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层党组织模式创新

2011-08-15黑龙江郑洪波

职业技术 2011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设置党组织

黑龙江 郑洪波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层党组织模式创新

黑龙江 郑洪波

高校党支部是党组织在高校最基础的组织单元,如何创新高校党组织设置模式,如何调动党员参与院(系)事务管理和专业建设的积极性,是一些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积极探索把党支部建在专业上,突破了高校传统党组织设置模式,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建设理念和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党务工作;党组织建设

完善高校党的基层组织体制、优化党组织设置,是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需要。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落实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迫切要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探索以专业为基础成立党支部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专业党支部的背景

学院原有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基本上沿用了通常的按年级设置的模式,在党组织“横纵交叉”中,产生了诸多矛盾。具体如下:

1.支部学生党员数量差异大。由于专业设置紧贴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从社会舆论导向、招生人员宣传和学生意识上就会必然出现相对的热门和冷门专业之分,各系招生数量上就出现了多少之分,必然导致按系别划分的学生党支部中学生党员数量相差悬殊。

2.年级学生党员数量不均衡。受生源质量、培养时间的限制,最早要在大二上学期才能发展党员。加上学院“2.5+0.5”的教学模式,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是发展学生党员数量最多、最为集中的时间,使得按年级划分的学生党支部中学生党员严重不均。

3.党支部工作与专业建设工作结合不紧密。党建工作内容沿用老模式,工作方式陈旧,一直存在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工作脱节现象,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效力,不能把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工作相结合,没有意识到党建工作,特别是广大学生党员对于专业建设的重要促进作用。

实践表明,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与学院发展、校园稳定紧密地结合起来,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大量新情况和新问题,又要求推进党的基层组织体制的创新。2010年以来,学院创新党组织的组建模式,将办学的基本单位——专业与党的最基础组织单元——党支部,形成“双基”组合,实施了把党支部建在专业的举措。

二、建立专业党支部的创新实践

建立专业党支部在组织建设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学院在组织设置、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探。

1.创新组织设置,抓好专业党支部的组建。根据调研分析,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进行组织设置。第一,对各系党组织设置采取“上提”的方法。党员人数40人以上,且专业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较好的系建立党总支。第二,对各系党员采取“下分”的方法。把党员按照所在系进行划分,依照专业教师党员数量和“便于管理、便于组织、便于活动”的原则单独建立党支部或建立联合党支部。学院共建立14个专业党支部,在专业中覆盖率达100%,形成了校、系、专业三级党组织格局。

2.创新支部选人渠道,选好专业党支部领导班子。要发挥专业党支部的作用,首先要选好党支部班子。学院本着“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原则,采取了“两先”的选人用人方法,一是辅导员优先担任党支部书记。辅导员是最接近、最了解学生,也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具有较高的威望。二是本专业能人优先出任副书记或支部委员。如果专业长是党员的就出任支部副书记或支部委员,专业长是非党员的,由上级党组织、本专业党员、专业长进行推荐,通过全专业党员会议选举出思想政治素质好、热心为群众服务,在党员和群众中威望较高的专业教师党员担任副书记或支部委员。

3.创新支部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党支部的作用。学院在实践、探索、创新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专业党支部“两化”的管理模式。一是在专业党支部的管理上,强调规范化。实施“一检查”,通过量化工作指标,对专业党支部工作进行综合考核,确保专业党支部管理的规范化。二是在发挥党员的作用上,强调专业化。因地制宜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发挥党员的作用,体现每个专业党支部的自身特色。

三、建立专业党支部的成效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形势下完善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种尝试和创新,把党支部建在专业上,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党支部”,打破了党支部看书读报、交流体会的组织生活方式,充分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性、实践性、行业性与社会性的特点。

1.保证了开展组织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原来支部人数多,横跨专业,给会议召集、活动组织造成诸多不便。现在所辖党员少,便于集中,保障了活动质量。组织活动次数的增加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密切了辅导员、专业党支部书记、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调动了师生积极进取、比学赶帮超的意识,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2.促使党建工作和专业建设融为一体,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两层皮”的老问题,形成“专业建设、教学工作、支部活动”三统一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各专业党支部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特色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实践教育活动,邀请行业专家从服从、服务、克服三个方面开展职业素养、职业人意识的培训工作,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专业优势,协助专业长带领新生深入实习单位的专业岗位进行职业前瞻教育工作。

3.充分发挥学生党员骨干的作用,推进“学长制”的深入开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院学生工作中全面推行了“学长制”,其中之一便是注重管理与思想引领相结合的“党员学长”。专业党支部设立后,党员学长的选拔按专业对口原则,充分利用专业资源和共同专业背景,实现了党员学长与低年级学生的成功对接。党员学长以自身的知识素养、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为基础,以对学生工作的细心、关心和责任心为依托,配合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做好学生工作,这种“伙伴式”的影响适应了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

目前,学院专业党支部建设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创新实践。如专业教师党员对党务工作缺乏了解因此不能担任重要职务,而其他辅导员又对专业情况了解不够,找不准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结合点和切入点。另外,各专业党支部“各自为政”,缺少对外交流,没有“走出去”开展跨专业、跨系活动。

[1]蒋峰华,刘训来.高职高专学生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及组织员队伍建设[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2]魏鋆,唐道武,牛金成.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性质[J].教育评论,2009(6).

[3]王义全.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9(5).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编辑 吕智飞)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设置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