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研究
2011-08-15李永仙吕文义吴咏梅
李永仙 吕文义 吴咏梅 张 婧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教研室,云南 景洪 666101)
西双版纳州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研究
李永仙 吕文义 吴咏梅 张 婧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教研室,云南 景洪 666101)
目前,边疆民族地区以村委会为单位设置党支部的组织设置模式已不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创新。本文以西双版纳为视角,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的创新问题,力求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
西双版纳州;边疆;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建制村为单位设置党支部的组织设置模式已不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团结各族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等方面的重担。迫切需要创新边疆民族地区村级党组织的设置模式,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本文以西双版纳州为视角,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的创新问题,力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西双版纳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
从2007年开始,西双版纳州逐步探索在村委会设置党总支,在村小组设置党支部的组织设置模式。截止2010年底,全州222个村委会已全部设立了党总支,2226个村民小组设立了1710个单独或联合党支部,占到村民小组总数的76.8%,64%以上的村级干部是党员。这种设置模式,由于党员居住地域固定,相互之间熟悉了解,上下级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党员的规范管理。
1、一村一支部或村村联合支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以来,西双版纳州紧紧围绕“强组织、建阵地、凝人心、固边疆”的目标任务,广泛开展了以“党组织科学设置、党员分类设岗定责、完善党建运行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建体制创新工作,顺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调整党组织设置,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基层党组织框架。2007年,西双版纳州提出了“把党支部建到自然村”的新思路。具体做法就是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来设置党组织。一是设立村委会党总支部。在全州222个村民委员会建立党总支,设党总支书记1名。二是设立一村一支部或村村联合支部。在村小组或自然村建立党支部,凡有3名以上党员的自然村都建立党支部,设党支部书记1名,其他不足3名党员的自然村通过联合组建的方式设置党支部,设党支部书记1名。支部建在村民小组或自然村,把党员教育管理活动阵地延伸到农户家中,覆盖到基层农村第一线,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搭建了平台。
2、支部+合作社。近年来,西双版纳州为满足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的需要,按照“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农民增收入”的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创新“支部+合作社”的农村党建新模式,对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截止2010年底,全州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41个,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党支部31个。
3、军警地联建支部。西双版纳州边境一线乡镇有13个,村委会48个,村民小组269个。针对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西双版纳州紧紧围绕全省边境地区党建设工作的各项要求,着眼于稳固边疆、富民强边,坚持把反分裂、反渗透、反毒品作为各级党组织的重要政治任务,探索推广“警官任村官”制度,把“爱民固边”活动纳入政府的组织体系、考核体系和保障体系,选派政治素质好、精明能干的警官任辖区村的党支部副书记,一手抓综合治理,一手抓基层党建工作,为建设稳定边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0年末,每个边境乡镇都有1名以上边防部队军(警)官担任乡镇党委委员,每个边境村都有1名边防部队军(警)官担任村党组织负责人。提高了军警地党建共建水平,促进了边境地区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繁荣。
二、西双版纳州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的实践,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从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来看,在进一步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部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仍未充分发挥。一是部分党组织和党员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意识到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都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仍停留在过去,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所以,部分支书及委员便把自己有权利或义务办理的事务,仍推给党总支办理。二是部分农村党支部成员文化素质偏低,年龄老化,面对村里的许多事务,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只能交由总支部代办。三是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都面临着经费短缺的现实问题。在村小组建立党支部后,由于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筹资难,许多党小组活动场所不巩固,落实不到位,活动载体单一,创新性不够。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党支部工作的主动性,从而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2、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还比较单一。随着产业化的不断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和产业协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需要党组织按照产业化发展规律,领导和指导中介组织、产业协会建设。这样一来,党组织设置模式化,组织活动载体单一化的弊端逐渐显现。单纯按照村民小组和党员居住地设置党支部的做法,不利于行业相似、分工相近的党员相互交流致富心得、实用技术推广、疑难问题讨论,不能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创新性,不利于党员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农民党员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发挥。
3、党组织设置模式与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和多样化不相适应。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结构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和地区间的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多样性、分散性的趋势日渐凸显。一是发展小城镇,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向小城镇集中。但绝大多数进城镇居住的农民同土地仍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土地仍是他们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这就造成农民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的分离,出现了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的现象,党组织和党员要发挥作用很难。二是农村党员在中介组织和产业协会中工作以及务工经商的日益增多,分散在不同性质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其工作方式、发挥作用的途径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4、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很不平衡。从2010的统计数据看,西双版纳州222个村委会,集体经济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有48个,年收入在1—3万元的有35个,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139个(其中经济空壳村37个)。例如,布朗山乡是勐海县面积最大也是最远的一个乡镇,全乡共有土地面积1016.34平方公里,辖有7个村委会,58个村民小组,设有7个党总支,45个农村党支部,有党员430名。全乡没有一个村委会(总支)有集体经济,村党支部干部想办事但又无钱办事的情况十分突出,大大削弱了他们做事办事的积极性。
5、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文化高、能力强、有经济头脑的年青人纷纷外出,人才流失使一些农村在党员发展、后备干部培养等工作上出现难度,导致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另一方面,很多老党员由于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在带头富、带领富中作用发挥不太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据西双版纳州2010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22个村党总支中,能够带领农民致富的有188个,占84.6%;在14950名农村党员中,“双带型”党员4283名,只占到28.6%。
三、创新西双版纳州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的措施
1、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目前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结构的多元化、组织的多样化,对党组织设置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村级党组织设置要自觉适应经济关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进行调整。因此,西双版纳州要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打破单纯以地域为单位设置农村党组织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村级党组织设置。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优势互补的要求,加大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中设立党组织。通过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村企一体化等形式,进一步完善“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组织设置模式。同时应开创“涉农部门与村联建”,“村居联建”等模式,积极引导农村党组织实行跨地域、跨所有制、跨产业整合联建,更加方便党员参加活动、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实现农村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2、增设农村功能型党支部。要坚持分类指导与因势利导并重,从党员的实际出发,打破原有按自然村、村民小组设置党支部或党小组的单一形式,根据党员年龄、特长、志趣、从业情况和发挥作用的不同设岗定责,设置不同类型的功能型党支部或党小组,把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党员、相同岗位的党员、相同年龄段的党员、相同行业的党员编入同一个党组织,切实增强教育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个体的潜能,有效地保障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最大化。
3、加快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的步伐。目前,西双版纳州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不断增多,但还没有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这些党员在管理上存在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和组织难健全的“五难”问题。应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确保做到“流而不散、流而不乱”。一是可在各县市设置一个农村流动党员党支部,将全州所有农村到该县城打工经商的流动党员编入党支部,按照流出党员的乡镇划分党小组,由1名县市组织部门的领导员兼任支部书记,并明确支委成员进行包干定点联系,准确了解和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二是在农村党员出州务工经商比较集中的外地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强化对流动党员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加强县内党组织与出州务工党员的协调和沟通,切实把流动党员党支部打造成为凝聚外出创业党员的连心桥。三是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三带回、三带出”活动。即带回新技术、带回新项目、带回新人才,带出新形象、带出一批优秀党务工作者、带出一支高素质党员队伍,引导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永葆先进性。
4、努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根据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需要,创新和规范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一是要按照“有一个好班子、一个好思路、一个好规划、一个好章程、一个好阵地”的目标,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二是要加大推行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的力度,落实党员群众的决策权。三是强化民主监督,进一步落实“村财乡管”制度,全面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党务公开,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四是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把警示教育和宗旨教育纳入村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实行村干部廉洁自律承诺、廉政谈话等各项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五是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手段创新党组织工作,开拓党组织活动的空间。六是深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把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维护边疆安宁和民族团结的坚固基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的钢铁长城。
5、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是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农村集体经济长期发展不起来,无力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无法帮助农民群众办实事,就会逐步失去农民群众的信任,就无法很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一是要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一村一品”,多途径、多渠道培育和壮大集体经济,努力解决“空壳”村的问题,实现村级党组织有钱办事。二是要建立城乡党建互帮互促机制,完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拓宽发展思路,找准合适的发展项目,寻求发展集体经济之路。三是州、县(市)财政要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实体的投入和扶持,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6、加强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培训的力度。要把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培训。二是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选任方法。要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回乡大中专学生、外出务工人员、转业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定期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挂职;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定向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优秀村(社区)干部进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的工作机制;探索和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其他职务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村党组织书记异地任职等机制;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和领导班子岗位目标责任制。三是提倡和鼓励农民合作社党组织成员和合作社负责人交叉任职,把合作社中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党员选进合作社党组织领导班子,把致富能手、能人大户、龙头企业负责人中的优秀党员选拔为合作社党组织书记,使合作社党组织和合作社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进一步增强合作社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牵引拉动作用。
7、切实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在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农民、妇女、退伍军人以及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的工作。二是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收缴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制度。三是充分利用县、乡两级党校、农函大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数字乡村”,举办党员培训班。四是更加广泛地推行党员设岗定责、评星挂牌、结对帮扶、志愿服务,以及党员责任区等活动。五是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六是及时处理不合格的党员,选树一大批有时代特色、广大群众认可、能推进科学发展的优秀党员,弘扬正气,激励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D267.2
A
1671-2994(2011)05-0096-04
2011-08-09
李永仙(1957- ),女,云南勐腊人,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党建理论与实践。
吕文义(1983- ),男,吉林洮南人,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吴咏梅(1975- ),女,云南镇沅人,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张 婧(1981- ),女,云南开远人,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责任编辑:刘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