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国批发市场粮油、肉蛋价格预期的调查分析
2011-12-21■刘刚
■ 刘 刚
对全国批发市场粮油、肉蛋价格预期的调查分析
■ 刘 刚
价格基本情况
年初以来,我国粮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粮食价格持续上升,食用油价格略涨,肉类价格稳中走高,蛋价春节前后由涨转落。
粮食价格稳中有升,早籼米、晚籼米价格上涨明显。4月初,全国主要批发市场粳米、早籼米、晚籼米、特一粉、标准粉、玉米等六种粮食综合平均价格与年初比上涨4.35%,与去年同期比上涨15.86%。其中,早籼米、晚籼米价格上涨明显,与年初比,分别上涨6.51%、6.67%,与去年同期比,分别上涨18.42%、23.08%;米面价格略有上涨,与年初比,涨幅在2%-4%之间,与去年同期比,涨幅在12%-17%之间。各地也反映早晚籼米价格上涨较快,如浙江、四川晚籼米批发价格分别比年初上涨8.48%、6.82%,涨幅分别比面粉价格高5.45个和2.89个百分点。从一季度各月情况看,六种粮食综合平均批发价格月环比涨幅分别为0.52%、1.13%、2.34%,呈持续上升态势。
食用油价格略有上涨。4月初,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桶装花生油、散装大豆油价格分别为100.29元/5升、5.33元/斤,与年初比,分别上涨2.50%、2.96%,与去年同期比,分别上涨32.59%、14.14%;散装菜籽油价格每斤为5.45元,与年初比略降0.37%,与去年同期比上涨17.46%。
肉类批发价格稳中有升,猪肉价格持续上涨。4月初,全国主要批发市场不分等猪肉、牛肉、羊肉平均价格分别为10.10元/斤、16.58元/斤、18.56元/斤,与年初比,价格分别上涨4.77%、5.87%、5.10%。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春节后还在涨,目前已达2008年7月份的较高水平,而2009、2010年春节后价格则分别回落11%、6%。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明显高于牛羊肉,与前两年同期比,猪肉价格分别上涨59%、40%,分别比牛肉价格高50个和32个百分点,分别比羊肉价格高40个和11个百分点。
鸡蛋价格春节前后由涨转落,但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4月初,全国鸡蛋平均批发价格每斤为4.02元,与年初比下降9.87%,与1月底的春节前价格比降幅更大,下降13.5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1.08%。
从批发、收购、零售等多环节看,粮食批发价格月平均涨幅高于原粮收购价格和成品粮零售价格,1-3月份,全国六种粮食批发价格月环比涨幅为1.33%,分别比全国粮食主产区7种原粮综合平均收购价格、36个大中城市五种成品粮综合平均零售价格涨幅高出0.16个和0.41个百分点。猪肉批发价格涨幅略高于零售价格。1-3月份,猪肉价格月环比平均涨幅比零售价格高1.12个百分点。食用油、鸡蛋批发价格走势同零售价格基本保持一致,两者比年初涨幅和同比涨幅也都基本相近。
多数经销商认为,国家连续七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为粮价平稳上行提供了强有力政策支撑。去年部分粮食主产区遭受的干旱、低温等灾情较重,其中冻害重于旱灾,且粮食生产、运输以及务工等成本有所增加,同时农民惜售心理较重,看涨预期较强,加上国际粮价持续走高,使今年以来国内粮价持续上升。春节后,随着各院校陆续开学,农民工陆续返城,米面消费增加较快,贸易商和加工企业购粮意愿也较强,推动米面价格涨幅有所扩大。3月份早籼米、晚籼米、粳米、标准粉价格环比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1.70、2.15、0.88、1.41个百分点。
调查反映,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养殖户补栏积极性较低,多数减产减栏,有的甚至宰杀母猪,同时今年春节前市场需求明显增加,许多养殖户集中出栏或提前出栏,节后生猪存栏量较常年偏低,供需矛盾加大,加上养殖成本不断上升,推动了猪肉价格持续走强。山东、四川等市场还反映,去年冬季气温偏低,部分养猪场发生口蹄疫、高热病等疫情,仔猪和生猪死亡率偏高,也助推猪肉价格上涨。
春节前,鸡蛋价格上涨主要受市场需求增加、人工和饲料成本提高等因素支撑;节后由于去年下半年蛋价上涨明显,养殖户利润空间扩大,补栏积极性高,老鸡淘汰速度慢,母鸡存栏量增多,且随着天气转暖,母鸡产蛋率上升,市场鸡蛋供应量较大,加上道路运输又比较畅通,使得鸡蛋价格持续走低,这基本符合往年鸡蛋价格变动规律。
批发市场价格预期
年初以来,各地批发市场粮油货源供应比较充足,价格稳中有升,成品粮市场销量有所增加,库存稳中有降,玉米、大豆等原粮及食用油的销量、库存都基本稳定。肉蛋市场,销量也有所增加,库存略有减少,肉类价格有所上涨,鸡蛋价格各地情况不一,有涨有落。
从市场价格预期情况看,经销商普遍认为,后期粮油价格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且下半年价格上涨预期高于二季度,今年二季度上涨预期又高于去年二季度。调查中,有七成经销商认为今年二季度粮食(包括粳米、面粉、玉米三种)价格将上涨,八成经销商认为今年下半年粮食价格将上涨,其中认为今年下半年粮食价格明显上涨的经销商比例比今年二季度比例高出9个百分点,认为今年二季度粮食价格上涨的经销商比例比去年二季度比例高19个百分点;认为今年二季度大豆和食用油价格上涨、稳定的经销商比例分别为39%、48%,认为今年下半年价格上涨、稳定的经销商比例则分别为62%、30%,可见,经销商判断二季度大豆和食用油价格以稳为主,下半年价格上涨可能性相对较大,认为今年二季度大豆和食用油价格上涨的经销商比例比去年二季度比例高2个百分点。另外,从市场销量和进货量预期情况看,五成经销商认为今年二季度粮油销量和进货量是稳定的,认为粮油销量和进货量增加或减少的比例都是1/4,说明经销商对今年二季度价格的判断存在一定盲目性。调查中也发现,有的经销商认为粮油库存比较充裕,市场供应有保障,但也有经销商担心减产预期和成本压力,会推高粮油价格。
经销商普遍认为,二季度肉蛋价格将以稳为主,可能略有涨落,下半年价格将略升,且今年的价格预期情况同去年基本一致。调查显示,今年二季度猪肉价格将保持稳定、略涨、略降的比例分别为23%、31%、28%,下半年价格保持稳定、略涨、略降的比例则变为16%、51%、15%,认为下半年价格略涨的比例比二季度高出20个百分点;经销商反映,牛肉价格变动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二、三季度是消费淡季,四季度进入消费旺季,价格才可能明显上涨,有六成经销商认为今年二季度牛肉价格将保持稳定,一半经销商认为下半年牛肉价格也将保持稳定,认为下半年价格略涨的比例为35%,比二季度略涨预期高22个百分点;今年二季度鸡蛋价格将保持稳定、略涨、略降的比例分别为22%、32%、32%,和猪肉价格预期情况基本相同,下半年鸡蛋价格保持稳定、略涨、略降的比例则变为30%、46%、7%,认为下半年鸡蛋价格略涨的比例比二季度高出14个百分点。与去年价格预期情况比,今年的价格预期上涨、下降、稳定的比例关系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说明今年肉蛋价格变动趋势可能会同去年情况基本相近。另外,许多经销商认为,二季度是肉类销售淡季,判断销量可能会减少,他们会主动采取减少进货等措施,而鸡蛋价格随气温和节日变动明显,销量难以判断,进货量会随市调整。市场销量和进货量预期情况也反映出这种想法,有五成多经销商认为二季度肉类销量会减少,有四成多经销商将减少二季度肉类进货量,而今年二季度鸡蛋销量和进货量预期增加或减少的经销商比例则基本相当,认为销量增加或减少的比例都是35%,认为进货量增加或减少的比例都是26%。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近期在一系列稳定物价的政策作用下,主要食用农产品价格涨势放缓,蔬菜、水产品价格回落,粮油肉蛋禽价格涨幅收窄。未来蔬菜价格总体将呈稳中有落走势
主要问题
(一)流通市场粮食、肉类的质量问题突出
江苏等地反映,去年我国小麦虽未减产,但市场中流通的小麦品质并不很好,稻米出米质量低,目前粮食质量问题还未得到充分重视。调查显示,不少经销户销售的猪肉存在注水、含瘦肉精成分等问题,海南等地猪肉市场仍存在私宰现象,江苏、山西、四川等地还反映,近年市场间仔猪和生猪跨区域流动比较频繁,生猪和蛋鸡生病和发生疫情较多,流通市场中常有销售病死畜禽情况,销售的肉类质量令人担忧。
(二)铁路运力成粮食流通瓶颈,部分地区存在车皮加价现象
由于近年南北粮食调运更为频繁,铁路运力明显不足,成为制约粮食市场流通顺畅的主要影响因素。山西、陕西等地反映,由于铁路运力紧张,车皮运费往往加收,在特别紧张时期,加价达运价的2倍。
(三)流通领域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经销商经营压力增大
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明显加大。调查发现,批发市场等流通领域劳动力成本在明显上升。如郑州批发市场,装卸工工资由去年的每日50元涨到现在的60~70元,扬州批发市场粮食装卸费由去年的每吨8元涨至今年的10元,驾驶员工资也由去年的每月1600元涨到今年的1800元。多数经销商都认为,目前批发环节经营压力已有所增大。
(四)流通环节摊位、进场等费用仍较高
目前,多数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都由企业或个人经营,具有国有性质的市场很少,这样摊位、进场等费用的变动很难得到控制,许多经销商认为,这种情况使摊位、进场等费用易涨难跌,目前费用相对较高,有的甚至还在上涨,如江苏盐城肉蛋批发市场今年的摊位费就上涨了10%。
(五)价格调节基金机制还未全面覆盖
近年各地实践证明,价格调节基金,通过用于米面油肉等生活必需品储备,扶持农副产品基地生产,能保障不同季节和时期粮油、肉蛋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有效平抑和稳定市场价格。但受财力、观念等因素影响,仍有许多地区未建立起价格调节基金机制,对市场价格异动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弱。
后期价格走势分析
我们对后期粮油、肉蛋批发价格走势的判断,同经销商的预期基本一致,也认为今年后期粮油、肉蛋价格和往年情况基本相同,将稳中走强,但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其中,粳米价格上涨动力可能相对较强;食用油价格会随国际市场大豆、食用油价格而动,预计呈稳中略升态势;猪肉价格将稳中略升,夏季价格可能略有回落;牛肉价格会稳中略降,直到四季度才会有所回升;鸡蛋价格二季度会相对稳定,夏秋之际价格会由强转弱。
目前,国家“三农”方针、宏观经济走势和粮食政策取向,支持今年后期粮油价格稳中有升这一总体判断;后期粮油价格上涨预期有所增强,既是国家连续多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体现,也与宏观层面通胀预期有密切关系,是目前社会存在着的通胀预期的集中反映;另外,这种上涨预期还同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北方大范围干旱、低温灾害影响部分粮食作物播种,市场普遍担心今年粮食减产有关;同时,国内农业种植、劳动力、运输等成本的提高以及国际粮价普遍上扬,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这种价格上涨预期。不过,同时也看到,近年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库存充裕,供应有保障,且国家调控能力明显提高,应对措施得力,再加上粮油价格去年累计涨幅已比较大,预计后期粮油价格涨幅不会太大。
猪肉价格稳定基础较牢,上涨动力仍较强。首先,由于春节前生猪大规模集中出栏,造成当前市场青黄不接,生猪存栏不足,且能繁母猪数量相对较低,生猪供应能力不是很强,出栏量相对较少。其次,目前猪肉价格相对较高,猪粮比价已升至7:1,多数养殖户每头生猪的收益在200~400元,养殖户、经销商都愿意接受目前肉价稳中略升走势。长远看,饲料和人工等成本的不断上升,一定程度上也会支撑肉价走强。调查反映,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60%左右,养殖户的饲料与猪肉的比价关系大多为3:1,有的达4:1,玉米等饲料价格的持续走高,会直接推高肉价。各地养殖的劳动力成本也在明显上升,如宁波宁海县养猪企业用工成本从去年夫妻二人4.8万元上涨至今年的5-6万元,且许多地区招工招不到,年轻人不愿意干,往往是中老年人在养殖。综合分析,“五一”节前,猪肉价格将继续呈微幅上涨态势,节后到6月间,猪肉价格可能略有回落;下半年尤其是8月后,市场需求将明显增加,猪肉价格可能再呈升势。
鸡蛋价格变动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并与节日密切相关。二季度,一方面,鸡蛋市场进入销售旺季,饲料价格相对较高,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作用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天气回暖,产蛋量增加,市场供应能力会有所增加,预计二季度价格总体将保持相对稳定;三季度,由于天气炎热,蛋鸡产蛋率会有所下降,鸡蛋保存期缩短,市场供应偏紧,养殖户采取人为降温等措施,使养殖成本上升,8月前蛋价将明显走强,可能到10月后,蛋价才会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几点建议
(一)稳定粮油、肉蛋市场价格预期
目前,一些地方农民惜售心理较重,个别经销商存在囤积心理,市场价格上涨预期总体偏强。因此,在稳生产、保供应的同时,加强对后期粮油、肉蛋价格上涨预期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要多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和服务,让农民和经销商能实时掌握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情况,科学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一旦粮油、肉蛋市场的供应、需求、价格等情况发生大幅变动时,要及时与民众加强沟通,公布事态发展情况,利用主流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合理引导市场价格预期,稳定公众心理,避免因人为炒作、谣言蔓延等原因引起市场异动。
(二)继续做好粮食、猪肉储备工作
近几年,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储备粮吞吐制度以及生猪调控预案都对稳定市场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调查中,许多经销商都认为政府充分发挥了国有粮食企业调节市场的作用,完全有能力保持粮价的基本稳定,而且近年的生猪价格波动幅度也较前几年有所减小。今后,要继续贯彻落实好现有粮食、猪肉储备政策,不断完善和优化储备体系,调节好市场余缺,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不断增强储备粮、收储肉轮换和吞吐调节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把握好出库和上市的时机和节奏,特别要做好夏秋两季粮食上市前的储备粮轮换工作,安排好拍卖粮时间和底价,要在猪价下跌时及时收储,保护好农户的养殖积极性;部分地区反映当前国内县一级的粮食储备非常薄弱,个别县市甚至没有储备,建议今后要进一步扩大粮油储备覆盖面,保障当地有粮可调;建立活体和冻肉结合的生猪储备体系,并可适当从一线城市储备向二线城市扩展,有条件地区对接受储备任务的养殖户,可供应平价饲料。
(三)降低流通成本,调控好市场供求
一要鼓励有条件地区建立价格调节基金,专款专用,滚动使用,淡储旺销,平抑市场价格。二可适当利用进口渠道,保障国内市场供应。调查中,有的粮库就针对玉米供需偏紧问题,建议压缩玉米工业用量,减少玉米深加工项目,通过进口美国玉米酒糟的办法,变相进口玉米调剂国内市场供需。三要尽可能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将一些社会主导的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改为政府主导,合理调整摊位、进场等费用,降低经销商经营压力,并进一步做好农超对接工作,在居民集中地区建立一批粮油、肉蛋平价超市或商店,有效降低物流环节费用;四要合理调配铁路运力,保障道路畅通,特别是在粮食集中上市、轮换和生猪集中出栏时期,优先提供运力保障。
(四)强化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加强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
目前,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成为最大不安因素,公众普遍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缺乏信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刻不容缓。一方面,逐步改变社会中存在的重数量、重效益、轻质量、轻安全心态,加强道德规范;另一方面,不定期对流通环节的粮食、畜禽等进行跟踪抽查、检验检疫,特别要加强屠宰环节管理,截断地下流通渠道,严厉打击销售注水肉、私宰等违法行为,不走过场,常抓不懈,逐步提高公众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信任度。继续加强粮油、肉蛋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密切跟踪生产、供求及价格变化情况,预警国内外价格异动,加强国内外价格间的影响分析。同时,加强流通环节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编造散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