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临床观察与护理

2011-08-15程帮兰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1年6期
关键词:病理性毒副骨折

程帮兰

(如皋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如皋226500)

恶性肿瘤晚期常并发骨转移,可以引起严重的骨相关事件,包括骨疼痛、病理性骨折、骨髓压迫、高血钙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疗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规治疗手段[1],唑来膦酸是目前抗骨吸收能力最强的双膦酸盐类药物[2],主要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和高钙血症的治疗[3]。放疗配合膦酸盐是一种局部配合全身的治疗,可产生协同作用,能够有效的减轻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的疼痛症状[4],减少新的骨转移瘤的出现。我科采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伴癌性疼痛25例,现将临床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肿瘤科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的住院患者25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2.7±7.3)岁;原发灶为肺癌6例,乳腺癌5例,鼻咽癌3例,胃癌7例,肝癌、宫颈癌各2例;骨转移癌多以溶骨型破坏为主,转移部位以胸椎、腰椎、肋骨为多,其余依次为股骨、肱骨、髂骨、肩胛骨及骶骨。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痛,经ECT骨扫描或MRI检查确诊,原发病灶均经病理证实。

1.2 治疗方法 采用直线加速器6 MV X线照射,均在模拟定位机下结合CT、ECT、MRI、X线定位。唑来膦酸4 mg加生理盐水100 mL,15 min滴完,当天即开始放疗,放疗剂量30 Gy/10次,每周5次,放疗2周后再次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生理盐水100 mL滴注。治疗全过程配合精心护理。

1.3 疗效评价 疗效依据骨痛缓解状况、维持时间、毒副反应率综合评定,其中骨痛采用WHO推荐标准,治疗后效果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能够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治疗前减轻,但仍明显,睡眠受干扰;无效(NR):与治疗前相比无减轻。有效率为(CR+PR)/全部病例数×100%。镇痛起效时间:疼痛部分缓解需要的天数;疗效持续时间:起效开始到疼痛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持续的天数。

2 结果

全组25例患者,治疗2周后止痛有效率92.0%,镇痛起效时间(4.82 ±0.57)d,持续时间(164 ±3.24)d,毒副反应发生率为75.5%,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但程度均较轻,无须处理或经处理后不影响继续治疗。其他毒副反应有发热(多为低中度热),骨痛一过性加重,食欲减退,尿素氮短暂增高等。1例轻度肾功能损害,尿素氮轻度升高,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骨转移癌属于晚期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悲观、恐惧甚至绝望的心理,加之药物的毒副反应、昂贵的医疗费用,均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负担及经济负担。因此,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并介绍此项治疗的效果及成功病例,让患者了解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基础护理 舒适可使患者疼痛减轻到最低程度。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度及湿度适宜的病室环境,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保证其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大多数癌症晚期患者丧失自理能力,护理人员要加强基础护理,满足患者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做好患者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道等系统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3 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3 000 mL左右,以增加尿量,促进放疗后死亡的肿瘤细胞所释放出的毒素排出体外,以减轻全身放疗反应。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遵医嘱对症治疗,肌内注射胃复安20 mg,严重者可给予恩丹西酮8 mg静脉注射。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3.4 用药的护理 唑来膦酸能和钙离子形成络合物,与含钙药物合用会出现沉淀。因此,应单独使用1条静脉通道,输注前后给予生理盐水冲管,既可避免药物浪费,同时也减轻了对局部血管的刺激,保证药物剂量的供给及防止与其他药物之间发生配伍禁忌。唑来膦酸快速静脉注射,高浓度药物与血液中钙螯合形成化合物,会造成严重的肾脏损害,研究显示相同剂量的唑来膦酸输液时间低于5 min和超过15 min相比,前者对肾功能的损伤明显高于后者[5]。因此需要控制滴速,输液时间在15 min左右。根据唑来膦酸的药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特点,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骨吸收,在体内不经过生物转化,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因此,治疗时应嘱患者多饮水,记录24 h尿量,每日尿量应达2 000 mL以上,观察尿液的颜色,监测血电解质及肾功能。

3.5 放疗期间的护理 做好放射区域皮肤护理,照射前后向患者说明保护照射野皮肤、预防皮肤反应的重要性,放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持照射部位皮肤干燥,如照射野局部皮肤出现瘙痒不适,可轻轻拍打,不可搔抓,必要时可给予冰片滑石粉外涂。3周内不用刺激性肥皂清洗局部,可用温水轻轻擦洗,并保持干爽。放疗对骨髓有抑制作用,故放疗期间还应注意观察血常规,每周测血常规1次,若出现异常反应须及时治疗,当白细胞低于3.5×109L-1时应停止放疗,遵医嘱给予升白治疗,同时嘱患者加强营养,多摄入补血的食物,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白细胞低于1.0×109L-1时应采取保护性隔离并加强预防感染的措施。

3.6 疼痛的护理 根据患者主诉疼痛来分析其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必要时遵医嘱按三阶梯镇痛原则给予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调整给药时间及剂量,控制疼痛。尽量使患者情绪稳定、精神放松,提高疼痛的阈值,用音乐、想象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疼痛。

3.7 预防病理性骨折 对生活能自理的患者,嘱其避免剧烈运动及负重,特别注意勿冲撞疼痛部位,以防发生病理性骨折。对部分功能障碍患者应鼓励并协助其适当离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肢体功能退化。指导卧床者保持正确体位,接触或移动时应预先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时应由两人协助,动作应缓慢、轻巧,以免引起患者疼痛加剧,甚至病理性骨折。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本组患者未发生病理性骨折。

4 结语

放疗治疗局部骨转移的镇痛效果是非常有效的,可达80% ~90%的缓解率[6],唑来膦酸是近年新上市的第3代双膦酸盐,其抗骨吸收能力强于第1代和第2代双膦酸盐,是破骨细胞介导骨吸收的强效抑制剂[7]。两者联合治疗骨转移癌能有效控制疼痛,抑制骨破坏。有效的护理可使治疗计划得以完成,达到缓解疼痛,预防和治疗病理性骨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标。

[1]黎世秋,陈年春,周莉华.急诊短程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转移性脊髓压迫症的疗效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9,22(1):53-54.

[2]Costa L,Harper P,Coleman RE et al.Anticancer evidence for zoledronic acid across the cancer continuum[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11,77 Suppl 1:S31 - S37.

[3]Coleman RE.Bisphosphonates:clinical experience[J].Oncologist,2004,9 Suppl 4:14 -27.

[4]秦赢.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4):61 -62.

[5]Evdokiou A,Labrinidis A,Bouralexis S,et al.Induction of cell death of human osteogenic sarcoma cells by zoledronic acid resembles anoikis[J].Bone,2003,33(2):216 - 228.

[6]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92-1195.

[7]吴瑾,周莉华,蒋晓东.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临床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07,22(4):404 -406.

猜你喜欢

病理性毒副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两种护理方式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对照分析
基层门诊药品毒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