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及转变角色的思考

2011-08-15黑龙江王伟赵兴

职业技术 2011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教育

黑龙江 王伟 赵兴

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及转变角色的思考

黑龙江 王伟 赵兴

21世纪是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使命的内涵更为丰富。大学不仅应履行启迪智慧、探索真理、发展科学、传递文化、服务社会的职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实现着造就人才、塑造人类的伟大使命,而且更强调教育功能与学术功能的完美结合,更强调探索真理与传承文明的高度统一,更强调社会的责任。因此,大学不应只是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而应主动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此相适应,大学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学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角色,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1.正确理解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

新时期的“健康”是三维观的健康,它的内涵已不在是我们只关注的增强学生体质的概念。树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做到以下几点:(1)要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实施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去提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并促使学生将这些方法和习惯延伸到课外。(2)在教学中围绕“健康第一”的理念,确立教学目标,使学生不仅得到身体上的加强,更重要的是使所有学生心理更加健康。(3)认真领会《标准》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正确确立“生活体育”的教学观

体育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是对生活中的一些游戏、娱乐、集会等在生活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重新组合和创造加工,体育非常强调运动过程和生活环境的一体化。因此,体育教学活动的素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或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技能、技术积累,尽可能地利用周边体育资源条件,增加一些生活体育、娱乐体育和休闲体育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情境中,提出有关的常识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获得愉快的体育活动体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使学生感受到体育与健康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体育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领域并使其终身受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3.正确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观

体育教学应瞄准学生未来生活,既主张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生活的紧密联系,以便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十分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延迟性价值,即对将来生活体育的迁移价值。其本质是指学校体育并不是体育的终结,而是体育的新起点,人的一生都必须致力于体育活动,致力于体育学习,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学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还是教学行为的实施,必须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担负起承前启后的重任,与家庭体育、社会体育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以终生体育为导向,以学生终生受益为出发点,以服务祖国和人民为最终目的。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不仅审视变革学校体育,而且要关注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要在学生在校期间教给他们必备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其产生良好的体育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正确转变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观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从主体教育的视角去研究体育教学和体育者自身的需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体育要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受教育者自主、主动、创造性地体育教学的目的。体育是教与学双边统一的过程,在现实中,学生的学是学习者自身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教师的教必须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前苏联体育家休金娜曾说:“教学的价值常常是由认识过程的隐蔽的、内部的方面决定的,而不取决于该过程的外部表现形式。”因此,今后的体育课程和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的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始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才能发挥,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才能提高。

二、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角色的转换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当学习者的角色

体育是一门社会化的课程,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体育教学者有不同的要求。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对怎样进行体育教育,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处身于知识爆炸的21世纪的体育教师,应是一个与学生平等的、永远的学习者。体育课程的改革(如新教材、课程标准的实施等)本身就要求体育老师不断学习进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要充分享受体育文化的要求”。从广义的教育观上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先知与启蒙的关系,充其量是先学与后学,学多与学少的关系。21世纪,知识载体呈多元化,使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学生学习的渠道也被大大拓展。如果体育教师不好好学习,不仅没有多少东西可以教给学生,而且随时可能被学生甩在后面。例如,现在推广运用多媒体技术。据报道,前不久在沿海某城市的一次调查显示,该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平均成绩已经落后于他们的学生。我们每个体育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一方面在于了解新知识、掌握新信息、熟悉新技术,更重要的一方面则在于摸清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认识特点,以学习者的角色去体验体育学习过程,从学习者的立场来发现问题、反思问题,以便结合现身的体验,给学生更多有效的体育学习手段和健身方法指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体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表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总是以高出学生一等的地位,对学生发号施令,实施管教,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新《体育与健康标准》要求体育教师更多的是组织、引导者的角色,即尽可能地启发、驱动学生多涉猎、广积累、多动脑、勤学习。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学生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的自身活动创造环境。”这就是说,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必须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来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组织协调和引导功能。众所周知,体育教学工作是围绕学生进行的但又不是无目的、无秩序的放任自流,体育课堂更多的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因此,体育教师更要积极地去组织引导,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在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指导下高效运作。新的体育课程从教学理念、课程目标到内容的选编都有很大变化,如《体育与健康标准》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细分为若干水平目标,并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了若干活动建议,而不是规定。体育教师可在深刻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内在需求的基础上自由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些都要求体育教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管理者、领导者、操控者,而只能是与学生“平等交流、心心相印”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中介者的角色

教师虽然是知识的拥有者,但更应该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学生所需要的最新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加工传递给学生。说教师是中介者的角色,是因为他要尽其所能使供求双方都满意,就像中介商在房产(或任何供求关系中)销售中,首先必须拥有最新的市场房产信息资源,为帮助购房者获得满意的住房提供各种房型资料,介绍各种房型的优缺点,最后在供求双方均得到满意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任务。新的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提供最新的教育信息,帮助学生获得踏上社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和社会双方都满意。过去我们一直把知识作为一种私有的财富,认为教师的知识储备量越大越有用。在当前知识爆炸的年代里,知识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新知识不断涌现,社会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师要当好中介者,就需要帮助学生获得最新的、今后对社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就体育课程而言,我们不能总把那些陈旧的、学生走上社会后无使用价值的运动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我们更应该让学生掌握那些有利于健康的科学的锻炼方式,从而使他们走向社会后能自主地进行科学的锻炼。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服务者的角色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是“尊者”、“长者”,是学生心目中令人敬畏的权威,学生只有服从于教师的教育。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教育作为一个重要产业,并且部分地迈入了产业化的进程,“教育消费”已成为现实,体育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此时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服务者。学生支付了相当的学习费用,国家作为最大的投资人,替受教育者支付了大部分教育费用,也为教师提供了相应的劳动报酬,不论作为投资者,还是作为消费者,都期待着获得相应的回报。这种回报,就是要通过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达成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来实现的。但是,我们应该正视体育教师所提供的服务的特殊性,服务的过程充满艰辛、富有创造性,服务的形式是显隐结合、不易察觉,服务的方式一定要满足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因此,其服务的实现也就明显地带有体育教学自身的独特个性。这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施以科学、合理的教育,并能遵照社会及家长的建议改善服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1.7.

【2】蔡宝忠.21世纪发达国家对体育教师的要求[J].体育师友,2004.

【3】李金梅.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4.

(作者单位:王伟,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赵兴,东北财经大学体育部)

(编辑 刘丽娜)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