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的困难及应对策略
2011-08-15林群英
林群英
(广东省中山市港口大南中学)
英语新课程改革实验在中山市全面开展,《新目标(英语)》(Go For It!)正式进入初中英语课堂。伴随着六年的新课程改革历程,在第一线的课改实践中,深深感受到新的课程改革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例如: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普及和推广。但是,在新课改中也遇到不少困惑,例如,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部分的学生仍然认为学习英语太难,太累,“哑巴英语”现象突出。他们外语学习能力薄弱,外语成绩低下;一上英语课就心情烦躁,思维抑制,继而放弃英语的学习。两极分化出现,并愈来愈严重。因此,如何克服和矫正这部分学生外语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是广大农村中学外语教师不断探索并致力于解决的难题。
一、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一)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脱节,小学英语教学基础薄弱,不少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为零,这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教育部2001年教基 [2001]2号文件规定: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从三年级开始逐步开设英语课程,而《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小学英语纳入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要求小学毕业的学生英语水平应达到二级目标。按理说,初中英语教学应该很简单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镇区相当一部分小学生毕业时能达到二级标准,但对农村大部分小学而言,由于师资水平,硬软件设施等限制,其教学效果与镇区小学相比也相差甚远,不少学生升入初中时英语水平几乎为零。而到了七年级,学生仅通过几个"STARTER"单元的学习,是难以弥补小学三年应学习的英语知识。这种“三级跳”的英语学习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英语望而生畏,知识出现跳跃与断层,无法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知识体系,使七年级学生过早形成两极分化。
(二)新教材本身带来的学习障碍
1.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农村生活脱节
《新目标(英语)》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美国汤姆森出版集团合作的,它吸收并采取了外国在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不少优点。编者的目的之一是想让新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使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然而实际情况是教材的某些内容只适合大中城市等各方面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不适应小城镇与广大农村。例如,七年级下册的Unit 8谈论pizza(比萨),很多农村学生连听都没听过,更不用说见过、吃过pizza,让学生去对比萨饼进行各种调查是不可能的。这些毫不熟悉的东西,学生肯定是不怎么感兴趣,学生没有兴趣的东西又怎会学得好呢?后来,教材的这个单元把pizza(比萨)改成noodles(面条),让学生去谈论喜欢牛肉番茄面条,或鸡肉土豆面条……这都是学生熟悉的事,学生有兴趣,那么相应的教学活动就可以开展起来。
2.新教材的词汇量大,内容多,语法较零碎,操作难度大
《新目标(英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词汇量大,由于小学没有学习音标,学生刚升上初中都普遍存在发音不准、句子不会读的现象,记单词时都是用逐个读字母的方法,根本不考虑音、形、义的结合。这样死记硬背的单词,很容易会忘记的。因而学生上七年级后,仅仅英语词量方面,就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再加上有不少单词的拼写太难,对这些英语几乎是零起点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记忆起来实在太费劲了。再者,很多单词出现率比较低,这不利于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和巩固,还有些单词在标题听力材料或复习单元中出现,实际运用率又不高,而在单词表中又以黑体形式出现,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
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加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
在语法方面,新教材一直强调学英语不能以语法讲解为主,但是《新目标(英语)》教材中的语法现象比比皆是,而且没有先易后难的顺序,又没有系统地呈现给学生,从而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学生自己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学习英语的良好心理素质,这为英语的学习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农村由于地域和环境等因素限制,知识面窄,学生开始时对学英语感到新鲜,但因为学习目的的不明确,又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很低,于是学生由开始的感兴趣,然后遇到困难,就失去兴趣和信心,随着困难不断,日积月累,就产生厌烦、反感,到最后,放弃了英语的学习,这也是为什么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比城区的差的原因。
二、新课改需结合当地情况而展开教学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的学习困难,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只有摸清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成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人做了以下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里,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首先教师在思想上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好就轻视他们,而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表扬。在教学上要设法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为这些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把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从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信心和勇气,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例如:学生陈建祥小学升上初中,26个英文字母也默不全。在教学音标时,却发现他很认真,而且掌握得挺快,于是就让他给同学们演示,同学们都很惊讶,大家都纷纷为他鼓掌。这样使他对学英语充满了信心,从此爱上了学英语,而且学得越来越好。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要害怕出错,因为不犯错的人是不会进步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师生感情的融洽,就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口语练习的机会。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是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例如:在上完了Unit 1 Where are you from?,可将教室设置成为奥运会的会场,把学生分成5组,分别扮演宾客 Chinese(中国人)、Australian(澳大利亚人)、Frenchman(法国人)、Englishman(英国人)和会场工作人员,让大家用这个单元学过的知识(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s?...) 来交流,学生踊跃参加活动,活动进行地很成功。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新课程标准提出“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理念。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农村初中学生总体来说基础差,尤其是英语学科基础不好。然而每个学生学不好英语的原因却不尽相同,因此必须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坚持区别地对待每个学生。有的学生可能是阅读能力较好,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而有的学生可能是语音能力差,单词背不来而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有的出了许多力可是学习方法不对头;有的自信心不足;有的缺乏学习动力等,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对症下药,极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三)在教材中求变,在教材中求趣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目标的多层次程度以及其它因素,对教材的使用要有取舍,同时,不要局限教材内容的编排,可以把教材的知识系统化,进行整体教学。
把一个单元有关的内容放在一起教。例如:在上七年级下册的Unit 5时,就把Unit 6相关的知识点也一起教,因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点都是学习现在进行时;把Unit 9和Unit 10相关的内容一起学习,而这两个单元要学习的都是一般过去时。如此设计教学,就可以把相同的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化,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语法知识,教师还给学生介绍顺口溜。例如:一般过去时顺口溜——肯定句的过去式,规则动词加ed,不规则的必须记;否定形式疑问句,没有be加did,如把did加在前,动词也要还原形。顺口溜令枯燥无味的语法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轻松,掌握也快。
在词汇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实物、利用图片、使用表情手势介绍词汇,或者把学过和将要学的分类,例如(:)学习用品book,pen,dictionary,notebook,etc;动物koala,giraffe,panda,monkey,etc,或者通过活动,如:Let’s sing,Let’s chant,让学生在听听做做中巩固操练本单元的重点词汇。
(四)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新课标要求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舞台”让给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特别是一些学习困难生,也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通过教材每单元都有的。pairwork,groupwork,还有 role-play,guessing game等,让学生动起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时时关注性格内向的、学习困难的学生。
(五)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一直都坚持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预习、复习、听课、做笔记、及解题等方面的学习方法。好的方法,就等于有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使用这些方法来完成任务就会“得心应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在教学中,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英语老师传授的不光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语言技能。传授给学生一系列语言技能,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在互动中学习语言,在生活中提高语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例如:教学生怎样记单词。英语单词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最大难点,它不是写几十遍就能记住的,需要经常复习。因此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把学过的单词写在小卡片上,正面写英文,反面写中文,每天背5个,一年就可以背1800多个生词。由于这需要很多卡片,就让学生们分工合作,每个同学作几张,大家可以轮流用。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根本性的改革,它需要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才会取得真实而广泛意义上的成功。在新课改中,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出现了很多困难,但只要师生多方协作,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改革下,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会出现一片蓝天。
[1]于海涛.对初中英语新课改的忧虑与反思-探索中的困惑[M].中小学英语,2006,1.5.
[2]王明跃.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之我见[N].内江师院报,2008,4.10.
[3]王晓刚.略谈农村英语的现状及解决办法[N].英语辅导报,总第5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