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新军与辛亥革命
——以云南为中心的探讨

2011-08-15吴达德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革命党人新军云南

吴达德

(四川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清末新军与辛亥革命
——以云南为中心的探讨

吴达德

(四川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为了维持其统治而编练新军。但是,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和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活动,新军产生了急剧分化。20世纪初,云南也编练新军,且很有成效。但在云南革命党人的宣传策动下,云南新军绝大部分参加到埋葬清王朝,推翻清政府在云南统治的革命斗争中。分析研究清末云南新军的编练和转化,最后成为辛亥云南“重九”起义的主要力量这一过程,对于我们认识清末新军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从一个侧面认识历史的辩证发展过程和揭示历史发展的矛盾运动规律是大有裨益的。

清末新军;辛亥革命;云南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为了维持其统治而编练新军。但是,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和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活动,新军产生了急剧分化。20世纪初,云南也编练新军,且很有成效。但在云南革命党人的宣传策动下,云南新军绝大部分参加到埋葬清王朝,推翻清政府在云南统治的革命斗争中。马克思曾说:“人类历史上存在某种类似报应的东西,按照历史上报应的规律,制造报应的工具的,并不是被压迫者,而是压迫者本身。”①清王朝制造的报应工具是新军,而清王朝正是被历史所报应者。

分析研究清末云南新军的编练和转化,最后成为辛亥云南“重九”起义的主要力量这一过程,对于我们认识清末新军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从一个侧面认识历史的辩证发展过程和揭示历史发展的矛盾运动规律是大有裨益的。

一、云南的新军编练及成效

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军事历史传统,不管是军事思想,或是军事制度,乃至兵器装备等许多方面都曾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可是,到了近代,国势日衰,政治腐败,军备废弛,兵器落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清廷在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加强海防方面,花费巨资,作了种种努力,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绩,但在军事制度和军事思想方面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转变。甲午中日一役,老大中华帝国惨败于“蕞尔小国”日本,“天下震动”,“举国哗然”。②中外臣工纷纷条陈时务,“一时内外交章,争献练兵之策”。③主张采用西法,创建新军。清政府也看到,日本在战争中“专用西法取胜”,其军队都受过严格的新式军事训练,其各级官佐也大都受过军事学校系统的军事理论和技、战术的教育,因而得出了“仿用西法创练新兵为今日当务之急”④的结论,开始了编练新军的活动。袁世凯在小站编练的“新建陆军”,张之洞在南京编练的“自强军”,揭开了清末新军编练的序幕,但这一时期的新军编练,带有试办的性质。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战争又惨遭失败。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强行运转已经失灵的国家机器,清政府被迫实行所谓“新政”,其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全面改革陆军军制,全国普练新军。

1902年,僻处西南边陲的云南开始了编练新军的活动,但编练初期,进展缓慢,成效甚微。到了1905年,丁振铎接任云贵总督,继续进行新军的编练。鉴于云南军队的状况,丁向清廷奏称:“窃维滇省地当边隅,时事日艰,练兵诚非缓图。惟素称贫瘠,饷项不充,近则协饷多半停解,尤觉异常支绌,势不得不酌量变通,以期济事,且免于旧有各营过形轩轾。”⑤故仅只搞了一些改旧军练新军活动。两年后仅编练成步队一协,炮队两营,进展仍然缓慢。其时的云南新军,不仅“兵格不免杂糅,军械未臻完备,”⑥而且军纪散漫,素质较差,“兵丁昼夜嬉游街市,出入无禁。在旧日勇营之稍讲纪律者尚不至此。军纪不知,遑言训练。且将校中本罕通晓陆军学术之员,势亦无从训练。即名为炮队,实只演习枪操,新炮固未订购,并原有旧炮亦不能运动,殆亦由精于炮学之无人。……故名新军而仍无新军之实际。”⑦此时云南新军素质之差,显而易见。

1907年,清政府计划在全国编练新军三十六镇,云南“控制西南边徼,亟宜厚集兵势,以资防守,”⑧计划五年之内编练两镇。这一年,锡良继任云贵总督,到任后,致力于对云南已练就新军进行整顿和扩大编练,对新军士兵的年龄、身高、品行、文化程度等,都按照清政府《新订营制饷章》的要求,“汰弱留强”;同时,订购军械,加强训练,并请求陆军部派一批军官充实云南新军。又致电陆军部,称“查滇省编练新军,常年经费并无岁筹底款,仅由司局辗转腾挪,每月拨交督练公所银三万两。合之大部(指陆军部)所拨之十二万,每年共四十八万两,开办经费尚不在内。若练成一镇,则常年不敷已在百万以外,两镇则更无论矣。而法瞰其南,英伺其西。五年之期迫何能待?”因此,请求“先练一镇,俾得支持危局。”⑨经多方努力,到了1909年,云南新军编练成一镇,定为暂编陆军第十九镇,计有官兵10,977名。云南新军第十九镇,下设三十七、三十八两协;每协设两标,即步兵第七十三标、七十四标、七十五标、七十六标;另外有炮兵一标、马兵一标、工程兵一营、辎重兵一营、重机枪一营、宪兵一队、军乐一部。

这就使“云南新军之编练,较之南方及西南各省为早且多,”⑩而且,经过整顿,云南新军的武器装备、官兵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士兵方面看:云南素为鸦片产地,旧有军队,上至官长,下到士兵,绝大多数都吸食鸦片,不仅严重危害官兵身体健康,而且糜坏军纪,整个军队根本说不上有什么战斗力。锡良等编练整顿云南新军,严肃军纪,严禁吸食鸦片。“炮兵营内有一个士兵烟瘾大发,越墙逃走,被卫兵拿获,……立即处以枪决,从此烟赌不禁而自禁。”⑪后人评价说云南新军“一洗旧军之恶习,……荡绝烟毒为最难得。”⑫又云南新军“编练纯采新式。”⑬要求士兵严格训练,学习有关军事技术,掌握新式武器装备。再加上云南新军士兵“兵皆土著,体格伟壮,性情勇猛。”⑭经过整顿训练,整个云南新军面貌为之一变。第二,从军官方面看:云南新军成镇前,锡良曾致电陆军部,要求调派军官充实云南新军。经过挑选,陆军部调派两百余名军官到滇。这批军官大都受过近代军事教育和具有较长时间的带兵经验。同时,云南新军成镇前后,正值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大批中国留学生回国,许多滇籍留日士官生回到了云南,一些外省籍留日士官生也到了云南。这些人在日本受了正规的资产阶级军事教育,具有较高的军事理论水平和素养。他们的到来,无疑给急需大批合格军官的云南新军雪中送炭。云南地方督抚争相延揽,委以协统,标统、管带等重任。同时又让他们担任或兼任新创办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教员,负责为云南新军培养中下级军官,以不断补充新军对各级军官之需。这就使云南新军“上级将校多由日本士官学校出身,中下级将校多由滇讲武堂出身。……以此诸人指挥云南军队,可谓彻上彻下无不融洽。”⑮云南新军军官,大都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军事素养和军事能力都比较高。这是云南新军很突出的一个方面。第三,从武器装备看:云南新军“械弹装具无不精良。”⑯成镇前后,“由德国购入极新式军火,共值八百余万两,山炮,野炮,机关枪无一不备,而弹药尤为丰富。”⑰辛亥前曾担任新军管带的李鸿祥回忆:“锡良曾向德国购得管退山炮54门,每门附弹1000发,马克沁机枪49挺,新式五子步枪10000多支,每支附弹1000发,十响手枪1000多支。”⑱在辛亥“重九”起义胜利后,清点军械局所藏的枪支弹药,就存有五子步枪弹数百万发,日本明治30年式步枪1000支,九子枪、单响毛瑟共5000支,以及克虏伯管退山炮弹数十万发。故后来蔡锷曾说:“在京调查一年,始知全国军队中,军械之充足,无出云南右者。”⑲

云南新军的编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与南方以及西南其他一些省区相比,应该说是卓有成效的。“滇军之精锐雄武,则为当时之第一流军队”⑳的评价,虽不免过誉,但亦不是毫无根据的。云南新军后来成为革命党人策动争取的对象,在革命党人带领下,投入辛亥云南“重九”起义,造成云南辛亥革命迥然不同于南方及西南其他省区的特点,“足徵练兵之初,一切均影响后来甚巨。”㉑

二、革命党人的活动和重九起义的胜利

按照清政府的主观愿望,煞费苦心地编练新军,就是为了练就忠顺于清王朝的利爪,维护其行将就木的统治,可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往往不能随人心遂人愿。清末所编练的新军,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宣传鼓动后,产生了急剧分化,其中一大部分,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带领下,倾向革命,投入革命,参加到埋葬清王朝的民主革命斗争中,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㉒清王朝就是被历史作弄的躯壳中空的“巨人”。

清朝末年的云南,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云南地处西南边陲,直接与英、法两国的殖民地缅甸和越南接壤,是帝国主义侵入我国内地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加上云南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早就被帝国主义所觊觎。特别是英、法两国,不断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对云南进行侵略。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下,云南各族人民不断起来进行斗争。近代历史上的云南各族人民有着反帝反封建的光荣革命斗争传统。

20世纪初年,汹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也冲击到云南。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滇省留日学生吕志伊、杨振鸿、赵伸、李根源等立即加入,同时创立了同盟会云南支部。此后,滇省留日学生纷纷加入同盟会,先后加入的有几十人。同盟会成立后,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08年,在孙中山筹划、策动下,同盟会在云南河口发动了武装起义。接着,又爆发了由滇籍同盟会员杨振鸿领导的云南永昌(今保山)起义。这两次在云南境内爆发的由同盟会领导的起义,最后虽然都失败了,但它却进一步教育和唤醒了云南各族人民,为辛亥革命在云南的发动奠定了群众基础。

辛亥革命前夕,大批留日学生回国,滇省留日学生也纷纷回到云南。按照孙中山和同盟会的号召和要求,留日学生中的革命党人积极在云南进行革命活动,活动的重点是云南新军。滇省留日学生大都在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被云南地方督抚延揽,派到云南新军中担任各级军官,正好为他们开展革命活动,争取新军创造了条件。此后,云南新军“由协统(旅长)以至队官(连长)大部分都是留学日本学军事的学生以及国内学军事校的学生,自参加到军队以后,即暗中活动,各级都有人负责。”㉓革命党人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反清斗争和民主革命思想,使云南新军一步步由清政府的反动武装变为革命党人控制掌握的准备起义的武装。

1、革命党人利用新军中的会党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会党组织在当时新军中很有影响。“那个时间,云南的哥老会盛行,在城市乡村里都公开组织活动。……参加的人很多,尤其是当兵吃粮的人没有不参加哥老会的。”革命党人与哥老会成员换帖,拜盟交朋友,与哥老会成员保持密切联系,暗中对他们宣传革命思想。节假日,约请哥老会成员游览古迹名胜,凭吊反清志士墓葬,借机宣传反清革命思想,引导他们参加革命。革命党人还利用新军中的同乡会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扩大革命影响。有人回忆说云南辛亥革命能够顺利发动,革命后“秩序恢复照常”,“而哥老会帮助的力量也是不小的。”㉔

2、革命党人利用各种机会,秘密散发革命书刊,或进行革命演说。当时许多进步的宣传革命的书刊都在新军中秘密传阅,进步官兵争相阅读,从中接受革命思想教育。革命党人在“训练之暇,尝以满人入关虐待汉族诸惨状密对士兵时时演讲。”“暗中鼓吹军界,谓外患迫切,内政不修,此致亡之道。欲图补救,必须先从根本解决。解决之法,惟有实行革命,推倒满清,扫除专制,建设共和。”革命党人“平日教兵,亦隐隐以国体关系存亡力为倡导,”从而使“革命思想普及于军界。”㉕

3、革命党人利用云南陆军讲武堂“把革命的种子播于第十九镇全军。”㉖云南陆军讲武堂是应云南新军编练后急需补充合格军官而创办的。其学员、生主要来自新军和巡防营的中下级军官,同时也在社会上招收了一批青年学生。讲武堂的教职员绝大多数是同盟会员和倾向革命分子,他们以此为据点,秘密发展同盟会员,散发革命书刊,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通过学员、生把革命火种传播到新军中。同时,讲武堂部分教官还兼任云南新军的标统或者管带,掌握了云南新军的部分指挥权。辛亥革命前夕,讲武堂甲、乙班学员先后毕业,各回原职;特别班的毕业生分配到新军,有的充任下级军官,有的充任见习员;丙班的学生分派到第十九镇各营入伍三个月,进行实习。当时朱德同志是特别班的学生,被派到七十四标第二营左队当排长,他回忆这段历史时说:“我们就深入到士兵群众中,进行革命宣传,革命的种子渐渐地在士兵中散播开来。”㉗通过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活动,清政府用以维护统治、镇压革命的工具,已经基本上为革命党人掌握,成为革命党人手中一把刺向清朝统治阶级的锋利尖刀。

1911年夏的四川保路运动的开展,特别是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传来,“滇中军界跃然欲试。”㉘云南革命党人加快步伐,积极准备响应。从10月16日到10月28日的十多天内,革命党人唐继尧、刘存厚、殷承、谢汝翼、沈汪度、张子贞、黄毓成、罗佩金、雷飙、韩凤楼、李鸿祥、黄毓英、黄永社与蔡锷等,先后举行了五次秘密会议,对在昆明发动武装起义进行了周密的研究与计划部署。在10月22日晚的第三次秘密会议上,“谢汝翼报告,炮标第三营业已运动成熟。刘君存厚报(告),该七十四标第二营,已十之七八悉听任使。黄君毓英报告,七十三标官兵,已共千余人开单画押,赞成义举。后又偕邓君泰中报告,铁路上段巡防第四营及卫队,亦已联合。……沈君汪度报告,讲武堂全班学生,早经联合听命。”㉙

10月28日,革命党人“最后一次秘密会议起义事宜。”“会上公推蔡锷统率起义,担任总司令。……所有参与部队,于初九(公历10月30日)夜十二时同时宣布起义。”㉚会上还讨论和制定了详尽的起义作战计划。据会议参加者刘存厚的“日志”,这次重要会议的内容是:“一、兵力之决定:陆军第三十七协所属之步兵第七十四、三两标,炮兵第十九标。二、攻击之计划:甲、省城大东门至小西门以北地区,归七十三标占领。要点军械局及五华山。乙、省城大东门至小西门以南地区,归七十四标占领。要点南城外巡防第二营和第四营、南门城楼、督署、藩库、盐库。丙、炮兵阵地在大、小东门及小西门至南门城墙一带放列,向督署、五华山、军械局射击。丁、省城北门、小东门、小西门、南门之开启,归讲武堂学生专任。三、临时率兵官之决定:甲、推蔡锷为临时革命总司令。乙、步兵七十四标第一营临时管带以唐继尧任之。丙、步兵七十三标第一营临时管带以李根源任之。丁、步兵七十三标第二营临时管带以刘祖武任之。戊、炮兵第十九标,每营出炮6门,按第一、二、三之次序附于步兵第七十四标之一、二、三营。注意:临时管带系临时去现任之管带以该员临时承充之谓也。四、革命实施时日之决定:宣统三年九月初十日午前三时。五、革命军口令标示之规定:甲、口令为“军”(军械局)、“总”(总督署)。乙、我军帽上附白袋。”㉛起义的准备和计划、部署不可谓不周全。

对于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活动和新军倾向革命,清政府早有察觉,所以不断加强对新军的防范,武昌起义后防范更严。云贵总督李经羲担心省城新军不稳,欲以先发制人的手段,下令收回一部分新军的枪械,并将调走不可靠的新军军官,而调巡防数营来省城预防,又在总督署衙门内外修筑防御工事,并下令捕捉革命党人。形势十分危急!

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日,又称“重九”)夜九时许,昆明北校场七十三标李鸿祥部排长黄毓英等派士兵搬运子弹准备起义,恰遇值日队官唐元良(属北洋派)进行阻拦,情绪激昂的士兵遂开枪击毙唐元良以及右队官安焕章、督队官薛树仁(皆北洋派),管带李鸿祥立即命令集合队伍,宣布起义。“重九”起义遂正式爆发。

起义爆发后,李根源赶到北校场,率领七十三标起义士兵攻破昆明北门,向五华山(督署所在地)和军械局发起进攻。正在昆明南郊巫家坝部署起义的蔡锷,得知七十三标已发难,立即召集所部,宣布革命宗旨和作战方略,并指挥部队向预定目标进攻。云贵总督李经羲,镇统制钟麟同,总参议靳云鹏组织兵力,负隅顽抗,战斗十分激烈,“两军死亡甚多。”起义军弹药不足,急待攻破军械局补充弹药。“惟是军械局四围砖石,上有碉堡铁门,极其坚固,围攻不下。李根源亲自前线,……以火药毁其围壁,众兵一拥而入,该敌悉降。”㉜“重九”之夜,昆明的战斗相当激烈,起义官兵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下级军官董鸿勋、徐时云、包顺建、何国梁、姚小由、张权等,身负重伤仍力战。文鸿逵身先士卒,率队进攻,“被敌人机关枪扫射,胸部中弹如蜂窝,壮烈牺牲。”㉝经过一昼夜和一个上午的激战,第二天中午,起义军占领了军械局、总督衙门等清政府的重要机关和要害部门。钟麟同当场被击毙,靳云鹏化装逃走,李经羲藏匿起来。起义军迅速占领昆明全城。在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外府州县,传檄而定,”㉞“不旬日而全滇底定。”㉟云南全省迅速光复。

辛亥“重九”起义一举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11月1日按照预定计划成立了“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新政权采取一系列措施,除旧布新,制定法令章程,整编军队,稳定秩序。新政权朝气蓬勃,整个社会呈现一派新气象。为起义作出贡献的云南新军改为国民军,易镇为师、协为旅、标为联、营为大队、队为中队、排为小队,全省共编陆军两师。整编后的云南军队投入到巩固新政权和支援邻省革命的斗争中。

三、起义迅速胜利的原因和特点

辛亥云南“重九”起义是继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成功策动新军取得起义胜利的又一典型的武装起义,也是各省响应武昌起义最顺利、最彻底的武装起义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云南新军,革命党人没有革命活动的对象,也就没有辛亥云南“重九”起义。但是,本质上是维护清朝专制统治的新军,为什么能被革命党人争取、利用呢?除上述革命党人在新军中作了长期艰苦细致的宣传鼓动工作外,还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新军士兵大都来自农民家庭和社会上穷愁潦倒的小知识分子。“新军士兵都是从乡村征调来的农民,他们对于清政府的专横腐败的统治和地主阶级的苛重的剥削,以及旧军队的打骂制度和旧军官克扣军饷的行为,本来就存在着激烈的不满情绪。”㊱加上清政府编练新军时,要求士兵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这些被召入伍的农民子弟和社会上穷愁潦倒的小知识分子,大部分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易于接受新思想。这是新军能够转化、倾向革命、投入革命的内因,也使革命党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争取利用新军成为可能。第二,革命党人充分利用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20世纪初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日益高涨,立宪请愿的接踵出现,以及一小撮满族亲贵的加紧专擅集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地方督抚和中央朝廷貌合神离。面对人民的反清革命斗争,清王朝已是黔驴技穷,束手无策。各省督抚为发展自己势力,标榜自己“维新”,对回国的留日学生争相延揽,给革命党人发动、争取新军以可乘之机。滇省革命党人乘机占据云南新军和云南陆军讲武堂的许多重要职务,逐步掌握新军和讲武堂的许多重要权力。另外,严格地说,在清朝统治后期,其统治极其不稳,其统治也不十分严密,客观上也为革命党人发动、争取新军提供了条件。

辛亥云南“重九”起义结束了清王朝对云南两百多年的统治,在云南近代史上具有深刻意义,对西南其它省区也发生重大影响,“重九”起义正由于新军的积极参加、充当主力军而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1、起义是通过激烈拚杀而夺取政权。各省响应武昌起义,方式各有不同,新军参与的程度和力量也各异。云南新军在革命党人组织率领下,绝大部分参加了起义,成为起义的主要力量。就如起义总司令蔡锷所说:“滇省此次反正,纯由陆军主动,故势力雄厚。”㊲虽然镇统制钟麟同、总参议靳云鹏等仇视革命,负隅顽抗,但他们“仅能掌握少数部队,不能指挥大部分新军。”㊳所以,辛亥云南“重九”起义,是除首义的湖北之外,独立各省革命党人组织的省城起义中,战斗最激烈,代价也是最巨大的一次。㊴是通过激烈的真刀真枪的拚杀,无数起义官兵以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胜利。

2、起义准备充分、计划周详、号令一致、指挥统一。云南革命党人有的是留日士官生,有的是国内军事学校、大多数又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毕业生,基本上都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与训练。他们懂得军事,懂得军事斗争的方法。起义前,短短时间,连续召开五次秘密会议,商讨起义事宜,制订起义计划和步骤,部署兵力和进攻目标,规定纪律和号令。云南革命党人或同学关系、或师生关系,相互团结,所以,在起义过程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步调一致。正因为准备充分,计划周详、号令一致、指挥统一,因此,即使在起义遇突然情况而提前数小时爆发时,也能顺利地进行下去;起义虽然拚杀激烈,但只经过短短一昼夜和一个上午的战斗就彻底、顺利的取得胜利,也可充分证明这一点。

3、起义酝酿阶段和进行过程中,以及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均参与其间,并起领导作用。起义的领导人大多数为同盟会员,即使不是同盟会员的蔡锷等,也是具有爱国民主思想的人。他们自始至终参加了起义的准备和发动,并牢牢地掌握领导权,起义胜利后,大多数人又参加组织新政权的工作,并担任各种职务。与其他省区、特别是邻近的川、黔相比,资产阶级立宪派在云南始终没有什么力量和活动市场,干扰较小,从而形成云南的革命主要由革命党人掌握领导权的局面,革命的整个进程没有出现大的反复。

4、起义胜利后,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推行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影响和支援了邻省的革命。起义胜利后,建立了以蔡锷为首的军政府,“其主要人员,每有政治知识与经验,故一切善后布置,俱能井井有条。”㊵同时,军政府在内政、财务、军事、教育、实业、交通等方面进行了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改革,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使云南“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㊶成为民国初年相当安定的省份之一。云南军政府,在对内实行一系列改革的同时,还先后派出整编后的云南军队援川、援黔、援藏,有力地支援了邻省的革命斗争和反击英国侵略者对西藏的入侵活动。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第1版,第308页。

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2册,(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 年,第 131、154 页。

③④⑤⑥⑦⑧⑨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专题资料选辑:《清末新军编练沿革》,第2辑,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13、10、267、269、269、75、270 页。

⑩⑫⑯⑳㉑文公直 著:《最近三十 年中 国军事 史》, 上海书店 1989 年版,第 370、372、372、371、372 页。

⑪《辛亥革命回忆录》(六),中华书局,1963 年版,第 155页。

⑬⑭⑮⑰⑲《续云南通志长编》,卷 35,《军务略》(下)。

㉒《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第1版,第459页。

㉓㉖㉜《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 1 辑,第 144、143、143 页。

⑱㉔㉕㉗㉙㉚㉛㉝㉟㊱㊲㊵㊶云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编:《云南文史集粹·政治军事》(一),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 22、53、33-34、3、28、23、42、26、15、3、15、15、4 页。

㉘《辛亥革命》(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年版,第 239页。

㉞㊳《云南贵州辛亥革命资料》,科学出版社,1959 年版,第45、17 页。

㊴章开源、林增平著:《辛亥革命史》(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45页。

K258.3

A

1671-2994(2011)05-0012-05

2011-07-26

吴达德(1952- ),男,四川自贡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责任编辑:刘建文

猜你喜欢

革命党人新军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说说“名词所有格”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另类审问之“求你别死”
宇通T7团队再添新军
新军
春芝堂 美容护肤添新军
商人为何与革命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