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146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1-08-15李志强
李志强
河南省沈丘县中医院眼科,河南 沈丘 466300
白内障属于临床常见眼病,致盲率高[1]。已经或即将成为我国一个沉重的医疗负担[2]。2007年4月~200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对白内障患者146例152眼采取手法小切口术同时植入人工晶体,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46例152眼,其中男71例73眼,女75例79眼;年龄43~85岁,平均(68.2±7.8)岁。146例患者中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45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4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3眼。146例患者术前视力为光感~0.06,其中0.04以下者占89.7%(130/145)。所有患者术前眼压均正常,且无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146例患者术前均常规性检查血糖、血压、心电图、色觉、眼压、角膜曲率、眼轴等。同时行常规术前准备,包括剪睫毛、泪道冲洗等。术前常规给予新福林进行散瞳,并应用利多卡因球周麻醉,于患者患眼上方球结膜处做一结膜瓣,结膜瓣基底为穹窿部,同时在上方巩膜做“一”字形或反眉弓形切口,要求切口平行于角巩膜缘,与角巩膜缘距2 mm左右,深度为巩膜厚度一半左右。之后沿该深度应用隧道刀做一巩膜隧道,长约5~6.5 mm,并于透明区1 mm左右行前方穿刺。穿刺后注入甲基纤维素或黏弹剂,并作环形撕开、扩大切口。将患者核周皮质进行分离、分层,并用晶体植入钩将晶体核托起并旋转入前房。对核较大者可先碎核后托出。分别将黏弹剂注入患者前方、囊袋内,并植入人工晶体。最后用平衡盐液将黏弹剂置换出,并闭合切口,对闭合不佳者可进行缝合。术后结膜下预防性应用庆大霉素、氟美松,并遮盖敷料。
2 结果
146例患者152眼术后7 d视力检查,所有患者视力均有显著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3者共130眼,占85.53%;矫正视力在0.06~0.3之间者共12眼,占7.89%;矫正视力≤0.05者10眼,占6.58%。146例患者术后出现角膜内皮轻度水肿者47例,有角膜内皮重度水肿者14例。术后给予局部用药后水肿均消退。另有5只患眼术后出现切口渗漏、2例患者发生继发性前房出现,给予积极处理后渗漏、出血停止。146例患者均痊愈后出院。
3 讨论
目前白内障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超声乳化是公认的较好治疗方法之一,但难以在基层医院得到良好的实施与应用。而传统性白内障手术由于用时长、创伤大、愈合慢、易造成医源性散光等缺点[3],而在临床上越来越局限。
杜进发[4]报道,手法小切口术手术疗效与超声乳化术疗效相近,可在临床大范围应用。本研究146例患者152眼术后视力均获得显著提高,患者均痊愈出院,这进一步证实了该术式,值得临床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该术式要求手术切口水密性好,故切口多为隧道样。同时隧道的深度直接关系到术后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故术中尤应注意。对晶状体核的处理是影响该术式成败的关键性步骤之一,笔者认为对年龄≤65岁或晶状体核不大患者,可直接用注水圈匙将晶状体核缓慢托出。而对年龄偏大或晶状体核偏大偏硬患者,可应用碎核镊或碎核器将晶状体核变小后再缓慢托出。碎核困难患者可适当扩大切口以利于核托出。术中尤其应注意避免强行托出核而造成角膜内皮性损害[5]。本研究术后有部分患者出现了角膜捏皮水肿,这主要与术者操作技术不熟练有关,同时如术中给予足量黏弹剂以保护内皮、术后局部应用激素及营养角膜药物,可有效减少角膜内皮水肿发生[6]。
总之,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临床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明显,患者视力恢复快[7-8],值得临床应用。
[1]李铁红.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8):86-87.
[2]喻谦,陆士恒.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0,31(6):746-747.
[3]谢瑞玲.复明工程中300例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应用体会[J].实用防盲技术,2010,5(2):73-74.
[4]杜进发.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隧道内劈核法的设计和临床效果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8,30(9):688.
[5]张磊,贝明珍,曹晓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后角膜散光变化的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363-2364.
[6]张磊,曹晓滨,贝明珍.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中并发症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7,8(5):1476-1477.
[7]伍继光.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83-184.
[8]赵雪阳,曹观海.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及探讨 [J].中国医疗,2011,29(3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