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11-08-15
读者在线
立意高远 挖掘深刻
编辑同志:
自2000年第一次读到《中国石油企业》杂志以来,我与她已有10多年的交情了。说心里话,开始时对这本杂志心里是不太接受的,也许是受石油方面知识的限制,里面的文章太专业了,读懂的文章不多。之所以一直订阅下去,是作为石油战线上一名干部,需要对石油工业的发展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没想到的是,不久,我不仅读懂了她,而且喜欢上了她。我发现,《中国石油企业》杂志大部分的文章,都站在中国能源和世界能源发展的高度,对能源的现状进行充分地介绍,并对世界能源危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一点,我在读“焦点透视”这一栏目时的感触是最深的。
一叶而知秋。《中国石油企业》的许多文章都是具有权威性的、前瞻性的。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只想说一句心里话,感谢杂志社的同志们,为石油人提供这么好的一本刊物。也衷心希望这本杂志越办越好,真正成为广大石油人爱不释手的刊物。
对了,还有一个小小的不太成熟的建议:能否在文风上再“软”一些,让文章都具有可读性。把高深的思想,用通俗易懂的文笔表现出来,如果这样,我们这本杂志就能受到更多石油人的关注。
大庆油田 王如
编者寄语
真诚相伴 风雨同舟
王如同志:
谢谢你对本刊的鼓励与支持。10多年来,你一路走来,真诚相伴,成为《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的朋友,这是让我们非常感动的。有千千万万个你这样的石油读者,更加坚定了我们办好这本杂志的信心和决心。
诚然,立意高远,挖掘深刻,这正是本刊的定位,也是本刊的追求。但是,如何能把这一定位做好,使之真正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这是我们极力践行和不断思考的问题。在内容方面,我们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不仅对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及管理进行及时的报道,同时,对世界能源的发展方向进行跟踪,力争使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我国石油企业现状,了解到世界能源趋势,力争为中国石油企业经营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资料,也争取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性的的文章。在形式上,我们极力策划一些适合本刊特点的栏目,以更有效地表达本刊的思想。
你希望杂志在文风上应“软”一点,这个建议提得好。要让文章具有可读性,立意高、挖掘深是必要的前提,活泼新颖的形式是必要的条件,清新明快的文风也是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因素。
本栏编辑
作者心声
打开我生活的另一扇窗
7年前的一天,我接到了《中国石油企业》杂志时任编辑部主任、现为执行主编李天星老师的电话,他说兰州石化构建和谐企业的经验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希望我为他搜集一些素材,他正在组织一篇报道。于是,我把相关的经验材料发给了他。事隔不久,《中国石油企业》杂志刊登了兰州石化构建和谐企业的文章。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李天星老师居然在作者中署上了我的名字,说这篇文章我也出了力。
从此,这本石油石化行业的权威性杂志打开了我生活的另一扇窗口。工作之余,我仔细阅读杂志上面的文章,并在编辑老师的鼓励下试着写稿投稿。在这期间,编辑老师给了我悉心的指导,从角度选择、标题拟定,到事例充实、遣词造句,耐心点拨,不厌其烦。渐渐地,署着我名字的各类文章开始见诸杂志。现在,我已在《中国石油企业》等杂志上发表文章40多篇。
如今的《中国石油企业》杂志,从内容到形式,与7年前相比已大有改观。立足石油企业,追求全球视野,指导性强,信息量大,再加上精美的设计,使杂志面貌一新。翻开浏览,宛如晚餐后品味一杯香茗,耐人寻味,引人遐想。
兰州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处 冯作文
编者寄语
来稿“六不宜”
本刊是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综合类大型月刊,每期都要刊发一定数量的论述性文章。但是,在作者的大量来稿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在此与大家交流、切磋,以便提高文章质量,增加采用概率。
A.不宜过于空洞
理论堆砌,空洞议论,泛泛而谈,缺少具体的、实质性内容,这样的文章没有多少刊发价值。我们写文章要言之有物,针对性强,切忌不咸不淡、不痛不痒、不着边际。
B.不宜过于专业
专业术语太多,学术味过强,图表、表格、各类字母满篇,不适合大多数读者阅读。希望尽可能通俗一些,以适应更多读者的口味。
C.不宜过于宏观
题目立得过大,而内容又支撑不起来这么大的题目。我们文章选题的切入点要小一些,力求论述透彻;内容应该具体、实际,有理论观点,有事实根据,要有的放矢。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际巧妙融合,恰到好处。
D.不宜过于全面
这样的文章面面俱到,方方面面都想谈到,结果是都谈不深、讲不透、说不清,往往给人以空洞的感觉。我们应该善于抓住重点,谈深说透,内容充实厚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E.不宜过于雷同
有的文章来自于网上的拼凑,更有的干脆是整篇下载,或加一点与石油石化结合的点缀。“网上得来终觉浅”,写作还需要独立思考,有独到见解,方能写出观点鲜明、与众不同、深刻耐读的好作品。
F.不宜过于臃长
有些文章拉拉杂杂五六千字,也有的洋洋洒洒上万字,有些标题也字数过长且落俗套不新颖。字数不是衡量文章质量的标准,精悍、凝炼、短小的文章,却往往是好文章。本刊提倡“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长话短说,长文短做”,不说重复的话,不写多余的文字,尽力把文章写短写深写成精品。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