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体会
2011-08-15洪凤琴
洪凤琴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人民医院儿科 郑州 451450)
手足口病(HFNK)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呼吸道感染、心肌炎、肺水肿、急性迟缓性麻痹等,个别重症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7年3月1日至2010年9月1日共2442例,男1438例,女1004例,3岁以下1689例,3~5岁475例,5岁以上278例,其中123例收住在隔离儿科病房,危重病例21例,住院日4~11d,均痊愈出院。
2 护理方法
2.1 加强心理护理,做好疾病宣教
患儿多有恐惧心理,哭闹不安,护理人员要用温和的态度护理患儿,病房内可适当摆放一些玩具分散患儿注意力,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重点注意发热护理,对住院患儿建立床边隔离,密切监护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变化,给予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
2.3 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
患儿一般都出现皮疹,绝大多2d内出齐,2~6d后消退。保持皮肤清洁,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干燥,剪短患儿的指甲,防止抓破皮疹。皮疹处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皮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涂抗生素药膏。臂部有皮疹时保持臂部干燥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患儿每次进餐前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在口腔黏膜破溃处涂蒙脱石散,以促进愈合减轻疼痛。
2.4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主要致病原以EV71型病毒和柯萨奇A16型病毒为主,引起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主要为EV71型病毒。
2.4.1 神经系统 21例重症患儿15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密切观察患儿瞳孔的变化,发现患儿有肢体抖动,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立即报告医生;观察腹部是否膨隆,有无尿潴留的发生,必要时导尿,保持大便的通畅,以防便秘用力排便引起脑压增高。
2.4.2 心肺衰竭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心率快、咳泡沫样痰等,应立即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心率异常增快与体温不成比例,心慌,心肌酶谱检测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增高,应高度怀疑发生心肌炎的可能,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记录24h出入量。
2.5 做好消毒隔离,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发通过粪-口途径,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菌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2.5.1 清毒 EV71病毒对紫外线、干燥敏感,因此病室空气保持相对干燥,每日紫外线照射1次2h。隔离病房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医护人员做诊疗前后要严格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对出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先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h,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后方可收治病人。听诊器、血压计用后酒精擦拭,体温计含氯消毒浸泡。病区内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仪器等要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
2.5.2 患儿排泄物及生活垃圾处理患儿大小便需经2000mg/L有效氯浸泡处理30min后,再倒入厕所,厕所用漂白粉和含氯消毒液每日2次喷洒。患儿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用垃圾,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
2.5.3 加强隔离宣教 对手足口病家属病家属做好宣教,禁止手足口病患儿离开隔离区,禁止非手足口病患儿进入隔离区。病区要贴大量醒目的标志。
2.6 饮食与休息
手足口病患儿再继续剧烈活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更易致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应当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增加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食物以温凉、清淡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过咸等食物。
2.7 出院后的患儿解除隔离时间一般在症状消失
体温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后才能解除隔离。2周内勿送幼儿园或者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3 讨论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必须做好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工作,在专门隔离的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只要落实好隔离措施,加强宣教,就不会发生院内感染,更有利患儿的康复。
[1]吴晓波.手足口68例临床分析[J].少儿急救医学,2006,12(6):559.
[2]胡晋怀,胡晓峰.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及临床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1):44~45.
[3]丁月荣,谢秀平.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