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6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1-08-15严金柱孙艺萍卢展宏廖莎莎李秋菊
严金柱 孙艺萍 卢展宏 廖莎莎 李秋菊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 广东 英德 513000)
现对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共26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希望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上报的ADR报告263例,其中医师上报203例(77.2%),护士上报40例(15.2%)、药师上报20例(7.6%)。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患者ADR史、ADR因果关系评价及处置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在263例ADR报告中,男145例,女118例,分别占ADR总人数的55.1%和44.9%,男女患者发生ADR比例相近;在各年龄段患者分布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大,占39.6%。
2.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在263例ADR报告中,共有3种给药途径,依次为静脉给药191例(72.6%)、口服给药52例(19.8%)、肌肉注射20例(7.6%)。
2.3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分布
根据《新编药物学》(第16版)的药品分类方法,将引发ADR的药品进行分类统计。263份报告共涉及10类48种药品,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占46%;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4.4%。
2.4 引发ADR的抗微生物药分类
由此可知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发生ADR的抗微生物药共有23种121例,其中以盐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所占比例最大。
2.5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
在263例ADR报告中,由药物所致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临床主要表现在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03例,占39.2%。
2.6 患者ADR史统计情况
263例发生ADR的患者中8例(3%)有家族ADR史,98例(37.3%)家族ADR史不详,168例(63.9%)无家族ADR史。24例(9.1%)既往有ADR史,76例(28.9%)既往ADR史不详,145例(55.1%)无既往ADR史者。
3 讨论
在60岁以上老年人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的半衰期延长,加之可能患有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增加了ADR的发生率,故用药需谨慎。从给药途径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静脉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作用迅速而强烈,静脉注射液的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等都成为可能诱发ADR的因素。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可以口服、肌肉注射给药达到治疗目的的,原则上不静脉注射给药,从而降低ADR的发生率。引起ADR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占46%;中药制剂次之,占14.4%。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高发生率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有关,且多使用注射剂,更增加了发生ADR的概率。中药注射剂ADR的高发生率与其所含成分复杂,无统一质量标准有关。临床使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改变中药比西药安全的观念,慎用中药注射剂。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中β-内酰胺类所占比例最大,占44.6%;喹诺酮类次之,占17.6%。这与这两类药物的广泛使用有着必然联系。临床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需要强调的是喹诺酮类药物不应用于预防感染用药,谨慎联合应用抗菌药,降低抗菌药应用级别,保护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在收集的ADR报告中,临床易于观察的ADR上报量较多,如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9.2%)、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而一些潜在的、隐蔽的以及慢性的ADR上报率较低,对此应加大监测力度,在用药过程中仔细观察。临床医师用药前应详细咨询患者的ADR既往史及家族史,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减少ADR的发生。通过对本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共26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希望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陈新谦,金有预,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2]吕子涛,李连茂,崔恩晨.我院2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32):2535.
[3]李荣,任小贺.我院1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1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