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口
2011-08-15
信息窗口
教育部:工科大学生将在企业学习一年
教育部近日宣布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项涉及逾千所高校的400万工科专业学生的重大项目,将联合行业企业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根据这项计划的设计方案,行业企业将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与高校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在企业设立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桔指出,要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高校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教师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同时,要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国家留学基金将优先支持师生开展国际交流和到海外企业实习。
(摘自《京华时报》)
重庆大学校长妙语赠学生成红人
李晓红劝毕业生们“干出成绩再谈身价”;“根叔”式校长受欢迎,演讲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我是一位最熟悉的陌生人。”近日,1万多名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身着毕业礼服,在重庆大学风雨操场倾听校长李晓红的肺腑之言。李晓红的20多分钟讲话,引来了10多次掌声和欢笑声,毕业生们面对面感受了校长的亲切。
“我们的情谊将永恒”
“我们一起经历了5·12地震,一起在缙湖、云湖旁的回忆……”毕业典礼开始前,大屏幕上出现了本届毕业生几年间所经历的一件件往事,从校园运动会上的“阿凡达”,到地震时大家在操场上打地铺,还有校庆80周年一系列庆祝活动,一幕幕熟悉的画面引来大家的欢呼声。
参加毕业庆典的毕业生们,都穿上了学士、硕士或博士礼服,有的还带来了父母,一起感受毕业的喜悦与不舍。
“你们可以选择‘爱我’或‘不爱我’,但我只能选择‘爱你们’或‘更爱你们’。”李校长的致词充满了对同学的情谊,“你们离开学校,变换的只是从学生到校友的称谓,但永恒的,是我们的情谊!”李晓红告诉同学,再过20年退休后,仍愿在学校等着同学们,那时自己还要去学点新歌,再为大家演唱祝福。台下响起热烈掌声。
“干出成绩再谈身价”
李晓红还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留学美国的故事。他刚去美国每月只有420美元生活费,相当拮据,但埋头苦干1个月,完成了4篇研究报告,导师每天晨跑时看到他还在工作,见这个中国人如此刻苦,问他生活有无困难,李晓红如实告诉导师:“钱太少了!”
导师觉得找这么个助手不容易,立即决定再给他每月2000美元补贴,“这使我在那个年代,一个月就成了万元户。我想告诉同学们,在任何岗位,首先要苦干做出一番成绩,有了资本后,要主动地寻找一种合适的方式提出诉求,体现自己的价值。”
有同学把校长的讲话,发到了重庆大学民主湖论坛网上,引来大家顶贴留念,“‘根叔’的稿子看了很亲切,李校长的讲话让我们感动。”大家都觉得平易近人的李校长讲话充满激情,不少话语都特别让人感动。
(摘自《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