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杨清山氏手法配合中药分型治疗颈椎病100例

2011-08-15张晓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指腹棘突拇指

张晓红

吉林省双辽市中医院,吉林 双辽 136400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软组织劳损及骨质退行性变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笔者从2005年到2010年结合中医学的“正”、“邪”、及“内病外治”等理论精髓,运用杨清山氏手法配合中药分型治疗颈椎病100例,现回顾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2010年,我科收治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共100例,其中颈型38例,神经根型26例,椎动脉型19例,混合型17例。临床症状以[1]颈肩部酸胀痛,发僵,活动受限,按压颈部有疼痛,伴头晕头痛,抬头、旋转困难。[2]上肢症状:肩,臂及手的麻木、疼痛、运动和感觉障碍、手部无力、震颤麻痹等症状。[3]少数伴记忆力减退,视物不清、视力减退及失眠多梦等症状。且结合[1]颈椎动脉扭曲试验:患者头略向后仰,病人头部左右旋转,如病人出现头晕即为阳性。[2]颈椎X线、CT和MRI检查发现颈椎生理弯曲变直,颈椎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小、颈椎间盘突出等;椎动脉造影可以见到椎动脉狭窄或者扭曲等做出明确诊断。

1.2 治疗方法

在杨清山手法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杨青山氏手法

1.2.1 常规手法

1.2.1.1 掌指摩法

①双手:用双手指掌面,从患者后头部开始,滑至中线稍外摩至第7颈椎以下,再从第7颈椎两侧向外摩至肩关节背面,再向下转变方向。

②单手:位患侧方,一手扶托,一手操作,方法同上。

1.2.1.2 揉法

按部位分掌揉、指揉、指掌揉和前臂揉四种。

①掌揉法:术者于患者侧方,一手在肩前扶托,一手从肩关节背侧开始,向内揉至脊柱稍外,以同样的方法将肩背部揉遍即可。再从肩峰处开始,沿肩外向上揉至风池穴,往返数次后,一手在肩关节背面扶托,另手从肩前始向内揉至胸前,转变方向,向下揉动,最后揉力放松于腋下。

②指揉法:一手扶托,一手拇指的指腹从枕外隆突外侧开始向外揉动,突出虚面,如此沿颈部从上而下。

③指掌揉法:一手扶托,另一手指的掌面和手掌,从上颈部开始,向下外揉至肩上部,再从第7颈椎稍外,向外揉到肩部,最后揉力松于腋下,双侧交替。

④前臂揉法:一手在肩前扶托,另侧前臂从肩背部开始向内揉动,最后揉力松于腋后臂,双侧交替。以上手法旨在解除颈部肌肉痉挛,止痛,消肿,加强循环。

1.2.1.3 指压法 一手于前头部扶托,另手拇指的指腹沿后中线向下,在各棘突和棘突间向前深压,寻找痛点。压后,再在棘突旁从下向上深压,找到痛点后,用指揉法送到痛点周围。如遇棘突向后高起,可在高起处向前深压,使后突复位。

1.2.1.4 指弹法 是骨关节和软组织复位的主要手法,多用于脊柱侧突、关节错位和肌痉挛等。如侧突弹指时,一手在头部扶托,一手拇指的指腹在突起处,先以指腹的后三分之一处定位,再逐渐将力量移至指腹的三分之一,向对侧下压,并迅速弹起。

1.2.1.5 指撬法 多用于脊柱前突。操作时在颈侧部 (双人操作)。一人在头部抚托,一手拇指的指腹,在突起的侧部,先以指腹的前部分一处定位,再向前下深压,并迅速向后撬起。弹撬可从上至下交替。

1.2.1.6 弹拨法 手肌缘处,用拇指和其余指对称捏住肌缘,先提起,再迅速放下,使肌肉受到弹力为主。

1.2.1.7 托拉法 一手在患者下颌的前正中扶托,另手在后头部固定,双手配合用力使头向左右旋转,转后再适当向侧方适当拉动。

1.2.1.8 颤动法 在颈背部和肩上缘交替掌握。

1.2.1.9 振动法 为恢复手法。在患者肩背部用掌拳等方法振动,使各组织受到缓解作用为度。振后指掌摩3~5次结束。

1.2.2 重点手法

在按摩过程中,骨质增生,生理曲度变化,椎间隙狭窄等患者,加重指压、弹撬等手法。除力量加重外,次数也应加多。软组织病变明显的,加重揉、弹剥等操作。

中医分型辩证经验处方如下:

1.2.2.1 寒湿痹症型

症状以头痛或颈背部疼痛、颈僵,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麻胀痛;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结节。

方药:川桂枝20g、葛根15g、秦艽15g、川芎15g、当归尾15g、天麻10g、僵蚕10g、炙甘草15g。

1.2.2.2 气血两虚型

症状以头胀、头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食少纳差。

方药:天麻15g、钩藤15g、炒白术15g、党参15g、熟地15g、当归15g、炒枣仁15g、夜交藤15g。

1.2.2.3 气阴两虚型

症状以眩晕反复发作,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

方药:天麻15g、菊花15g、川芎15g、炙甘草10g、沙参15g、炒柏子仁15g、丹参20g、夜交藤15g。

1.2.2.4 脾肾阳虚型

症状以四肢不完全瘫、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食少纳差。

方药:熟地20g、菟丝子15g、炒杜仲15g、牛膝10g、淮山药20g、肉桂10g、炙甘草10g。

1.3 结果

在对100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发现:杨青山氏手法配合中药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其中症状完全消失57例,部分症状消失3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5%。

2 讨论

中医认为,“肝藏血、肝主筋”,“肾主骨、藏精、生髓”,“五八肾气衰”,所以颈椎病的病机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颈椎病主要是人到中年之后,由于肝血不足、肾精衰少,骨髓生化乏源,不能濡养筋骨,导致“骨痿筋弱”而引起退变。笔者认为,杨青山氏手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再配以中医辩证施治,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疗效显著。

[1]张长江,董福慧,李金学.颈椎病中医防治[M].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

[2]宋一同.当代名家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荟萃[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指腹棘突拇指
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降落伞(翻绳)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搓腰
——壮肾
拇指姑娘
有趣的拇偶
焕“发”光彩
棘突捶正法治疗脊柱病经验
改良Moberg岛状皮瓣修复远节指腹缺损
指针减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