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普通话水平测试之说话要求
2011-08-15河北张艳玲
河北 张艳玲
解读普通话水平测试之说话要求
河北 张艳玲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掌握和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各行各业人员,特别是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等专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因此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上岗人员进行普通化水平测试,并逐步实行持等级证书上岗制度。
现阶段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主要是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受测人运用普通话能力的检测和评定。根据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要求,测试包括四部分: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说话。每项内容都有各自的评判标准,本文对“说话”项的评判标准给予解读。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一项是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条件下,运用普通话口语所达到的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和表达过程中自然流畅的程度。由于没有了文字材料的依托,因此,还要测试应试人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思维能力和临时组织语言及应变的能力。具体说明如下:
一、语音标准
语音标准是指语音符合普通话语音系统的规范,体现在声母、韵母、声调上。
常见的声母错误有:
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相混:z、c、s与zh、ch、sh
舌尖中鼻音与舌尖中边音相混:n与l
唇齿音与舌根音相混:f与h
把部分零声母读作鼻辅音声母n或ng
把舌面音读成舌尖前音:j、q、x与z、c、s
常见的韵母错误有:
前后鼻音不分:n与ng
把撮口呼读成齐齿呼:ü与i
把圆唇读成不圆唇:o与e
复韵母开口度不到位:ao与ou,ai与ei
常见的声调错误有:
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把声调“甲”读成声调“乙”,二是调类不同于普通话的4类,或多于4类或少于4类。
“说话”测试项要求应试人脱离文字材料说话3分钟,评分时对出现的语音错误(音节发音错误)量化扣分,因此,应试人要注意每一个音节的发音标准程度,尤其是方言较重的人,更应该在平时的训练中注意分析自己话语中的每一个字音,通过对比,认识到自己的发音在声、韵、调和音变方面与普通话标准有哪些差距。
二、用词恰当,语法正确
语音是造成方言与普通话差异的最重要、最明显的要素,所以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题项中,语音测试所占的比重最大。但“说话”项是要求应试人自己组织语言,所以词汇、语法的问题也不应忽视。
(一)词汇
汉语的词类系统中,大多数词都存在着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问题。如:
太阳—日头今天—今儿个鞋—孩子非常好—贼好
这些词语中,每一组的后者都是方言词,类似这样的词,说话中要避免使用。
(二)语法
相对来说,语法问题稍轻于词汇问题,但也要引起注意。如:你有吃饭吗?
这里实际的问题在南方方言中较为常见,在北方方言中不太明显。
三、自然流畅
先说自然。
所谓“自然”,指的是能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话,不要带着朗读或朗诵的腔调。照理说,这是不成问题的,谁会在日常生活中对着自己的亲朋好友朗读或朗诵着说话呢?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方言区的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是讲地方话的,除非背书、读报采才用普通话,并且有许多人用朗读作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手段,这就造成了不少人在说普通话时的“朗诵腔”。
有的人对当众说话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心理,因此,很多人就事先写好了一段文章,一旦抽到的题目与之吻合,就开始背诵;实行计算机辅助测试后,变为了朗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朗读(背诵实际也是朗读,依托的是记载心里的文字材料)和说话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是语调、语气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无论背得多么熟练,都会在表达过程中流露出非说话的成分。
再说流畅。
口语表达中语句流畅与否,对表达效果影响很大。语句流畅的,好像行云流水,听起来非常容易理解;语句不流畅的,听上去断断续续,不但不容易领会,而且容易疲劳或烦躁,效果就很差了。
要使语句流畅,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多用短句和单句
在口语中,人们接收信息不像看书,可以一目十行,句子长一点儿,也可以一眼扫到;听话时,语言信号是按线性次序一个挨一个鱼贯进入耳朵的。如果句子长了,或者结构复杂了,那么,当句子末尾进入脑海中时,句子的开头或许已经印象不深了,在听话的人脑海中,句子便不完整;短句,修饰、限制成分少,结构比较简单,更利于口语表达效果。如:
我看到一个衣着非常朴素并且满头大汗的四十多岁的工人师傅正在等着一辆半新的三轮车吃力地上桥。
这句话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多,结构比较复杂,说话时把它变成一组短句效果更好:
我看到一个工人师傅,他衣着非常简朴,四十多岁的样子。他蹬着一辆半新的三轮车上桥,看上去很吃力。
(二)减少口头禅
口语表达时,有时为了强调某个意思,可以采用有目的地重复这种方法。但有些人在说话时会出现机械地无意义重复的现象。如有的人总是重复一句话的末尾几个音节,有的人不自觉地过多地使用某些没有价值的词语,像“嗯、啊、这个、的话、就是说、然后”等口头语。这会使语句断断续续,使听众感到语句很不流畅,因此,这种口头禅在讲话时应努力避免。
四、其他事项
自2009年开始,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又增加了三点评定项目:离题、无效话语、内容雷同。
增加此三项评定内容的原因是:计算机辅助测试,是“人—机”对话,没有了传统的“人—人”对话。“人—人”对话,考生的考试情况尽在考官眼底,如果离题,考官可提示考生要围绕题目来说;在规定的3分钟内,如果时间还没有到,可要说的内容已结束,考生可能会因无话可说而重复前面已说过的内容,即无效话语出项时,考官同样也会给予提醒。“人—机”对话后,以上这些提示都无法实现,同时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考生图省事,事先不做准备,只等拿其他考生准备好的材料,或者从网上下载,这就必然会出现内容雷同现象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句话尤其适合于说话测试。因为凭空说话3分钟,既需要注意语音的标准,又要注意词汇、语法的规范,还要做到自然流畅,这对一般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如果事先不做充分准备,不进行训练,仓促上阵,势必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作者单位: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编辑 李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