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稳定的参保机制
2011-08-15胡丹
探索建立稳定的参保机制
编辑点评
建立稳定的参保机制,是城乡广大参保人员的愿望和巩固全民医保、实现制度可持续的要求。一方面,初步实现的全民医保目标需要巩固参保扩面成果,已经参保的12.6亿城乡居民需要通过建立稳定的参保机制实现长效性的连年续保,以确保其应当享受的医疗保障权益不中断;另一方面,要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新增参保6000万人的目标,也需要通过建立稳定的参保机制来实现。
继续提高参保率并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但其着力点是由行政推动为主的参保扩面方式向更加依靠体制机制创新转变。推进这一转变,并非不要行政推动,而是在过去的参保扩面中,体制机制创新一直是弱项,亟等加强。这也是“十二五”时期推进和巩固全民医保的必然要求。
那么,参保扩面上的体制机制创新应该抓什么内容、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呢?本期《创新之道》介绍的长春、天津、杭州、承德的实践探索,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例如,长春市实行的参保无年龄限制、无身体健康状况限制、无地域限制的“三无”措施,将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5万元、报销比例提高到70%的“一升”措施,运用“团购”谈判将3200多项常规诊疗项目价格全线下调、平均降幅达到23%等“三创新”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续保的自觉性,被媒体和百姓称为促进自觉参保的机制创新“三一三套餐”。又如,杭州市在研究城乡居民与职工医保的不同特点后,建立了居民需求量大、适应其分散性和“一对一”服务的网络化、网格化参保缴费模式,农民和市民在本村、本社区就可以参保缴费。哪个农民没参保,村社保协理员准时登门问个明白,还当场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再如,天津市把困难群体的参保补助与医疗救助结合起来,解决了41万特困人群无力参保和无钱看病的难题,使参保率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长春和承德还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范围,允许为其家属参保缴费,既用活了个人账户,又解决了一部分居民的缴费困难。
建立稳定长效的参保机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愿更多的地区像长春、杭州、天津、唐山那样,在参保扩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更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