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课堂开展交际活动的策略

2011-08-15金可程

中学生英语 2011年4期
关键词:交际软件英语教学

金可程

(浙江省永嘉中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课堂开展交际活动的策略

金可程

(浙江省永嘉中学)

语言的价值在于交际。《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在英语交际活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信息技术 交际活动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为基本任务的学科。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片面强调了英语的知识性,往往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而素质教育下的英语教学更加强调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学会用英语彼此沟通与交流。信息技术能融图片、声音、文字、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于一体,最大化的整合英语教学资源,创设出图文并茂、声光结合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能有效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激励他们认真“听”英语,敢于“说”英语。

1.发挥教学软件功能,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硬件不断更新换代,软件层出不穷,这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条件。特别是近些年,针对英语教学的软件更为丰富。借助这些软件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提供在线练习和检测,而且还能练习口语跟读、复读、能及时纠正在英语发音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的英语说得更流利,更地道。如耳熟能详的《走遍美国》、《英语八哥》、《英语口语练习专家》等均具有上述功能。通过使用软件,学生能有效克服羞涩感,会有更大的勇气与“电脑”交流。其次,在线音视频软件的使用也使学生的交际活动更加广泛,更具真实性。如QQ,雅虎通,MSN等软件则可以实现在线交流,增强口语的互动性。

2.巧设英语教学情境,营造英语交际氛围

缺乏较为真实的英语语境是导致出现“哑巴”英语现象的直接原因。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提倡情境教学,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进行语言交际的热情。英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要善于把生活中出现的情境通过信息技术“搬”到课堂,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会英语的语言魅力。

例如,Travel Journal是一篇英语介绍沿湄公河而下的旅行的文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讨论和合作等形式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为此,在课前我让学生欣赏了“澜沧江风光”的记录片,并就学生是否喜欢旅游,到过哪里旅游为话题来展开教学。

通过课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关于旅行准备、旅游见闻、旅游感受等方面的准备活动,并尝试用英语来描述一些重要景观、名胜古迹以及一些当地的旅游文化节日。特别要加强祝愿和告别语的对话练习,如Good wishes and farewells:Have a good day/time/!为了创设有效对话情境,我给学生展示了当地著名景区的风光图片,鼓励学生分别扮演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开展对话交流,加深对课文内容细节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如把超市购物,问路,志愿者服务等情景“搬”进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既能活跃教学气氛,又能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3.展示精彩视频片断,讲练结合寓教于乐

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收集与整理。特别是视频信息,既能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官体验又能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妨给学生播放一些带有英文字幕或纯英语对白的视频片断,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可以播放一些古典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片断,如《阿甘正传》(Forest Gump),《泰坦尼克号》(Titanic)等。这里面既有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也有跌宕起伏的搞笑情节,更有令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的经典台词。如《阿甘正传》里的Stupid is as stupid does.(蠢人做蠢事,也可理解为傻人有傻福。)Miracles happen every day.(奇迹每天都在发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配音表演,模仿影片中主人公的神情和语气进行对话,着重体会片中的英语口语表达方式,学会控制语速,掌握长元音和双元音的发音技巧,练习地道的美式英语或英式英语发音。

[1]王秀娟.浅谈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年第30期.

[2]加雄.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0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交际软件英语教学
情景交际
禅宗软件
交际羊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两块磁的交际
软件对对碰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