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成就及经验启示
2011-08-15尹作敬
尹作敬
(中共济宁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山东 济宁 272000)
论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成就及经验启示
尹作敬
(中共济宁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山东 济宁 272000)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以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经济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顾成就,更能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总结经验,更能开创新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成就;经验启示
9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道路;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新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经济成就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中国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建立了门类齐全、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外资吸引国和重要的资本输出国。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存状态。今天的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1、大力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改革开放打破了这种僵化的经济制度,既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经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阶段,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又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这使经济活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提高了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活力,13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近150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2、不断提高开放水平,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的开放。中国共产党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2010年,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达到29728亿美元,世界排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上升到第一位。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达到28473亿美元。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中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新时期最显著的标志是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跃居世界第二;财政收入达83080亿元,中国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主要农产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全世界大概500种工业产品中,220多种产品产量的“世界第一”属于中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4、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已经并继续为全体国民所共享,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到201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3.5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收入水平的提高,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品质。我们成功地使近5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为全球减少绝对贫困人口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世纪以来,我国已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在校大学生数位居世界第一;城乡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居民日用消费品供应充足,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数迅速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年产销量跃居全球首位。
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建设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卓越领导者。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启示
1、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党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善于从政治和战略高度思考问题,把解放思想、理论创新作为自己的责任。毛泽东强调:“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邓小平也强调:“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江泽民说:“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可以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解放思想、理论创新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历史责任,敢于突破前人创立新的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成功探索了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实现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基本经验之一。
2、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9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紧紧依靠人民,顽强拼搏、持续奋斗的结果。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出人民群众中蕴藏已久的创业、创新、创造的主动性和热情,释放出排山倒海般的巨大力量,形成全民族共同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我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3、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只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这是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的根本原因。今后,我们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第二,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不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第三,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打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弊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我们始终把先进生产力的释放,作为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任务,作为推动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
4、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第一,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第二,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三,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5、必须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既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党顺应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明确党的历史方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总之,党领导人民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经历和战胜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迈进。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仍将长期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阶段,仍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优势。但是,我们也必须充分地认识到,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肩负的责任无比重大,机遇和挑战交织在一起。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一定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23
A
1671-2994(2011)05-0080-03
2011-07-24
尹作敬(1981- ),男,山东沂南人,中共济宁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责任编辑:刘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