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瘫盘龙刺法”治疗小儿脑瘫初探

2011-08-15王玲玲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8期
关键词:刺法夹脊督脉

王玲玲

(山西省晋中开发区脑瘫康复医院,山西晋中030600)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惊厥、语言和视听障碍等并发症[1]。目前它是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同时给患儿的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本病在中医学中尚无专有病名,属中医“痿证”、“五迟”、“五软”等范畴,病因病机复杂,但先天不足是其根本原因,如明代《世医万全》所说:“手足痿弱……行走坐立要人扶腋,皆胎禀不足也”,加之多种外邪损伤脑髓,壅阻经脉,从而导致本病发生。

“医瘫盘龙刺法”是笔者在临床治疗中总结的一套专门治疗小儿脑瘫的针刺方法,和以往的背部刺法有所不同,它不仅包括华佗夹脊穴,还包括了督脉T1~L5的穴位及部分头颈腰部穴位,针刺后其状如“一条龙”盘踞在患者的颈背腰部,故称为“医瘫盘龙刺法”,临床应用十余年,取得了确切的临床疗效,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1 “医瘫盘龙刺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中医理论基础

《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而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如医家张介宾所说:“人之所以通体能温,由于阳气;人之所以变化无穷,亦无不由于阳气”。督脉可以通过调节人体阴阳,来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针灸大成》中谈到:“以人之脉络,周流于诸阳之分,譬犹水也,而督脉为之督纲,故名曰海焉。”且督脉入属于脑,又循行于头顶正中,“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而小儿脑瘫,病位在脑,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督脉功能活动,来治疗小儿脑瘫。

华佗夹脊穴,最早见于《肘后备急方》,《中国针灸学》中首次明确提出并将其归入经外奇穴[3]。华佗夹脊穴是人体经络脏腑直接沟通、转输、流注的重要腧穴,它依附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借助于气街、四海的横向联系,对脏腑经络起调节枢纽作用,与心、脑、肾关系尤其密切,而脑瘫患儿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髓海不满,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夹脊穴经气来调节患儿脏腑经络功能,助其康复。

《灵枢·本神》中指出:“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头者,精明之府”,“头者,百神所集”;李时珍《本草纲目.辛夷条》也提出:“脑为元神之府”。头为诸阳之会,髓海所在,天之象,阳刚之分,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奉于头;因此,通过头部穴位,可以起到醒脑调神、益智开窍的作用。同时可配以腰部肾俞穴滋补肾阴,弥补先天不足。

2 治疗原则及取穴

脑瘫的病机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致心脾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筋脉失养,痿软不用;可同时感受毒邪,脑髓受损,或气滞痰生,痰瘀阻络,脑窍被蒙而生诸症。临床表现可为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其中以虚实夹杂最为常见。因此补益先天肾气、填精益髓,是临床治疗中的主要原则,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的其它临床症状,给予辨证治疗,酌予活血通络、熄风止痉、祛痰开窍等。临床取穴以督脉穴位和华佗夹脊穴及部分头颈、腰部穴位为主,并结合患者病情,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其它穴位。

①头颈部主穴:百会、四神聪、运动区。针刺方法:根据穴位要求,采用不同针刺方法。②背部督脉穴位:脊椎T1~L5段所有督脉穴位,包括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等。针刺方法:平刺,针尖与皮肤呈15°~25°向上刺入,与脊柱平行。进针时即可进行捻转补泻,然后留针15 min后再次行针1次。③华佗夹脊穴:脊椎T1~L5段,棘突下旁开0.5寸。针刺方法:沿皮刺,针尖与皮肤呈15°~25°向上刺入,与脊柱平行。进针时即可进行捻转补泻,然后留针15 min后再次行针1次。

注意事项:小儿容易哭闹,因此进针速度要快,进针同时迅速施补泻手法,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0 min,与此同时笔者制作了圆拱形的铁架,铁架上方置一小型频谱仪,在进针后,置患儿上方,调适当温度进行烘热,以给予温热效应,增强针刺效果,针刺部位周围皮肤微红,不灼伤皮肤为度,时间为15 min。

此外在临床中,结合患儿病情,还给予相应体针、眼针等治疗,如上肢运动功能较差,可选上肢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对于下肢痿软无力的脑瘫患儿可根据中医学的“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取穴,主要以阳明胃经为主,配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

患儿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1月为一疗程。

3 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1:患儿马某,女,2岁半,以不能独立行走,扶走尖足1年,于2009年6月29日来我院就诊。患儿体质较好,无高热、惊厥等病史,3月竖头,6月独坐,1岁半时尚不能独立行走,扶站扶走时尖足,曾就诊于某医院,MRI示“脑白质发育不良”,诊断为“脑性瘫痪”,曾给予按摩、训练等治疗,效果不明显。查体无异常,专科检查可见上下肢肌力Ⅲ、肌张力Ⅰ级,垂腿直腰坐,双侧膝反张,可扶站扶走,尖足,爬行不协调,跪走不能,跪到扶站分离动作差,膝腱反射(+++),巴氏征(+),内收肌角 90°,腘角 130°,足背屈角 95°。入院诊断为:脑性瘫痪(痉挛型)。治疗原则及方法:补肾益髓、解痉熄风。给予“医瘫盘龙刺法”治疗,并结合相应体针,如风市、血海、足三里等穴位。经3个疗程治疗后,患儿可独立行走20米,姿势好,无尖足交叉,可独自勾脚85°,肌力Ⅵ+,可以独自越过30 cm高的障碍,扶走上下楼梯,单脚站立5 s。

病例2:患儿葛某,女,3岁半,以不会爬,不能独站独走,于2009年5月16日来我院就诊。患儿素体尚佳,无高热、惊厥等病史,在4月时,因不会独坐,就诊于某医院,CT示:外围性脑积水,给予脑细胞营养药物,6月可竖头,9月独坐,3岁翻身,入院时四爬不能,不能独站独走。查体无异常,专科检查可见:双上肢肌力Ⅳ级,肌张力0级,手抓握动作笨拙,拇指无内收,直腰坐,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I级,可扶站,无尖足交叉,扶走姿势差,不能四爬,体位转换差,肱二头肌反射(++),巴氏征(+),内收肌角 150°,腘角 170°,足背屈角90°。入院诊断为:脑性瘫痪。治疗原则:补肾益髓、强筋壮骨。给予“医瘫盘龙刺法”治疗,并结合相应体针及头针。经1个疗程治疗后,患儿可坐稳,并可四爬,可跪站,做蹲起,反应较好,语言较多,模仿性强,可独走30米左右,2个疗程后,说话词汇增多,能独走,较前稳健,异常姿势纠正。

4 讨论

针灸治疗在促进脑瘫患儿康复方面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医瘫盘龙刺法”是笔者在临床中总结的一套治疗小儿脑瘫的针灸方法,主要穴位为背部督脉穴位及华佗夹脊穴,经十余年的临床应用,疗效确切,如治疗及时,部分患者可接近于正常人,病程长者,恢复不及前者。此外,脑瘫的治疗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一般患者在经1个月治疗(即1个疗程),会较前有进步,但要取得较满意的效果,需要坚持3个疗程,甚至更长。

“医瘫盘龙刺法”的疗效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通过对华佗夹脊穴及部分督脉穴位的针刺及温热刺激,激发了相应的脊神经支传导功能,经上行传导束促进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突触再生,或者使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兴奋灶并在皮层一定范围内扩散或与其他条件反射中枢形成新的联系,从而产生各种调整效应;也可能通过影响接近督脉及夹脊穴的脊髓节段内和节间反射弧,降低肢体的肌张力,使痉挛状态得以缓解。

本文仅仅是对该治疗方法的粗浅分析,其临床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应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此外,其疗效机制,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1]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2]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

[3]张永臣.华佗夹脊穴研究与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6

猜你喜欢

刺法夹脊督脉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蜂针丛集刺法探讨
从《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探析王孟英治疗霍乱之中医外治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以督脉为主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弱智儿童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