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为例
2011-08-15浙江高福友周俊勇
浙江 高福友 周俊勇
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为例
浙江 高福友 周俊勇
本文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为例,阐述了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理念,以及团队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成果。
教学团队;高职国家示范专业;安全防范技术
前言
我院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是顺应安防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于2000年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创建的专业,目前已成为带动国内同类专业发展的国家示范建设专业。多年来,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紧密围绕行业需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双师结构”队伍建设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支颇具特色的教学团队。
一、团队建设理念
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把建成一支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强、富有团结协作和改革创新精神、在全国安防行业有一定影响、具备“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作为团队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多年来,在团队带头人的带领下,学院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及教育教学改革培训和考核,采取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锻炼等措施,着力提高整个团队的实践教学能力;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学院组织的多媒体技术教学大赛,带动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早日成才;注重改善“双师”教师结构,采取从企业引进和聘请高技能人才等措施,着力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同时,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坚持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将教师的理论进修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将校内培养与校外进修结合起来;将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在明确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引导下,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团队建设与合作机制。
二、团队建设成果
1.课岗衔接、工学交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团队带头人和团队骨干教师为主力,团队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按照“岗位——任务——能力——课程”的开发路径,根据安防工程一线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融入《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等职业标准,在专业学习领域开发了《安防系统维护与设备维修》等5门技能课程,设置了《电路与电子技术》等5门基础课程;兼顾《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三级)》职业标准,并考虑智能建筑相关职业要求,构建了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进程安排遵循能力递进规律,设计了“认知、体验、参与、顶岗”工学交替四个实习阶段;渗透“忠诚、责任、奉献、合作”警字特色文化。形成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团队拥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4门,出版了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系列教材8本。
2.行业指导、自主开发,师生共建实训基地。在无现成实训场所借鉴的情况下,广泛征求培训学员和行业专家建议,打破传统的实验模式,以监狱、银行等典型安防工程为参照,设计实训系统;以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典型任务为对象开发实训项目。以团队兼职教师为主力,团队专职教师和部分高年级学生全程参与,自主设计、自主建设了综合实训场5个,自主开发模拟实训系统9类,实训项目86项。2008年以来,已训练学生12万余人,培训安防企业一线学员8千余人次。
3.开展培训、建立联盟,四方联动创建科技园。通过为行业协会提供培训服务,建立学校与浙江安防协会的联盟,在此基础上集聚四方资源,学院为企业提供零租金场地,筑巢引凤;杭州经济开发区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及税收、贷款等优惠政策,协助招商;省安防协会牵线搭桥,保证入园企业质量;企业提供顶岗实习岗位,与学院达成“双向互通、柔性流动”协议,教师兼做企业技术顾问,企业骨干被聘为兼职教师。四方共建集“教学、生产、创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安防科技园,形成了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4.双向互通、柔性流动,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同时承担着专业人才培养和行业培训的双重任务,教师不但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突出的实践能力。为此,我们以“技能过硬、实践突出”作为教学团队的建设重点,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借助安防协会和安防科技园平台,与安防企业达成人员“双向互通、柔性流动”协议,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开发,企业骨干聘入学校兼职教学,实现了教师教学与企业实践不分离,兼职教师工作与授课不分离。几年来,我院从企业引进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2人,先后聘请行业技术骨干13人为兼职教师。打造了一支既能从事安防工程施工、维护,又能进行安防工程设计、评估,还能解决企业难题的实践教学团队。
该团队中获“国家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师资资格7人(全国共145人)、全国电子类职业鉴定考评员7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入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1人,获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2人。2008年安全防范技术实践教学团队被评为浙江省省级教学团队。
5.社会服务明显提升。随着校内实训基地的创建与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我院安全技术防范专业的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方面,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质量不断提升。从为企业提供技防培训开始,我院2005年成为“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培训中心”,2007年底成为“中国安防行业职业培训中心”。目前已开展资信等级培训达61期,培训企业员工达8143人。此外,我院还先后为中国安防协会举办了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师资培训;为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浙大城市学院等单位多次开展技防培训;承接了杭州市保卫师资格技防培训;承接了2007年首届中国保安员技能大赛浙江参赛队的技防训练任务。几年来,我院安全技术防范专业培训内容不断调整深化,得到了培训学员的广泛好评,促进了安防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我院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行业的支持。为此,学院团队提出了“顺应产业创专业、根植行业建专业、服务行业促专业”的建设思路,学历教育与行业培训并重,不断深化专业与行业的合作,形成了良性互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基础铺垫与技能培养并重,并与职后晋升和职业迁移衔接”的课程体系;创建了以“仿真——全真、模拟——顶岗”为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打造了一支技能过硬、专兼结合、能胜任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教学团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为浙江省安全防范行业输送了一批合格人才。
[1]高福友,周俊勇.基于校协联盟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201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5.
(作者单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安全防范系)
[1]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研究课题:“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探索”,项目编号:SCG305;
[2]浙江省2009年新世纪教学改革一类项目:“校企合作共建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校内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yb09134;
[3]浙江省科技厅2011年度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编辑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