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平面媒体新闻链接的使用

2011-08-15高海峰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9期
关键词:乙醇燃料背景

□高海峰

(江城日报社,吉林 吉林 132002)

谈平面媒体新闻链接的使用

□高海峰

(江城日报社,吉林 吉林 132002)

“链接”是个网络词汇,将其引入新闻领域的是十几年前央视的焦点访谈。笔者当时猜想,焦点访谈引入这个词汇,并无他意,只是找一种比较新奇的说法,骨子里还是新闻用了几百年的“背景(资料)”而已。因为它新奇,所以在后来各类媒体都争相引用,这种情形尤以平面媒体为甚。

在报章的后面缀饰“相关链接”,以组合的方式显示对读者服务的周到,这确是很讨巧的做法。但是,有些报纸“链接”用得很勉强或者多余。

有些新闻背景本来就是一篇新闻稿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形式上的创新而单拿出来实在没有必要。这样做,虽然强调了版面形式,却破坏了新闻整体。

吉林燃料乙醇项目开工时,国内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以新华社的报道作例子来说链接,如果把原稿的背景抽出后,就变成了下面的模样:

主题:我国最大的燃料乙醇项目开工建设

新华社长春9月22日电 一个用玉米为原料、年产60万吨燃料乙醇的工程今天在吉林省吉林市开工。据悉,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项目,生产规模在世界范围也位居前列。

该项目是我国“十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华润总公司共同投资建设。

这个项目总投资28.9亿元。项目计划建设燃料乙醇生产线、精制玉米油车间、酶制剂车间等9项设施,将于2003年建成投产,年消耗玉米192万吨,年产燃料乙醇60万吨。同时还可生产下游产品玉米油4.5万吨、空心砖17.53万立方米、筑路材料18.31万吨。

本项目年消耗玉米占吉林省年均产量的八分之一。研究车用燃料20多年的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兰指出,这个新兴能源的试点示范项目,对于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开发石油替代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的推广使用对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将起到重大作用。

内行人看完这篇稿不会说什么,可要给普通读者看就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第一,燃料乙醇是什么东西?第二,乙醇真能代替汽油?第三,燃烧乙醇有没有污染?第四,吉林省有那么多玉米吗?

《新闻报道与写作》的作者梅尔文·门彻说:“不使用背景材料,几乎没有什么报道是全面的。”显然,这篇消息是不全面的。一个流行的办法是做链接。

相关链接:燃料乙醇俗称燃料酒精,它可以与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而成新的车用燃料。燃料乙醇项目负责人之一吴振华指出,只要把汽油中添加燃料乙醇的比例限制在15%以下,就不会影响行车,也不会损害汽车部件。由于添加了燃料乙醇的汽油在汽缸内的燃烧比较充分,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吉林省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玉米产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第一位,年平均产量为1536万吨。

本来是没有疑问的新闻,却因链接制造出疑问,然后再用链接来回答这些疑问。为追求版面强势,去破坏了稿件完整性,有些不值得。

然而,有业内人士会认为,这样更新潮,更时尚,有了“链接”这个带有时代特征词汇,就是与时俱进。

如果还稿件本来面目,我们就会发现新闻和背景有机结合读起来更方便,可以保持阅读的连贯性,不会产生不必要的思维跳跃。下面,把“抽”出来的背景再“塞”回去:

主题:我国最大的燃料乙醇项目开工建设

新华社长春9月22日电 一个用玉米为原料、年产60万吨燃料乙醇的工程今天在吉林省吉林市开工。据悉,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项目,生产规模在世界范围也位居前列。

该项目是我国“十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华润总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28.9亿元。项目计划建设燃料乙醇生产线、精制玉米油车间、酶制剂车间等9项设施,将于2003年建成投产,年消耗玉米192万吨,年产燃料乙醇60万吨。同时还可生产下游产品玉米油4.5万吨、空心砖17.53万立方米、筑路材料18.31万吨。

燃料乙醇俗称燃料酒精,它可以与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而成新的车用燃料。燃料乙醇项目负责人之一吴振华指出,只要把汽油中添加燃料乙醇的比例限制在15%以下,就不会影响行车,也不会损害汽车部件。

吉林省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玉米产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第一位,年平均产量为1536万吨。本项目年消耗玉米占年均产量的八分之一。研究车用燃料20多年的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兰指出,这个新兴能源的试点示范项目,对于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开发石油替代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添加了燃料乙醇的汽油在汽缸内的燃烧比较充分,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它的推广使用对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将起到重大作用。

报纸从网络中引入这个概念时,它的版面和背景的有限性和有序性,就已经决定了纸媒的链接再时尚、再前卫也永远达到不了网络的“超链接”境界。

我们有些时候硬要去做链接,除了一些业务以外的冲动,很有可能没搞清楚新闻背景与背景新闻的区别。现代的新闻理论家们也仅仅从使用层面上,进行了一些“性状”上的分类,如:

——它是新闻稿件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对事件成因、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的阐明;

——它是对新闻主体的一种补充、一种铺垫,以求读者对主体有更深的理解;

——它是对事件过程作较为久远的精练叙述;

——它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把最新鲜的新闻事实淹没;

——它所提供的事物过程中的历史、环境、人物、数字、知识……是对新闻主体最准确的佐证,合乎新闻主体所叙事物的发展逻辑,而不是与之相悖。

这些结论还不足以把二者的关系在本质上搞清楚。但新闻就是这样,理论上搞不清的问题,实践上可以应用。对于记者来说,按照新闻整体性的要求去运用背景才是最重的。

那么,什么样的背景可写在新闻里,什么样的背景可以做链接?有学者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要看主体新闻与背景的关系。也就是主体新闻与背景形成如下关系时可做链接。

补充关系——对事件或人物报道的背景进一步说明;

佐证关系——用相关资料解疑释惑;

延伸关系——告诉读者主体新闻的发展情况;

阐发关系——用观点、讲话阐发主体新闻的思想;

诠释关系——相关的知识和背景。

但如果照此尝试,似乎并不太管用。因为背景的背景,相关的资料、发展状态,尽可以写在新闻稿里,至于权威观点、领导讲话和相关知识也可以写进去。也就是说,判断背景是否可以做链接,仅有关系是不够的。

虽然这些用以判断背景使用方法的“关系”更接近“真理”,但还缺少一个“度”,使判断条件不充分。

“度”是什么?是在运用“关系”判断基础上,你决定把背景放在文里还是文尾的标准。“度”在哪里?在记者的脑子里。

新闻所要表现的事件或人物,都是处在一条“不断变动的河流”之中;每位记者也有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的感受方式,不同表达办法。所以,“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在每个记者心里是不同的。这是所谓的“一件事,一百个记者,写一百样人”。

“度”其实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新闻思维。它是记者如何使用背景的个性化标准。

事实与背景的关系是有远近的。“度”是决定背景素材是做“新闻有机组成部分”,还是做链接的一个分水岭。可以这样理解,与现在的事实“近”的(强相关),就做背景,与现在的事实“远”的(弱相关),才可以做链接。

而“度”是“写意”的。原因是现在还没有出现一位能把新闻的理论与实践统统归结为像施工图一样定量精准的新闻大家。

猜你喜欢

乙醇燃料背景
乙醇的学习指导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新催化剂推进直接乙醇燃料电池发展
来自沙特的新燃料
榆神50万吨煤基乙醇项目乙醇装置建设进展
生物燃料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导弹燃料知多少
黑洞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