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2011-08-15王桂芹
王桂芹
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心医院,吉林 公主岭 136100
高血压是社区居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上流行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即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1]。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应针对影响高血压的危险行为因素而采取措施[2]。为了探讨社区护理措施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自2009年起对河南街社区30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了为期2年的社区护理及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2010年我院托管的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30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及干预。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并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83例,女117例;年龄35岁~82岁 (46.7岁±5.7岁)。BMI指数均≥24,均有高血压病家族史。
1.2 资料筛选依据
国际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是超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筛选的指标为:(1)超重:中国成人正常体重指数 (BMI=kg/m2)为19~24,体重指数≥24为超重,≥28为肥胖。人群体重指数的差别对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有显著影响。(2)高盐膳食:我国人群食盐摄入量高于西方国家。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约为7~8g。膳食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相关性,在控制了总热量后,膳食钠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3及0.58。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及1.2mmHg。(3)中度以上饮酒:按每周至少饮酒一次为饮酒计算,我国中年男性人群饮酒率约30%~66%,女性为2%~7%。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内高血压发生危险增加40%。(4)其他指标:①父母患高血压者;②食用饱和脂肪酸 (如动物脂肪)的人;③从事需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受噪音等不良刺激者;④吸烟者。
1.3 方法
1.3.1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标准[2],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 (或)舒张压≥90 mmHg(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2次以上血压值达到该标准)。
1.3.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定期组织高血压病病人参加知识讲座、观看相关录像、发放相应的宣传资料。社区护士和家庭医生每月到居委会或家庭访视病人1次。除测量血压外,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让病人了解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3]。建议病人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每日摄盐6g以下,食用低脂、低糖类食物,减少总热量的摄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快、过饱。建议病人戒烟、戒酒。根据病人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值、运动习惯及运动耐受性为病人制订运动量,并嘱病人在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下休息[3]。并及时、准确填写随访调查表。
2 干预
2.1 干预形式
2.1.1 设立护理干预小组 护理干预小组由若干护士组成,每位护士分管一定数量的干预对象,由责任护士完成自己所干预对象的全部干预措施,做到医护了解配合。
2.1.2 开展健康教育讲座 我中心与辖区街道居委会合作,由高年资医师和护士每年下社区开展高血压的健康教育讲座至少2次,干预对象保证全部通知到,具体参与情况不强制。
2.1.3 定期上门跟踪监测血压 对干预对象定期上门测量血压,同时进行健康宣教。有发病倾向者增加上门干预力度,一旦发现高血压发病者立即转入社区慢性病监控组继续监控。
2.1.4 制作、发放宣传资料 在辖区内大面积发放宣传资料,其中干预对象保证资料到手,做到点面结合。
2.1.5 组织干预对象开展经验交流座谈会 居委会组织相邻的干预对象在小区的卫生服务点开展座谈会,被干预者可互相交流预防高血压的经验,相关负责护士进行现场记录和指导。
2.1.6 不定期电话回访宣教 责任护士对所分管的干预对象进行不定期的电话回访,及时了解干预对象的血压监控情况并释疑。
2.2 干预内容
2.2.1 服药干预
社区护士和医生应让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能自觉按医嘱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嘱病人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病人的血压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病人避免长时间站立,坐起时动作宜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2.2.2 心理护理
大多数高血压病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4]。对于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还需社区、病人家属、亲朋好友等共同参与,督促病人的遵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社区医生和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告诉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宽容的态度,保持良好心态,切忌暴怒、焦虑、忧郁、悲观、恐惧,提高应激能力,保持心理平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5]。
3 结果
对300人的调查结果显示:知道高血压定义的只有47%,知道高血压须长期服药的最高也只达60%,可见知道高血压知识的人还太少。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进行高血压知识问答,显示文化程度与知晓率成正比。对40岁以上不同年龄者进行高血压知识问答,显示年龄与知晓率成反比。
4 讨论
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应终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病情恶化、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保证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在社区护理干预中,定期的、规范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人逐渐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达到知晓、信任、行动的统一,最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6]。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有效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7]。高血压社区护理及干预受到病人的欢迎,病人能够接受社区医生和护士的随访,社区医生和护士通过一对一地交流,提出如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病人基本上是接受的。
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措施,不仅可以加强高血压病知识的普及,防止高血压病发病率的上升,还可以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的意识。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慢性病防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条件,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是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探索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1]李娜,贾建利,胡晓光.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4):475477.
[2]王海燕主编.内科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院出版社,2005:317.
[3]潘晓萍,严金锋.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3536.
[4]邹丽,蔡昭杏.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8C):22062207.
[5]李翠萍.对69例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6C):16651666.
[6]于小燕,于大燕,朱华乔.城乡结合部社区高血压病综合防治的策略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772774.
[7]张国力.关于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分析 [J].吉林医学,2010,31(4):5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