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改革的对话

2011-08-15黄传贵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23期
关键词:医学人类

黄传贵 阎 纲

1.云南南疆肿瘤医院,云南 昆明 650228;2.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北京 100078

人的生命最宝贵,也最脆弱。目前,一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甲型H1N1病毒正在全球肆虐,作为长年服务于医疗卫生战线上的中医医士,应该怎样进行反思又准备如何有所作为?

固然,甲型H1N1病毒的传播是突发事件,但绝非偶然,人们自然联想到几年前非典的爆发。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灾大难以及将来必然出现的新病毒,中国医学,特别是中医,应当怎样作为、怎样选择?在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履维艰之时,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国新医学如何构建?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中医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样定位?

众声喧哗,千人谔谔,眼花缭乱。

人们迷茫,人们渴求答案。

为此,我刊特意选登了云南南疆医院黄传贵院长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顾问、原《中国文化报》副总编阎纲老师于2009年3月25日就中医的复兴与中国医学的未来等有关谈话内容,问题很实际,回答很坦诚,望求热心人士给予关注,希望读者批评和指正。

1 中医到了必须正本清源的时候

阎纲:黄院长,你是医学界的名人,兼有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长,你怎样认识中医?

黄传贵:我认为,中医是中国人的生命科学,是中国人的文化,是中国人的哲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主流医学,是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医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应该是全人类的健康科学。中医是不是科学,这里我不想进行论证,其实,几千年的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协调发展已经证实了它的科学性,随着中医的改革与发展,我相信在不长的时间内,人们将会对中医是一门非常了不起的科学达成共识。

阎纲:话虽如此,但中医目前的现状不容乐观。一位关爱中医的学者曾对中医的现状这样描述:“一种古老的文明,容忍了太多的谬误、荒诞,而又顽强地拒绝吐故纳新,这就大大降低了文明的力度,西风夕照下,中医殿堂一派凄凉!”

黄传贵:关爱中医的学者有这样的描述,我还是首次听到,中医能容忍谬误和荒诞的说法更是匪夷所思,之所以这位学者有这样的认识,我估计是这位学者根本就不是从事中医专业与研究的,对中医的理论不了解或基本不了解,他只看到了或道听途说了一些中医不真实的表象。不懂中医而评论中医,甚至于批评和指责中医,这位学者其本身就不具备科学的态度,这不应该是学者和专家所为。当然,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目前中医的问题的确十分严重。

阎纲:我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传统中医的推祟者,对中医问题思考了很久,同时,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也有很多无奈。

黄传贵: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无奈没有必要,改革势在必行,而且,中医改革的时机已经来临,中医将迎来自己的春天。

阎纲:无论从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民族主义的情结,还是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我都衷心盼望中医能够发扬光大,造福于人类的健康事业。问题是怎样才能让它生存、继承与发展?是政策的因素还是中医本身的原因,导致了它今天的现状,竞然有人主张“废除中医”,竟然赢得部分人的支持?黄院长,你认为目前中医的问题在哪里?出路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改革中医,怎样发展中医?

黄传贵:中医本身病了,而且病危,病根多在于自我。中医目前的问题在于指导思想的“思潮化和非理性化。”一提中医,人们就条件反射地想起传统中医,既然传统,必然有落后,落后就要现代化,中医现代化就成为了改变中医的一种思潮,所以,打着中西医结合的旗号,用西医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中医药,而正是由于所谓的“中医现代化”,使得今天中国的中医变成了一个怪物,既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似驴非驴,似马非马,非驴非马,成了一个怪胎,典型的“邯郸学步”!中西医结合搞了这么多年,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体系建立不起来,学术体系也建立不起来,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平台,却改变了中医的本来面目。用西医的医学机械论、医学化学论、医学物理论来指导与规范中医的整体论,其本身就存在方向上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中医这样的改变,从根本上违背了中医的原理以及中医自身发展的科学性,这样的中医中药从根本上离开了中医的发展轨道,不能诊病治病,当然会被人们所否定,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我认为现阶段,部份中医已经成为伪中医,纯正的中医体系基本不复存在,中医从业者对中医,多数也是似懂非懂,滥竽充数者不在少数。中国的中医中药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绝对不是什么危言耸听,这是今天中国中医中药的现状。

阎纲:是不是中医现代化错了?中医不需要改革与发展?不需要与时俱进?

黄传贵:不对,恰恰相反,中医需要改革,需要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需要技术的现代化,更需要划时代的现代中医理论体系。问题在于中医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是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药现代化,还是用中医理论指导中医药现代化?不同的指导思想、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当前的中医现代化就是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的西方医学化,因此就把中医药引向了歧途,改变了中国的中医体系。

阎纲:那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黄传贵:中医存在的基础是诊断方法的实用性和辨证治疗的有效性,这是中医的核心价值。千百年来,中医的“望闻问切”,简单、实用、有效、可操作性强,已被实践所证实,对于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处于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中医的诊断方式、治疗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非常符合中国落后经济条件下的医疗卫生实际。

阎纲:这么好的健康保健方法,利国利民,经济实惠,为什么现阶段中医还会出现生存危机?

黄传贵:因为纯中医即将消失怠尽,确保中医生存与发展的教学、临床基础被破坏,中医现代化发展被误导,西化了。从医学哲学上看,机械唯物论否定了辩证唯物论。

阎纲:愿闻其详。

黄传贵:现在能靠“望闻问切”来诊断、中药针灸辨证治疗的中医大夫太少;只靠中药、民族药治病,并能治疗有效的中医大夫太少。为什么?怕误诊,怕治不好!这不是中医体系本身的问题,而是学艺者艺不精的问题,也是一个政策问题。

现阶段,纯中医大夫较少,具有真才实学的就更少,大多是中不中、西不西的,患者不相信他们。有时候,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他们不懂中医的“望闻问切”和“辨证施治”,不懂中医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更谈不上掌握和应用。切脉装模作样,病情靠蒙,病因靠猜,“辨证施治”无从谈起,这样下去,中医能不危机?

阎纲:的确如此。人们盼望真正的神医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再世。

黄传贵:其实,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中医的优势十分显著,甚至可以这样说,某些地方更为先进和合理。同样一种病症,西医通过仪器、试剂检测可以确诊,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同样可以诊断。不仅如此,中医还可以推断疾病起因、变化、发展与结果,也能发现病人器质性病变之前,通过以末求本的方法,防患于未然,治病于萌芽状态,“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是中医的优势。

同样的病症,导致疾病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中医注重人,西医关注病;中医因人而异,辨证施治,西医只能共性用药,所以,“中医治人,西医治病”;中医辨证用药,一病一人一法。西医开颅、剖腹、截肢。

在治疗用药上,西医直接针对病,而中医关注整体,更注重原因,并能充分把握人体智慧机体的特性,配合“自我调节功能和自我修复功能”调理性地加以治疗,以求从根本上消除病痛。

这就是中医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阎纲:如此看来,中医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关键在于医者,看你是上医、中医还是庸医。

黄传贵:中医是东方传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今天的中医迷茫了,许多精华失传了,好的中医太少了,打着中医旗号的虚假宣传又太多——这些都是致使许多人不太相信中医的重要原因。其它原因就更为复杂,一言难尽。

阎纲:现在为什么有人提出要取消中医?就是因为一个人去看病,假如他看十个中医那就会有十种说法,让人怎么相信你呢?

黄传贵:庸医的泛滥,严重影响了中医的形象,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在国外,转眼间便成了国医大师;在国内,他们打着中医的牌子,用西医的理论,改造着中医,美其名为“中医现代化”。真正懂得传统中医精髓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一个医学教授和一个庸医有这样一段对话: “教授问,你在医学上根本就不懂中医,就是骗,为什么你却能够这样发达,而我们这些从事纯中医的人却成为一贫如洗的书生?庸医回答说:我用中医品牌与中医现代化之名,用西医诊断,用中药治疗,有效无效是规定认可的,这就是答案。”

阎纲:这样看来,不是中医不好,只能说是医生没有学好,没有学到中医的精华。也不是中医理论体系和学术体系的问题,而是管理和教育体系的问题。总体来看,中西医夹杂居多,有疗效的中医太少;滥竽充数者居多,真才实学者太少;冒牌中医居多,纯中医太少。

黄传贵:正是庸医,导致中医诊断与治疗效果不佳。长期以往,恶性循环,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片面地认为:“在临床上已反复运用了两千多年的许多中医疗法,除了一点安慰剂效应外,并无实质性的治疗作用”。始作俑者,庸医也!既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也败坏了中医的名声。

阎纲:可见,要杜绝庸医的产生,就要从制度上、法律上、宣传上等根本问题上加以解决。

黄传贵:是啊!人命关天,医者责任重大。

阎纲:在我看来,中医要想走出困境,重获新生,必也正名,严格规范。

黄传贵:“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壮大非常重要,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不重视内因,其它一切努力与事无补。

阎纲:你认为外因是什么?

黄传贵:中医除了自身问题之外,国家的中医药政策至关重要。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对中医药的政策倾斜的力度不够,过度发展西医,几乎忽视了现阶段中国国情下中医的价值和在人民健康保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中西医的生存空间从解放前的9:1发展到今天的1:9,从主流地位退居到次要地位,其状态之残酷,令人难以置信。请看一组数据:辛亥革命前后,我国人口4亿,有80万中医师;后来,由于余云岫等反对中医,要“废医存药”,严重阻碍了中医的发展。解放时,我国人口六亿,就有50万中医师,现在我国人口13亿,才有33万中医师!据了解,在一些中医院,最多只有十分之一的大夫能辨证论治,能开汤药处方,如果按照这个比例算下来,我国33万中医师中真正能够按照中医思路看病的只有两三万人,再过十几年,这些中医师都退休了,那么中国就没有中医师了。没有中医师也自然没有中医了!

现在中医人才人心浮动,信心不足,形势不容乐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中医的学术体系退化了,在学术领域失去了主动权、话语权,中医的学术成果常由西医评定;

②中医的培育体系被否定了,以师带徒的传承继承方式方法被取消了,在学院制中,中医教学课程西化了,中医理论和技术淡化了;

③中医的临床被西化了,真正的中医师少了,真正的辨病诊断辨证少了,诊断靠西医,治疗不辨证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

④纯中医队伍被打垮了,真正的中医师难以获取资格证、上岗证,因为考试题西医化了;

⑤纯中医的领导、专家少了,现存的领导和专家中,中医基本都是学院派的或中西医结合的,他们的思想西化了,与真正的中医相差甚远,他们说的是中医理论,用的却是西医理论;

⑥纯中医被改造了,西医的理论指导了中医的一切,医药分家,“望闻问切”的诊断资料失去法律效力;

⑦中医的价值得不到有效体现,知识产权也得不到有效保护。体现在中医的诊疗过于廉价,超出了能让中医健康发展的“度”。

⑧中医的源头断裂了,中医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财富,其源泉来自56个民族的实践发现、结果和总结,以汉族为主,但不是汉族一个民族的专利。中医的发展一直从民间医、民族医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但近百年来,中医看不起民族医、更看不起民间医,因此,中医的发展离开源头,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呈现出枯竭之象。

以上种种,都是不争的事实。此外,国内对传统中医、特别是民间医、民族医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一直处于自生自灭、自荣自枯的境地。民族民间医药知识,如不及时研究整理,很有可能在今后10~20年内永远消失。而消失了几百年、几千年繁衍下来的众多弱小民族的民间医药理论,就等于消失了一种文化。因此,中医人才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医生死存亡的关键。

阎纲:这的确非常严重,人是第一要素,人才的存续和断档,考验着中医的生死存亡,我们面临的是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断代危机。

黄传贵:而另一方面,“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了当今老百姓关注的热点,成为了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国的基本国情是9亿农民尚处在奔小康的初级阶段,在占国土面积56%的西部地区,许多老百姓仍处在贫困状态,即使是城市,先富起来的人也只占少数,大多数居民特别是依赖医疗保障的老、弱、病、残、下岗职工和城镇低收入人口,依然看不起病,更看不起大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建国60年来,我国医疗经费主要是投向城市,投向西医,高中级医生80%集中在城市,高中级医疗设备基本上在城市,大量医疗经费投入在购买高级昂贵的设备上,中国成了西方倾销淘汰医疗设备的大市场。有些地区,高级昂贵的医疗设备在大城市的拥有率甚至超过发达国家,这样一来,医疗费用的持续增长便在所避免。在农村,医疗费用的持续增长,同样与农民的有限收入产生了尖锐矛盾,导致许多人小病拖大,大病拖垮,“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突出。

阎纲:这样看来,中国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口号,成功地进行医疗体制改革,必须重视中国传统医药的继承和创新。

黄传贵:物极必反,危机与机遇并存。国家有必要应用政策这一杠杆的作用,撬起中医的脊梁。高度重视中医,抢救和扶持民族医、民间医,用最少的钱为最大多数人服务,解决医疗经费、卫生机构设置与人口分布的倒挂现象,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为此我认为,现阶段首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中医在中国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纲”是什么,“纲举”才能“目张”。这是一个很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2 中医的改革与发展

阎纲:中医已经走到了历史的重要关头,一场深刻的改革大势所趋。中医向何处去?

黄传贵:“认识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成败。”一切事物的成败,归根到底是认识和方法问题。要复兴中医药,发展中医药,关键在于把握时机,选准突破口,因势利导,科学开发,合理利用,逐浪发展,正本清源。

阎纲:选准突破口,控制好关键环节十分重要。你在2008年提交的全国政协提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法”中已经提到,大一统医药法十分重要,对中医的地位及其发展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国家理应加快这一立法进程。

黄传贵:首先国家要在法律、法规、政策上对中医药进行认定与规范。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法,中医药立法势在必行。

其次就是中医自身的生存问题。目前,中医迫切需要的是“正本清源”,这是中医生存的基础。只有解决了生存问题,才能谈到发展。重新规范、强化和完善中医的准入制度,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从上至下,理顺中医的管理模式,行政权限及发展规划,隶属关系等等,彻底清除中医队伍中的假冒伪劣者,滥竽充数者,重新认识与反思中西医结合,打造一支热爱中医,具有真才实学的纯中医队伍是当务之急。

第三,就是中医进行自身改革的问题。这中间包括理论方面,行医规范方面,教育培训方面,资格认定方面,药品制度方面等等众多环节,但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完善真正的现代中医药理论体系。

第四,关于中医的发展问题。我始终认为,中医与西医都是当今重要的医疗保健体系,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但中医药学与现代西医相比,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卫生资源,其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不可低估。中医既是治疗型医学,也是防病于未然的健康保健型医学。在这一方面,中医代表着人类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第五,关于中医现代化问题。中医发展与中医现代化密不可分,但必须指出,中医现代化并不是中医西化,也不是中医异化,而是中医科技化。前提是在中医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科技的手段和现代化的表达方式服务于中医,促进中医的发展,而不是用科技的手段、现代化的方式替代中医的原理。现代科技在中药的加工与炮制方面、“望闻问切”的辅助设备方面、古典中医典籍的现代白话与电子化研究等方面,对中医的发展都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六,中医的普及化问题。还医于民,让中医简单易学的保健知识和保健方法,通过宣传,广而告之,形成全民健康保健的意识。

阎纲:的确如此。传统中医源远流长,如何“正本清源”,改革与发展传统中医,成为现代中医,服务于今天,服务于将来,值得重点关注和思考。

黄传贵:我认为,为了尽快解决13亿人、特别是9亿农民和城镇低收入人口的卫生保健问题,就必须鲜明地提出振兴中医!现阶段可分三步走:继承传统中医,规范现代中医,发展未来医学。

阎纲:如何继承传统中医?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是什么?

黄传贵: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传统中医,什么是现代中医。所谓传统中医就是几千年来一直存在于中华大地上的原创性医学,其中包括了民族医与民间医。传统中医药学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与昌盛,兴衰与荣辱,它一直支撑着这个人口众多的文化大国几千年的医疗和保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贡献。传统中医是中华传统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正因为如此,传统中医的语言、思维、逻辑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密不可分。发展中医,首先就是要继承传统中医,学习传统中医,应用传统中医。传统的并不都是落后的,但任何事物、任何理论都需要丰富,需要与时俱进,都需要发展。比如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文字表述上;错误或过时的技术,包括处方的纠正、补充上;临床病案的整理和有效方剂的统计上;制药手段与生产工艺的改进上;“望闻问切”辅助性工具的使用上等等。

现阶段,我国急需一整套划时代的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这就需要在继承传统中医的基础之上,严格遵循中医原理,利用现代科技,对传统中医进行规范和整理,发展成为现代中医,逐步建立和完善划时代的现代中医理论。

建立和完善现代中医理论,关键是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过去,让所有的中医从业人员都去读中医古籍 (比如中、初级中医专业技术人员),我看没有必要。晦涩难懂的古文,个人水平不同,理解结果不同,既费时又容易出错。如果让少数中医专业高级研究人员对中医古籍进行整理研究,使之现代化,规范化,普及化,适应于中医理论的普及教育,更为科学和合理。

阎纲:但是很多概念和术语怎么样用现代语言表述?会不会因为表述的错误而使其面目全非?据我所知,中医理论中有些概念和术语是现代科学无法实证的,如阴阳、经络、穴位、气等等。

黄传贵:事实上,大多数能实证的理论主要集中于无生命的学科,有生命的动植物,尤其是人的意识、思维等方面,很多难以实证,这是学科特点,如西方心理学就难以实证。实证主义并不是认识的唯一途径。中华传统的文化概念,有些部份的确难以被现代社会非专业人员普遍理解和接受,主要是教育问题,宣传问题,普及问题,当然中医科学性的认知需要一个漫长的普及和教育过程,毕竟中医低迷的时间太长了。

阎纲:那么,中医的实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就更显重要。中医只有实现理论易懂、实践简便、临床疗效显著才能取信于民,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支撑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黄传贵: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研究,需要集所有中医名家之力,方能实现与完成。国家有关部门应对中医理论进行重新整理和规范,使之成为承前启后、划时代的现代中医理论。对于传统中医理论中部分难以用现代术语解释的概念,可在保留原貌的情况下,通过点评、讨论、临床性病案、参考性假设等办法补充解决。现代中医药理论的建立与完善,标志着中医改革的历史性成就。

阎纲:建立和完善划时代的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确是时代的需要,中医发展的必然。

黄传贵:现代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建立,对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对中医经方与验方的研究,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据此,各级中医院校,可根据专业实际,重新修订教材,拟定教学大纲,彻底改变现有各级中医院校“中不中,西不西”的中医教育管理状况,建立符合中医理论体系的高等中医学府,培养纯中医的学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导师。

阎纲:据我所知,你是东方民族民间医药学院和云南省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的校长,经验丰富,你对中医人才的培养有什么更为具体的建议?

黄传贵:中医人才的培养,过去是师承、家传和自学,现在是院校培养。传统方式培养的人才,实践强于理论,院校生则理论强于实践。我认为,二者都是不错的方式,但需要互补。高水平的中医,临床和理论兼而有之,这可以用中医师等级来界定。

阎纲:据初步了解,现在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对中医信心不足,大部分学员不会切脉,不会开方,根本无法治病,这是什么原因?

黄传贵:这是教育本身的问题。现阶段,中高级中医专业院校在实施的教学计划中,几乎是三三制,中医课时占三分之一,西医课时占三分之一,其它课时占三分之一。还有,作为中医教育的主体——教师,严重西化,准确理解中医经典著作精神的教师少之又少。

阎纲:中医专业,中医课时却如此短暂?“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资更是一个大问题。

黄传贵:中医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同时也覆盖了所有社会科学的范畴。它视人体为智慧机体,为一小宇宙。既要研究人体本身的问题,也同时研究自然空间、人类社会对人体的影响。中医集天文、地理、社会、心理、情感、医理、药理为一身。所以我认为,医学是人学,是生命学。这就决定从事这一专业的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

阎纲:中医其实也是一门宏观的管理科学,在古代,十个才子九个医,故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之说。良医者,饱学之士、大智慧!

黄传贵:我认为,培养胜任中医教育的教师至关重要,名师出高徒。盲人瞎马怎么能将学生引进中医的殿堂?此外,中医院校应该把80%的教学课时用在中医专业上,西医部分占10%,其它部分占10%,外语等可作为选修课程,取消外语达标作为授予中医学位的硬性规定。

很多中医院校不注重经典中医著作的学习,大量时间却用在了外语的学习上。我们都知道,在没有特定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外语是十分困难的,在很多时候,费时费力用处不多。现在很多中医专业的学生,连国语都没有学好,书不会读,字不会写,却本末倒置的学习外语,国家教育部门实在有必要对中医外语的学习制度加以研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制定中医教育改革方案。

阎纲:中医教学的改革,也是中医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人才的培养,关系着中医的未来。但好的人才,也需要有好的环境。所谓“将无权难建功,士无机难称雄。”怎样让中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其特长和优势,为当前经济建设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服务?你有什么好的思路?

黄传贵:打造中医形象工程,建立名院、塑造名医、扶持名药。努力发掘民族医药、民间医药,为中医发展重振源头。总的原则和方针是:弘扬中医优势、保持中医特色、遵循中医规律,为中医正名。

全国各省市、大中小城市,进行中医清理、整顿、改造,重新规范建立名符其实的中医医院,对原医院现有人员重新按照中医标准进行审核,对不符合中医医师标准的医生,重新进行学习和安排;对诊断方式、病历格式、治疗及用药标准等,严格遵循中医原理及标准进行规范;原属于西医类的划为西医管理。

全国范围内硕果仅存的少数名医,国家应给予重视,在荣誉方面、物质奖励方面、政策方面大力支持,允许他们设立门诊、医院,允许他们授徒,甚至于开办民办中医学校等。

阎纲:谈到名医,我想知道,你认为什么样的医生才能称得上名符其实的名医?

黄传贵:名医绝非拥有一两套绝技或几个治病秘方那么简单。真正的名医一要见多识广博览群书,二要辨证论治准确得当,三要对症下药治病救人,四要大慈大悲医德高尚,五要著书立说传于后人。有籍可查,但凡名垂千古的良医,他们都是在求相不成的情况下毅然投身医学,以治病救人为神圣职责,以行仁爱为最高宗旨,终生不渝。不为虚荣,只为悬壶济世,心系天下,情系百姓,大爱无边。比如汉代的华佗、唐代的孙思邈、宋代的陈直,都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果断地发出誓言: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又比如孙中山先生,原先是一腔抱负要做救人的神医,后来成了救天下的国父。

阎纲:据我所知,你的想法好象与现有《执业医师法》、《药品法》有冲突?

黄传贵:法律是人制定的,可以定就可以修改,只要符合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客观上讲,中西医分属不同原理、不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自然不能用同一法律、法规来规范,国家应该重新制定《中医药法》、《中医执业医师法》、《中医药品法》、《民间医生执业资格认定的管理办法》和《中医医疗事故鉴定管理办法》,支持和规范中医的改革与发展。要符合中医的科学规律和原理,而不是用西医规范中医。

阎纲:你刚才提出制定《民间医生执业资格认定的管理办法》,这将对解决九亿农民缺医少药、健康保健方面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你长期以来从事民族民间医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特别是“黄家医圈”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民族民间医药的一面旗帜,你对民间医药是怎样认识和理解的?

黄传贵:我国的民族民间医药是一笔巨大的卫生资源和财富,它散落在全国56个民族和13亿人民之中,特别是在缺医少药的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当地的民间医生靠一颗针、一把草、一味药、一套功夫、一种手法,为广大人民服务,是民间的自救医学。隔壁的张二嫂、山那边的李二哥都可能是这个地区合格的“医生”,一字不识的山民都会使用几个单方,放牛娃也能治几种疾病,不是医生的妇孺能治头痛、腰痛,能止血接骨,还能接生。如遇疾病重症,三亲六戚“会诊”,亲朋好友护理,常使患者转危为安。那路边的草木虫石,房前屋后的瓜藤籽果,无处不是天然的药库。那里人们信赖的土医生,诊断简便,疗效良好,省钱省事。事实证明,在我国民间的确存在着一支强大的业余医疗队伍,民间的乡土医生大都各有一技之长,其身怀绝技的又何止万千?但是,这样一些民间医药学,长期以来不受关注,一荣一枯、自生自灭,不少民间世家的医理药理精萃和绝招妙技,或因传人离世而带走,或因辗转流传而失真,想来让人痛心。

阎纲:民间医药和中医药是什么关系?

黄传贵:民间医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产生于民间,来源于民间,来源于实践,再流传于民间,典籍未能录载,散见于民间各民族中自我医疗保健的经验和方法,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中医和民族中医理论的发源地,是中国灿烂医学文化中的瑰宝,是伟大医药宝库中急待保护、开发和发展的部份。它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家传性、保守性、单传性、口传性、散在性、古朴性、非系统性、非理论性,但具有简便性、经济性、适用性、普及性、有效性,是民间医学的具体体现。他不能代表国家,也不能代表某一民族,但是它客观存在,是有适用价值的一个重要的医学范畴。

在继承上,民间医药学是以心传、口授、一脉单承,习而验之,医药一体,重于实践,自诊自采、自制、自配、自用。中医药学和民族医药学是以典籍为纲,以承为目,教而学之,偏于理论,医药分开,各有科学,各司其职的继承方式。

在诊断上,民间医药学重于“心、脉、肺、气、神、肝、胆、脾、胃、肠、肾、脉、血、腑、脏、骨、髓、源、津”的生理网关系,用药上强调专病专治、专病专方,强调族的配方,以经验中的单方、验方、功法、手法、内治、外治、分合施治。中医药学和民族医药学是侧重于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用药上强调古方为鉴、谨遵君臣佐使的诊断方式。

总而言之,民间医药已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直观、质朴,简便易行,诊断的准确性高,扩大了中医诊治的内涵与外延。民间医药特别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更是广为流行和普遍。因此,有必要加紧进行系统整理,扩大验证,深入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为中医药学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人才基础和市场基础。

阎纲:怎样给民间医、民族医、中医三者合理定位?

黄传贵:民间医散落散布于民间,是民族医与中医的源泉。民间医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经过提炼与升华,形成理论体系和学术体系,就形成了区域性医学,在不同民族中就形成了民族医。不同民族的民族医,再次经过融合、提炼与升华,形成更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学术体系,就上升为国医,也就是中医。

阎纲:由此看来,中医药学的源头在民间,潜力在民间。抢救、发掘、整理民间医药是一项艰难而又充满希望和光明的事业。

黄传贵:的确如此。我从“黄家医圈”整个的发展历程中深有所感。几年来,作为民间医学代表的“黄家医圈”虽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产生了一定的国内、国际影响,但它只是民间医药学沧海之一粟,在我国民间,流传散存的不知还有多少类似“黄家医圈”的诊治体系或“医理”、“药理”、“哲理”尚未发掘。因此,发掘整理民间医药宝藏的工作,最重要的是面向民间,要广泛地团结同道,联系群众,持之以恒。

阎纲:你有没有具体的运作思路?

黄传贵: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的“二十一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口号,在中国应当有条件实现。条件就是大力发展传统医药,并使之转型为现代中医。立足于中医,辐射民族医和民间医,把数量众多的民间医有效组织和应用起来,形成自己的队伍和巨大的中医网络,一方面以便于整理和完善中医药的理论,而另一方面则为解决全民医疗卫生保健这一重大问题贡献力量。

据此,国家应在《民间医生执业资格认定的管理办法》中作出规定,凡具有一技之长的民间医生都可以在农村乡村一级开设私人诊所,但必须接受相应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民族民间医药学会”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对行医范围进行登记和备案。行政主管由各级卫生部门负责,业务主管可由各级“民族民间医药学会”担任。凡需要开设诊所的民间医生,首先向各级“民族民间医药学会”提出申请,经过各级“民族民间医药学会”考核并推荐,然后经由各级卫生主管部门核准,方可行医。行医期间严格遵守经过核准的行医范围,病历标准,用药规范,收费标准。违规者视情况由卫生主管部门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中医医疗事故应交由相应的中医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

建立民间医生等级制,相应等级与行医范围、治疗方式、治疗范围相适应,超越规定范围行医造成的医疗事故,将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民间医个体诊所,可纳入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范畴,符合规定的行医范围和病种,纳入医保报销系列。

对民间医特有的“理、法、方、药”,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应给予关心支持爱护和保护,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符合申请知识产权和专利条件的应鼓励申报。

此外,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民族民间医药学会”对辖区内所有民间执业医生,应不定期进行检查,定期组织学习。民间医生大多没有专业的中医系统理论知识,需要对他们实施培训与提高,并组织和制定相应的等级培训考试晋升制度。

阎纲:重视民间医药,民间医生经过学习,逐级考核,上升为中医,扩大了中医的队伍,不失为输送和培养中医人才的又一有效途径。

黄传贵:这一做法,与院校毕业生形成互补,既符合中医发展的规律,又不排斥师承、家传、自学的方式,为中医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创造了优越的市场环境。

阎纲:在中医的改革中,除了上述问题,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黄传贵:中医需要改革的问题很多,千头万绪,但不外乎为“形象、特色、规范”六字。

树立好的中医形象至关重要,其中涉及到中医的正本清源,中医的普及与宣传。国家有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维护中医药的声誉,传播中医药科学观,形成全社会的中医健康保健意识。如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设立健康保健频道。

突出中医药科学特色,塑造中医的名医、名院、名人,建立少年中医学校,让中医教育从孩子抓起。

创建中医药科学评价管理体系,制定一套独立的中医药评价管理标准,否则,中医药的医疗、教育、科研都不可能真正突出中医药特色。在此,建议重新制定如《中医执业医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机构、人员、技术准入,执业中医药师考试、中医临床诊疗规范、处方权限。

②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

③教育及师资培养,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及考核、中医药科研鉴定、中医药人员职称考评。

④中药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和管理,中药不良反应鉴定、中药新药申报审批办法及中药产品质量认证。

⑤中医药资源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

⑥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认证和管理。

⑦中医药保护和发展的保障政策。

⑧中医药监督管理工作及中医医疗事故处理。

3 中医的优势与特点

阎纲:黄院长,在现代西医风头正旺的今天,相比之下,你认为中医的优势是什么?

黄传贵:现阶段,我国的医疗改革遇到了很多困难,看病贵、看病难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国计民生问题,与此同时,西医的不足和缺陷,不断变异的病毒,治疗与药物应用上的困惑等等问题逐步显现,相比之下,中医的优势却显露出来了!这是回归,是中医几千年来特有魅力的再现,是人类尚未发现的中医的科学性之所在。

阎纲:中医的优势何在?

黄传贵:中医是中国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学科,他处处承载着中国发展史,折射着中国哲学的光芒,是中国哲学在实践中最成功的体现。

中国哲学强调物极必反,引申而来,就是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化繁为简,化简为繁,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大道至简等等。应用于医学领域,中医只通过“望闻问切”这样简单易行的方法就能实现对人体疾病的诊断。直到今天,我们通过现代科技、现代西方医学认识到,人体疾病的检测与确定是那样的复杂,是需要如此高科技的手段才能实现,这在古代是无法想象的,不得不惊叹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望闻问切”是中医存在的基础,中医丢失了“望闻问切”,就意味着丢失了中医的根本。我们提倡中医正本清源,调整中医队伍,重新规范中医医师准入制度,重要的考核标准与必须过关的项目就是“望闻问切”这一诊断技术的准确率。这一关不合格,无论其它如何,都不能成为真正的中医医师。

阎纲:许多民间医生,掌握了许多单方、验方、手法、绝技,恰好过不了这一关,怎么办?

黄传贵:民间医有民间医的规范,他们属于最基层的医疗卫生网络,其准入项目和行医范围应有严格的规定与限制,单项优势只能作针对性的、与技术相适应的医疗服务,要扩大服务范围,就必须参加相应的理论培训,技术培训,重新进行与医疗服务范围相适应的准入等级考核。

实现这一目标,就能组成覆盖全国中小城镇及广大农村的中医、民族医、民间医的巨大的医疗网络,廉价的“望闻问切”诊疗手段,将为我国全民的医疗保健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其次,中药属于纯天然药物,毒副作用小,迄今没有发现抗药性与耐药性的相关记载。

阎纲:有人总结说西药是“三长二短”,研究时间长,生产环节长,资金周转长;治疗时间短,失效时间也短。

黄传贵:自从西药进入中国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总共用过7000多种药,但目前只有1000多种还用于临床,绝大多数都因为毒副作用、抗药性和耐药性而被淘汰。而每一种药从研究、产生到临床应用,都需要几年、十数年,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庞大,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如西药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划时代代表药物抗菌素,一开始青霉素用5万单位,后来十万,几十万,现在一次就上百万单位,最新研究的最高级抗菌素——万古霉素已经问世并应用于临床,遗憾的是短短时间英国已经发现,出现专吃万古霉素细菌。十年前,中国研究成功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而现在实验室里面已出现了抗青蒿素的疟原虫,不仅对青蒿素耐药,而且对当代所有的抗疟药耐药。故此,西药是否也应该反思?

阎纲:中药的价格低廉也是一种优势。

黄传贵:是啊!中药价廉物美,适合于中国国情,更受缺医少药的广大农村欢迎,能为全民医保的实现建立新功。

阎纲:针灸疗法是不是也属中医的一种优势?

黄传贵:我一直认为,中医的内涵包括三个部分:中医理论,中医中药,经络针灸。对一名成熟合格的中医医师,应该熟练掌握以下四个方面:

①熟练掌握中医的哲学思想体系以及整体的思维观和方法论。

②具备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能力。

③能够应用“望闻问切”与辨证推理,诊断治疗疾病。

④熟练掌握中药方剂学和针灸技能等有效的治疗方法。

针灸是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典型代表,同样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针灸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包括:针、灸、拔罐、刮痧、按摩、薰蒸、水疗、泥疗等等,非药物疗法的科学性在于用物理的手段,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充分激发和调动智慧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和自我修复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各种非物质疗法,不但可以对部分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还能养生与保健。尤为可贵的是中医非物质疗法技术简便易学,而且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通过学习,对自身进行治疗和保健,适合广泛推广,普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优势显而易见。

阎纲:形成全民健康意识,用行之有效又简单易行的保健手法和养生手法防病治病,意义非常重大。

黄传贵:养生的意义大于预防,预防的意义大于治疗,这正是中医最基本的指导思想。中医提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防病于未然历来是中医的优势。

中医能通过“望闻问切”把握人体五脏六腑的内外环境,提前预防和化解影响机体健康的不利环境和因素,调整身体内的不平衡,把疾病治疗于萌芽阶段, “亚健康”状态。

阎纲:“亚健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都市越大,问题越多;知识越高,问题越重;成就越大,问题越深。

黄传贵:据了解,都市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亚健康”问题,这与生活环境、生存压力、心理状态的影响密不可分,属于典型的社会学疾病。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心理、情绪也就是中医认为的七情六欲等原因引发的疾病占大多数,我把它们都归结为“都市病”。对于这类“都市病”,非药物疗法大放异彩,养生保健占主导地位,中医防病于未然的优势尽显。

阎纲:黄院长,中医除了上述优势外,还有没有其他优势?

黄传贵:起码还有二种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优势,一是理论优势,二是对瘟疫、疑难杂症、慢性病的治疗优势。

中医理论的原理与构想,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优势。众所周知,中医是“天人合一”学说,就是把人放在宇宙空间、自然世界中,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生命与其它生命之间的关系,天文、地理、气候、温度、生物、植物、生理、心理等等与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中医理论体系的本质,是以研究人的生命为对象,生命本身健康了,人就不会产生疾病,而影响生命本身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与长寿,因此需要研究人在不同环境中如何实现保健,如何养命与保命,如何才能不得病。得病以后,治人而不治病。而人的本质是生命,支撑生命的基础是人体最原创性的“自我调节功能和自我修复功能”,所以,中医经常说:“治得了你的病,而治不了你的命”,其中道理就在于此。由此可见,中医“上究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可谓全息的大生态医学理论。这一理论体系,与现代西方医学是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不论它们在立场、观点、思想方法、思维意识等种种方面都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由于中医的理论与实践,使我们发现了人生命的真谛。中医的理念,引领了世界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也是最有特色的医学科学。中医的存在,不但最有效地保存了中华文化,而且支撑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医疗保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且至今仍在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现阶段,西医的困惑,为中医的复兴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在中医系统和整体观理论的指导下,今天的中医,面对瘟疫、癌症、艾滋病、疑难杂症、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能发挥令人难以置信的作用。

最值得关注的是,治疗这些现代顽症,中医的优势不全是寻找现代高科技产生的有效药物,而主要是用治疗理念的先进性,智慧人体的优越性去扶正祛邪,预防与治疗。无论病毒怎么变,始终以不变应万变,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自身强才是防病治病的硬道理,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预防力上。中医针对“邪气”,抑制;增强“正气”,固本。

事实上,中医的治疗思想是针对人体本身,正常情况下,“有正必有邪,没有邪气,何谓正气?”因此,“邪气”不存在反而不正常,不符合道理。生病只不过是正邪相争,治疗就是扶正祛邪。

在黄氏理论中有一个“相称”的概念非常重要。《黄氏圈论》认为: “一分为三,三是事物最小的组成之数”。所谓“三”,是泛指“阴、阳、中”,三是万物存在的时空条件,三是万物存在的自然条件,三是万物存在的共同因素。具体来说,事物之所以为事物,需要正反二个方面的“和存”与“相称”,而导致他们“和存”与“相称”的能量就是组成事物的第三个方面“中”,“中”是事物最原始的驱动力。这是自然界的任何事物,包括人类、动植物类都存在并且共有的三因素。

可以看出,“和存”是必然的,“和就存,就生,不和就不存,就不生。”事物的发展阶段就是“相称”。用“相称”而不用“对称”,这也是《黄氏圈论》的科学和深奥之处。 “相称”也就是相对对称,而不是绝对对称。在《黄氏圈论》中有这样一个定义,说绝对对称等于毁灭,等于转归。其实,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事物在发展上升阶段肯定是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用阴阳理论来说就是阳大于阴。反过来也一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没有理由非要一样,它需要的是平衡。很多人又误认为平衡就是相等,象天平一样,那也是错误的,这种平衡也是相对的,准确说应该象杠杆一样,看看支点在哪里,也许阳很大,阴很小,事物就能平衡。所以《黄氏圈论》强调“中是万物存在的动态平衡点”,“动态平衡点”也就是杠杆这一支点。

事物的存在、发展、衰退肯定是一种因素大于另外一种因素,但又必须平衡,怎么办?只能存在于“中”这一动态平衡点。例如,一大一小两个因素,假如大的是生长因素,是生长力,小的是衰退因素,是破坏力,怎么样才能平衡,才能相称,就要运用杠杆原理。如果没有这个“中”,行不行?

再比如,太极这种图形标识虽然好看,我就认为它不科学,容易造成一种错觉,就是一样一半,一分为二,所以,现代家庭,什么“妇女要顶半边天”,我不敢苟同。真的一样一半,这个家庭也就毁灭了,所以现在离婚的这么多。男的强,女的应该弱,女的强,男的应该弱,一山不容二虎。有报道称,现在90%的女人有男性化倾向,这种现象非常危险。对与不对,让时间去检验。

在医学上也是这样,中医强调的是互相转换,人体内有病菌是正常的,不正常是毒素大大超过了他应有的量,超过了,其外在表现就是“亚健康”状态,就是疾病。

中医这一理念是现代西方医学所没有的,无疑是中医的优势。从汉朝张仲景首创《伤寒杂病论》开始,千百年来中医的临床经验证明,这一理念和治疗方式对慢性病、老年病、疑难杂症非常有效,特别是对瘟疫等流行病有着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阎纲:从你分析的六大优势来看,中医的这一理论和实践如果能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必将引发一场现代医学革命!

黄院长,你认为中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黄传贵:中医有三大主要特点:一为理论,二为实践,三为药物。中医理论的特点是以“天人合一”为整体观,以“阴阳五行”为理论架构,以“中庸思想”为方法论,以“辨证施治”为学术体系。这一特点在中医的纲领性文献—— 《黄帝内经》中有最为系统和完善的阐述。《黄帝内经》是一部划时代的圣典,它既是医学著作,也是哲学著作;它既是人学,也是生命学,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大成。《黄帝内经》的诞生,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撑起了中医理论的脊梁,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所以,中医能够历经几千年而不衰,而且越来越为当今世界所重视,其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它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治疗的有效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的理论以及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中医学认识自然、社会、人体、生命、心理、病理、疾病、健康的综合关系及其规律的理念,正是现代医学所缺少的,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的部分。

中医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学术体系——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而总结出来的学术体系,在中医治疗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辨证施治是中医的难点,非智慧者难以得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中医就是学哲学,学辩证思维。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决定了中医的人性化与个性化,固守一病一方而不知变化,不能因病、因时、因地、因环境、因病机施治,治不好疾病,更成不了良医。中医对待疾病总是在辨证的前提下,对症下药,既要辨证,又要辨药,做到药证相合。

比如同为感冒,是风寒感冒或是风热感冒,用药是不同的,必须判断清楚,判断失误不但治不好病,还会加重病情。

又比如,在治疗方法上不但需要辨证,还要有谋略和尺度,如:汗法汗到什么程度为佳,很有说法;和法用到何处?什么病可和,什么病不能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下法即攻下法,怎么攻为妙,医者须知不伤正为度;温法,必须是寒则温之,当然还有大、小、轻、重之分,夹杂使用之机理,十分微妙;还有清法、补法等等。寒热虚实,条条是纲纪;阴阳表里,招招有谋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非常灵活多变,同时还要全盘统筹考虑,只知其―,不知其二,那决不是良医所为。

一代医圣张仲景首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把中医理论《黄帝内经》与临床实践完美结合,改变了中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使中医学由经验医学真正上升为临床理论医学,奠定了中医学术沿辨证论治方向发展的基础。张仲景指出,医道虽繁,一言以蔽之,阴阳而已。阴阳二者为易道之变化,实为医道之纲领,故有“医易一体”之说。临床以明辨阴阳为纲,治病以调阴阳为要。同为阴证,阴之程度有别;同为阳证,阳之轻重有殊。轻者为凉为温,重者为寒为热。凉为寒之渐,寒为凉之极;温为热之渐,热为温之极,寒之极者无如少阴寒化证,热之极者无如阳明经府证。寒之极则现假热,热之极反见假寒。

阎纲:多么高深、多么智慧啊!

黄传贵:中医再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中药。中药以植物、矿物、动物为主,中药最重要的特点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指导用药,注重综合药性。从神农尝百草,到一代名医李时珍,他们所创造的药物学成就,是不折不扣的人类历史上的丰碑,也是今天医药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必不可少的理论指导著作。中医医生就是利用《本草纲目》上这样一些药物研究成果,取其药性 (即四性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特性),用于君臣佐使,进而辨证施治。

中药所强调的药性,具有其先进性和科学性。需要指出和值得一提的是,在药性中,有毒物质也是一种药性,只要利用得好,同样是一种好的治疗药物。

比如人参,按现代西医的检测方法应该是无毒的,但就有病案证明,三例出生婴儿20小时内服人参,几小时均出现异常兴奋现象,一例死亡。所以在中医中,反而慎用这类补药。与此相反,有些有毒物质,在中医中均可入药,如芒硝、硫磺、巴豆等,只要用得恰当,临床效果显著。“药之害在医不在药”,这就是中医中药的用药理念不同。

中医的药绝大多数是复方,复方的配合,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调节阴阳平衡,扶持正气!

中医十分讲究地道性:东西南北之差,春夏秋冬之差等等。

阎纲:你对目前的中药现代化怎样认识?

黄传贵:中医现代化,确切地讲应该是中医药科技化,而不是违反中医原理和中药配伍原理的科技化。

现阶段,中药的生产研制已误入歧途,一是在依据古方生产的中成药中加入西药成分,如在治疗感冒的中成药中加入西药制剂,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但无疗效,还可能造成直接的毒副作用;二是应用西医原理对药物的有效成分提纯。如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从三七中提取“三七皂甙”、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等等,这样走分离、提取有效成分的植物化学的研究道路,已经违背了中医中药配伍的原则,已经不是中医中药,而是西药。

因此,中药研究与中药现代化,不能走西化的道路,中医西医是二个各不相同的体系,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中药成分分离化的结果将使中药彻底改变,这不是中药现代化,而是毁灭中药。

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应该是在中医原理的指导下:

①对生产工艺的科技化、检测检验的现代化;

②对药物疗效临床实验统计分析的科学化;

③对新药开发研究的科学化;

④对中药生产科学化;

⑤剂型简便化;

⑥建立中药饮片的品种、质量、采集、加工等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检测标准;

⑦建立中成药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标准;⑧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标准。

4 中医的复兴与中国医学的未来

阎纲:黄院长,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今天的人类,面临着一个又一个可怕的绝症,一个又一个梦魔般的怪病,一个又一个莫名其妙的病毒……挥之不去,去之不除,越来越多,越生越怪,越来越可怕,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和面对。令人担忧的是现代医学对此束手无策,芸芸众生为疾病所困,一愁莫展。昨天非典,今天甲型H1N1流感,明天、后天又将会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明疾病将会接踵而来,人类的健康已无安全可言,人类的健康已经得不到任何保证。

黄传贵:健康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二十世纪以来,现代西方医学突飞猛进,表面上看精彩纷呈,但仔细分析却问题多多。所谓治疗的药物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越来越多,但依然追赶不上疾病产生的步伐。诸如艾滋病、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痛风、非典、瘟疫、各类急慢性病,近期肆虐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等。在人们的记忆中,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医学除了利用疫苗根治了天花、小儿麻痹症之后,就再也没有对危害人类最为严重的疾病作有效的根治。

人类到底怎么了?

人类现在面对什么样的情况?应该怎么走?这都是萦绕在人们心头不解的疑惑。

是人类落后了?进化了?还是变异了?

是疾病更加厉害了,人类对它只能控制、不能彻底根治?

面对这些问题,现代医学在个体上下功夫,在基因上找原因,在药物上想办法,几十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从本质上得到解决,更令人失望的是,至今整个研究方案茫茫然,让人看不到希望。

为此,人们不得不再一次进行反思!

攻克人类的疾病,远远不是单纯去寻找新药这样简单,也许是现代医学的基本理念错了,或者是研究方向和方法从一开始就错了!

这么多年来,我感觉到现代医学是不是出了问题?从医学的范畴、定义、目的、手段甚至于方向等等,是否都有必要进行商榷。比如说,医学就只属于自然科学范畴那样简单吗?医学的目的只是为了研究疾病、寻找药物吗?我觉得医学界很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定义人类医学,对现代医学,特别是西医要重新进行总结与反思。

医学是人类最早的科学之一,它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伴随着人类的延续而发展。我认为,医学就是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和药物相互转化过程这一规律的学问,也是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主要内容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医学就是人学,医学就是生命学。

阎纲:让人非常疑惑的是,在属性划分上,现代科学竟然把医学划分在自然科学的范畴,这是否就是现代人类认识医学前提和角度上的错误?!

黄传贵:现代科学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这是不是从根本上就错了?!

事实上,这一观念的错误,最初来源于人们对进化论的盲目认同和误导。所谓人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是相对于人是动物进化而来这一观念产生的,从主观和客观上把人和动物等同在同一个层次之上来加以研究和对待,只不过人与一般动物稍有不同而已,而不是从本质上加以区别,进而用生物学的观点来指导人类医学。可见,这样的出发点,从根本上背离了人类特殊性的这一本质。

人就是人,人是宇宙的智慧部份,人是宇宙的特殊群体,人是社会与自然的复合体,人不可以同一般事物或动物等同。而为人类服务的医学自然不会只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而应该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完美融合的体现。人拥有思维,又能创造思维;人有情感,又能应用情感;既能劳动,又能创造劳动;享受生活,更能美化生活。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充满情感的、创造并拥有各种规则的世界。人既是独立个体,人与人之间又产生复杂群体,人与自然又形成宏观整体,那么,作为这一事件的关键性主体——人,他的健康与疾病的产生和治疗就不仅仅是对待单纯的生物或动物那样简单。

人类医学既要研究人体本身,更要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的辩证关系,把人类医学划入自然科学的范畴,本身就是一种误导,一种科学性的错误,其结果就是用错误的医学观指导医学,从根本上阻碍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在认识上已经走进一条死胡同。

阎纲:事实上,很多学者包括西方学者早就对此提出异议。

黄传贵:首先要作正确的定位。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机体,绝非由物质细胞组成的单体。人具有两套完整的生命系统,物质生命系统与精神生命系统,如果不能对人的生命本质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一切研究都是徒劳。

阎纲:你是不是认为医学的对象不仅仅是研究疾病和药物?

黄传贵:是的,这是医学哲学的基本命题。

“人是智慧的机体!”人体自身的“自我调节功能,自我修复功能”是现代科技无法愈越和替代的领域!我们要充分尊重人体这一“原创性功能”,把健康保健、疾病治疗置于这个大原则之下,从主观和客观上,充分调动人体这一能动性功能,运用方法、能量或药物补充、帮助这一功能,服务于人体本身,这才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崇高原则和出发点。所以,医学的方向是研究和掌握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自我修复功能”并为之服务。掌握了这一环节,人类医学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医学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才能真正实现。

阎纲:你的意思是说医学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人体内的自我健康能力并为之服务?这不正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思想吗?

黄传贵:正是这样。中医医学的最高原则是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共性),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个性),强调共性就是整体观念,强调个性就是辨证施治,同时又有主次之分。

阎纲:什么是主?什么是次呢?

黄传贵:服从人体内“自我调节功能,自我修复功能”的领导是主,此外为次。刚才说过,人体是一个充满着智慧的机体,人体内“自我调节功能,自我修复功能”是当今现代科技无法超越的完美系统,人们必须顺从这一系统,加以必要的协助,进行能量的补充,这些能量就是我们的医学方法与药物,医药治疗本身处于从属和辅助的地位。

阎纲:这就是中医中药治疗的奥秘所在吧?

黄传贵:再好的药物,再好的治疗手段,其作用都是有限的,因为它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一切破坏人体自我修复功能的治疗方法与药物都是错误的,真正能战胜疾病的,只能靠内因——人的自身。

人有病时,人体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当自我修复能力不够时,可以通过药物、非药物等手段帮助治疗;人健康时,人体有自我维护健康的能力,能力不够时,同样可以通过锻炼、饮食等方法提高自我维护的能力。

阎纲:那么,医学的本质就可以概括为:“发现人的自我修复能力,发展人的自我健康能力,服务人的自我调节能力。”

如果医学是为人类服务,医学的本质就应该与人类的本质特性相适应。你认为人的本质特性又是什么?

黄传贵:对于人类,黄氏理论有明确的看法。《黄氏圈论》认为:“万物有族,善辨族明。夷人虽蛮乃人也,猫狗虽顺乃畜也。”自然界,有动物类、植物类,但是,人就是人,人类就是人类!人是宇宙的特殊部分,不能等同于其它动物,也不可能由其它动物进化而来。所谓进化,应该是同一本质、不同层次的发展,比如,人类的聪明与笨拙,进步与发展,只是思维层次上的不同,不是本质上、机体结构上的差异。

阎纲:“人类就是人类!”说得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动物是有严格界线的,其中骂人最恶毒的一句话就是:“你禽兽不如!”

黄传贵:人类的存在的本身就是一个谜!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问同样一个问题: “人类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直至今日,人们依然不能做出科学的回答,最终变成一个猜想、一个哲学命题,也是科学命题。

阎纲:人类在地球上的产生和存在的确是奇迹,人类到底从何而来?

黄传贵:曾经让无数人引以为荣的进化论在十九世纪就信誓旦旦地告诉人们: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动物是人类的祖先!这一理论的延伸,奠定了近代生理学、伦理学、心理学、哲学以至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石,成为了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理论认为,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大约在十多万年前起源于南非,从那里逐步迁移到欧洲和亚洲,然后从亚洲继续迁移,在大约距今3万年前经白令海峡到达新大陆,1.5万年前抵达南美。遗憾的是,大量考古发现和最新科技成果不断证实,达尔文关于人类的进化理论充其量是一种个人的假说,缺乏实质性的科学根据。

首先,猿猴与人的基因在关键的部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类不可能靠进化产生,更不可能靠突变发展。事实上,突变是由于遗传密码中发生错误所致,而它不能产生出更有发展前途的和更复杂的器官、组织结构和动物种类。如果人由猿猴进化而来,为什么猿猴并没有都变成人或与人相近似人类?

其次,猿猴的外观与肤色至今依然统一和几乎不变,人类却分成三种截然不同的外观与肤色,体质也有很大的不同,白种人与黑种人相近似,黄种人则不同。

第三,如果达尔文的一揽子论点是正确的话,那么,人们可以期望从考古记录和化石记录上找到“类人猿”的存在,这是证明人类进化必经的一个重要环节,遗憾的是,这一人猿过渡的重要阶段并不存在,考古记录与化石记录看到的却是一种突变,几乎人类一瞬间就在地球上产生了!并没有显示出进化,更没有显示出从一种生物到另一种生物的逐步改变,它们缺乏的不仅仅是连接性中间者,而是缺乏一连串的中间者。现在地球上90%以上的动物种类变成濒危物种之后就可能灭绝,自然,历史显示了进化的反方向,就是退化和灭绝。因此,我认为进化论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阎纲:传统理论所谓的科学论断是:“劳动创造了人”!劳动真能创造人吗?

黄传贵:科学地讲,劳动并不能创造人类,劳动只能是发展了人类,聪明了人类,完善了人类。这是人类进步与发展层次上的不同,是现代人类与原始人类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层次上的不同,并不是人这一本质属性上的不同。

人类自诞生到现在,人体器官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古代人类与现代人类的心、肝、脾、肺、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目、舌、口、鼻、耳、筋、脉、肉、皮、骨、气、血、毛、发、甲等,并没有出现本质上的差异,即就是人体的物质基础没有改变,改变和进化的是精神和文化。人类的精神与文化通过物质载体的遗传与传承,逐步积累与完善,促进人类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历史性地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人类的进步根植于人的思维、意识、观念的进步,而不是肉体 (物质)的改变。

这就科学地告诉我们,在没有了解和把握事物本质的时候,人类自己不要妄下结论,自己把自己误导,甚至于禁锢起来。正确的选择应该是留下问题,留下猜想,让人们去追求、去寻找、去验证。

就像计算机一样,你可以不懂它的设计与制造,你可以不懂它的软件与硬件原理,但你可以应用,你可以在应用中逐步的学习,逐步的体验,逐步的认识。

既然我们确实不能肯定人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那我们就只好把它作为一个命题,留待未来去认识、去解答、去验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人类自身的研究。

阎纲:你认为对人类自身进行研究的最佳切入点在哪里?

黄传贵:重要的途径就是从生命开始,从医学开始,从人类存在的社会活动开始。

阎纲:既然人的本质特性与动物的大相径庭,那么,医学的方向与目的就值得商榷,特别是西方医学的一些思路与方法。

黄传贵:对人类生命体自身的研究,现代西方医学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基础工作,清晰地解剖了人体的物质世界,演示了人体的有形部份。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大宝藏,藏有无限的奥秘,人类现在所已知的仍然微不足道,因为它远不是人体的全部。

过去有西方学者认为,人的生命本质特性是由物质细胞构成……,我认为这是非常错误的。人类生命的本质特性是肉体吗?显然不是!肉体只是人类生命的本质特性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命的载体。

当一个人突然遇到特别的变故而死亡,比如冰冻、瞬间窒息等等,他的有形部份并没有改变,如果进一步解剖,会发现他的组织、器官乃至细胞结构依然完好,但他失去了生命。这足以说明,人类生命系统的本质不是以人体器官等等有形部分是否完好作为评判标准,而应该是人的意识、思维、感知、言语、行为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在思想支配之下的与之相应的一切生理和心理的活动,这样一些无形的、精神范畴之内的系统,才是人类生命的本质特性。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精神是人类生命的主导特性,精神、意识、思维、欲望是人活着的唯一标准,追求、好奇与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在主导特性的支配下,人类才会不断的追求物质财富,追求精神生活,包括追求爱情、追求事业、追求友谊和理解、追求承认与尊重,追求未知的领域。由此可见,主宰生命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这才是人类生命的本质特性。

阎纲:如此说来,现代西方医学只不过是人类有形部份的科学,一个缺少无形部份与之适应的、戏称的所谓“半边医学”了。

黄传贵:事实的确如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实验和生活实践证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心理更能调节生理,在治疗人体疾病、提高人类健康状况、改善人类体质、促进自我保健方面,重视和发挥人体本身意识和心理的潜能,更多地注重心灵的力量,确保心理健康,才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

阎纲:“心态决定一切”?

黄院长:“心态”在人类生命的世界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忽略了这一前提,一切努力都不会成功。

阎纲:那么,生命的本质特性是精神了?

黄传贵:是的。人具有两套完整的生命系统,物质生命系统与精神生命系统,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共同体,也是表与里、阴与阳的互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人体组成中,自我调节功能维持生命平衡,造就生命的产生、延续和转归,无形永远大于有形,意识支配一切行为,这是不争的事实。

阎纲:黄院长,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去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亡者五脏独具,形体还在,但是生命停止了,不是完整的人了,不会跟我们说话了,我们跟他告别是跟他的遗体告别,为什么?因为他死了, “死”怎么解释?“死”就是失去生命的根本:气和神,也就是你说的“精神生命系统”。

黄传贵:是,是!“精神生命系统”是人活着的重要标志,人死了,两个生命系统就分离了——人死如灯灭。

阎纲:两套生命系统之间什么关系?谁主谁次?

黄传贵:物质与精神无主次之分,精神是生命存在的反映,物质是生命的载体,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先导性作用。整体之所以为整体,并非一分为二这样简单。物质与精神,精神与物质;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物质,精神变精神;一分为二,合二为一……都需要一个融合的“力”,这就是事物的“中”,也就是生命的原始动力。因此,我认为单一物质世界的思维方式应该停止,全新的、整体的、以生命世界为核心的思维世界观应该形成。不能用有形的研究成果,把我们的思维限制在机械唯物论的范畴。

阎纲:西方医学似有此缺陷。

黄传贵:人类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表面上看,上能驰骋于宇宙空间,下能藏身于无涯深海,但已知永远小于未知,无形永远大于有形。我们还有太多的无知,不说其它,仅就我们人类自身而言,惭愧,仍然不甚了了!

今天,人们对自身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现代医学,也就是今天的主流医学——西方医学。西方医学是建立在以解剖学和实验学为基础理论的实证科学,它致命的缺陷就是只注意到物质生命系统,忽视了精神生命系统的存在。

西方医学对人类的了解,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停留在事物的表层。所谓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资料,也仅属于物质的范畴,是通过解剖和仪器观测实验得到的。试问,在死人的身上能解剖到精神吗?

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明白,人除了物质肉体外,还有精神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比肉体生命更为重要,而现代西方医学对这方面的研究是个空白,更谈不上保健与治疗,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和关注。

阎纲:请举例说明。

黄传贵:实例太多了!中医为什么注重自然世界、社会环境、七情六欲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就是因为上述方面是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人体是一个奇异而复杂的机体,不仅自身互相协调,而且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协调,在人多的地方,现场气氛会对每一个人产生影响,一人激动很可能会带动群体激动,甚至于血缘亲属之间都会有超越空间的信息传递,并发生奇妙的作用。

阎纲:的确如此。

黄传贵:现代科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有自己的“场”,场的强弱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不同的物质会产生不同的场。就人体场而言,场不仅随人体而存在,而且可以离开人体而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场与场的作用,便形成了信息传递。血缘愈近,信息愈强。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很多,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家里有事,远在外地的亲人就会产生不安。我国古代历史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唐代有个小吏叫张志宽,有天上班时突然感到心痛,他赶紧向县官告假,说是自己心痛,必定是乡下母亲生了重病。县官不信,派人去访查,竟然如其所言。

不仅血缘之间,即使朋友同事之间也有信息传递,感情愈深,信息愈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和元稹交谊深厚,一天,元稹梦见自己看到白居易在长安慈恩寺游玩,不可思议的是,在元稹做梦的这一天,白居易果真去慈恩寺游玩过。

生命信息充斥于宇宙空间,要捕捉这些信息是很难的。现代科学技术对此几乎一筹莫展。要捕捉生命信息,还得靠人类智慧生命体本身。一句话,一个动作,可能负载着某种神秘的信息,只是有的自觉,有的不自觉罢了。

阎纲:这样一来,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之上的西医迫切需要反思了。

黄传贵:当然!近现代人类辉煌的成就,都建立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之上,活象一个金鸡独立的人,精神世界的研究与发展,远远滞后于物质世界。比如现代西方医学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局限于肉体,只见病灶,只见药物,忽略了智慧机体的主导作用。西方医学是建立在解剖的基础之上,他的治疗思想和方法也是采取对待机器的方法:“修理和更换”。中国医学呢?我们中国人认为是建立在整体论上,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基础之上,中医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当然了,西方人不承认,认为这理论不可思议,不科学。因此,他们失去生命世界的一半。历史赋予人类二十一世纪的使命就是:寻找回失落了的世界!让生命世界作为一个完整的圆,带动整个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阎纲:但是现阶段要形成共识恐怕还很困难。

黄传贵:但我相信,只要是真理,时间会说明一切。比如经络学说就是有争议的学说。《黄帝内经》和经络学说是中医的纲,中医就是建立在《黄帝内经》及经络学的基础之上。有意思的是,现在我们已经证明了经络的有效性,针灸的有效性,但是我们只知道它有效,还是不知道它为什么会有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不是很好笑?

阎纲:黄院长,你是“黄家医圈”的当代传人,掌握完整的医学哲学理论体系—— 《黄氏圈论》,你对此怎样解读和应用?

黄传贵:中医西医谁先进,谁落后?我们先不要过早下这个结论,我还是先说说西医治什么,中医治什么?

前面讲过,人体有两大生命系统;物质生命体、精神生命体,西医以局部解剖观念为指导,主要是治疗物质(肉体)生命体,针对的是肉体的疾病;而中医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重视精神生命系统的作用。我理解,前面提到的“人体自我调节功能和自我修复功能”包括在精神这一大的范畴之内,精神健康了,肉体健康将得到保障。医学的作用在于调节两个生命系统的平衡。

何以证明?中医的主线是“气”。“气”是什么?《黄氏圈论》是这样说的:人以气生,气伴命行。气正命和存,气顺命相称,气滞命离杀,气绝命转归。气正体正,气邪体邪。内气为本,外气为用。内外合一,生命和存。内外离杀,生命转归。《黄氏圈论》的最后结论是:精神世界体现为“气”,“气”中蕴藏了精神世界。

可以肯定,不论是中医其它典籍中的“气”,还是《黄氏圈论》中的“气”,都不是指人们的肉体,也不是指意识,而是潜藏于我们身体内部的另外一种生命体,那就是精神生命体。

在对待精神生命体和“气”的研究上, 《黄氏圈论》处处表现出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思考。正如宗教关注的重点是精神世界一样,《黄氏圈论》认为宗教和唯心主义包含有相当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各种素材,需要再认识、再研究,但必须持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不致再被人为的神秘化。我以为,《黄氏圈论》在“论气”中对物质气场的理解、人体气场的理解和人类心灵感应传导方式的猜想,都是科学和理性的。

事实上,人体“体气场”的提出,直击了精神生命体这一重大课题,“体气场”受到精神生命体的支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信息的交换,用《黄氏圈论》中的专用名词讲,不论“亲和”也罢、“碰吸”也罢,都要通过客观存在的“体气场”。“体气场”的大小、强弱各有不同,强有力的“体气场”,不但能保护自己,还能影响别人。毕竟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是少数。它的产生,有的是天生的,有的靠修练,如很多领袖级的人物,很多得道的高僧。他们的“体气场”异于普通人,有的天生就有威严感,而很多宗教大师却是修练出来的,他们的修练方法就是使肉体和物质欲望降到最低,这时候,精神生命就会活跃起来,锻练它,它就会强大起来,强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得到很多人的自然崇拜,因为他超越了普通人无法体会到的领域。即使是他不说话,或者说一些很普通的话,你也会对他崇拜有加,敬为神明。这就是精神生命体的神奇。现实生活中,也许大家会有这样的一些体会,你会怕某个人,不怕某个人,你喜欢某个人,或讨厌某个人,祟拜某个人,虽然你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就是人体的“体气场”在作怪。

阎纲:如果这样的话,有关中医的很多话题就迎刃而解了,很多神秘之处就得到合理的、理性的答案。

黄传贵:“黄家医圈”认为:物质生命体生病了影响精神生命体,反之也然,比如你生气了就会生病,你高兴病就好得快。“物神性”三者相互影响。中医的作用主要是针对精神生命体,用精神强大的力量来治疗肉体的疾病。

我举个例子,凡是学中医的都应该知道,中医药物配伍里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比如“甘草不能配甘遂”、“半夏贝母反乌头”,但这种禁忌在现代科学中是找不到依据的,动物试验和药理试验都没有发现毒副作用。我以为这种禁忌不是针对肉体生命的,而是针对精神生命体,那样的配方会伤害精神生命体,我认为这就是中医未解之谜的谜底!

1999年,我曾经在全国社科杂志《学术探索》上发表过《浅谈医学哲学》一文,提出:未来医学的研究方向要以哲学的整体观、系统观、辩证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把医学置于社会的、文化的、生理的、病理的、心理的、疾病的全方位中来考虑。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体自我修复机制为纲,以其它医学手段为目,“纲举目张”。

阎纲:啊,黄传贵,您提出了一个多么重要的理念啊!这不就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吗?但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现状同中西医发展不平衡、不适应,甚至于争论,怎么解决?

黄传贵:在人类几千年的实践体验中,从事物的运行规律和过程来看,简单的事物往往复杂,复杂的事物又可能简单。这是一个循环往复和升华的过程。

我在上文里就说过,复杂事物简单化,简单事物复杂化——这就是进步,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奥秘。

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当人类从信赖巫术、迷信、幻觉中解脱出来,真正理性地对待生活,对待事物,对待疾病,这就是进步。中国古代,“巫、医”一体,繁体字的医就是巫和医的组合,人们的认识慢慢从巫到医发展,春秋战国以前是“巫医结合”,后来巫医分离,医学独立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系统理论体系的应用学科,从而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当人们返回去理解、认识、洞察巫术的作用时,那就是一种升华。因为巫术本身对医学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有了巫,中医才认识到精神、心理的作用,精神因素对疾病的治疗起着积极而有效的甚至于是至关重要作用,也正由于此,中医才把精神的、心理的因素纳入治疗的系统。

今天,针对人类生命科学而言,当人们从传统性、模糊性生命科学的迷茫中走出来,去认真研究具有实证性、解剖性、细胞性、病毒性等针对性、目标性、细化性医学的时候,就是进步。在此基础上,当人们的目光再次审视系统性、辩证性、模糊性医学——中医的时候,那就是一种升华!

事实上,这样的过程,正是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表现。确定这一标准明确的思路就是:从数字到模拟,从模拟再到数字,再从数字到模拟……。从无形到有形,从有形再到无形,再从无形到有形……循环往复,直到永远。这是人类从生理到心理的进化和升华,更是人类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阎纲:你是否认为西医相当于数字医学,而中医相当于模糊医学?

黄传贵:这种理解并不十分准确,只能说西医是实验性、解剖性医学,中医是整体性、综合性医学。西医是以动物和死人解剖为主要依据,以还原分析为研究方向;中医是以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为主要依据,以综合分析为研究方向;西医针对人体局部病灶,中医更注重疾病产生的原因。西医公式化、程序化、普适性;中医具体化、个性化、特殊化,“因时、因地、因人”辨证施治。

阎纲:你今天讲得头头是道,我听得津津有味,未来的医学究竟如何发展,我想,对你此次访谈之后,医学会在这里进行沉思,中国医学有望在更有效的范围服务于十三亿人民大众。

谢谢你,黄传贵院长!

猜你喜欢

医学人类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颤抖吧,人类
医学写作的概念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会成长起来吗?
医学的进步
人类第一杀手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让医学大数据给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