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级医院服务于社区的实践与思考

2011-08-15肖卫忠崔晓波李丽娜毛节明范月兰张立强李葆华吴家琪徐凤奎金昌晓

中国医院 2011年8期
关键词:北医三院院区社区服务

■ 肖卫忠 崔晓波 李丽娜 周 芳 毛节明 范月兰张立强 李葆华 吴家琪 徐凤奎 金昌晓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是卫生部直属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近几年医院认真贯彻上级精神,把支援社区卫生建设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北医三院服务于社区的形式有多种,受中共中央党校委托,全面管理党校医院,成立党校院区,把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送到基层社区是其中的一种。

党校院区是2006年5月成立的,既不是一所完整的三级甲等医院,又不是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其定位是北医三院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有一定社区功能的院外医疗机构。既要严格按三级医院的标准进行管理,同时又要承担一定的社区服务任务。这种模式不多见,其服务及运行模式是经合作双方共同研究确定的。

党校院区自成立起,院领导就明确了院区的定位,强调院区的服务宗旨是:为党校学员、教职员工、家属及周边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院本部的各职能处室和临床科室积极支持院区工作,支援社区卫生服务;院区自身在加强管理,做好有关社区服务工作的前提下,不断改进和探索如何更好地为社区服务,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

1 开展的主要工作

院区成立五年来,我们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投入资金、设备,改善就医条件

这些年我们投入了3500余万元,为院区购置、更新了全部的医疗设备、办公家具等,包括CT机、数码X线机、全自动生化仪、彩色B超机、超声心动仪、牙科综合治疗椅、牙片机等。办公系统、财务系统、放射科拍片诊断等实现了网络化管理,能与北医三院本部进行无缝连接。病房、门诊、手术室建立了信息化医师工作站,使原来比较简单的社区服务站就医环境上了一个新台阶。从2011年起,我们在院区设立《社区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从院区的医疗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社区的卫生事业中。

1.2 坚持进行业务培训,提高院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针对原来党校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我们发挥三级医院的技术优势,定期派本部相关临床科室的医生到院区讲课,安排医生观摩专家出门诊和病房查房,使他们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我们逐步构建起院区医疗质量控制网络,保证了院区的医疗质量,使患者在基层也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服务水平。

1.3 适当开设病房

我们从院区实际情况出发,拿出一定数量的病床开设了综合内科病区,从开始只收治心血管患者到逐步增加收治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及风湿免疫科等住院患者。

1.4 增加专家门诊和专业门诊

在办好普通门诊的前提下,院区逐步增加了专家门诊和专业门诊,到2011年初,每周开设专家门诊的专业达19个,出诊的专家达33人次,平均每天有6~7名专家在院区出诊,其中有数位是国内知名专家。此外还有北医三院的主治医师每周出专业门诊9次,涉及专业6个。

1.5 实施双向转诊

在双向转诊上亦进行了一些探讨,如有些大型检查需要到院本部去做,可以在院区交费,由专职跑外的医辅人员负责预约,患者不用自己去联系。一些特殊的化验可以在院区抽血,由医辅人员送检,也无需患者到院本部去。

1.6 保留原有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

党校院区保留了许多原有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各种疫苗的接种、社区内出诊、节假日和夜间的急诊诊疗、健康体检、各种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保健。

1.7 继续办好北区门诊,方便离退休人员就近医疗

党校职工的原居民小区(大有北里)设有北区门诊,服务对象是小区内的离退休人员,他们可以就近取药、打针、输液等。

1.8 安排巡诊医生,上门为80岁以上的老人服务

从2008年起,院区专门安排了一名巡诊医生,为党校社区50多名8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巡诊,定期到家里为他们检查,并对生活、饮食、用药、护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9 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

其中重点开展了脑卒中患者Ⅰ、Ⅱ级预防随访。在一年的时间里,已建立了100名有脑卒中危险因素患者或有过脑卒中的患者的档案(含极高危21人、高危62人、中危17人),进行了900余人次的随访,最多的一人随访了28次,有6名极高危患者及时安排了住院治疗。

1.10 增设康复治疗服务

院区设有理疗、康复训练、针灸等服务项目,使社区患者就近能得到康复治疗服务。

1.11 在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

这些年院区除了在党校社区经常进行健康讲座以外,还组织专家和医务人员到附近的几个社区进行义诊活动。此外还建立了院区自己的网站,印发各种宣传材料扩大院区的影响,吸引周边群众到院区就诊。

2 思考和认识

党校院区成立以来,我们在三级医院服务于社区卫生事业中做了不少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对今后更好地为社区服务也有了一些思考和认识。

2.1 提高认识 积极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因此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挥三级医院的作用,带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是深化城市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三级医院潜在资源优势、促进三级医院发展的需要[1]。对于三级医院做好社区服务的重要意义,医院的各级领导和广大医务人员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并主动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去。

2.2 三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要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出发

只要是三级医院的医生能走下去,能到基层直接为老百姓服务就应该予以肯定。有文章总结了目前国内三级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五种基本模式[2]。还有的文章总结了三级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四种模式,即:直接投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兼并原有的一、二级医院,建立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盟模式;托管模式等[3]。北医三院党校院区与某种模式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说明支援形式应该是多样的。患者希望能在基层直接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优质服务、先进的医疗设备检查、好的药品的治疗,因此北医三院党校院区的这种服务模式应该给予肯定。

2.3 相关行政部门应支持三级医院服务于社区卫生

社区卫生服务不仅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也包括基本医疗服务,这“两块服务”都应该由政府“买单”。对于三级医院服务于社区所做的有关工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一视同仁,在资金和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保证。

2.4 三级医院服务于社区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2.4.1 医生的配备问题。如果完全从三级医院派专科医生出普通门诊,显然三级医院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专科医生,且大医院的专科医生目前都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他们定期出专科和专家门诊可以,每天都出普通门诊就显得浪费了,而且他们的人力成本比较高,因此三级医院在服务于社区时应该配备一些全科医生。北医三院人事部门同意院区自行招聘全科医生或有较丰富的基层临床经验的内科医生来承担社区部分医疗保健任务。

2.4.2 转诊预约问题。建立有效的转诊、转院机制,这项工作应该逐步解决,大医院一些科室的专家、设备、病床等医疗资源有限,不可能完全满足党校院区的患者需求。如何能及时预约到院本部的专家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院区正在和北医三院门诊部、医务处、预约中心等职能部门研究制定可行的方案,但危重患者转诊住院问题,还不好解决,因为院本部的病床紧张时也不是马上就能住进去,也需要在急诊室观察等待,故不能完全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2.5 三级医院应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协作分工

最近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文,决定在包括中央党校等在内的8个机关功能社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试点,文件提出了具体工作方案,包括四项工作原则和八项工作内容[4],这对我们更好地为社区服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如何与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工协作,明确在解决党校功能社区服务全覆盖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在其他几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管理需做到规范化也是亟待要做好的。

北医三院中央党校院区自成立以来,在为社区卫生服务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社区服务做的更好,为城市卫生体制改革做出新贡献。

[1]王健松,贾晓莉,东黎光.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建制与实施[J].中国医院,2009,13(12):61-63.

[2]陈航,侯才生,王辉,等.三级医院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和模式[J].中国医院,2008,12(3):69-72.

[3]徐春红.三级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方法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09,6(22):270-272.

[4]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在功能社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方案(试行)[S].2011-03-02.

猜你喜欢

北医三院院区社区服务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以社区服务构筑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解析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北京大学开设“医学美学与大众生活”选修课的教学实践探索
北京冬奥首例航空医疗救援成功
北京冬奥首例航空医疗救援成功
院区再造
运用评分制对某院两院区红细胞出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多院区管控:院长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