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院内感染产生常见原因及预防对策

2011-08-15阳竞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36期
关键词:病原体菌株科室

阳竞

(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遂宁 629000)

我国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约为10%左右。医院死亡病人中,约1/3~1/4直接死于医院感染。院内感染可造成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影响病床周转率,加大病人、家庭、社会的经济支出,影响病人的预后与安危,甚至影响医院的名誉与社会稳定。因此,为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我院院内感染控制管理系统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我院院内感染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策略,具体情况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所有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对每例病历进行系统地审阅,并对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登记、统计,并进行定期汇总分析。

1.2 诊断标准

对于满足以下标准的患者可诊断为医院内感染:(1)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自入院第1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所发生的感染:(2)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于入院48h后的感染;(3)病人发生与上次住院有直接相关的感染;(4)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出现新的与原有感染无关的不同部位的感染,或者在感染部位已知病原体的基础上,又培养出新的病原体,新病原体包括菌株的新种、属、型;(5)新生儿在经产道时发生的感染,或发生于分娩48h后的感染。

2 结果

2.1 结果情况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9135例,发生院内感染者879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59%。其中,以老年患者居多,65岁以上的患者数占院内感染总人数的72.01%;常见的感染类型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术后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等;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依次为肿瘤科、脑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及新生儿科。

2.2 原因分析

(1)环境因素:医院内病原体种类多,来源广泛,污染环节多,控制难度大,而且流行菌株多为耐药,多重耐药菌株。

(2)管理因素: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专业性的管理人员,检查力度不够,监控不全面,特别是对高发科室的监控力不足。

(3)医源性因素: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预防意识欠缺,重视不够。

(4)患者因素:入院的患者的集体免疫功能均受到损害,同时还接受各种介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光谱抗菌素以及手术时间或住院时间的延长等。

3 讨论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汇集与扩散的场所,而大多数住院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普遍降低,处于易感状态。院内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医院人群健康问题,它的发生与医院的建立相依并存。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愈来愈多的新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又带来了许多新的易感因素。医院内感染是指感染发生的地点是在医院内,以内源性感染为主,而被感染的对象是医院内活动人群,病原菌多为耐药菌株。

随着治疗方法、药物种类、诊断技术的发展变化,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亦随之改变。目前,院内感染主要由6种细菌引起,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白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感染发生率超过50%。通过对我院院内感染情况的回顾性分析,可以发现,院内感染最常发生的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术后切口、胃肠道以及其他部位。

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当今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大课题,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院内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它不仅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而且已经严重阻碍了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使得来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患者在得到良好的救治时,还应严格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因此,通过对院内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1)加强对院内感染的管理力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落到实处。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有效地控制感染。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有关感染管理知识进行培训,特别是感染威胁最大的科室应重点加强。还应对医院感染管理系统中的客观制约条件,如人力、物质、经济、及设备等进行统一协调,在日常工作中根据感染管理系统定期反馈的信息不断的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对每个阶段的感染管理工作作出客观的评价,考评结果纳入年度考评中,并实行相应的奖惩制度。

(2)严格控制和执行消毒与灭菌制度,并实施监督。

(3)隔离预防:包括对传染源隔离以及保护性隔离。

(4)合理使用抗生素。

(5)加强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在院内感染监测中的任务: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可为临床提供快速病原学诊断依据,执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追踪感染源,了解病原菌在环境中的储源,加强与临床联系指导正确采集、运送和处理标本,开展新业务以提高阳性检测率的同时还要承担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宣传任务。

(6)完善院内感染报告登记制度,如实报告和登记院内感染情况。

(7)对院内感染发生率高地科室进行重点监测: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中心供应室、血库、临床注射治疗室以及临床实验室是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应进行重点监测。

(8)对各种医疗用品的采购、使用和管理。

综上,控制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是以预防为主,加强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制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观念,合理运用抗生素,把医院感染控制到最低限度。

[1]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57~90.

[2] 李六亿.医院感染专业队伍规范化管理初探[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9.

猜你喜欢

病原体菌株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植物根际促生菌Bacillus mycoides Gnyt1菌株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