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肌梗死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2011-08-15张菊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心梗心肌梗死病情

张菊

(四川省人民医院草堂病区 成都 610071)

心肌梗死(AMI)即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它是冠心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多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血管持续痉挛或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闭塞,使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引起部分心肌坏死。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对患者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笔者根据临床护理心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近两年本院收治心梗患者82例,男59例,女23例,年龄24~82岁,平均57岁。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心梗部位:前壁31例,下壁27例,前壁合并下壁14例,前间壁10例,其中合并心律失常15例,心衰15例。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是急性事件,患者通常表现为情绪紧张、恐惧、焦虑、不安、抑郁等,有频繁而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并伴有濒死感,这种不良心理状态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尤其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因此在救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尽快稳定患者情绪,安抚其不良心理状态。以娴熟的护理技术,博得患者的信赖,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可以亲切话语问候患者,向其作自我介绍,温和地介绍周围环境、主治医生等,使其感到有安全感。同时也可策略性地告知患者病情,让患者明白心肌梗死是可以治愈的,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

2.2 卧床休息

急性心梗患者需保持绝对卧床休息1~2周。病室应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整洁、空气新鲜,减少家属探视。患者日常起居如洗漱、吃饭、翻身、排便等均由家属及护理人员协助。治疗与护理操作应尽量集中进行,以免打扰患者休息,避免患者情绪激动,无并发症患者宜做肢体被动活动,以防静脉血栓形成。病情稳定后患者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下床在病室活动,以不感劳累为宜。身体逐渐恢复后,应鼓励患者多做力所能及的自理,以增强患者的自我价值感,有助于患者的最终康复。

2.3 疼痛的护理

心梗所致疼痛程度深、持续时间较长,往往导致患者情绪波动,易烦躁不安,增加心脏负荷,可引发并发症发生。因此,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解除疼痛。一般可持续低流量吸氧,2~4L/min,可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缓解心绞痛。另外,还可用哌替啶50~100mg进行肌内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每隔4~6h反复应用,同时密切观察有无呼吸抑制。

2.4 合理饮食

患者发病第1天应暂禁食,第1周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第2周可进软食,康复期可逐渐过渡到正常,宜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心梗患者的饮食结构以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适量蛋白质为宜,忌烟、酒、茶、咖啡、发酵食品及辛辣刺激性等食物,同时应多饮水、多吃水果、食用适量蜂蜜。

2.5 保持大便通畅

心梗患者因长期卧床,消化功能减退,加上进食少及使用吗啡等药物使胃肠功能抑制,易出现便秘。保持大便通畅,除保证足量蔬菜水果外,可常规应用缓泻剂,如蜂蜜、番泻叶等,应告知患者避免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而造成意外,指导其采取有效通便措施。如适当地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必要时可给予开塞露、低压灌肠等。

2.6 并发症的观察

急性心梗患者在第1周尤其是数小时内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病死率极高,应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监护,出现并发症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2.6.1 心律失常 常发生于病发后1~2周内,且以24h内发生率、致死率最高。连续的心电监护可即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心律失常,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正确识别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形。

2.6.2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一般发生于病发后的1周内,多见左心衰竭,应密切监护患者的呼吸与心率的变化,若出现心率加速、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左心衰竭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及时抢救。

3 健康指导

(1)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调整饮食,宜低脂低盐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保持理想体重,保证良好休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预防病情复发;(2)强制戒烟戒酒,禁忌刺激性食物;(3)适度运动,每日不超过6h,宜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练气功等,禁止爬山、登高、游泳等,活动量缓慢增加,不宜劳累;(4)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激动;(5)须遵医嘱坚持服药,禁止擅自停药,定期门诊随访;(6)外出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外出地点宜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且需有人陪伴;(7)加强家庭随访与健康指导,以加强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功能,帮助和理解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方式,主动给予关心和照顾;(8)心梗患者症状较轻时,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6h内行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早期溶栓治疗,可使梗死相关冠脉血管再通,实现梗死区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这已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一项重要手段。

[1] 艾莉莉.急性心肌梗死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07,28(3):367.

[2] 田淑华,代金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284.

猜你喜欢

心梗心肌梗死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