡的谋略和智慧。“谋略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为国以忠,待友以诚,对敌以诈。”[17]

1、为国以忠

最能体现刘基为国以忠的是刘基的论相,他不惜触忤朱元璋,不惧得罪权臣,椐实陈奏。其次是建都。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建都,朱元璋说:“朕惟建邦基以成大业,兴王之根本为先,居中夏以活四方,立国之规模最重(《明实录》卷三四)。”朱元璋最希望建都凤阳,但刘基认为,“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明史。刘基传》)”。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决定在临濠建中都,刘基认为,“中都曼然,非天子居也(《国榷》卷四)”,洪武四年(1371)刘基告老回乡,还劝朱元璋“凤阳虽帝乡,然非天子所都之地。虽巳立中都,不宜居。(《明实录》卷二一)”刘基“以天下公议辅人主(黄伯生《诚意伯刘公基行状》)”,反对营建中都,力主建都金陵,刘基确是忠谋。再次是杀李彬。刘基不夤权贵,不谀淮西集团,不顾权臣李善长阻止,振肃纪纲,严惩贪吏秉公处斩李善长侄子李彬。还有刘基往往以天象论军议政。古人认为天象由人事决定,刘伯温借天象进谏,他劝朱元璋,“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大”,帮助朱元璋制定相对开明的治国策略,刘基是开国功臣,也是治国良臣。

2、治国安邦“以文”

一个新兴的大明王朝建立起来,首先要做的立纲陈纪。朱元璋命令他和李善长一起制定《大明律》,编订律令,最后形成了一部重要的法典,叫《大明律》,这个《大明律》在中国法制史上很有地位。又,洪武初定天下,刘基向朱元璋奏立军卫制:“训练军士以卫京师,置京营,隶元帅府。己而改五军营,曰中军,曰左掖,曰右掖,曰左哨,曰右哨,是为五军,隶都督府。五都督握兵藉而不与调发,兵部得调发而不治兵。论者谓五军营有六善焉。一军有变,四军足制,一善也。徒御既寡,训练易施,二善也。人自为将,各爱士卒,三善也。彼此相形,争先策励,四善也。分数画一,行伍不乱,五善也。彼此相依,声势相倚,六善也(《天府广记》)”。刘基这一军卫制,兵将分离,军政互制对加强明初的军事卫戍管制是起了至关重要作用的。“以文”安邦,充分体现刘基的忠谋和智慧。

(三)以儒者有用之学,辅翊治平做“王佐”“帝师”

“暇则敷陈王道。帝每恭之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18]刘基用孔子的教导,儒家思想来教育、熏陶皇帝,“导君于正”,做“帝王师”。明朝建立以后,在朱元璋的大力支持下,刘基卜地营建新宫,清理狱囚,制定律令,详定历法,完善科举制度,建议减轻民众负担等立法创制之大事。同时,在礼贤馆与刘基、宋濂等人经常谈经论史、讨论天文,也大大提高了朱元璋这位布衣皇帝的学识,使得凡“诏诰天下,皆出御制。”徐一夔《郁离子序》说“而公锐以功业自见,累建大议,皆匡时之长策”。史家论道:刘基“以儒者有用之学,辅翊治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所言非虚。[19]

刘基运用谋略来定全局、平天下、治国安邦。刘基作为帝师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他对朱元璋产生的是全局性的影响。刘基看准朱元璋,作于“帝师”、“王佐”和最高层次的谋略家即帝师级谋略家,忠心辅佐朱元璋,开启了明三百年事业。最终实现了辅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大明和开国立政、建立明初社会政治制度、巩固了大明统治的目的。从而赢得了“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美名,史称他有“开启霸主之心智、匡定一统天下之战略、定王业之基”等功绩。《碑铭》曰:“况翊运开基,勋业炳烈如基者哉!”正德九年(1514年),朝廷追赠刘基为太师,谥文成,称其“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帝师”、“王佐”是对刘基地位和历史作用最合适的评价;帝师、王佐,是后人对刘基的盖棺论定;刘基不愧是运筹帷幄的王佐式军师,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帝师级谋略家。

[1]http://www.prc.net.cn/prc2004/qqhr/items/rwzj/sdmn.htm,中华一家人,十大历史人物资料.

[2]刘基《郁离子·九难》,见林家骊点校《刘基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2页.

[3]张时彻《明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赠太师谥文成护军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见林家骊点校《刘基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39页.

[4]毛佩琦《刘基何以成为文化》,人民出版社《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2008年4月第1版,何向荣编著,第487页.

[5][8]黄伯生《诚意伯刘公行状》,林家骊点校《刘基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31页,第632页.

[6]明史《刘基传》,林家骊点校《刘基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47页.

[7][15][19]田澍2007-3-13光明日报《武定祸乱 文致太平——刘基的人生经历与历史功勋》.

[9]张汝瑚《〈刘文成先生集〉序》曰:“三代而下人才卓荦者莫如子房、孔明……尚论明刘文成,具择主之哲与子房同,怀拨乱之志与孔明同。每遇急难,勇气奋发,计画立就,亦与子房、孔明无异。然愚以为如先生者,人但知其有过人之才与智,不知其有过人之学;但疑其为诞、为神,而不知其皆本乎道也。尝闻高皇帝之称先生也,曰:‘每于闲暇之时,数以孔子之言导予,是以颇知古意。’又曰:‘入则每匡治道。’又曰:‘言非儒造,实已诚之意。’嗟乎!先生之引君当道,勤勤恳恳如此,此又子房、孔明之所未有也。”

[10]高寿仙2007-4-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刘基与术数》.

[11]朱元璋《诚意伯诰》.

[12]周群《刘基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第72页,第62页.

[13]《全明诗》卷5,朱元璋诗《赠刘伯温》有“妙策良才建朕都,亡吴灭汉显英谟。”

[14][18]《明史.刘基传》.

[16]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五》卷九引《西园杂记》论明朝两浙人物,以刘基为谋臣之首,宋濂为文臣之首,方孝儒为忠臣之首,于谦为功臣之首,大体上是允当的。清王士禛著,勒斯仁点校《池北偶谈。上册》,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04页.

[17]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柴宇球《论谋略》.

猜你喜欢

刘基谋略朱元璋
刘基隐居考述
缔造明朝的传奇军师
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朱元璋与叫花鸡
刘基的隐与显
“前卫老头”刘基灿
毛泽东在反“围剿”中的军事信息谋略
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谋略运用及其启示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军中的治军方策
中国古代兵家谋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