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瘢痕疙瘩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1-08-15董柱清
彭 强 董柱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放疗科,福建福安 355000
瘢痕疙瘩多由皮肤损伤(如创伤、烧伤或手术)后引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纤维组织增生性疾病,常见于青少年及年轻女性。其临床表现多为局部痛痒不适、感觉减退或面部容貌改变,肿块明显突出并向周围进行性扩张,无自愈倾向,且单纯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瘢痕疙瘩治疗方法种类繁多,但效果不能完全满意。目前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行放疗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1月~2011年1月对40例瘢痕疙瘩患者行术后放疗,并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 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共收治瘢痕疙瘩患者40例,男9例,女31例;年龄20~56岁,病程1~22年,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病史和特征性皮损病变。在40例瘢痕疙瘩患者中,发生于头颈部6例,胸部17例,背部3例,肩部2倒,腹部3例,上肢5例,下肢2例,全身多发2例。在40例患者中,瘢痕疙瘩单纯手术切除后复发者20例,其中15例曾多次手术切除后复发,复发时间最短7 d,最长3个月,中位24 d。瘢痕疙瘩最长15 cm,最宽3 cm,最厚1 cm。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行手术切除,术后半小时~7 d内开始行放射治疗。40例患者中,35例患者均为术后半小时~1 d便开始行放疗,照射范围以手术切口外扩1~2 cm,利用直线加速器发出的6 MeV电子线进行放射治疗。
1.3 剂量
采用高能6 MeV电子束,2 Gy/次,5次/周,照射剂量为DT 20 Gy/10次。治疗时根据瘢痕病灶大小选择不同的限光筒,用铅模保护病变周围正常皮肤。一般1个疗程即可。
1.4 瘢痕疙瘩分级及疗效评价标准
瘢痕疙瘩分级标准[1]:0级,无瘢痕增生;Ⅰ级,切口处皮肤微增,无隆起,颜色接近正常肤色,无疼痛、痒及功能障碍;Ⅱ级,皮肤瘢痕稍隆起,有色素沉着,偶有轻度疼痛、痒和(或)功能障碍;Ⅲ级,皮肤瘢痕明显隆起,色素沉着,中重度疼痛、痒,明显影响生活。疗效评价标准[1]:痊愈:瘢痕扁平,不高于皮肤,无瘙痒、疼痛等症状,完成治疗后至少12个月随访未见复发;则为痊愈。显效: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瘢痕未见继续生长者;有效:瘢痕稍高于皮肤,厚度<2 mm,不进行性生长或生长缓慢;无效:瘢痕进行性生长,超出皮肤2 mm以上。
2 结果
2.1 疗效
40例术后放疗患者均如期拆线,未发生切口延迟愈合情况,切口全部甲级愈合。全部患者随访半年以上,最长4年,痊愈者28例,占70%;显效6例,占15%;有效2例,占5%;无效4例,占10%,总局控率达到90%。局部控制区仅有轻度色素沉着,未见皮肤破溃及皮肤纤维化等;仅4例患者在放疗结束半年后出现复发,且主要为切口处皮肤再次出现增厚隆起,并逐渐缓慢增大。随访6个月~ 4年后发现:术后越早进行放疗效果越显著,如无明显放疗禁忌证,术后24 d内进行放射治疗效果最好,无须待伤口愈合拆线后进行,超过24 h 后疗效下降,且瘢痕疙瘩病程越短,瘢痕越小者疗效也越好。
2.2 不良反应
虽然使用放射性治疗瘢痕疙瘩效果显著,但少数人对放射治疗的安全性不放心。实际上,只要在治疗过程中掌握好瘢痕疙瘩的放射量,放射治疗的副反应是很轻微的。本研究显示:发生急性放射性皮炎者仅有3人,给予暂停放疗后,局部无特殊处理自愈。出现Ⅲ~Ⅳ度放射性皮炎1例,局部给予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后全部治愈,仅留色素沉着。
3 讨论
瘢痕疙瘩是良性增生疾病,常见于青少年及年轻女性。通常是在皮肤受到创伤后增生过长形成的条索状或瘤状的皮肤改变。瘢痕疙瘩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种族或遗传有关[2],患者大多数具有瘢痕体质,创伤在愈合过程中,胶原的形成和降解平衡受到干扰或破坏,引起胶原纤维堆积,形成大量胶原纤维团,纤维内充溢着黏液样基质,微血管包围着纤维团,使瘢痕疙瘩内胶原的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导致瘢痕不断增大,周围正常皮肤受浸[3]。瘢痕疙瘩好发于胸前、肩部、耳、手等易受损伤处,在一个多达1 000例瘢痕疙瘩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笔者发现发生在胸骨前区占34%,三角肌区占17%,上肢占13%,下肢占10%,耳部占9%[4]。大面积的瘢痕组织,尤其是在暴露部位,不仅影响美观,而且还可影响功能,并产生疼痛、瘙痒等症状。一项国外研究报道86%患者有瘙痒的症状,46%患者感觉疼痛[5],瘢痕疙瘩给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不便,因此对瘢痕疙瘩的治疗非常必要。尽管传统认为瘢痕疙瘩是成纤维细胞及某种胶原异常增生的结果,但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可以完全阐释其发病机制,所以还不能制定出统一的治疗标准。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很多,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激光或整形手术等,但疗效均不满意。Mustoe等[6]报道,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单纯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达45%~100%,而手术+术后电子线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由于电子线对皮肤表面表浅肿瘤效果好,皮肤表面剂量高,从皮肤表面到达一定深度后剂量迅速下降,有效保护了正常组织,使重要器官免受射线影响。电子线作用于瘢痕组织产生胶原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受到电离辐射作用后,出现成纤维细胞变性、核固缩和细胞膜消失,抑制胶原的合成与沉积,原有瘢痕组织被破坏,代之以正常皮肤组织机化达到治愈目的[7]。同时电子线可抑制切口处毛细血管增生,减少炎症介质的含量,有效防止瘢痕的再形成。在放疗过程中,如照射皮肤出现轻度色素沉着、脱屑及局部发红,均为一过性,无需进行特殊处理。本研究显示:手术后配合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有效率达90%,且治疗简便易行, 创伤和痛苦小,经济安全,不易复发,是治疗皮肤瘢痕疙瘩效果最好,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1]刘金安,王爱芬,刘粉霞.118例瘢痕疙瘩放射治疗临床分析[J].中华放射治疗学杂志,2000,9(4):2701.
[2]曾逖闻,刘明远.现代良性病放射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1.
[3]彭开桂,李光早.术后即时放疗在治疗疤痕疙瘩中的临床价值[J].肿瘤防治研究,1996,23(2):176.
[4]Bayat A,Arscott G,Ollier WE,et al.Description of site-specific morphology of keloid phenotypes in an afrocaribbean population[J].Br J Plast Sur,2004,57(2):122-133.
[5]Lee SS,Yosipovitch G,Chan YH.Pruritus,pain,and small nerve fiber function in keloids a controtied study[J].J Am Acaid Dematol,2004,51(6):1002-1006.
[6]Mustoe TA,Cooter RD,Gold MH,et al.Inernational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on scar management[J].Plast Reconstr Surg,2002,110(2):560-571.
[7]Salles F,Thiéry G,Lari N,et al.Keloids: pathogenic and therapeutic dvances[J].Med Trop (Mars), 2009,9(3): 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