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后语

2011-08-15

中国发展观察 2011年5期
关键词:农民政府改革

当前,备受民众关注的主要两件事都与价格有关:一是整体物价水平在高位运行,通胀如虎;二是,因源头和终端价格的严重倒挂,菜农被几分钱一斤的超低菜价“逼死”,城市居民却喊菜价高吃不起。

怎么办?政府下决心进行调控,誓将物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本刊观察家认为,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能寄望于一蹴而就,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准备,综合治理,上下配合。民生改善,这是通胀治理成效的重要检验标准。许正中表示,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谨防出手过快过狠,“猛刹车”,而应采取“点刹”的做法,渐次降速,避免导致经济过热迹象之后的过冷和经济低迷,防止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马涛说,2011年局势复杂,本轮通货膨胀又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宏观调控难度在增加,因此宏观经济政策需要精心设计,为未来中长期发展铺路布局最关键。吴敬琏也认为,短期经济问题受制于长期经济问题,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发生在长期层面上。中国宏观经济当局提出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解决长期增长中的问题上,是十分正确的。

与此同时,政府既要考虑民众当前对物价承受力,又要着眼于长期增收,提高支付能力和水平。农民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群体。叶兴庆认为,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总量仍然过剩,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潜力还大得很,因此,应把持续释放农业劳动力作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取向,以增加农民收入。刘奇提出,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强力实施的新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核心,就是要从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顺应农民对改革发展的强烈愿望和期待,逐步理顺与农民相关的诸多关系,进一步解除制约农民发展的制度束缚和实践障碍,大力拓展新空间,以满足农民的新诉求、新期待。

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市居民,增收减负以及良好的发展环境非常重要。马涛提出,对于未来可能触发价格抬升的基础性因素,要着眼于解决体制机制根本性问题,优化政策环境,将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等改革置于改革领域的前列。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键在政府。首先,政府在当前的宏观调控中手段要科学有效,主要是遵循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陈剑提出,政府要规范自身行为,不要过分介入微观经济活动,正确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有责任提供由透明规则和公正执法构成的市场秩序,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的货币发行和稳定价格总水平。政府不应管个别商品的价格,否则,就会破坏市场通过相对价格变化有效配置资源的基本机制,等等。邓桥发认为,执政官员放下“官架,”“沉”入民间,以真诚的民生情怀务实纾解民诉民难,用行动和实效回应民众的期待。其次,加强改革。王忠明认为,改革是区别当今中国(时代)与以往中国(时代)的最根本标志,是有效提高新时期发展和稳定水平的最切实保障。深化改革、推进改革肯定有风险,但是,不深化改革、推进改革的风险或许更大。当今中国最大的(也是最应当致力防范的)风险正在于延误必要的改革。他提出,在新形势下必须着力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在继续尊重自下而上的改革实践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动。张永谊提出,要凝聚改革的新动力,促进社会的有序转型,有赖于强化公民有序参与的政治机制,促进不同利益主体博弈能力的均衡,并用制度保障利益博弈的公平有序进行,真正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利益均衡机制。第三,加强法制建设。张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我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进程相适应,但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民主法治意识显著提高的现实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同时,法律体系本身也是动态、开放和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自我更新。这些都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必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猜你喜欢

农民政府改革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改革之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瞧,那些改革推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