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及秋播布局意见
2011-08-15毛景英刘桂珍
毛景英,刘桂珍,张 慧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 郑州 450002)
1 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情况
据各省辖市统计汇总,目前全省种植面积超过666.67 hm2(1万亩)的品种有92个,其中种植面积超过0.67万hm2(1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60个,超过6.67万hm2(10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15个,超过33.33万hm2(50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4个。
1.1 种植面积超过33.33万hm2(500万亩)的品种有4个
依次是:矮抗58面积152.47万hm2(2287万亩),比2010年的151.06万hm2(2266万亩)增加1.4万hm2(21万亩),增幅1.0%;郑麦366面积67.67万hm2(1015.0万亩), 比2010年的54.33万hm2(815万亩)增加13.33万hm2(200万亩),增幅24.6%;周麦22面积64.87万hm2(973万亩),比2010年的12.67万hm2(190万亩)增加52.2万hm2(783万亩),增幅412%;西农979面积43.4万hm2(651万亩),比2010年的40.2万hm2(603万亩)增加3.2万hm2(48万亩),增幅7.9%。这四大品种的推广种植面积占全省小麦面积的56.7%。
1.2 种植面积6.67万~33.33万hm2(100万~500万亩)的品种有12个,依次是:
依次是:众麦1号面积27.53万hm2(413万亩),比2010年的23.73万hm2(356万亩)增加3.8万hm2(57万亩);豫麦49-198面积21.33万hm2(320万亩),比2010年的29.53万hm2(443万亩)减少8.2万hm2(123万亩);周麦18面积19.33万hm2(290万亩),比2010年的39.2万hm2(588万亩)减少19.87万hm2(298万亩); 郑麦9023面积16.8万hm2(252万亩),比2010年的24.6万hm2(369万亩)减少7.8万hm2(117万亩);周麦16面积14.4万hm2(216万亩),比2010年的36.8万hm2(552万亩)减少22.4万hm2(336万亩);偃展4110面积10.67万hm2(160万亩),比2010年的12.73万hm2(191万亩)减少2.07万hm2(31万亩);豫麦18-99面积9.07万hm2(136万亩), 比2010年的11.87万hm2(178万亩)减少2.8万hm2(42万亩);郑育麦9987面积8.2万hm2(123万亩),比2010年的8.53万hm2(128万亩)减少0.33万hm2(5万亩);洛麦22面积7.87万hm2(118万亩),比2010年的2.93万hm2(44万亩)增加4.93万hm2(74万亩);洛麦21面积7.46万hm2(112万亩),比2010年的6.67万hm2(100万亩)增加0.8万hm2(12万亩);洛旱6号面积7.47万hm2(112万亩),比2010年的3.73万hm2(56万亩)增加3.73万hm2(56万亩);百农160面积7.13万hm2(107万亩),比2010年的6.87万hm2(103万亩)增加0.27万hm2(4万亩),这12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全省小麦面积的27.2%。
1.3 品种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与2010相比,面积增长幅度较大的品种有:周麦22、洛麦22、洛旱6号、郑麦366、洛麦21、众麦1号;面积减少幅度较大的品种有:周麦16、周麦18、郑麦9023、豫麦49-198、豫麦18-99、偃展4110。6.67万hm2(100万亩)以上的品种占河南小麦总面积的83.9%。
1.4 品种利用特点
1.4.1 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种植面积稳步提升 随着育种进程的加快和小麦产业化的推进,半冬性优质品种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较快发展,郑麦366和西农979两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已接近133.33万hm2(2000万亩),新审定的新麦26、郑麦7698等品种的推广利用,必将进一步加大优质小麦的种植比例,使弱春性优质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得到了彻底改变,河南省优质小麦的产业化布局趋于更合理。
1.4.2 半冬性品种占绝对优势,主导品种越来越集中 据种子部门统计,2011年夏收高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半冬性品种矮抗58、周麦22、郑麦366、西农979等半冬性品种的种植面积已占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的85%,弱春性品种已降至15%。半冬性品种的扩大利用,提高了小麦品种的整体抗寒性,冬春冻害造成的损失逐步降低,对河南省的小麦生产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根据河南省生态、生产和种植结构实际需求,全省应适当保持一定比例的弱春性品种种植面积,这是河南省小麦生产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1.4.3 新品种发展态势良好,面积增加迅速 新品种周麦22、洛麦22、洛麦21等逐渐由搭配品种变成了主导品种,新麦21、花培8号、豫农202、百农160等高产稳产类型品种在各地表现优异。应进一步探索栽培技术和适宜区域,为新品种的推广奠定基础。
2 品种评价
2.1 推广面积居前十位的品种
矮抗58:2011年全省收获面积达152.46万hm2(2286.9万亩),连续三年成为河南省第一大小麦品种。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矮秆抗倒,成穗率高,成熟落黄好,丰产稳产性好,成熟期耐高温,抗穗发芽能力强。其种植面积已占河南省收获面积的26%以上,生产上应稳定种植面积,在高肥区推广利用。该品种审定时的抗病优势有所减弱,白粉病抗性基本丧失,且感赤霉病、叶锈病,生产利用时应注意防病,在南部麦区应慎用。
郑麦366:属半冬性优质强筋早中熟品种,苗期长势旺,抗冬寒性较好;春季起身快,抗倒性好;穗层整齐,成穗率高,落黄一般,成产“三要素”协调。高抗条锈,中抗叶锈、白粉病,感纹枯、叶枯病,由于对春季低温敏感,遇倒春寒易形成不育小穗。2011年在豫中南部、豫北地区都有大面积种植,收获面积超过66.67万hm2(1000万亩),连续两年成为河南省第二大小麦品种。该品种适于订单农业种植,在生产上加强中后期管理,提高产量,保证品质。该品种具有开颖受粉特性,种子生产过程应注意隔离。
周麦22: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苗势壮,抗寒性较好;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春季起身拔节迟,两级分化快;长相清秀,穗层较整齐,灌浆速度快,熟相好。抗条锈、白粉、叶锈和叶枯病,感赤霉、纹枯病。产量三要素协调,增产潜力大,对肥水要求较高,是创高产的理想品种。2011年在商丘、周口、开封、濮阳、平顶山、安阳面积增加较快,全省种植面积达60万hm2(900多万亩),为河南省小麦的第三大品种,发展势头看好。生产利用时应立足于在高肥水地推广利用,并注意赤霉病、纹枯病的防治。
西农979: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分蘖力强,冬季抗寒性好;抽穗早,灌浆速度快,穗层整齐,小穗排列紧密,成穗率较高;白粒角质,粒饱色亮,品质优,商品性好。缺点是易受倒春寒危害,抗倒伏能力一般,不耐后期高温,有早衰现象,对条锈病有一定抗性,高感叶锈和白粉病,中感赤霉和纹枯病。由于其早熟性突出,在驻马店、南阳、周口、许昌、新乡种植面积较大,2011年收获面积达40.67万hm2(610万亩),已成为河南省第四大小麦品种,预计推广面积会相对稳定。在生产利用中应及时防病,中后期一喷三防。
众麦1号:半冬性中穗型中晚熟品种。苗期长势旺,分蘖力强,抗寒性强,春季发育稳健,较耐倒春寒;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好;后期灌浆快,穗层厚,穗粒数多,籽粒饱满;丰产稳产,成熟落黄好,缺点是感白粉、条锈病,籽粒黑胚率高,商品性差。主要分布于河南省东南部麦区,其种植面积相对稳定,利用时注意适期播种,及早防治白粉病。
豫麦49-198: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健壮,冬前大分蘖多,单位面积成穗数容易保证;株型紧凑,通风透光好,抗倒性好;穗层整齐,成穗率高;籽粒饱满度好,有较好的商品性;抗病性较弱。稳产性和适应性较好。已大面积种植利用多年,目前在水地利用面积大幅度下降,在旱肥地仍保持一定种植面积,2011年在生产上表现穗头尖,穗中部和下部有空壳。主要分布在豫北、豫中和豫东南麦区,由于商品性好,口感好,种植面积会保持相对稳定。
周麦18:是河南省和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苗期长势壮,分蘖力中等,单位面积成穗率高;穗层整齐,穗大粒多,灌浆速度快,千粒重高而稳,产量三要素协调;综合耐病性好,抗倒能力强,丰产稳产,适应范围广,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其突出的优点是有一定的耐旱性,稳产性突出,国家、省两级试验中明显优于周麦18的品种寥寥无几。该品种颖壳松,易受吸浆虫危害。
郑麦9023:属弱春性优质强筋早熟品种。该品种具有成熟早、落黄好、品质优、赤霉病轻等特点。曾是河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由于其抗寒性略差,河南省中北部麦区已经退出市场,2011年在南阳表现苗期耐旱、耐寒性差,出现苗黄及主茎、主根或整株死亡的现象,部分地块出现散黑穗病,预计2011年秋播种植面积在河南会有较大的下降,但在湖北北部、安徽、江苏沿淮地区仍有较大市场。
周麦16:属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苗期长势壮,抗寒性好,矮秆抗倒,穗大粒多,落黄好,千粒重高,穗层整齐,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宜范围广,中抗条锈、白粉和叶枯病,高感赤霉和纹枯病。缺点是易受倒春寒影响,有虚尖现象,该品种种植区域和种植面积相对稳定,主要分布在豫北、豫中和豫东南地区,在生产上会稳定利用一段时间。
偃展4110: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是河南省和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苗期长势健壮,冬季耐寒性好;株型松紧适中,长相清秀;分蘖成穗率高,穗层较厚;耐旱、耐渍、耐后期高温,灌浆速度快;成熟早,落黄好;籽粒粉质,外观商品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适应范围广。目前主要分布在信阳和洛阳地区,生产上利用时注意适期播种,控制播量,防治病害、防止倒伏。
2.2 近几年审定、表现较好的品种
周麦23:弱春性大穗型中熟品种。主要特点是:冬季耐寒性较好,春季发育稳健,对低温有较好耐性,株型稍松散,株高适中,抗倒性中等,穗大粒多,籽粒饱满,后期根系活力强,较耐后期高温,熟相较好。对白粉、叶锈病有一定抗性,感条锈病、赤霉病。品质较好,是产量潜力较高的弱春性品种,如加大宣传力度,秋播面积会迅速扩大。
郑育麦9987:半冬性中穗型中晚熟品种。苗势壮,分蘖力较强;株高适中,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穗较大,穗层整齐,成穗率高;成熟落黄好,灌浆快,千粒重高,高产潜力大。缺点是易受倒春寒影响,穗上部虚尖,感叶锈、纹枯病。该品种对肥力水平要求较高,高水肥田种植更能发挥其增产作用,在我省周口地区种植面积大。
新麦26号:半冬性中熟多穗型优质强筋品种。幼苗半匍匐,长势旺,抗冬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宽、平展,穗多穗匀,对倒春寒抗性中等,熟相一般,产量三要素协调;籽粒角质、均匀、饱满,外观商品性好。对纹枯病、条锈病有较好抗性,高感白粉病,有叶枯病。是个有发展前景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在河南省中北部麦区可结合订单农业规模化发展利用。
许科1号:半冬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株型松散适中,植株偏高,茎秆硬,较抗倒伏。后期耐高温,成熟落黄好。籽粒饱满度较好,千粒重高,高产潜力大,抗病能力一般。在中北部高水肥地早中茬种植有较好利用价值,注意加强中后期管理,防病防倒夺高产。
中育12: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主要特点是:苗期壮,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松紧适中,抗倒性较好;穗层整齐,长相清秀,结实性好,成熟落黄好。抗白粉病、感赤霉病,倒春寒对其结实性有一定影响,北中部高水肥地利用较好。
洛麦23号: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苗势壮,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冬季耐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略迟,两极分化快。株型紧凑,植株较矮,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抗病性中等,产量三要素比较协调。抗病性一般。可在中北部麦区高水肥地区利用。
豫教5号:属半冬性中穗型中熟品种。主要特点是:苗势壮,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生长发育稳健,株高适中,穗较大、均匀,小穗排列较密,熟相一般,籽粒饱满度好,外观商品性好;中抗白粉病,高抗条锈、叶锈和纹枯病,田间自然发病较轻;产量三要素协调,适应性强,稳产性好,高产潜力大,适宜中高产肥力地种植。预计2012年种植面积会扩大,利用时适当控制群体,防止倒伏和病虫害。
豫农202: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主要特点是:分蘖成穗率高,单位面积成穗数多,株高适中、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茎秆弹性较好,较抗倒伏,穗层整齐,对春季低温敏感。生产利用过程中,应加强中后期水肥管理,防叶枯、防早衰。可在中北部发展利用,倒春寒易发区慎用。
花培8号:属弱春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主要优点是:苗势壮,分蘖力强,春季起身拔节较快,单位面积成穗数一般;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伏;灌浆速度快,穗粒重高,产量潜力大,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缺点是熟期偏晚,倒春寒对其结实性有一定影响。生产利用时应适当增加播种量,在适当提高单位面积成穗数的基础上,发挥其大穗大粒的优势。
衡观35:半冬性中早熟品种,主要优点是冬季抗寒性较好,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较抗倒;穗层整齐,穗粒数多,单位面积成穗较多,耐后期高温,成熟早,落黄好。缺点是对春季低温干旱天气敏感,易感赤霉病、叶枯病。在南阳、驻马店两市种植面积较大,生产利用时注意后期防病,在倒春寒易发地区慎用。
泛麦8号: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匍匐,抗寒性一般,分蘖成穗率高;起身拔节慢,抽穗晚;株型略松散,较抗倒伏;穗层整齐,穗子大、均匀,成熟落黄好;籽粒半角质,饱满。高抗叶锈病,中抗条锈、叶枯病,中感白粉、纹枯病。2011年表现突出,预计2012年种植面积会扩大。
3 2011年秋播小麦品种利用原则及布局意见
3.1 品种利用原则和指导思想
2011年小麦秋播利用原则是各地要依据自然和生态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品种,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使用,良种良法相结合,最大程度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指导思想以高产、稳产、抗病品种为主导,积极发展优质麦订单农业,加大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提高小麦生产的整体抗灾能力,力争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3.2 不同麦区品种利用策略
3.2.1 中北部麦区 驻马店中部及以北的漯河、许昌、郑州、开封、洛阳、黄河以北水浇地。该区域生产条件较好,灌溉面积较大,产量水平相对较高,抗灾能力较强。品种利用时应尽量选择半冬性高产、优质品种,熟期以中熟为主,可根据茬口需要选用少量弱春性品种。
3.2.2 东部麦区 包括商丘和周口两市,该区域生产水平也较高,但春季倒春寒发生几率较高,品种利用时尽量选用春季发育相对平稳,抗倒春寒能力较强、抗倒性较好,抗白粉病和锈病,纹枯病轻的半冬性品种为主,尽量少用弱春性品种。
3.2.3 南阳麦区 该区是盆地气候,秋季降水不稳,灌溉条件相对较弱,小麦生育后期气温高,病害发生重。品种布局时应保持适当的弱春性品种比例,半冬性品种以早熟品种为宜,且要注重抗病能力,特别是锈病的抗性。
3.2.4 信阳麦区 信阳地区常年降水量相对较大,病害发生重,且下茬作物以水稻为主,品种布局时应以弱春性早熟品种为主,同时注重品种的抗、耐病性。
3.2.5 旱作麦区 包括洛阳、三门峡、济源、平顶山等西部的非水浇地的浅山和丘陵地区,地上水稀少,地下水匮乏,灌溉能力较差,小麦生长靠自然降水维持。品种选用时应重点选用耐旱性好的半冬性品种。
3.3 品种布局初步意见
3.3.1 豫北麦区 中高水肥中早茬品种以矮抗58、周麦22、周麦18、周麦16为主,搭配种植众麦1号、温麦19、平安3号、豫农949、豫麦49-198、示范推广泛麦8号、新麦26、中育12、轮选988、漯麦9号、焦麦668等;晚茬品种以郑麦366、周麦23、偃展4110为主,搭配种植豫麦70-36、众麦2号,示范推广平安6、7号、周麦24等。
3.3.2 豫中部麦区 中高水肥早茬品种以矮抗58、周麦22、周麦18、郑麦366、周麦16、豫麦49-198为主导品种,搭配新麦18、漯麦8号、许农5号、许科1号、百农160、温麦19、04中36、新麦19、众麦1号、豫农949、豫农035。扩大示范周麦24、豫教5号、豫保1号、泛麦8号、新麦26、众麦998、洛麦23、衡观35、中育12等品种;晚茬品种以郑麦366、郑麦9023、平安6号、偃展4110为主导品种,搭配种植周麦23、平安7号等。
3.3.3 东部麦区 早中茬品种以周麦22、周麦18、矮抗58、众麦1号、郑育麦9987、郑麦366为主;搭配种植周麦16、丰舞981、泛麦5号、西农979、百农160、豫麦49-198、鹤麦1号、淮麦22等品种;示范种植泛麦8号、漯麦9号、平麦998、花培8号、豫农202、豫农416、新麦26、周麦24、平安8号、汝麦0319、豫教5号等品种;中晚茬品种以太空6号、众麦2号为主,搭配种植周麦23、金丰3号、新麦208、04中36、周麦20等品种。
3.3.4 南阳盆地麦区 东北风口麦区早茬以衡观35、矮抗58、豫农202、西农979、新麦18为主,中晚茬以郑麦9023、豫麦70-36、04中36、豫农949为主,示范种植开麦20、中育12、新麦21、洛麦23;盆中平原高产麦区早茬以矮抗58、衡观35、郑麦366、豫农202为主,中晚茬以郑麦9023、豫麦70-36、04中36为主,严格控制感锈品种越过312国道以南以西;西部、北部岗丘麦区以豫麦70-36、洛麦21为主,搭配种植内农科201、平安6号等;桐柏稻麦两熟麦区以弱春性早熟品种为主,主要以郑麦9023、豫麦70为主,搭配种植04中36。
3.3.5 信阳麦区 主导品种以豫麦18-99、郑麦9023、偃展4110、郑麦004、豫麦70-36、扬麦15为主。搭配品种郑麦366、源育3号、矮抗58、项麦969、郑麦004、金丰3号、新麦208、太空6号、泛麦5号、西农979等。示范品种豫农202、河科大9612、驻麦6号、周麦18等。
3.3.6 旱作麦区 旱肥地推广洛旱6号、洛麦21、焦麦668、豫麦49-198、偃佃9433、豫麦41等半冬性品种为主,丘陵旱薄地推广洛旱6号、洛旱8号、洛旱7号等半冬性品种。
3.3.7 优质专用小麦 以郑麦366、西农979、新麦19、郑麦9023为主,示范种植郑麦7698、洲元9369、舜麦1718、新麦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