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银行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五大”误区
2011-08-15杜国林
杜国林
防震减灾工作是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长期以来,银行业对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着许多模糊认识,认为此项工作是政府部门的事,是地震部门的业务,视乎与银行业无关,归纳起来有五大误区。
误区之一:防震减灾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与银行业无关
应当说防震减灾工作工作是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组织下进行的,但也离不开其他部门和行业的紧密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第八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从这两条规定中不难看出,防震减灾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银行业作为特殊的行业,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领导与支持,银行也与防震减灾工作还有着密切的联系。汶川、玉树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中银行业在当地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积极支持恢复灾民生活,支持受灾企业灾后恢复生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银行业的广大干部和员工要加强学习新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增强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大局意识,担负起银行业的社会责任,自觉地投身到防震减灾队伍中来。
误区之二:银行业办公楼建设档次高,抗震性能好
不可否认,在我国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银行业的办公楼一般是上档次的,不管是营业门面装修还是办公楼外形设计都较前卫,在常人眼里就是地震来了也不怕。孰不知,银行一般前些年已建成的办公大楼虽然外形美观,结构新颖别致,但是,大都缺少抗震的“概念设计”,在选择场地很少考虑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形。即:地形开阔平坦;基岩地区岩性均一,坚硬或上有较薄的覆盖层;若为较厚的覆盖层则应较密实;地下水埋藏较深;崩岩、滑坡泥石流等不发育。有的大楼建在对抗震不利的地段上。另外,在建筑形状上,单纯追求造型特殊、华丽时尚以吸引人们眼球,但从抗震的理论上讲,这样特殊楼房的抗震性能都比较薄弱,在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形状规则者,地震对建筑物各部分受力的大小较为均匀,其抗震性能好,形状不规则的建筑物容易在形状突变的地方造成断裂或倒塌破坏。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的银行楼损失惨重,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也用血的教训验证了不少银行办公楼“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误区之三:银行员工素质较高,不需进行防震演练
在银行业内,常听说对员工进行消防演练,对安保人员进行实弹射击演练,对运钞人员和储蓄岗位人员进行反抢劫演练,却没听说过某银行进行过防震演练。不少银行领导认为,银行员工一般都能通过新闻媒体了解相关防震知识,对地震防护有简单的了解就行了。聘请专家学者讲课大都是时事政治、法律常识、健康知识等,就是没有听说哪家银行聘请地震专家到银行讲解地震知识,使银行业防震减灾工作出现“真空”和缺位。大家知道汶川地震“最牛校长”,就是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逃生演练,在5.12大地震,全校几千名学生零伤亡,创造了奇迹。国外专家科学提出了 “预案+演练=损失最小”的公式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误区之四:银行办公自动化,地震来了也不怕
诚然,现代银行业办公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不少银行达到了无纸化办公,这对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大有益处,这也是未来银行业的发展需要。殊不知,办公自动化的运用和提升,同时也加大了抗震减灾风险隐患。“5·12”大地震发生后,对我国银行业带来的启示也证明了这一点。当时尚未实现总行数据大集中的银行,面对的考验更为严峻。因为一旦其四川分行信息系统在地震中遭到破坏,造成数据丢失,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在北京,中国邮储银行总行的全国交换中心与容灾中心密切关注着地震后成都的状况,做好准备随时切换四川分行的数据。所幸的是,成都没有发生大的灾情,数据系统也没有受到影响。虽然灾难没有造成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但这“惊险”一幕也足以引起各银行机构的重视。为了能够主动应对突发事件和其他类型的风险因素,银行机构要建立科学、严谨、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银行人要从地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警钟长鸣,最终实现稳健经营。
误区之五:制定防震预案,是为了应付了事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当地政府地震局都要求各家银行制定本单位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上报政府地震主管部门备案。可是,即使是这样一份预案,个别银行迟迟不能上报,追问其原因,竟然回答对地震工作不了解。有的银行间得知哪家银行已制定防震减灾预案,运用网络系统传递,相互抄袭,如出一辙。有的银行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寥寥几百字,让当地主管地震部门哭笑不得,这样的预案真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试想制定应急预案者压根就没想让预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发挥效应,一旦真的发生地震了,其预案的实际应急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针对银行业对防震减灾工作存在上述模糊认识,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银行业领导要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把此项工作当成份内事,多一份社会责任,尽一份社会义务,从我做起,挤时间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理念,真正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并积极参与,认认真真,不搞花架子,切忌走过场。
二是要在银行员工中大力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必要时也要聘请地震专家到银行讲解地震预防常识,根据不同岗位开展地震演练,着力提升自救和互救能力,力争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让每名员工都熟知地震来了我该怎样办,做到对地震知识真懂、真学,未雨绸缪,警钟长鸣。
三是要克服新建银行办公大楼和营业网点“重地上,轻地下,重外表,轻内在,重眼前,轻长远”的偏见,从选址开始,做好地震工程勘测,当地地质条件薄弱的地段,坚决不能新建银行办公大楼,即使是条件许可的地段,也要重视楼体的抗震性能设计,切不可单纯追求外形时尚,新建项目要严格标准,同时要把好工程施工质量关,确保银行工程经得起较大地震的考验。
四是在加快银行办公自动化的同时,加强对银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特别是加强对防震减灾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平时要做好各种信息各种文件防灾备份,科技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防患于未然,建立防灾档案信息库,确保地震来临时不丢失任何数据信息,减少灾害给银行和人民财产造成的损失,保一方平安。
五是树立大局意识,步调一致,密切配合当地政府地震主管部门的工作。制定防震减灾方案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有的放矢,使其真正在地震来临时起到应有的作用。其中应急预案要有本单位应对处置一般性地震灾害的内容,以及预警预防机制,后期处置等章节。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应急预案具体内容将成为各银行机构地震应急时的工作依据和指南,为当地经济发展也为银行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