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增产关键技术
2011-08-15杨军庆
杨军庆
(舞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舞阳 462400)
1 选用优良品种
玉米要高产,良种是首选。为夺取玉米丰产丰收,在生产上要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增产潜力大、抗倒伏能力强的耐密型品种,如郑单958、蠡玉35、中科11等,在安排品种时,最好多选用几个不同类型的品种,以增大玉米丰收的保险系数,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
2 适时早播
“春争日,夏争时”。夏玉米要及早播种,最迟应在6月10日前播种结束,如延迟播种,秋季遇到连阴雨天气,气温低,有效积温少,光合作用减弱,加上农民有提前收获的传统习惯,导致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大幅降低,而且还会影响下茬作物的正常播种。
3 推广玉米单粒播种技术
生产实践证明,玉米单粒播种具有七个方面的优点:
3.1 节省种子费用
传统的播种方式,每667 m2需要种子2.5 kg左右,采用单粒播种技术,每667 m2只需1.65 kg左右种子,大大节约了种子费用,降低了玉米生产成本。
3.2 减少用工投入
采用单粒播种技术,一播全苗,密度合理,不需间苗、定苗,极大程度减轻了农民的劳作之苦,减少了生产用工。
3.3 容易形成壮苗
单粒播种的种子,由于没有多余的种子争夺养分,再加上化肥深施,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所以更容易形成壮苗。
3.4 合理控制密度
玉米要高产,密度是关键,采用单粒播种,可以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株距和行距,实现株距均匀、行距一致,从而达到种植品种科学合理的密度。
3.5 产量高
采用单粒播种,密度合理,每一棵玉米生长发育好,植株健壮,活秆成熟,抗倒伏,株距均匀,结实性好,所以能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
3.6 有利于保证药效
单粒播种后的玉米田,喷施过苗前除草剂后,由于不用间苗和定苗,减少了田间作业对除草剂药层的破坏,从而保证了除草剂的药效。
3.7 提高经济效益
单粒播种省种、省工、增产、增收,最大程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4 推广玉米“一增四改”生产技术
目前,我国玉米种植密度普遍偏低,生产实践证明在合理密植的情况下, 每667 m2增加500~1000株,并配套其他技术措施可使玉米增产50~100 kg。为充分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加快玉米生产发展,在生产中应推广“一增四改”的技术:即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套种为平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
5 科学施肥
根据测土结果配方,进行平衡施肥和使用配方肥,应保证每667 m2施用纯氮25 kg、纯磷9 kg、纯钾10 kg、硫酸锌1~1.5 kg,磷钾肥一次施入,氮肥分别在播后25 d、45 d,分别按总量的1/3和2/3的量分期追肥。
6 积极推广化控防倒技术
除采用蹲苗、中耕培土等防倒措施外,还可提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预防。如每667 m2用金镶玉30 ml,在7~12片叶时喷施,可减少空棵和预防秃尖,抗倒增产。
7 加强田间管理
7.1 苗期田间管理
(1)化学除草:播后出苗前,当土壤墒情足时,在出苗前每667 m2用40%的乙阿合剂200~250 ml,对水50~60 kg喷洒地面。(2)每667 m2用氯氰菊酯100 ml+氧化乐果75 ml,对水30 kg喷雾防治蓟马、黏虫、棉铃虫、地老虎等虫害。(3)苗期适当蹲苗,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55%时浇水。
7.2 中期(穗期)田间管理
(1)防治玉米螟:玉米小喇叭口期(8~9片展开叶)或大嗽叭口期(12~13片展开叶),用1.5%辛硫磷颗粒剂加细沙或细土按1∶5配比丢玉米心叶,每株1~2 g。(2)此期需水量较多,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65%~70%时应及时浇水。
7.3 后期(花粒期)田间管理
(1)防治第3代玉米螟:玉米后期第3代玉米螟主要危害果穗及花丝,可用敌敌畏600倍液滴花丝。(2)玉米生长后期锈病防治:在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1500倍液喷雾,大小斑病可用75%退菌特600倍液喷雾。(3)玉米抽雄后15~20 d需水量最多,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应浇灌浆水。(4)在玉米抽雄前每667 m2用1 kg尿素+磷酸二氢钾0.15 kg,对水60 kg喷雾。后期进行人工隔行去雄和辅助授粉。
8 推广玉米晚收技术
实践证明,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收获期推迟10 d左右,可获得10%左右的增产效果,因此,应大力推广玉米晚收技术。
[1]袁文先,张宁,王宝亮,等.夏玉米高产创建主要技术路线[J].种业导刊,2010(2):22.
[2]李佩艳,尹飞,王俊忠,等.施氮量和氮肥后施对夏玉米叶片衰老生理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10):26-29.
[3]胡彦奇,吴黎强.金博士658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3):19-20.
[4]党亚军,李绍辉.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丰玉4号[J].种业导刊,2010(3):26.
[5]段迎先,王学峰.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种业导刊,2010(3):28.
[6]赵霞,王宏伟,谢耀丽,等.豫南雨养区夏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河南农业科学,2010(3):18-22.
[7]胡彦奇,张文才,吴黎强.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4):28-29.
[8]李志苹,罗巨方,姜玉琴,等.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8):18-19.
[9]陈岩,胡久义,李楠,等.夏玉米空秆、秃尖、缺粒的原因及对策[J].种业导刊,2010(8):30-31.
[10]王成业.洪涝灾害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8):20-21.
[11]马毅,张学红,牛海莲,等.夏直播玉米高产施肥技术[J].种业导刊,2010(9):23-24.
[12]邢成瑞,常霞,金秀英.夏玉米高产措施[J].种业导刊, 2010(9):35-36.
[13]王宜伦,李祥剑,张许,等.豫东平原夏玉米平衡施钾效应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4):39-42.