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2011-08-15王蕊董建英刘宇航周更须
王蕊,董建英,刘宇航,周更须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儿童心脏外科的诊治逐渐向婴幼儿、新生儿和低体重儿的复杂性先心病领域发展。5 kg以下低体重患儿往往病情重、易发生呼吸道反复感染[1],因此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尤其重要。近三年来,我科治疗5 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8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儿童外科进行先天性心脏手术治疗的88例患儿,男性48例,女性40例;年龄19 h~9月(6.13±1.25)月,体重1.05~5.0 kg(4.27±0.83)kg,发育均较差。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16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高压(VSD/ASD+PH)45例,法洛氏四联症(TOF)4例,主动脉缩窄2例,右室双出口(DORV)3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5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d-TGA)5例,肺动脉闭锁+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PA+PDA/ASD)5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CAVSD)1例,先心病合并气管狭窄2例。患儿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胸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或)主动脉CTA及心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1.2 临床表现 多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肺炎、生长发育迟缓、活动耐力减退、反复心功能衰竭、呼吸困难及缺氧发作等。其中中重度营养不良46例,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和(或)反复肺部感染史62例,曾行机械辅助呼吸39例,带气管插管急诊手术19例。
1.3 手术方法 静脉复合麻醉,气管插管,经胸部正中切口67例、腋下小切口21例;常温高流量体外循环手术15例,中低温体外循环手术53例,非体外循环手术18例,深低温停循环手术2例,其中非体外循环低温下半身停循环手术2例。体外循环手术者均采用膜式氧合器,预充液以胶体为主(维持胶体渗透压在13~14 mm Hg),含血St.Thomas停跳液(预计阻断时间在60 min以上者使用HTK液作为停跳液),并常规行血液超滤;深低温停循环者,经主动脉做右头臂动脉干插管进行选择性脑保护,流量每分钟10 ml/(kg·min)。
2 结果
手术患儿中,住院死亡11例,其中TGA 3例,PA 3例,PDA 1例,TOF 2例,TAPVC 1例,PDA+PA 1例。死亡原因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多功能衰竭。存活77例。随访2月至1年,根治手术的75例中,室间隔缺损少量残余分流1例,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均生长发育良好,心影缩小,肺动脉压正常,心功能好转;姑息手术的2例症状明显减轻,无晚期死亡。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
3.1.1 病情评估 对患儿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制定术后监测护理计划,明确具体监测指标。重症患儿入院后即给予低流量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状态。
3.1.2 营养支持 通过少食多餐,提供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来改善患儿身体状况,增强耐受手术能力。喂养特别困难时,静脉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同时严密监测血糖,以免术中出现低血糖及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3.1.3 术前准备 术前禁食水6 h,常规留置静脉留置针,备血。手术日晨注意保持手术部位皮肤清洁,预防切口感染。开塞露通便,清洁肠道。护理操作尽量集中。
3.2 术后护理
3.2.1 呼吸道护理 本组患儿均为低体重婴幼儿,身体抵抗力较差,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肺发育不完善,术后易出现全身水肿[2],胸腹腔渗液及肺内渗出所致的小气道痉挛,因此均选择较小潮气量(8~10 ml/kg)和相对较快的呼吸频率(30~40次/min)以达到足够的通气。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PRVC)呼吸模式为小婴儿首选通气模式[3]。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呼吸道的护理如适当过度通气、俯卧位通气、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复张手法(ARS)、气管镜吸痰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对体外循环所致急性肺损伤患儿,尝试使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4];同时严密观察呼吸机工作情况,定时动脉血气分析,持续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低氧血症。停用呼吸机后,若患儿病情平稳,则按医嘱进行肺部体疗,采取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根据呼吸道情况予以吸痰[5]。
3.2.2 循环系统护理 术后24 h内,严密监测患儿心率、心律、血压、体温、血气,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血压降低、四肢发冷、尿量少于0.5 ml/(kg·h)[6],立刻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加强出入量的管理,严格观察并记录尿液颜色、尿量、尿比重,切忌输入液体过快、过多而造成心功能不全,在维持血压稳定的前提下保持出入量轻度负平衡状态,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改善心肌和肺间质水肿。由于利尿剂的应用,易造成低钾血症,术后每4 h监测电解质1次,如血钾低于3.5 mmol/L,使用0.3 mmol/kg氯化钾加入30 ml液体中,1 h内微量泵注完[7],20 min后复查后血钾应维持在 4~4.5 mmol/L。患儿术后注意保暖,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
3.2.3 营养支持 保证患儿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供应,一方面给予鼻饲或口入奶;另一方面给予静脉高营养加强支持治疗。另外喂养时注意患儿是否有腹胀,如有腹胀则考虑排气以缓解。每周测体重1次,了解营养改善情况。
3.2.4 基础护理 注意观察伤口的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尽量避免患儿哭闹,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同时注意皮肤护理。
由于低体重患儿多数发育差,抵抗力差,营养不良,术后并发症复杂,因此针对其生理特点,围手术期的护理要做到观察细致,严格控制出入量,尤其是对循环系统、呼吸道的护理,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此外合理的营养支持与术后宣教也是护理的重要工作。
[1]Kecskes Z,Cartwright DW.Poor outcome of very low birthweight babies with serious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2,87(1):F31-F33.
[2]范祥明,刘迎龙.体外循环所致肺脏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4,20(2):122-123.
[3]刘宇航,洪小杨,王辉,等.5公斤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的外科治疗(附88例报告)[J].中国医刊,2010:45(8):30-32.
[4] Ware LB,Matthay M A.Medical progress: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N Engl J Med,2000,342(5):1334-1349.
[5]壬志红,周兰妹.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9-64.
[6]孙衍庆.现代胸心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70-371.
[7]刘孟丽,朱豫,张敏,等.329例先天性心脏病低体重婴幼儿术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