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型医院发展战略的认识与思考

2011-08-15郭渝成

中国医院 2011年8期
关键词:研究型医学医院

■ 姚 军 郭渝成 张 婷

医院的发展方式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单纯依靠床位扩张、资金注入来推动医院的发展,注定是没有前途的,也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确定强化优势、突出特色的战略重点,提出具有创新发展的战略对策,才能适应医学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创建研究型医院,深刻反映了医学科学技术进步的最新趋势,充分体现了医院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医院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对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战略意义、基本内涵、实质内容进行初步探讨。

1 认清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战略意义

1.1 创建研究型医院是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

创建研究型医院,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主动适应国家创新战略要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将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摆在医院建设的突出位置。研究型医院的建设过程就是一个把理念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改革旧体制、适应新形势、创造新业绩的过程,是对传统医疗服务理念、服务宗旨、服务模式、服务能力及管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从更深、更高的层次上解决和突破制约医院发展的矛盾、困难和“瓶颈”,就其变革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来看,是全面的革故鼎新。通过优化整合医院的医疗资源和科技资源,对影响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医学重点领域、重大问题、核心技术,理清发展思路,研究实现途径,超前布局,重点突破,不断催生一大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理念创新、技术创新、质量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新理论、新成果,形成一批高水平临床医学科技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基地,不断推出一批具有世界医学前沿水平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创新成果,力争在生命活动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上取得重大基础理论突破,在一些重要领域进入世界前列,把研究型医院锻造为医疗卫生战线的科技创新基地,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一流医院,有效支持我国的医学科技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化医学科技强国增添力量、发挥作用。

1.2 创建研究型医院是抢占世界医学前沿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脑与认知科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热点与前沿,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与复杂性科学的融合孕育着重大的科学突破[1]。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推动了人类对自身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对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临床应用研究与生物学基础研究的结合更加紧密,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传统经验的临床医学正在转变成为以现代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方法为基础的生物医学。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基本支柱的经典医学治疗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医学的巨大需求,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有望实现帮助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医学难题,可能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带来全新的模式和手段,从而引发继药物和手术之后的新一轮医学革命。传统的医学发展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科技发展速度,如果想要在世界医学科技前沿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动员更多的医疗资源投入到生物医学科技创新及临床应用转化上来。创建研究型医院是对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的正确预测,是对国际一流医院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只有建设研究型医院,才能适应临床医学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才能长远引领医院的发展。

1.3 创建研究型医院是转变医院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神经性疾病等各种慢性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此外,一些边缘性、交叉性、疑难性、复杂性的医学难题不断增加。适应新形势下医院的任务变化,转变医院发展方式,就自然而然地提到了医院建设的议事日程。创建研究型医院,就是要把医院的发展与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类的健康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承担更大的责任;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为社会和国家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和管理成果。研究型医院不仅是广大患者的治疗基地,而且要成为人民大众健康的维护者和保护者,应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医学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防、预测和干预为主的战略方向转变。通过创建研究型医院,创新医院的体制机制,规范医院的运行机制,出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举措,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在医疗技术上做出重大创新,在医疗服务上提供标准规范,在医院管理上提供先进模式,为每一个病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方案,从根本上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地引领医疗卫生领域的创新与进步。

2 明确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基本内涵

2.1 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宗旨是质量至上与内涵发展

创建研究型医院决不能仅仅满足于盖了多少楼、增添了多少床位,门诊量、收容量、手术量、医疗收入提升了多少,而要始终把发展的重点放在质量建设和内涵发展上。研究型医院的发展标准,应由依靠物质投入向依靠提高科技创新贡献率转变,从拓展规模向提高效益转变,更加注重综合效益,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研究型医院的发展方式,应由单纯数量型向综合质量型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终末质量管理向过程质量管理转变,更加注重质量取胜,确保医院运行快捷、高效、安全;研究型医院的发展力量,应更加注重人才优化,倾注更多精力、投入更多资源,培育催生临床与科研兼优的研究型人才方阵,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保证;研究型医院的发展动力,应更加注重创新牵引,由关注论文、课题、成果及新技术的数量向关注创新成果质量指标和转化效益转变,主要依靠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发展潜力,提高发展品质;研究型医院的发展机制,应形成一套符合研究型医院要求的医疗数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创新完善科学决策体系、学科人才建设体系、医护质量监控体系、科研技术创新体系、卫生经济管理体系、医德医风监督体系、安全发展控制体系和领导机关作风建设体系。

2.2 研究型医院的核心要求是临床医学科技不断创新

研究型医院的核心是创新[2]。只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研究型医院在治疗上不能满足于临床技术的重复和治疗经验的复制,而是要通过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成果来推动临床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研究型医院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技术开发的主体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不断产生新的医学知识、新的医疗技术、不断催生新成果、推出新业务。充分利用研究型医院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紧紧扭住科技创新不放松,明确自主创新任务,论证自主创新指标。既要注重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要突出原始创新,不能满足于跟踪模仿,要努力取得原创性的成果;既要注重大样本病例的积累研究,更要突出临床基础研究,不能满足于既往病例的经验总结,要努力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不断探索疾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争取在临床诊疗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既要注重临床应用技术的研究,更要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动态和前沿领域,特别要在生命科学前沿新技术,比如实时定量的高时空分辨的分子成像技术、单分子操纵组装和检测技术、基因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干细胞技术上有所建树。研究型医院创新的重点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上,创新的聚焦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创新的模式是“转化医学”,力争在临床医学前沿领域取得原始创新性的重大突破。

2.3 研究型医院的基本方法是临床与科研有机融合

创建研究型医院必须强化科研意识,把临床工作当作一项特殊系统的科学技术工程来做,把科研工作作为临床工作的一部分。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服务于临床,实现临床与科研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的有机融合。科学研究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才有生命力;科学研究为临床服务,才更有前途。所谓临床与科研有机融合,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把临床工作植根于科学研究之中,科研课题的提出来源于临床,科研中试的评价依靠临床,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于临床,使临床与科研有机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二是把科研工作寓于临床实践之中,充分利用大型医院病例多、病种复杂的优势,将诊疗过程当作积累科研资料、形成科研思路、提出科研课题、获得科研成果的过程;三是改革临床与科研单位评价标准,评价科研单位,要突出考核其对临床工作的科研指导和帮助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贡献;评价临床科室,要注重考核其完成了多少临床研究,以及提出了多少需要专业科研人员研究的科研课题。总而言之,研究型医院应该依靠持续、高水平的创新性临床基础研究,推动医院临床诊治能力整体提升,研究型医院不仅是高新技术的使用者,而且要成为高新技术的研发者和传播者。如果医院临床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医学科技创新成果推动,而不仅仅靠临床经验来决定时,距离成为研究型医院就不远了。

3 把握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实质内容

3.1 研究型医院应该成为疑难疾病的救治基地

研究型医院不仅是疾病治疗的中心,而且要成为临床水平的代表者和推动者。毫不动摇地把提高医疗保健水平、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能力作为中心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方向,把“会看病”、“看好病”,看一般医院看不了的疑难复杂病作为研究型医院的战略基准点[3]。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主要领域:比如,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分子治疗、免疫治疗等研究方面,探索新的诊治手段和方法,创造新的治疗技术,为临床治疗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在临床医学的主要前沿:比如,在个性化药物治疗技术、微创技术、器械与药物组合技术、干细胞技术和再生医学等新业务新技术中产出高水准创新成果;在临床诊治的实践中:比如,在慢性病干预、肿瘤一体化治疗、大器官联合移植、生殖健康干预、个体化健康指导中及时总结,善于发现,使临床诊治难题不断突破;在临床医学的研究中,比如,提出更加安全、方便、价廉、有效的疾病治疗新标准、新规范、新模式,使人民群众用最科学最便捷的方法预防疾病、维护健康;使广大患者在接受最有效的医疗服务同时,遭受最小的来自诊疗的痛苦和创伤;用最少的和相对经济的检查方法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用最佳的药物和最好的技术治好疾病,满足不同人群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临床诊治水平全面提升。

3.2 研究型医院应该成为转化医学的核心枢纽

研究型医院不仅是临床问题的提出者,而且要成为转化医学的实现者。转化医学和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基本内涵从根本上是一致的,首先将重大疾病的临床问题转化为生物学科学问题,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研究,然后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研究,从而揭示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且为新的诊断技术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技术。简单的说,就是从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到实验室里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再用到临床上治病救人,二者相辅相成,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最终形成一个个性化诊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服务,实现速度快、疗效好的康复结果。转化医学研究已成为提升临床诊治水平的重要途径,成为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经典和有效途径。研究型医院就是要不断的促进医学科技成果快速地向医疗诊治技术转化。一是建立临床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的转化型研究体系,构建具有研究型医院特色的转化型研究机制,将发病机制与诊断、预防及治疗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出用于满足早期诊断和个性化诊治的各种新型生物医学技术。二是构建医学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转化型研究平台,一方面推动院内外跨学科、多专业的临床治疗及实验室的有效合作[4],另一方面推进国内外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研单位、医学院校、医院的紧密合作。

3.3 研究型医院应该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

研究型医院不仅是优秀人才的培养地,而且要成为优秀人才的输送地和储备地。研究型医院必须不断造就新型的优秀医学人才[5]、杰出的医学专家和医学专业人才群体,有责任和义务向社会输送大量研究型人才,这是由研究型医院本身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建设研究型医院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型医院必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改革,努力构建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一是树立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借鉴国际一流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科目,及时把国际最先进的医学知识、医学技术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外语能力突出,能够及时掌握国际医学最新动态,参与国际医学前沿竞争的研究型人才;二是树立研究型教学理念。通过不断创新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培训机制,改善教学支撑条件,完善教学分析评价标准,规范教学管理流程,细化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创新教育深化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出既具有深厚的医学基础知识、过硬的临床操作能力,又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三是树立大教学观理念。充分发挥研究型医院办学优势,把人才培养与临床实践、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强化临床实践、科研实践的教学内涵,在临床与科研的各个环节渗透教学意识和要求,使医教研的教学真正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培养出技术精湛、思维活跃的复合型人才,使研究型医院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产生的摇篮。

[1]中国科学院.人口健康科技发展路线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9-20.

[2]张婷,郭渝成.SWOT分析法在创建研究型医院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1,15(4):39-41.

[3]秦银河.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05,9(10):1-4.

[4]姚军,韩月萍.论医技科室的十大特点[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23(1):1-4.

[5]王东,许晓东.适应建设研究型医院要求 努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J]. 中国医院,2007,11(12):31-32.

猜你喜欢

研究型医学医院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