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学员考试违规行为分析

2011-08-15李培志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考务意向作弊

●李培志

(武警学院训练部,河北廊坊 065000)

考试违规行为直接败坏学风、校风建设,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困扰当前各类院校教学管理的难题之一。作为部队院校尤其要严肃考风考纪,坚决杜绝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社会心理学关于人的态度及其行为关系的重要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Fishbein和 Icek Ajzen在 20世纪 80年代提出的。在解释、预测、干预个体行为方面具有较高准确性,被普遍适用于诸如购物、违规、投票选举、药物成瘾等行为的研究。本文运用其基本理论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学员产生考试违规行为的因素,并探讨预防考试违规、加强考风考纪建设的措施。

一、调查的基本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 2007级、2008级、2009级3个年级,普通本科、成人本科、成人专科、专升本、成人教育 5个培养层次,边防管理、边防指挥、消防工程、火灾勘查等 11个专业,对 21个学员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 1 738份。本次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分考场秩序、考试作弊违纪、考务管理等21个专题对武警学院的考风考纪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理论依据与分析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行为意向的具体实施,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 3个主要变量。计划行为理论可用于解释和分析学员考试违规行为。

考试违规行为态度,是指个人对考试违规行为的认识,亦即学员对于考试是否实施违规行为的主观态度。

主观意识,是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是那些对个人的行为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对于个人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发挥的影响力,这里指学员周围的人际环境对于考试违规行为的反对或支持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学员本人的影响力的大小。

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人的行为经验、行为实施能力以及预期的阻碍,即学员本人过去是否有考试违规的经历,个人实施考试违规行为的能力,考务管理及其他相关部门预防考试违规行为的措施、学校处理考试违规人员的规定及其执行力。当学员个人认为自己从事考试违规行为的手段高明,自己有实施考试违规行为且未被查处的经历,预期实施考试违规行为的阻力愈少、被发现和处理的可能性越低,则从事考试违规行为的意向就愈强。

行为意向,是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种特定行为的判定。考试违规行为意向是学员对于是否实施考试违规行为的最终意向,它决定学员是否实施考试违规行为。

以上分析可见,学员本人及其周围的人际环境对于考试违规行为的态度、学员考试违规的经历、学员实施考试违规行为的能力、相关部门预防考试违规行为的措施、学校处理考试违规人员的规定等都是学员考试违规意向形成的重要因素。学员考试违规态度越强烈,周围的舆论环境社会环境支持违规活动的力量越大,学员考试违规行为经历越丰富,考试违规的制约因素越弱,学员认为考试违规行为实施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则学员考试违规的行为意向就越大。

三、调查数据分析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关于影响学员形成考试违规行为意向诸因素的分析,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影响武警学院学员考试违规行为意向形成诸因素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在对在校期间,你有过考试违规的动机或想法的问题中,有 64.79%的学员回答“没有”,有35.21%的学员回答“有过”,说明部分学员有考试违规的动机。

(一)学员周围的人际环境对于考试违规行为的影响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学员周围的人际环境对于考试违规行为的反对或支持的态度对学员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本次问卷设置了三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第一个问题是你对考试违规行为的看法,82.68%的学员选择的答案是“厌恶,违背了诚信原则”,12.37%的学员选择的是“不好说,和我无关”,有4.95%的学员选择的是“能够理解,因为考试题太难,考试科目太多”。说明绝大多数学员反对考试违规行为,但仍有 17.32%的学员反对考试违规的态度不够坚决。部分学员对待考试违规行为态度的模糊认识是少数学员考试违规意向形成的重要因素。

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学员队干部对于考风考纪抓得严还是不严?有 89.07%的学员选择的是“严格”,8.57%的学员选择的是“一般”,1.21%的学员选择的是“不严”。学员队干部对待考试违规行为的态度也是重要的主观规范,以上数据说明大多数学员队干部严抓考风考纪,坚决反对考试违规行为。

第三个问题是:考试前你所在的学员队进行考前教育动员么,93.84%的学员选择“每次考前都进行”,4.78%的学员选择“多数都进行”,有 0.63%的学员选择“很少进行”,说明绝大多数学员队非常重视考风考纪建设,重视营造良好的考试舆论环境。

以上三个问题的问卷调查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学员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反对考试违规行为,绝大多数学员队能够认真进行考前教育动员、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学员生活的人际环境、舆论环境不支持考试违规行为。但有少数学员对于考试违规行为的反对态度不够坚决,这是极少数学员考试违规意向形成进而实施考试违规行为的舆论土壤。

(二)学员考试违规行为的体验和实施考试违规行为预期的阻碍

1.考试违规行为的经历。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经验在行为意向的形成中具有重要比重,也就是说,学员本人或周围人员考试违规行为的经历是促成学员考试违规行为意向形成的重要因素。

本次问卷中有两个题目涉及考试违规行为经历。一是关于学员本人实施考试违规行为的经历:你在武警学院上学期间有过考试违规行为么?93.61%的学员认为自己遵守纪律,不曾有过考试违规行为,有不到 6%的学员承认自己有过考试违规行为。二是关于学员周围人员实施考试违规行为的经历:你周围的同学有过考试违规行为么?有 77.22%的学员认为没有,有 22.27%的学员认为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违规现象。这说明一定范围内仍存在考试违规行为。

这两组问卷数据表明,在形成考试违规行为意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考试违规行为经历方面,作为军校的武警学院的数据不是很乐观,少数学员的考试违规行为可能成为该学员今后考试违规或促成其他更多学员考试违规的重要推手,可能使学员队苦心营造的正面的考试舆论环境大打折扣,可能使这些学员对于学院严格的考试违规处理制度和严格的考场纪律置若罔闻,顶风违规,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导致局部范围内多人考试违规甚至大面积考试违规现象。

2.实施考试违规行为的能力,指学员对自己实施考试违规行为手段、方法、技术的判断。问卷题目是:你见过的作弊方法有哪些?有 57.36%的学员选择了“小抄”,22.84%的学员选择了“手机、专用电子作弊工具”,由此可见,传统的“小抄”由于目标小、隐蔽性强,仍然是考试违规行为的主要手段,使用手机或专用电子作弊工具也成为重要手段。这个数据可通过对比 2006~2010年期间武警学院发现并处理的考试违规数据得到验证,五年间,共发现并处理考试违规事件 43人次,其中 19人次是携带、传递、抄袭“小抄”,16人次为使用手机或专用电子作弊工具,8人次为替考等其他形式的违规行为。以上数据表明,学员对于使用“小抄”、电子器材实施考试违规行为有较强的成功期望值。

3.实施考试违规行为预期的阻碍。预期阻碍指学院预防、发现、处理考试违规行为的措施等阻碍考试违规行为意向形成的因素。这是学员考试违规行为意向形成的重要客观因素,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学院预防、发现、处理考试违规行为的措施等阻碍考试违规行为意向形成的因素是否足够强,二是这些阻碍因素能否对学员实施考试违规行为预期构成有效阻碍。

本次问卷中有三个题目涉及该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武警学院对于考试作弊学员的处理是否合理?有近 60.18%的学员认为学院处理考试作弊学员过于严厉,只有 3.97%的学员认为学院对于考试作弊学员的处理太宽大。武警学院对于考试违规学员的处理非常严厉,对于作弊学员一律开除军籍、学籍,勒令退学。以上数据表明,学员对于考试管理的严格规定印象深刻。

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当前学院的老师监考严还是不严?有 94.19%的学员认为学院的老师监考严格,说明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认真履行监考职责,学员考试违规行为难以得逞,违规行为预期阻碍较大。

第三个问题是:你对武警学院考试管理规定了解怎样?93.84%的学员回答“很熟悉”或者“知道一些”,说明大多数学员比较了解学院的考试管理规定,但有 3.39%的学员回答“不知道”,说明在宣传武警学院考试管理规定方面仍然有死角。

(四)考试违规行为的实施

在“你在武警学院上学期间作过弊么?”的问题中,回答“偶尔作弊”的占 3.80%,回答“经常作弊,习以为常”的占0.23%。也就是说,真正实施了作弊行为的仅占 4.03%。

部分学员虽然有考试违规的行为态度,但由于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限制,最终大多没有形成考试违规行为意向,从而没有实施考试违规行为,因此,考试违规的行为态度是构成考试违规行为的必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因素在学员形成考试违规意向时发挥了主要作用。近五年来武警学院发现并处理的考试违规事件为 43人次,按照总人数 6 000人计算,年均违规率约为0.14%,这说明武警学院的考风考纪总体形势还是良好的。

以上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学员考试违规行为意向形成的各种因素仍客观存在,在局部范围内可能还比较严重,因此,教学管理部门不能够盲目乐观,考务管理的任何环节都不能降低标准、放松要求。

四、治理措施

结合本次问卷调查的数据,通过分析学员考试违规行为意向形成的诸因素,建议采取以下干预措施,改变学员考试违规行为意向的形成,制止其考试违规行为发生。

(一)大力加强考风考纪宣传教育

教学管理部门应调动一切力量,大力进行诚信考试教育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树立良好风气。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入警教育关。将诚信考试作为新学员入警教育的内容之一,把考试诚信作为一名军人政治是否合格的重要观测点,使学员形成正确的考试观念,从思想上杜绝考试违规念头的产生。二是考前教育动员关。学员队在考试前要进行认真的教育动员,传达上级部门关于严肃考风考纪的要求,学习有关考试管理规定,通报考试违规事件。有效的考前教育动员有助于在学员中形成考试违规可耻、诚信考试为荣的良好的舆论环境,从而在思想上杜绝考试违规意向的形成。三是宣传关。利用网络、板报、宣传栏、讲座、院报、电子屏幕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宣传学院有关考试管理规定,表彰和宣传诚信考试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通报发生考试违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营造诚信考试的氛围。

(二)全面加强考务管理,防止短板效应

短板效应的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武警学院历来十分重视考风考纪建设,在每年组织的数十次各种各类的考试中,参考人数较多的期末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大型考试管理严格、秩序良好,而参考人数相对较少的补考等考试纪律则较差,少数学员在补考中的违规行为直接影响其他学员,一旦考务管理松懈,这种负面影响会迅速蔓延,败坏全院的考风考纪。因此,在加强大型考试的考务管理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补考等一些参加人数较少的考试考务管理,杜绝各种考试违规行为。

(三)重点加强考试违规行为“重灾区”的治理整顿

教学管理部门在考务管理中常常发现集体考试违规现象。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学员队长期管理不严、不重视考试教育动员、诚信考试风气的缺失构成了有利于考试违规意向形成的主观规范,这种舆论环境极易滋生少数学员的考试违规行为,而少数学员考试违规行为会导致更多的学员效仿,漠视严厉的考试违规处理规定,集体顶风违规,导致被集体查处的严重后果。考试违规“重灾区”治理整顿的关键在于队干部的思想重视程度,突破口是加强队伍管理,基本做法是常抓不懈。

(四)加强考场管理,预防考试违规行为

如果某学员怀有考试违规意图,周围环境又不予以重视或抵制,学员队没有进行考前教育动员,那么,阻止学员形成考试违规意向的最后防线就是考场管理了。严格而认真履行监考职责的监考教师、经常巡视的考务管理人员、配备的高质量的作弊信号屏蔽器等可以有效阻碍学员考试违规行为意向的最终形成,将多数考试违规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

学员考试违规行为意向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影响考试违规行为意向形成的因素也并非仅限于本文提到的这些,只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采取各种措施,才能防止和杜绝考试违规现象的发生。

[1]AMANDA D,Stewart Stanec.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Predicting Teachers'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During Fitness Testing[J].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09,(28):255-271.

[2]Paul Norman,Christopher JA rm itage,Catherine Quigley.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Binge Drinking:Assessing the Impact of Binge Drinker Prototypes[J].Addictive Behaviors,2007,(32):1753-1768.

[3]Qian Guo,C Anderson Johnson,Jennifer B Unger.Utility of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an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for Predicting Chinese Adolescent Smoking[J].Addictive Behaviors,2007,(32):1066-1081.

[4]刘江兵.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及对策[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2).

[5]陈珩.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舞弊行为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6]王丽艳,李玉辉.基于 GONE理论的大学考风考纪治理机制[J].高教论坛,2009,(8).

猜你喜欢

考务意向作弊
研究高校考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作弊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高校考务管理工作策略探究——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
山东:《人事考试考务服务规范》发布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防止作弊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