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济南市干部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以党校新校建设和新技术发展为契机
2011-08-15田志超陈晓东
田志超 陈晓东
浅议济南市干部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以党校新校建设和新技术发展为契机
田志超 陈晓东
基于“云计算”的三网融合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始快速发展,这给党的干部教育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新的技术革命必然会带来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变革。信息化已经成为实现党校教育现代化、提高党校教学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应以此为发展契机,全面推进济南市干部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在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同时,做好人件建设和潜件建设,为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工作服务,为全市建立学习型党组织提供新的学习阵地和渠道。
济南;干部教育;信息化;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了物联网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三网融合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这给党的干部教育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新的技术革命必然会带来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变革。信息化已经成为实现党校教育现代化、提高党校教学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
具体到济南市干部教育工作,2010年市委党校新校区的规划建设标志着教学设备、教学环境方面将有巨大提升,为党校信息化工作跨越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全市干部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机遇。当前,应牢牢抓住党校新校建设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两大契机,在干部教育工作的信息化上寻求新的飞跃。提到信息化建设,我们就要重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还要注重人件建设即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工作人员信息素养的培训,以及潜件建设即包括管理、资源、策略、应用等在内的软环境建设。
一、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投入
为更好地服务全市干部教育工作,适应时代发展,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新校信息化发展更要树立“高起点、跨越式”的建设方向:新校建设要满足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1.增大对各教室、讨论室集中教学场所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教师和学员在上课和讨论时可以利用网络、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沟通,并实现各教室、讨论室之间的高速互联互通。建多个大小不同的演播室,用于案例教学、研讨教学、情景模拟、资源片制作等;在信息网络中心设立集中控制机房,对各个教室、演播室、讨论室等教学场所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集中控制与管理,并支持远程开关机和软件更新、调试等。
2.增加办公室、学员宿舍等小型教学场所的网络、电视等接口。保证每人两个网络接口、一个电视接口,并设立扩展接口作为发展备用。此外还应为无线网络的建设、物联网射频识别的发展预设条件,在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内设立信息化工作室,用于信息化设备的管理和存放。
3.增强信息网络中心拓展、扩充的容载力,为信息化将来发展提供足够的环境和场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传输速度、传输介质,以及无线网络、物联网的发展,都要求对信息技术发展空间给予充分的预判,无论是在地理空间还是网络自身的架构方面,都要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以满足将来需求。
二、注重信息化发展的环境和资源建设
基于“云计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其核心本质为:使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以及功能较为强劲的服务器来运行网络应用程序与网络服务。它强调的不只是软硬件的投资,而是数据库的建设和网络设备的互联互通、上传下达。更应注重信息化发展的环境和资源建设,也就是信息化建设的潜件建设。
1.建立和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包括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信息资源建设制度,设备管理、使用和维护制度,信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制度的建立必须配合认真的落实,在建设过程中做到严格管理,认真执行,以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多渠道加强学校的信息资源建设。丰富而且质量高的信息资源是信息化工作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教师、服务学员的重要保障。为更好的建立学校信息资源库,我们应多渠道、多层次收集和制作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首先,要充分利用上级党校,尤其是中央党校提供的各类信息资源,发挥好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系统的传输功能。其次,摄制我市领导干部和外聘专家的高质量讲话与授课资料,鼓励我校授课教师参与到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工作。第三,通过购买等渠道获取授权使用其它商业机构的信息资源,主要是各类文献资料和视频资料。第四,我们还应建立学校资料数据库,用于存储学校的各类相关文献、照片、视频等资料,以备查阅和使用。
3.拓展网络建设实现全市党校系统的互联互通。作为副省级城市党校,必须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实现与各兄弟党校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目前,中央党校和一些省级党校都通过VPN技术实现与其它党校校园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做到信息共享。我省党校系统也在搞相关试点,以实现全省地方党校通过VPN技术直接访问省党校内网网站。我市党校已进行设备购置和技术调试,计划在2011年实现与全市10县市区党校的网络互联、信息共享,让全市党校系统的教研人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我校校园内网,分享我校的各类信息资源及相关信息。
三、加强对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培训
人是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想让信息化设备发挥最大功效,就必须加强对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建设,即“人件建设”。第一,“人件”是资源的源泉,“人件”的素质决定着资源的质量。第二,“人件”是信息化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保障。第三,“人件”是对教研人员提高信息素养的前提,干部教育的信息化工作人员不仅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国内发展环境,还要对教育工作中其他人员的信息素养进行培训,这对信息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党性教育。只有具备了坚强的党性修养才能更好的为干部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掌好舵,引领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应开展多种学习形式,积极引导好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一些非党员要积极培养入党,一些优秀的党员给予重视和培养。
2.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信息技术是一项高速发展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信息化工作人员时刻保持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除了信息技术人员自身拓展渠道,同时需要相关部门给他们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新知识、新技能的培养还包括对其他教研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更安全、方便、快捷运用信息技术指导教学与科研工作。
四、设立济南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地”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选择: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拓展干部教育渠道,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树立党员干部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应在市委领导下,在市直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建立覆盖全市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地”,包括一个中心(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三个平台(即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平台、技术服务平台、研讨交流平台)的建设。
1.在市委党校设立济南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中心的建设由市委牵头,在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监督下,以市委党校信息网络部为技术支持。集中全市各部门干部教育的培训力量,充分利用党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保障中心工作的运转和教育培训的开展。远程教育中心的运转是依托现代宽带网络技术,实现互联网上的学习和考核,满足广大党员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学习,使其成为党校集体性干部教育的有益补充。
2.搭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平台、技术服务平台、研讨交流平台。依托市委党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资源及其它网络资源,搭建资源开发平台;对来党校授课的各级领导、各级党校教师、各大高校教师及著名专家学者的讲课和课件进行摄录、制作成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库。以市委党校信息网络部工作人员为主力,联合市直各部门及驻济高校的信息技术人员,搭建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全面负责中心的技术支持,如资源的制作、搜集、上传和维护,网络的运行和维护,软件的完善和更新。还要借助三网融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中心论坛网站等,搭建现代远程教育研讨交流平台,满足党员干部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的网络终端进行交流和探讨。
[1]李章军.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提供强大动力[N].人民日报,2010-11-20.
[2]宋晓晖.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在五个方面下工夫[N].济南日报,2010-07-01.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0-10-28.
[4]李高山.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习的几个问题[J].理论探索,2009,(3).
(责任编辑 胡爱敏)
D261.41
A
1672-6359(2011)01-0127-02
田志超,中共济南市委党校信息网络部讲师;陈晓东,中共济南市委党校信息网络部教师(邮政编码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