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管理的思想及启示
2011-08-15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钟耕深
□ 文/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钟耕深
敏捷生产管理体系作为一套完整的体系,是应运而生的,有丰富的内容,符合实际情况,效果良好,而且已经走上制度化轨道,是值得给予肯定的。
之所以说“敏捷管理”是应运而生,追根求源其源于“敏捷制造”,是美国的一种超越“柔性制造系统”的生产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凭借全面质量管理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使得日本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所向披靡,并连续几年超过美国,雄踞世界竞争力排名第一的宝座。在此背景下,美国国会要求国防部拟定一份发展制造技术的长期规划以提高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该计划于1991年开始实施,有100多家公司参加,由通用汽车公司、波音公司、IBM、德州仪器公司、AT&T、摩托罗拉等15家著名大公司和国防部代表共20人组成了核心研究队伍。经过3年的研究,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即“敏捷制造”。
敏捷制造有3个关键要素,一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组织和管理结构,二是以信息技术和柔性智能技术为主导的先进制造技术,三是有技术有知识的管理人员。敏捷制造的核心是将柔性生产技术、有技术有知识的劳动力与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合作的灵活管理集中在一起,形成模块化的部件和半成品,运用成组技术,以灵捷的组织,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客户需求做出“敏捷的”响应。因此,敏捷制造的“敏捷性”体现为企业可重组性、可重用性以及可扩充地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爆发性发展及广泛应用,“敏捷制造”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敏捷性”更高,准确性更强。
毫无疑问,敏捷制造是今日全球化时代、合作发展时代、超级竞争时代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利器。不仅如此,敏捷制造的思想完全可以应用到各行各业的组织与管理之中。
比如,“虚拟组织”便是应用敏捷制造思想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思想。为了打造速度优势,企业推出新产品最快的办法是利用不同公司的资源,使分布在不同公司内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能随意互换,然后把它们综合成单一的靠电子手段联系的经营实体(虚拟公司),以完成特定的任务。同时,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企业可以采取内部多功能团队形式,可以邀请供应商和用户参加团队,还可以采用与其他公司合作的形式。有效地运用这些组织手段,部件能更有效地利用公司自己的资源,而且能在更大范围甚至是全球范围内更有效地利用公司外部的资源。
再如,资源型企业也可以运用敏捷制造的思想,建立敏捷反应的组织管理体系。所不同的是,敏捷制造做出响应的对象是外部环境和客户需求,而资源型企业更需要注重资源本身的特点及生产要求。
当然,敏捷制造的思想还可以应用到政府、事业单位及其他非盈利机构的组织与管理之中,用以建立敏捷反应的人员、技术和组织系统。正如鲁迅先生在杂文《拿来主义》中所说的那样,对于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我们要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并能够向本期案例介绍的河口采油厂那样,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通过吸收、消化、运用,加以改造创造出特定优势,滋养、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确保企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总之,敏捷管理虽然是一种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组织管理模式,其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却已远远超越了期发祥地“制造业”的界限。只要我们能准确地把握敏捷管理的思想精髓,那么,当我们恰当地加以运用时,定能收获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