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活动对新疆旅游地文化的影响分析

2011-08-15吴淑琴桂全民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旅游者新疆旅游

吴淑琴 桂全民

(石河子大学 政法学院旅游系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一、旅游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古老的词汇,但对它的理解和使用各有不同,准确把握文化概念和内涵是十分必要的,人们从野蛮到文明依赖文化进步,人类自身的成长靠文化教化,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行为都借助于文化包装,可以说人类自身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意义与文化之间的连接是无法割舍的。把握文化、认识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把握人类、认识人类。《苏联大百科全书》:“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1]。”“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信念和习俗涉及到的不仅是内心和行为的过程,文化出现在物和物质环境中,住宅设计、社区布局和公共建筑物常常明显反映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和信念[2]。”在我国的《辞海》中,“文化”一词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普遍认同的文化的内涵。它表明文化是人类的产物,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既体现在人们的精神活动和行为活动中,又体现在人们创造的各种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中。

旅游文化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一般认为应包含“旅游”和“文化”两个领域,以及其不同方式组合的边缘领域。目前学界对旅游文化的内涵也还未获得统一的共识,至今仍然有不同的见解。我国学者宋采义、程遂营认为旅游文化就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3]。章海荣认为旅游活动是实际促成一种文化进入到另一种文化环境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事实[4]。贾祥春认为,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整个过程。它覆盖了与旅游业相关的一切文化事业、文化研究和文化环境。旅游文化具有继承性、创造性、服务性以及时空差异性[5]。

新疆的旅游资源丰富,人文的、自然的相互结合,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客,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居多。新疆的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都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产物,属于文化的范畴。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绚丽的服饰、神奇的达瓦孜、大型的十二木卡姆等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还有那白色的帐篷、沙漠卫士胡杨、神秘的石窟文化、奇特的建筑文化、新疆独特的饮食文化以及悠悠的驼铃都让人们留恋不舍。世界上相同或者相似的风景很多,但旅游地的文化却是各不相同的。现代科技可以微缩或仿构一处风景,却无法仿造当地本土的文化,而新疆正是以其独特的本土文化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新疆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活动对新疆旅游地文化的积极影响

在新疆旅游地文化的发展演变中,旅游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总体概括起来可以说它既是新疆文化的开发者、发扬者和保护者,又是新疆文化的毁灭者、改变者和破坏者。旅游活动促使新疆旅游地开发挖掘出更多更古老的传统文化来吸引游客,并在旅游活动中将新疆文化保护起来以便永续开发利用,游人也会通过自身的旅游对新疆文化起到宣传的作用。因此旅游活动对新疆旅游地文化的积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充分挖掘新疆旅游地、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旅游地和旅游产品要对旅游者保持持久的吸引力,就需要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增加文化含量,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味,增添旅游地和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人文旅游资源,如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古迹等,文化内涵就是它们的存在价值。英、美、日、德、法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文化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这是旅游文化价值的首要体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赋予旅游资源生命,旅游文化不仅从内涵上提高了旅游资源的深度,而且从外延上也增大了旅游资源的价值。文化是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旦旅游资源被赋予了某种文化内涵,那么其知名度就会随着旅游资源的文化传播而迅速提高成为人们竞相游历的地方,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二)旅游活动促进新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复兴

由于体验和了解不同文化是旅游者的主要动机之一,新疆在旅游开发中就可能会重视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以便尽可能多地吸引旅游者,因此,一些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体育活动又得到恢复。新疆虽然民族众多,文化丰富,但它处于祖国的西北部,又十分封闭落后,使得一些民族习俗或文化传统在不断的迁徙和融合中遗失,一些艺术瑰宝濒临失传,但却在旅游活动的开展中复兴,并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被保留下来。如“苏尔”是图瓦人的民族乐器,因其高难度的技巧,加上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使得能吹奏它的年轻一代图瓦青年几乎没有,而随着喀纳斯旅游业的发展,“苏尔”又出现在图瓦村寨。

(三)旅游活动促进新疆旅游地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当今时代,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同文化理念的碰撞、交融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与其它文化传播方式相比,旅游活动在促进旅游地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流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首先它是一种人与人的直接交往,而不是以文字、物品或其它形式的间接交往;其次旅游体现着各种社会文化的交叉与渗透,其中不同文化主体间的沟通内容涉及甚广,几乎无所不包。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学习与对话,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对一个民族的文化提升,甚至对一个人的个性培养和文化熏陶,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当代社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借助现代交通、通信、传播媒介和互联网,进行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但是旅游则是跨文化交流的最佳途径之一。旅游为旅游者打开了一扇了解所生活的区域之外的新天地和新的文化景观,最重要的是可以亲眼看到和体验到国内甚至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及不同的文化特色,消除彼此之间在了解与沟通方面的障碍,这是其他交流手段所难以实现的。新疆通过发展旅游,一方面可以了解全国甚至世界,另一方面也可以宣传自己,让游人通过旅游活动了解新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理解和尊重新疆各民族的风俗和禁忌,促进新疆旅游地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四)提高了新疆旅游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

旅游拥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因此决定旅游的影响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上分别表现出实体性和非实体性。实体性收益主要表现在物质层面上,非实体性收益则大多反映在精神层面上。加快发展新疆旅游业,促进其经济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能在短期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仅可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积累,而且可以形成一种示范效应,由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新疆旅游地的社会产业结构合理化,扩大对外经贸技术合作,推动当地全社会的经济发展,还可以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为新疆稳定创造条件。布尔津曾经只是几十户人家居住的小县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高,然而在喀纳斯游览区发展起来后,布尔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当地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旅游业带动当地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同时,旅游活动还提高了新疆旅游地的精神文明,在旅游活动的影响下,新疆旅游地社会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总体上趋向开放,更加国际化、现代化。人们从游人身上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也让他们更加热爱新疆,热爱祖国,这种素质的提高虽不全是因为旅游发展带来的,但它的作用却是功不可没的。

三、旅游活动对新疆旅游地文化的消极影响

经过漫长的融合发展,新疆本土文化可以说是悠远而深厚。47个民族在世代生息繁衍中相互团结,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创造了新疆独有的文化内涵。同时旅游的发展,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迎合游客的喜好使新疆旅游地文化出现了一些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和庸俗肤浅的文化现象,扭曲了新疆本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旅游活动促使新疆传统文化舞台化、商品化、庸俗化

现代旅游活动是一种大众文化活动,具有娱乐性、商品性等特性。如有的学者说,不少旅游者并不是真正关心旅游接待地文化特色的真实内涵,而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这就导致新疆本土文化在发展旅游过程中舞台化、商品化进而庸俗化。这一过程也正是新疆本土文化逐渐失去自身价值的过程。喀纳斯的民族家访活动本是宣传图瓦人文化的很好方式,曾经家访一般会选在村中较有威望的老人家中,听他们讲图瓦人的历史、传说、礼仪以及生活,而且还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吹起独特的民族乐器“苏尔”,这种家访原本很淳朴,然而随着喀纳斯旅游景区的慢慢火爆,家访的游人也越来越多,这种家访就逐渐变成了一种赚钱的方式,家访点越来越多,内容粗糙,淳朴的图瓦文化已经发生了变化。

(二)旅游活动对新疆旅游地文化遗产的破坏

游客对新疆历史文化遗产的损坏,一类是因为不良行为造成的,另一类则是旅游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昌故城、交河故城遗址上的那些古城墙上,随处可见“XXX到此一游”的刻痕;随意丢弃的废物导致文物古迹的破坏。然而,更加普遍的问题还不是由游人不良行为造成的,而是由旅游接待导致客观上的损害。如照相机的闪光灯、数以百万计游客的汗水、呼吸和指印,使新疆许多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像受到腐蚀。除来自旅游者的破坏外,新疆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可能因开发和保护不当,被当地人借发展旅游的幌子而破坏,将一些文物古迹、历史古城毁坏或改造得面目全非。

(三)旅游活动对新疆宗教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新疆是一个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并存发展,尤其是伊斯兰教文化更是影响了南北疆大部分地区。受旅游活动的影响,新疆的宗教文化也失去其本来的神圣性。伊斯兰教义明文规定,女子及非穆斯林者禁止进入宗教场所,但现在,清真寺内人头攒动,艾提尕尔清真寺每天都接待大量游客,宗教礼仪似乎也失去了严肃性和神秘性。一些旅游地的穆斯林们对宗教仪式、宗教习俗不再全心虔诚,甚至有了应付与表演的成份。

(四)旅游活动对新疆旅游地居民淳朴生活方式的破坏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部,封闭虽然导致落后但同样也使当地居民保留了淳朴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南疆的人民,他们热情友善。但是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受来自经济发达国家或我国富裕地区的游客的直接冲击,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一方面改变了旅游地居民淳朴的思想,他们不再以无偿帮助他人为乐。另一方面,在外来经济的冲击下,民族地区既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媚外思想,又可能导致当地居民产生排外情绪。一些人过高地评价外来文化,贬低本土文化,甚至抛弃本地的传统文化而一味模仿旅游者的生活方式,对新疆本土固有的社会文化产生极大的腐蚀作用。当旅游者大量涌入又会激发他们与当地居民的矛盾,新疆许多旅游地的接待能力都很有限,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和妨碍,这种情况发展到一定程度,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就可能从最初的友好热情转为不满甚至怨恨,最终导致当地居民与游客的关系紧张。

新疆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地方,由于旅游业的发展,新疆本土文化也不可避免要受到外来文化的碰撞,虽然文化的碰撞是相互的,但其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新疆的旅游接待地上。旅游活动对新疆社会文化所能产生的影响,产生于参观者与被参观者的接触中,这种接触使得不同文化融合或冲突。不同游客对新疆本土文化由于理解不同,感受不同,在宣传中肆意的扭曲,在旅游活动中对一些民族风俗的不尊重都会对当地的文化产生破坏作用甚至毁灭。

四、消除旅游活动对新疆旅游地文化的消极影响的途径

(一)突出民族特色,提高新疆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在开发中突出新疆地域文化特色,发现、挖掘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是开发中的重点,文化资源更是如此。有专家认为旅游规划的最高价值就是“化腐朽为神奇”,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新疆素以歌舞之乡闻名于世,而新疆游牧民族开朗奔放的民族性格对于游客特别是内地游客的吸引力也是很大的。新疆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丰富,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器具、衣饰、民间食品、工艺品等均可作为旅游商品开发。旅游活动体验型旅游产品受到游客欢迎,这些产品均取自于民间,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旅游活动中游客参与的空间较大,这不但增加了其趣味性,也加深了顾客对他们的认知度,有利于游客形成良好的购后感受。新疆传统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保护新疆旅游地文化的原真性,化解不必要的文化冲击

旅游开发中应当有意识地发现并突出对游客有冲击或震惊的文化点,但绝不能以此亵渎本土文化。以盲目取悦旅游者为目的的“滥”开发,将本土文化胡拼乱凑、改头换面、断章取义,忽视文化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甚至无中生有地编造一些离奇的怪现象来吸引游客,只顾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只有在开发的同时注意保护文化的原真性,才能避免当地文化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被外来文化所同化。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开发,以利于可持续发展。文化冲击的前提是文化的原真性,这样才能长远地对游客有吸引力。同时,还要化解旅游文化的冲击。文化冲击包含不仅有旅游者的新奇和愉悦,还有不适,这就要求旅游经营这注意预防和化解在旅游服务中,考虑道德观、宗教观等价值观,避免旅游者难以接受的冲击。考虑旅游者的审美、饮食、交际等习惯,对文化差异以解释,使游客能够理解他们所感到的文化震惊。

(三)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证新疆旅游地文化的保护利用

政府要制定、完善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是旅游地的文化环境保护做到有法可依。将文化环境保护利用情况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建立健全文化环境保护利用的有效机制,使新疆丰富的旅游文化流传万世、永续利用。

总之,旅游活动的发展对新疆旅游地文化的影响,如同世界旅游组织所指出的那样“总体是积极的”,但是旅游活动对新疆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和不容忽视的。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马尼拉宣言》中所指出的:“旅游的经济效益,无论是如何实际或重大,不是也不能够成为国家决定促进这一活动的唯一目标。”这正是因为旅游活动对旅游文化的冲击。新疆发展旅游业,重视旅游活动对旅游地文化的影响,并以此作为制定旅游发展政策依据之一,努力将旅游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较好地处理与旅游有关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恰当地利用新疆的文化优势资源,才能更好地促进新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1]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M],青岛出版社,2001 年 1 月,P5

[2]欧·奥尔特曼,马·切默斯.《文化与环境》[M],东方出版社,1991 年,P5

[3]宋采义,程遂营.《中国旅游文化》[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年

[4]张海荣.《旅游文化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年

[5]郭少棠.《旅行:跨文化想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猜你喜欢

旅游者新疆旅游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旅游
新疆多怪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